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頭疼的李延平

  儘管德國人並不習慣楊震搞出的在酒桌上談事情的做法,但是至少不會被繞的七暈八素之後,才搞清楚對手的目的。觀念上也要比其他中國人好接觸。對於楊震這個傢伙,德國人可謂對他是又愛又恨。就連德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愛他多一些,還是恨他更多一些。

  雖說此行付出的代價大了一些,建立的外交級別低了一些。但是此行畢竟與除了蘇聯之外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而且新中國政府,在楊震的鼓動之下,也同意將西德馬克作為僅次盧布和美元作為主要外匯儲備。並將儲備的數量,排在了法國法郎和英鎊之上。

  貸款的數額雖說大了一些,但也並非是經濟已經恢復到戰前的西德經濟無法承受的。而且很多項目,中國政府也是以現金的形勢支付的。最根本的是,通過此次談判西德人順利的打開了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現在也是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市場。

  西德政府相信,這次談判的目的雖說沒有完全達成,付出的代價也遠遠的超過預期。但是獲得的收穫也並不算小。畢竟六七億人口的市場,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所以儘管對楊震恨得咬牙切齒,德國人對這些所謂的一攬子協議也就默認了。

  而在此次談判之後,中國與西德在外交關係上雖說只是一般,但是在經濟上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西德也超過當時的法國,成為中國獲得西方先進技術和工業設備的一個主要來源渠道。答應提供獎學金的西德多所大學,也超過法國成為中國派遣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

  甚至還在談判完成幾年之後,主動的轉讓了德國人從英國人手獲得斯貝發動機技術,以及英國先進的燃氣輪機生產技術和全套圖紙。當然這些玩意,還是需要中國人支付兩千萬美元外匯的。

  這件事情還造成另外一個相當嚴重的後果,就是楊震這個對德首席談判代表,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各國的名聲,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德國人的慘重損失,給他們帶來的印象簡直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

  這些國家在對華經濟、外交談判的時候,儘可能的避免以楊震這個傢伙為談判對手,甚至公開點名不希望楊震這個德國人眼中的流氓和惡棍參加。在接待楊震作為中國代表來訪的時候,也對他是百般的提防。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在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生的,還不是此時楊震能夠想到的。現在只是想用德國裝備彌補自身軍工生產能力上不足,以及使用德國戰俘還改變抗聯部隊技術維修保障人員缺乏問題的楊震,可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預見這些事情。

  對於楊震來說這些物資和裝備,只是緩解了燃眉之急並不是長遠的打算。眼下更多的將心思放在蘇聯人身上的楊震,思路和想法可不單單是抗戰這幾年。應急歸應急,但是思路不能只局限在眼前。

  他是想通過引進一批優秀火炮緩解燃眉之急的情況之下,形成中國人自己的先進火炮生產能力,並引進一批性能優良的火炮。而不是只停留在仿製幾門落後的小山野炮,這樣一個極其初級的階段。

  因為他很清楚作為一個大國,又是一個窮國,中國的軍事裝備不可能只靠引進和購買。必須要建立起自己的完整工業體系,哪怕是這個工業體系稍微落後一些,但是也必須要能完全滿足自身的需要。

  他絕對不希望現在的抗聯,以及未來幾年後建立的新中國,走上國民政府只能靠買的老路。更不希望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工業起步,尤其是軍事工業起步,再付出自己所知道歷史那麼沉重的代價,以及在幾十年之內只能仿製人家已經落後的產品。

  ZLS三型加農炮倒是無所謂,隨著坦克裝甲車輛的性能提高,這種火炮實際在二戰結束就落伍了。作為火力支援,威力也無法滿足需要。大多數的時間都轉行回到它的老本行,作為隊屬直瞄火炮使用。

  但是M三零這種性能優異的一二二榴彈炮,卻是使用壽命相當的長。直到二十多年後,除了體重之外,技術指標還沒有明顯落後。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很多小國或是窮國的當家主力火炮。

  所以對於楊震來說,M三零榴彈炮,以及隨後出現的D一型一五二榴彈炮和D四四式八十五毫米口徑加農炮,是他勢在必得的裝備。這是關係到整個中國在未來二十年之內陸軍裝備的發展,而不單單是為了眼下緩解燃眉之急。

  只是看著眼前的李延平和郭邴勛,楊震卻搖了搖頭。這些事情自己只能深埋在心底,就是連面前這兩個事業上的最親密助手都不能說。如果連面前這二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自己,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理解自己?

  李延平他知道,對自己無原則的信任,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自己做的這些他也許不會理解,但是也會支持的。至於郭邴勛那裡,雖然也許不會最終想通,但是也不會不執行自己的建議。但楊震不希望郭炳勛心中,因為這件事情留有什麼隔閡。

  吧書69新

  勉強做通了這二位搭檔的工作,原本剛剛鬆了一口氣的楊震,還沒有等他將剛喝進嘴裡的水咽下去,李延平的下一事情差點沒有讓他當場噴出來。聽完李延平為了緩解情緒,當笑話說出來的事情。放下手中的杯子,饒是再尊重這些知識分子,楊震也不由的說了一句亂彈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只是這個事情,不是楊震發火能夠解決得了的。面對著引發這次事件的發起人,楊震也無法發這個火。而這件事情,卻顯得很棘手。不處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處理,則根本就不現實。

  其實這件事情倒不是太複雜,只是引發事件的那些發起人有些難以擺平而已。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其實倒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楊震有些擔心,真的置之不理的話,恐怕會傷部分來到根據地內知識分子的人心。

  畢竟這二位,在國內的學術界,尤其是在西南聯大的聲望,還是相當高的。如果處理不得當,很可能會落得一個不重視知識分子的名聲。這反倒是會影響抗聯,乃至中央在文化界的名譽。

  整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那兩位為了妻子的肺病,從重慶趕來東北。此時正在根據地治療,並擔任東北人民政府基建工程管理處擔任顧問兼總設計師,號稱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那兩位國內建築界大家的夫婦,已經幾次找到軍區政治部,強烈的要求見楊震或是李延平這兩位抗聯最高軍政主官。

  在負責接待的軍區政治部那位項主任,實在擺不平這二位的情況之下,鑑於此二人在國內學術界的重大影響。此刻已經忙的焦頭爛額的李延平,無奈之下也只能抽出時間專門接待這二位不知道抽了什麼瘋,在這個關鍵時刻非要見自己或是楊震的夫婦。

  沒有辦法,這二位聯絡了一批到根據地內的知識分子,尤其是與這二位關係密切的西南聯大出身的知識分子,一起對軍區政治部施加壓力。他們兩個倒是無所謂,但是大批知識分子一起來,可就不能不重視了。

  等見到這二位的時候,這二位提出的要求,差點沒有把李延平給氣的吐血了。這兩位對古建築幾乎痴迷到瘋狂地步的兩位大家,在從哈爾濱的報紙上報出的戰報上,得知抗聯目前在西滿的主戰場,就在巴林左右旗以及林西境內之後,再三要求來林西戰場。

  至於讓這二位不惜冒著戰火硝煙到西滿戰場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要親自來看看位於巴林左旗的遼代上京遺址,以及巴林左旗境內的遼祖陵,巴林右旗境內的遼代永慶陵,以及目前作為西滿主戰場內各蒙古盟旗境內的各個王爺府、喇嘛廟和各種寺院是否受到了損害。

  除了要求來林西戰場實地考察之外,這二位還向接待他們的抗聯政委李延平再三提出,要求在西滿戰場作戰的部隊,一定要注意對這些古建築的保護。作戰的時候儘可能的避開這些古建築,絕對不能讓這些古建築毀滅在兩軍的戰火之下。

  那位梁思成先生倒是還冷靜一些,但那位經過治療病情已經大為好轉,身為建築師兼文學家的林徽因女士態度卻是異常的堅決。在與李延平會面的時候,堅決要求抗聯在軍事行動之中,必須要避開西滿境內的所有的古建築以及遼代上京遺址和遼代帝王陵。

  在李延平壓根就無法給予答覆的情況之下,這二位幾乎是李延平走哪就跟到哪裡。就連李延平與蘇軍代表談判的時候也跟在身後,就在會議室外邊等著。甚至就連上廁所,都要在外邊守著。

  如果不是李延平的愛人通情達理,換了別人有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大美女整天跟在身後,恐怕這家裡早就雞飛蛋打了。不過儘管家裡沒有雞飛狗跳,但是這二位的行動,卻也搞的李延平頭大如斗。

  而李延平又下令不許對這二位先生動粗,整個抗聯總部的警衛人員,也對這二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硬是無可奈何。打不得、罵不得,關起來就更不行了。只能任由這二位整天比李延平警衛員還盡心的傢伙,跟在李延平的身後寸步不離,卻是無可奈何。甚至這次李延平來雙城,還是想盡辦法才擺脫。

  開玩笑,前指是什麼地方?是此次會戰全軍的中樞神經,必須要進行嚴格保密的地方。除了抗聯之中縱隊以上級別,以及從事保衛、情報等特殊工作的幹部,就連師一級的幹部都很少有人知道數十萬大軍的總指揮部,就在雙城這個不大縣城外的一個地主大宅子裡面。

  要是讓這二位跟來,整個抗聯還有什麼秘密可保?無奈之下,李延平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找藉口才擺脫了這二位的跟隨。但是這問題必須得解決,否則他的工作可要大受影響。這二位尤其是那位林徽因女士的韌勁,著實讓他頭疼異常,甚至簡直可以用避如蛇蠍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