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

  在裝備同一款坦克炮的波蘭制七TP坦克,已經全部退出一線作戰部隊之後,全抗聯使用三七坦克炮的,恐怕就只有這麼一種三八T型坦克。«-(¯`v´¯)-« 6➈丂𝕙Ǘ乂.ςⓄⓜ »-(¯`v´¯)-»而別說只有幾十輛,就是數量再多一些,在沒有後續來源的情況之下,也犯不上為這麼一點坦克單開一條彈藥生產線。

  但是如果數量再多的情況之下,全部都更換為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話,抗聯除了拆卸蘇制T二六坦克上的火炮之外,自身產量又無法滿足較大數量的更換。那麼他不挨批,都不可能了。蘇軍轉交過來的三八T坦克只有三十多輛,二號坦克只有二十多輛,到也算是無意之中結了他的圍。

  其實最讓熊大縝頭疼的不是解決德國三號坦克的火炮問題,而恰恰是四號坦克那款短小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所需要的炮彈問題。榴彈倒是好說,抗聯自己生產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可以利用庫存的日式野炮彈改裝。但是這款坦克炮使用的穿甲彈,卻是讓他頭疼。

  這批德國坦克蘇聯人轉交過來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是完好的。即便部分有戰損的,也已經全部維修完畢。但是所有隨車過來的炮彈,加在一起不足四百發。四號坦克所使用的七十五毫米穿甲彈,更是可憐的只有四十五發。就算加上高爆榴彈,也不足二百發。

  而在目前已經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其他幾種穿甲彈生產的情況之下,軍工部門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更重要的是已經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再去生產這款坦克所使用的七十五毫米穿甲彈。

  在戰役發起之前,抗聯裝甲部隊和高炮部隊都急需大量的穿甲彈。僅僅抗聯的坦克部隊,目前就有四十毫米、四十五毫米和七十六毫米三種口徑的坦克炮,需要配備足夠的穿甲彈。

  再加上原來因為缺乏穿甲彈,在對空作戰的時候,只能一直只使用榴彈的二十三、五十七毫米兩款高炮。眼下也急需配備早就該配備的對空穿甲彈,以解決對空火力不足,炮彈種類過於單一的情況。

  甚至就連原來一直使用原裝蘇制進口炮彈的三七和八五高炮,在原有進口的穿甲彈數量已經見底的情況之下,也同樣需要大量的補充。也就是說在下一階段戰役發起之前,除了四十毫米英制口徑坦克炮穿甲彈數量充足之外,僅僅在這批德制坦克抵達之前,需要大量補充穿甲彈的口徑就有七個。

  而原本就是彈藥生產技術力量最薄弱的軍工穿甲彈生產部門,到目前已經是不負重荷。儘管穿甲彈製造的原理實際上都差不多,但是畢竟口徑上的差距在那裡擺著那。在加上德國所有的坦克運抵已經是一月底,即便開上兩條生產線,大量生產時間上也已經來不及。

  別說時間上來不及,就是抗聯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以及相對應的技術和設備能力,也根本就無法在已經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之下,在增加兩種炮彈的生產。畢竟還有大量的壓制火炮和火箭炮所需炮彈,以及航空炸彈需要生產。

  除非讓這些德制坦克停在後方不上戰場,否則以裝備部和軍工部門的生產能力,根本就無法同時再滿足兩種新口徑火炮所需炮彈。他估計盡最大的努力,他也只能滿足兩種炮彈中的一種已經是極限了。

  面對著繁重的壓力,熊大縝總算知道一號為什麼已經知道德制五十毫米坦克炮的威力,要大於蘇制四十五毫米口徑坦克炮。卻還是寧願開倒車,用蘇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替換下德制坦克炮。並讓軍工部門先將T三四坦克炮仿製出來,爭取在短時間之內將四號坦克上的短管七十五炮給替換下來。

  這麼多口徑的火炮別說製造彈藥了,就是看著都頭疼。先不說到了戰場上,手忙腳亂的後勤人員,會不會在外表大小差不多的情況之下,將這幾種坦克炮彈給搞混亂了。單單就生產上的問題,都足夠頭疼的了。

  只要一想到使用蘇制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部隊,接收到的卻是五十毫米炮彈。使用五十毫米坦克炮的部隊,接收的卻是四十毫米的英制炮彈,熊大縝就有些不寒而慄。別看這些炮彈的口徑相差都不大,但是絕對不可能通用的。

  尤其是四十、四十五、五十毫米三種口徑的炮彈,大小几乎都差不多,根本就是無法通用。就算四十毫米坦克炮的炮彈目前尚屬充足,暫時不用生產。但是後兩種口徑更近的炮彈,卻是最讓他撓頭的。

  最後還是美國人幫助他擺脫了這個困境。得知抗聯坦克炮彈缺乏的問題之後,皮爾遜讓美國駐蘇聯代表團,從蘇軍那裡直接搞了幾發四號坦克使用的七十五毫米穿甲彈和高爆榴彈當做樣品用飛機送回國。

  美國人的工業製造能力,與抗聯相比自然是天上、地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到抗聯此次戰役發起之前,直接用飛機給抗聯運來了十三萬德制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彈。而且其中威力最大的被帽穿甲彈,占據了總數三分之一。

  同時還從為蘇聯人生產的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彈之中,調撥了兩萬發穿甲彈和高爆榴彈,基本上解決了抗聯大口徑坦克炮彈生產上的困境。並緊急為抗聯調撥了一批製造穿甲彈的高性能鋼材,解決了抗聯在會戰期間補充炮彈的原材料問題。而抗聯在會戰高潮階段第一批投入實戰德制一零五榴彈炮的炮彈,也是美國人給製造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蘇聯人移交過來的這批德國坦克,也不是全部都要投入到一線作戰部隊。這其中一部分,除了調撥給訓練基地培訓乘員之外。還有一部分在抗聯無法自己製造零部件的情況之下,充當捐獻者。

  儘管蘇聯同時也轉交了一批從被擊毀,已經無法修復的德軍坦克上,拆卸下來的零部件,比如說履帶、拖帶輪、負重輪,以及發動機、電器設備等部件。但上了戰場,誰也不敢保證這批坦克會遭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多留下一批備用者,還是有好處的。

  這樣一來,投入一線作戰部隊的德制坦克總數,只有蘇聯移交過來得三分之二。搶時間生產出來的五十毫米坦克炮彈,雖說數量上並不算很多。但是平均分配之下,也足夠保證此次會戰進行了。

  雖說有些手忙腳亂,而且在楊震很不情願的情況之下,抗聯目前使用的三種口徑的坦克炮最終還是多了兩種。但考慮到所面臨的現實處境,楊震最終也沒有在追究。只是告訴熊大縝,原定更換火炮的計劃不變。

  這次作戰就暫時先使用原裝火炮,但是戰後所有的德軍坦克更換火炮的計劃不變。不僅僅是此次蘇軍繳獲的德軍坦克,要全部更換為蘇制坦克炮。就是未來蘇軍轉交過來的德軍坦克,也要全部更換為蘇式坦克炮。楊震這麼做,也就意味著對熊大縝搞出的這一手默認了。

  其實楊震很清楚,四十五毫米坦克炮數量不足,無法替換下來所有的德制坦克火炮,其中也有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可以說,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得原因,就是出在自己這個全軍一號的身上。

  兩款蘇式坦克炮之中,除了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因為蘇聯人轉交過來的技術圖紙過晚。即便有蘇聯專家的協助,但是就算再怎麼緊趕慢趕,也基本上不可能在戰役發起之前實現量產。火炮不是大刀,有點鐵就能打造出來。

  這玩意從設計到生產,是需要大量時間和技術支持的。普通火炮尚且如此,更何況複雜的多的坦克炮。別看都是火炮,但是坦克炮的設計和製造,要比同口徑的地面火炮要複雜的多。即便有完善的圖紙,也不見得能夠立即生產出來。

  但是蘇制T二六S型坦克圖紙和技術資料,以及協助抗聯生產該型坦克的蘇聯專家,前年底就已經到位。實際上軍工部門,去年就已經能夠製造這款坦克所使用四十五毫米坦克炮,以及九十馬力發動機的能力。先別管生產能力,首先已經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只是楊震在接到報告之後,卻否決了軍工部門開始生產坦克炮和發動機的建議。只批准先小批量生產部分發動機,作為現役坦克備用發動機,以及全力解決改型坦克炮所急需的穿甲彈。至於坦克炮的量產,甚至軍工部門遞交的先試生產一部分樣車的報告,直接被他否決了。

  楊震很清楚T二六坦克裝甲太薄、車體太小、發動機馬力過小的毛病,限制了它們後續發展。面對著整個二戰快速發展的坦克技術,這款基本上沒有改進餘地的坦克,在戰場上的生存空間只能越來越小。

  別說在歐洲戰場上對付德軍的新式坦克,就是在中國戰場上對付日軍已經開始量產,並大規模開始裝備部隊的九七式坦克,也已經明顯不是對手,更何況對付日軍隨時可能出現的新式坦克?其性能也就勉強欺負一下日軍的九五式坦克,以及九四和九二式裝甲車。

  其狹小的車體,以及只有九一馬力的發動機,也限制了其升級的可能。別說大規模的升級,就是抗聯自己加裝並不算重的附加裝甲之後,這種坦克的結構和發動機就多少有些承受不住。

  王光宇對林西的長途奔襲,因為技術故障掉隊的坦克,比在戰場上被日軍摧毀的要多的多。加裝了附加裝甲之後,這種T二六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提高很大,足以抵擋日軍九七式坦克炮的威力,但是其可靠性也急劇下降。

  而其脆弱的裝甲,在不加裝附加裝甲,卻又無法抵擋日軍種類繁多的小口徑火炮。別說日軍九四式步兵速射炮,以及一式反坦克炮,甚至連日軍步兵使用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在四百二十米的距離,也可以輕易的擊穿它的裝甲。

  這種已經落後的坦克即便仿製出來,到了戰場也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與其浪費抗聯本就奇缺的各種資源,還不如暫時先放一放,看看能不能搞到更先進的坦克製造技術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