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江淮戰役(二)

  東線被短時間之內即打開突破口,一線防線隨即全部崩潰,很是有些出乎日軍的意料。但淮南的日軍反應也相當的快速,立即調集縱深二線預備隊,集中兩個師團並兩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及七成的炮兵,向突破口發起全線反擊。

  為了集中兵力日軍甚至從戰事膠著的西線,也抽調了一個師團投入洪澤湖以東戰場。中國派遣軍為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重新堵上被打開的突破口可謂是下了血本,調動了手頭可以調動的一切有生力量。

  面對日軍的快速反擊,林總帶領前指於四月二十二日渡河,親自指揮部隊與日軍激戰。並不斷的加大攻擊力度,以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搶占寶應、高郵一線,切斷蘇中日軍與皖東日軍之間的聯繫。

  戰至四月二十五日,在林總不斷投入的大量裝甲部隊迅猛衝擊之下,日軍淮陰以東防線徹底的崩潰。反擊的日軍扛不住坦克集群的輪番衝擊,傷亡慘重的一路潰退至鹽城、寶應一線,試圖依託水網地帶構築二道防線。

  反擊全面失利,大量的兵力被合圍在鹽城以北的蘇中戰場上。潰退的日軍部隊在地面坦克追擊,空中火力不斷的打擊之下,建制全部被打亂。試圖在鹽城、寶應建立二道防線的日軍,最終一路潰退至興化、東台、高郵一線才在派遣軍緊急增援的三個師團支援下,才勉強站住腳跟。

  只是當四月二十七日,這些日軍一路潰退到興化、東台、高郵一線的時候,參戰的兵力已經十不存三、四,傷員、輜重、重武器丟了一路。很多部隊甚至撤到興化和東台一線的時候,已經是兩手空空。

  相對於陷入激戰的東線,西線的戰事反倒是有些顯得平靜無奇。當然這一線地形,遠比東線複雜。不僅緊鄰黃泛區,而且最關鍵的是河道縱橫、水網密集。自身又處在皖東山地與洪澤湖之間,可供作戰迴旋餘地相對狹窄的多。

  儘管因為黃河攜帶泥沙過多,經過數年的淤積,眼下黃河已經主要沿潁河入淮,渦河流域已經不再是黃河入淮的主要通道。原來重災區的皖東蒙城、懷遠一線的情況要好的多,但部分地區仍舊積水嚴重。

  這個方向的進攻困難程度,遠遠的超過了東線。在加上政治方面的因素,西線攻勢與東線雖說同時發起,但是無論是投入的兵力,還是戰鬥的激烈程度都遠遠不如東線。儘管於四月二十二日,也於雙溝、五河方向打開突破口。

  但相對於東線打的痛快淋漓,西線的後續攻擊進展卻相當的緩慢,始終未能突破日軍沿洪澤湖、花園湖、女山湖之間構築的防線。西線的進展不暢使得在東線被打開缺口後,急於重新堵住東線缺口的日軍,甚至抽調走了西線的縱深第二梯隊預備隊。

  但就在東線集群攻占寶應的當天,調往關內後一直未露面的陳翰章。指揮原部署在東線的每個師都加強一個獨立坦克團的裝甲二師、三師,晉察冀軍區直屬坦克旅,晉冀魯豫軍區一個坦克團,配屬機械化步兵第二師以及四個全摩托化步兵師。

  在兩個舟橋團、晉察冀直屬工兵一團的配合之下。兩晝夜強行機動數百公里,從東線的宿遷直插西線的懷遠、臨淮關一線。於四月二十五日利用懷遠正面日軍兵力,或是被抽調往女山湖一線支援,或是被調往東線增援,整個懷遠至臨淮關一線兵力空虛的機會。在西線集群渡河部隊的策應之下,分別與懷遠、臨淮關一線強渡淮河。

  在完成強渡之後,該裝甲集群集中主要力量,沿水蚌鐵路與津浦鐵路快速向南穿插。連續突破西線日軍三道並不嚴密的防線,相繼收復淮縣、合肥、定遠、嘉山,並經全椒、滁縣向六合、浦口一線高速穿插。

  林總這一手聲東擊西搞的相當精彩,可謂是神來之筆。即便是楊震這個中國大規模裝甲兵集群突擊運用第一人,也認為這一戰林總打的相當精彩。這場戰役打到這裡,楊震認為只要林總在後續進攻上,不出現什麼太大的失誤,這一戰基本上已經贏定了。

  而以林總的為人和能力,出現這種低級失誤的機率,幾乎是微乎其微。尤其是在林總手中可動用的兵力,遠遠超過當年自己的情況之下。這一戰打到這個程度,只要某一方面不插手,可以說已無任何的懸念。

  儘管為裝甲部隊在東線攻擊作戰之中,一天一個獨立坦克團的損失,楊震心疼的有些直抽抽。但他也知道在那種水網地帶,在工兵部隊不見得能夠及時跟上的情況之下,這種損失幾乎可以說必然的。

  再加上日軍部署的大量反坦克炮,要想保持快速突擊速度,就必然要有承受巨大損失的心裡準備。而且以楊震的眼光看來,只要能圍殲江淮地帶占據了整個中國派遣軍,一半的日軍重兵集團,這個損失還是可以承受的。

  至於林總在江淮戰役打的如此出彩,重慶方面怎麼想,楊震即沒有精力去關心,也不想去關心。林總在西線投入的坦克數量,即便是重慶在皖西的兩個戰區想要插手,恐怕也沒有這個膽子。至於在江南有什麼動作,那麼對於此次江淮戰役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

  ^.^,

  事實上重慶方面也不是不想,趁這個機會向東收復失地。但林總突然投入到西線的大量裝甲部隊,讓其向皖東地區伸出的觸角又快速的縮了回去。重慶在大別山區的五戰區,明顯不想去碰這款硬骨頭。

  尤其是五戰區部隊,以桂係為主的情況之下。那位生怕自己嫡系去碰這種裝甲集群,受到太大損失的小諸葛,嚴令五戰區不得向皖東戰場調派一兵一卒。只是命令西北軍最後一支余脈的三十三集團軍,出動一個軍收復了六安、霍山以應付差事。

  陳翰章指揮的裝甲突擊集群,顯示出來的威懾力,膽寒的可不單單是日本人。重慶方面在江北縮回了伸出的觸角,但是在江南卻調動了新組建的幾個全美械,專門用來反攻的方面軍,對南昌至九江一線發起了攻擊。同時其所屬的六、九兩個戰區,也在湖北境內動作頻頻。兵力直指武漢外圍,並湖北境內平漢鐵路沿線。

  自江淮戰役打響,到重慶方面出擊浙贛線,整個大江南北是打的亂成一團。與本土的直接聯繫被切斷的中國派遣軍,此刻是焦頭爛額。尤其是江北的戰局,讓中國派遣軍連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也遲遲無法堵住兩個巨大的缺口。

  東線像是一部巨大的吞噬血肉機器一般,將中國派遣軍的兵力成建制的吞噬進去。而在西線的坦克集群,像是一把尖刀一樣,插到了中國派遣軍在江淮防線的後腰上。六合、浦口是什麼地方,那裡與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所在地南京只隔著一道長江。

  浦口要是丟了,敵人的炮彈能直接打到南京城內。江淮戰局如此快的糜爛,讓中國派遣軍只能不斷的從江南抽調兵力去填進去。但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之下,中國派遣軍依舊感覺到難以支撐。

  與本土之間陸海空聯繫,此時已經完全中斷的中國派遣軍,除了不斷向大本營求援之外,只能將希望寄託到南方軍駐越南的部隊身上。只是儘管南方軍已經占領廣西中越邊境,但南方軍與派遣軍主力之間的聯繫,卻是始終未能打通,除了海路之外再無其他的聯繫手段。

  而海路大規模的運輸,無論是南方軍還是中國派遣軍都湊不出來足夠的船隻。而且此時曾經對日本海陸軍來說,曾經猶如自家海域的中國沿海,已經變得異常的危險。美國人的潛艇、飛機,中國人的飛機讓這片曾經平靜的海域,基本上已經變成了一個死亡地帶。

  而盟軍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發動的攻勢,也讓南方軍這個時候很難抽調兵力增援中國派遣軍。南太平洋上倒是有為數不少的部隊,僅僅拉包爾島上的南方軍所屬第八方面軍,就有十餘萬大軍分布在索羅門群島。

  可只能坐困島嶼上的這些日軍,就連吃飯都得自力更生,那裡還有辦法增援中國派遣軍?那位被搞出精神病的前十七軍司令官,都無法送回本土修養,那裡還能一下子撤出這麼多的兵力?要是這些兵力能撤出來,大本營早就將他們撤出來,部署到其他方向去了。

  面對著中國派遣局的窘迫局面,束手無策的大本營除了不斷打氣之外,根本就無法提供任何的支援。好在七年時間積攢下來,再加上自己設廠生產和製造,整個中國派遣軍彈藥數量還算充足,至少輕武器的彈藥還是勉強夠用的。

  但面對著兩線作戰,兵力雖說看起來不少。但眼下已經失去與本土除了無線電之外,任何聯繫的中國派遣軍,被打掉一個就少一個的。原本按照中國派遣軍的計劃是,集中兵力應對北面的威脅。在西線放棄一些控制區,換取西線的重慶方面不進攻。

  可出乎中國派遣軍意料的是,在強大的輿論壓力,尤其是美國人的壓力之下,重慶方面不管出於什麼想法。最終還是發動了雖說規模有限,但是卻專門向中國派遣軍腰眼部位捅的攻勢。並出動了幾個最精銳的,從緬甸調回國的美械軍。

  九江一旦丟失,長江沿線的中國派遣軍將會被一截兩段。武漢丟失,則意味著中國派遣軍將失去對華中最富庶的地區控制,以及將戰線全面東縮,甚至是只能局限在長江三角洲地帶。而這個局面又是中國派遣軍,絕對不想看到的。

  眼下的中國派遣軍,就像是一個首鼠兩端的賊一樣。即擔心自己被打死,又不想放棄已經到手的東西。這就造成了整個中國戰場,處於一個即將雪崩的狀態。而抱著同樣想法的不單單是中國派遣軍,還有日軍大本營。

  早在戰役發起之前,中國派遣軍就打算將兩廣地區的日軍第二十三軍部隊,調回華中和華東地區,放棄眼下已經成為雞肋一樣的華南控制區。但大本營堅決不同意,要求必須保證對兩廣地區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