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夠了抗聯坦克炮威力的華北方面軍高層,不顧技術人員以及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長高澤英輝大佐的堅決反對,逼著技術人員臨時改裝的這款坦克,火力的確比之前的型號上升了一個檔次。
也的確具備了與抗聯中型坦克相互抗衡的能力,使得日軍第一次有了可以在火力上與抗聯抗衡的戰車。但畢竟一款新式的武器的設計以及改動,是需要大量的科學論證和系統研究的,不是你想要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
一味的蠻幹只顧著加大火炮的威力,卻從沒有想著從彈上著手,改進老式的穿甲彈這種更加捷徑一些的道路,只想著給坦克增加大口徑的火炮。沒有經過詳細的論證,以及相對充分的實驗,投入到實戰之中後毛病也是百出。
用原本就大威力的野炮臨時草草改裝的主炮,這威力的確相當的大,無論是射程還是精度,都超過了抗聯的美制M四坦克與T三四坦克使用的主炮。如果經過系統的論證以及科學的改進,甚至不比抗聯手中威力最大的,德制四號坦克七十五毫米長身管火炮性能差。
但山野炮這樣的中型口徑地面火炮,普遍使用的手動炮閂,使得其主炮相對於坦克炮來說射速很慢。原始過於笨重的重量,使得原本設計就不是很成功的炮塔迴旋機構,旋轉的速度更慢。
日軍整個炮兵裝備之中,威力最大、射程最遠,也是唯一具備真正反坦克能力的九零式野炮,可不是原來的五十毫米坦克炮,這一噸多重的份量可是十足。日本陸軍炮兵都嫌這款野炮除了射程遠、威力大之外,太過於笨重,造成機動困難而選擇了九五式野炮。
將一款炮兵都嫌笨重的野炮,不加任何大的改動。只是去掉一些坦克炮不需要的部件並截斷了炮管,便強行塞進了原本只用來使用五十毫米坦克炮的炮塔之中,這個做法也只有一向以蠻幹著稱的日本陸軍,才能幹出來這種事情。
雖說世界上所有的大口徑坦克炮,基本上都是地面火炮改裝的,這個年代專門研製一款坦克炮的不是沒有,可的確並不多見。尤其是在戰時,沒有那麼多的充裕時間的情況之下,基本上所有的坦克炮,都是利用反坦克炮或是高射炮改裝的。
但人家在塞進坦克之前,都要做一番大手術,甚至很多方面都要重新的設計。一味追求威力的華北方面軍,只看中火炮的威力,其他的什麼都不管。就這麼草草的改裝,不出事那就怪了。
日軍這款坦克的炮塔,雖說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已經留下了改造的餘地。可這款一噸多重的野炮,對於炮塔來說還是有些難以承受。儘管作為坦克炮使用,可以去掉很多設置和兩個輪子。但這款野炮的重量,依舊是炮塔難以承受的。
換裝了九零野炮之後,因為原始設計沒有做到相對應的調整,使得這款坦克的炮塔轉動速度更加的緩慢。抗聯的M四坦克,這邊已經繞開日軍坦克炮直瞄視線,日軍坦克坦克的炮塔還沒有轉過來。
再加上本身的射速問題,往往抗聯的坦克已經開了四炮,日軍坦克才能還擊一炮,這一點讓日軍在對抗之中吃了很大的虧。坦克對決除了裝甲、機動性等其他因素之外,火炮的威力和射速都相當關鍵。
同時因為原始設計的關係,這款坦克炮使用的護盾和固定火炮的部件,又不是專門為這款火炮準備的。只改裝了火炮,護盾的強度沒有相對應的增加,這對這款坦克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威脅。護盾要承擔火炮的主要後坐力,遠遠的超過了原始設計。
結果這兩個日軍戰車中隊之中的坦克,只開了幾炮就有三分之一坦克的護盾被自己坦克炮,開火時產生的強大的後坐力給撕裂。甚至有幾輛坦克炮,因為連續開火帶來的後坐力,將固定火炮的掛耳硬生生的給扯斷,而喪失了還擊能力被抗聯的坦克擊毀。
在加上抗聯美制坦克的觀瞄系統,以及裝備了垂直穩定器,使得射擊精度遠遠好於日軍的坦克。同時具備部分行進間精確射擊的能力,坦克手的訓練水平,也已經超過了日軍坦克兵的訓練水平。
同時美國給抗聯的這些M四中型坦克,雖說裝備的都是老式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但是威力對付三式坦克的五十毫米正面裝甲,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儘管剛一開始的確吃了不小的虧,主炮的威力也遜色於日軍這款坦克,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略占據了上風。
不過這次的坦克戰,是抗聯的坦克在面對日軍坦克的時候,第一次在火炮威力上落了下風。同時日軍依託身後的反坦克炮陣地,儘可能的避免與抗聯打近戰。雖說臨時改裝的這種坦克毛病多多,但也給抗聯投入的坦克集群,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一場規模並不算大的坦克戰下來,參戰的抗聯一個坦克營,雖說將這兩個日軍坦克中隊,外加一個炮戰車中隊的十輛一式炮戰車全部擊毀,但自身的損失也相當的慘重。在與日軍三式改型坦克作戰之中,損失了一多半的兵力。
而且自身拉開了攻擊間距,將注意力主要放在了日軍坦克集群身上,也給日軍部署在自己坦克群側後方的步兵和反坦克炮,製造了相當大的機會。儘管配合坦克作戰的步兵,不斷的以密集的火力驅逐日軍反坦克手掩護坦克。
^.^,
但面對日軍採取照搬抗聯的以坦克、反坦克炮陣地,外加步兵反坦克火力小組,組成的多層次、大縱深的防禦體系,也給抗聯參戰各個部隊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原本用於縱深突破的一個完整擁有三個中型坦克連建制營,外加一個配屬的輕型坦克連基本上被打殘。
三個中型坦克連損失慘重,雖說配合步兵突入日軍防禦縱深六、七公里,但自身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三個中型坦克連的美制M四中型坦克,只剩下五輛坦克還有戰鬥力。最多的一輛M四坦克,被命中了十餘發鐵拳反坦克火箭彈,外加兩發五十毫米反坦克炮彈。
至於裝甲更是薄弱的M三輕型坦克,在戰鬥之中全部被日軍擊毀。這個損失是抗聯裝甲部隊,在此次會戰之中除了通州戰場的那一次失利之外,與日軍坦克作戰之中損失最大的一場戰鬥。
此戰之中給抗聯的坦克部隊,帶來如此慘重的損失,不單單是日軍投入了新式坦克。日軍投入的這款草草改進的坦克,的確給抗聯的坦克集群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甚至是很大的損失,但是這並不是損失如此之大的關鍵因素。
日軍在此戰之中採取的戰術,才是抗聯投入的坦克部隊損失如此大的原因。日軍使用八八式高炮和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組成遠近結合的反坦克火力網。使用高炮射擊指揮儀,引導反坦克炮兵作戰。
其設置的反坦克炮陣地,與前面的坦克部隊,以及大量出動的在身後炮兵和機槍掩護下的反坦克小組協同作戰。在抗聯坦克部隊為了應對日軍坦克火力,轉為採取疏散攻擊隊形,並將主要注意力用於對付威脅相當大的日軍坦克之後。
部署在日軍坦克集群身後的八八式高射炮群,則立即利用其射程遠的優勢,在一米光學測距儀和高炮射擊指揮儀的引導之下,在一千米的距離直接開火。與面前的坦克相互配合,利用這款遠射程、高精度的高射炮平射,彌補日軍坦克射速慢的缺點。
同時步兵的反坦克小組,則在炮兵和重機槍,以及步兵發動反突擊的不惜代價的掩護之下也沖了出去。利用步兵發動的反突擊和炮火的掩護,纏住隨同坦克部隊作戰的抗聯步兵,自己則利用手中的反坦克火箭筒,近距離攻擊抗聯的坦克。
而在日軍坦克集群的身後,不僅僅有著八八式高炮和步兵組成的大量反坦克集群。還有著隱蔽良好,抗聯坦克不到三百米的距離,輕易不開火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陣地。日軍的這個戰術體系,給侯國忠的突擊造成了相當致命的威脅。
M四中型坦克和M三輕型坦克過於高大的身材,在地勢平坦的地形之下,給日軍的反坦克炮火,樹立了一個高大的靶子。日軍在使用高炮射擊指揮儀,一米光學測距儀,引導反坦克炮兵遠距離射擊,可以說命中率相當的高。
儘管抗聯的炮兵,也在不斷的提供火力掩護。尤其是火箭炮兵對日軍縱深陣地,不斷的實施火力覆蓋,對日軍的反坦克炮兵陣地實施壓制。但該部日軍整個防禦體系,依舊給侯國忠的突破行動,帶來了相當大的威脅。
原本按照侯國忠的計劃,是投入步兵為坦克打開通道,然後以坦克採取抗聯慣用的大縱深穿插戰術。但面對抗聯發起的穿插攻勢,日軍上來就投入了兩個戰車中隊,外加一個炮戰車中隊,來應對抗聯的步兵衝擊。
只能讓他將預定向縱深突擊的坦克集群提前使用,直接面對日軍坦克與反坦克炮陣地的火力組合。這一戰下來,儘管也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但是他預定投入到縱深,對一百師團實施包抄的坦克集群也損失慘重。
這個損失讓陳翰章與侯國忠,都感覺到相當的意外。這戰鬥剛一打響,一支利矛就被折斷。這對整個戰役的進度,無疑會產生不小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右翼的突破行動,以及拖延整個戰役的進程。
好在負責一線指揮的侯國忠動作也相當的快,在這個坦克營基本全部損失掉後,立即調整了部分的部署。從圍殲七十二師團殘部的戰場上,抽調出來最後的兩個坦克連,加上該營剩下的五輛坦克,臨時縮編成了一個營。
全速開往戰場加強給迂迴包抄部隊,以儘快的完成對一百師團側翼穿插的任務。並將側翼的炮兵數量,增加了將近一倍的數量。對一百師團整個右翼的防禦體系,採取了密集的炮火覆蓋,全力掩護攻擊集群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