第九百五十二章 名古屋大空襲

  沒有了南滿的鋼鐵、有色金屬工業,以及豐富的鐵礦、煤礦,鎂礦,日本人根本就無力維持最基本的戰爭需要。♡💣 ❻➈丂ⓗยⓧ.𝓒σ𝓶 💙💝如果說東南亞的石油是日本人的血液,那麼南滿其他工業則是他們的維持戰爭的根。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徹底收復南滿,那麼這個壓力對於抗聯的來說就是太大了。中國人有難的時候,美英在袖手旁觀,甚至是在助紂為虐。這個時候中國人,也不至於從美國人手中搶奪包袱,沒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計劃,至少在四三年是沒有打算收復南滿。當然如果形勢可以的話,他也不會介意將日本人徹底的趕出東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這並不是他的主要計劃。他的想法,還是儘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實力。

  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在雙方的戰線雖說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面上卻在大部分時間之內,都處於相當平靜的態勢。不過小部隊的接觸,還是持續不斷的。前沿的炮戰,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止過。

  楊震一方面在想辦法擴充兵員和部隊的編制,一方面在全力的練兵。整個四二年下半年,抗聯僅僅組織的多兵種聯合軍事演習,就達到了五次。縱隊和師一級的合成軍事訓練,更是次數頻繁。

  進一步的演練新的戰術,加強部隊步坦、步炮、地空協同作戰能力。尤其是對堅固設防地域的步坦聯合進攻,師團一級步兵進攻與防禦戰術。縱隊一級的合成演練,多批次的進攻與防禦。

  各個新編成的縱隊司令部的磨合,各級指揮員的戰場指揮能力進修。雖說大戰役沒有,但是這段時間對抗聯各級軍事幹部來說,並未過的比戰時要輕鬆哪去。學習、進修、演習,一個任務接著一個,甚至比戰時還要忙碌。

  相對正在全力發展自己工業,並整頓部隊調整編制的抗聯來說。關東軍的調整,則更加有針對性。在不僅面臨著抗聯的裝甲威脅,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上,也同樣面臨美軍威脅的日軍來說,則出現了物極必反的情況。

  日軍大本營停止了大和級後續戰列艦的製造計劃,加大了對坦克的研發和生產,同時拼命的加強仿製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產和製造。將現存的九五式輕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裝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

  同時在考慮八八式高射炮對空中威脅已經落伍,但是面對坦克表現出來的優秀性能。不僅加大了對這款高射炮的生產,配發給關東軍和南方軍作為反坦克炮使用。並將部分已經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辦法,加裝縮短後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後,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

  經過苦心調整,關東軍的反坦克火炮部隊擴編了幾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數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國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陸續進入關東軍編制。與此同時,關東軍八八式高炮的數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備了一百多輛,加裝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輛九五式輕型坦克改裝的自行反坦克炮。這次日本人變通了需要,知道新研製坦克並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完成的。

  面對抗聯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脅,在研發新式坦克不及時的情況之下。日軍便照搬了德軍的經驗,將已經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裝性能不錯的反坦克炮,改裝為自行反坦克炮。而沒有一根筋的,拼命研製新式坦克。

  為了應對抗聯的坦克攻勢,關東軍還配發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發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備標準,也從大隊改為每個中隊兩門。

  不過物極必反的日軍,做的不僅僅是這些,同時還下大力氣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發了穿甲彈。作為可用於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關東軍也增加了裝備的數量。並按照一門炮一百二十發的標準,配備了穿甲彈。

  在與抗聯對峙的前沿,關東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拿出當年修要塞的勁頭,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礙。兩軍對峙之處,不管地形怎麼樣,都要至少保證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礙,密密麻麻的布滿了整個對峙地帶。

  日軍下的力氣,不單單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時在坦克的研發上下了很大的力氣。用仿製的德國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為基礎,專門研製了一款二式坦克。這批二式坦克,優先裝備了關東軍的六個坦克聯隊。

  並對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進行了改裝,配發了威力更大一些鋼芯穿甲彈。而在本土也在不斷的加強新式坦克的研製,並著手與德國人談判,想要引進德國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術。

  不過都處在舔舐傷口的階段,無論是抗聯還是關東軍,都沒有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意思。尤其是楊震無論在美英怎麼催促之下,並沒有按照他們的指針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軍趁著東北戰場相對平靜階段,突然出兵進攻印度。

  並拿下了英帕爾一線,在英屬印度打上了一個不小的楔子。楊震依舊拒絕了美英兩國,要他立即發起全線進攻,以牽制印度戰場上日軍後續增援能力的要求。對於他來說如果部隊的整訓和擴編,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是絕對不會為了遷就美國人的要求,

  ^.^,

  期間抗聯主要的對日作戰,除了激烈的空中爭奪戰之外。就是自九月份英制轟炸機陸續抵達之後,開始全面加量的對日本本土大規模的轟炸。東京、名古屋、大阪、小倉、廣島,所有有日本陸軍兵工廠的城市,都在抗聯的大規模轟炸之下。

  尤其是為日本陸軍製造戰鬥機的主要公司,中島飛機公司所在地的名古屋,更是抗聯轟炸的重中之重。在轟炸力量得到大幅度的擴充之後,為了削弱日本陸軍航空兵補充和擴編速度,抗聯重新開始的轟炸,第一輪就選擇了日本陸航主要生產基地名古屋。

  手中飛機數量充足,在自己鋼廠投產之後,普通炸彈用鋼已經完全可以滿足需要。再加上同步投產的油田和煉油廠,雖說還生產不出高檔的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但是製造凝固汽油彈的汽油,還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手中底氣相當充足的楊震,為了將日本航空工業徹底的摧毀,以減輕航空兵的壓力。對為日本陸軍航空兵生產飛機工廠的所在城市,以及日本首都東京展開了大規模的轟炸,以削弱日本航空兵飛機製造和補充能力。

  在英制斯特林轟炸機抵達之後,抗聯利用這種轟炸機與B十七、二十四轟炸機配合,對日本本土實施了夜間超低空轟炸。這些轟炸機與伊爾四轟炸機相比優勢極其明顯,不僅航程足夠覆蓋整個日本本土,而且在大航程的載彈量遠遠超過伊爾四轟炸機。

  尤其是B二十四轟炸機在三千七百公里的航程上,可攜帶四千五百公斤的炸彈。其一架B二十四轟炸機,在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可以攜帶的炸彈數量超過了五十架伊爾四轟炸機。B十七轟炸機在三千公里的航程之內,也可以攜帶兩噸的炸彈。

  而斯特林轟炸機,在兩千五百公里的航程之內,也可以攜帶兩噸左右的炸彈。這些轟炸機之中任何一種,一次性出動一百架就可攜帶的炸彈噸位,都相當於上千架的伊爾四轟炸機和DB三轟炸機。載彈量大幅度增加,轟炸的力度自然而然也就不斷的上升。

  儘管在整個四二年,性能最好的B二四和B十七轟炸機的數量最多也沒有超過二百架。但數量雖然有限,可與斯特林轟炸機配合,如果全部出動一次性就可以將日本的一般城市,夷為平地。

  再加上抗聯對日轟炸之中,針對日本的工業布局的特點,以及整個日本城市的特點,專門制定了相對應的戰術。在轟炸的時候採取三分之一的轟炸機攜帶高爆炸彈,其餘的轟炸機攜帶凝固汽油彈。

  先投擲高爆炸彈,將所有的鋼筋混凝土房子的牆體或是屋頂炸開。然後投擲凝固汽油彈的戰術,威力遠遠超過了美英對德轟炸。同時為了增加凝固汽油彈的燃燒力,以及附著力,凝固汽油彈裡面還增加了一些助燃的鎂粉。

  而且在英制斯特林轟炸機的大批量陸續抵達,也讓抗聯在出動的時候可調動的機群數量,以及這些飛機的載彈量,遠遠的超過了之前只能使用那點伊爾四轟炸機的時候。到四二年十月份開始,抗聯對日轟炸行動每次可以出動重轟炸機一百餘架,每次投彈量達到了二百多噸。

  再加上航程在兩千四百公里的情況之下,載彈量為一噸的惠特利轟炸機。以及蘇聯空軍當做破爛塞給抗聯,在對日轟炸的時候載彈量在一噸半。在更換了美制B二十五轟炸機的發動機之後,已經解決可靠性的葉二轟炸機。楊震對日轟炸的底氣,可謂是相當充足。

  在抗聯的英制轟炸機第一次參與對日空襲的時候,為了徹底的摧毀日本陸軍主要飛機生產基地。在真正拉開對日大型轟炸序幕的十月三日空襲之中,抗聯一次性就出動了一百架斯特林式轟炸機,六十二架B十七、B二十四轟炸機,全部六十架惠特利式轟炸機以及四十八架葉二轟炸機。

  這些足足攜帶了上千噸高爆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的龐大機群,在作為引導機的六架伊爾四轟炸機、四架惠靈頓轟炸機的引導之下。在部分特種飛機的配合之下,對名古屋展開了大規模的夜間空襲。

  此次轟炸無論是出動的飛機數量,還是投擲炸彈的噸位,都是抗聯史上第一次。抗聯出動規模空前的轟炸機群,攜帶的上千噸高爆炸彈以及凝固汽油彈。以十二架轟炸機為代價,在轟炸之中不僅將名古屋的工業區,一次性就徹底的夷為平地。燃起的熊熊大火,也在同一時間將整個名古屋市區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