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杜開山的性格,楊震還是很了解的。這個傢伙被二十二師團跑掉了一部分,感覺到丟了面子。尤其是在西線陳翰章將日軍五個聯隊全殲,無一漏網的戰績面前,丟了自己的面子。這心裡恐怕會很是怒火中天,將火氣都發到了冀南日偽軍的頭上。
其實楊震心裡很清楚,自己的真正怒氣是從那裡來的。自己面上說的那些,固然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杜開山對德州日軍的不重視,也占據了其中大部分的原因。但這些原因,並不是如此動怒的全部原因。
最關鍵的就是這個杜開山如此的不冷靜,為了一點他所謂的面子問題,居然為了發泄心中的怒氣,放著眼前的日軍集群不管,跑到兄弟部隊碗中去搶那麼一點肉。對於杜開山的性格太過於了解的楊震很清楚,如果沒有被二十二師團一部溜走。冀南日軍的那點殘存力量,他杜開山能看上眼就怪了。
對於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愛將,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楊震哪裡會不知道?恐怕杜開山就是認為德州現在日軍兵力雖多,但在久戰傷亡巨大的情況之下,已經無力向外反擊。自己的部隊又是清一色的機械化,行動迅速可以速戰速決。
上級沒有下達進入山東境內作戰,自己滿胸的火氣發泄只能找冀南的那些小魚小蝦去。只要動作夠快,應該是不會出現什麼意外的。可是戰場之外的很多問題,都或是被給他忽略了,或是他壓根就沒有去想。
杜開山這樣的人,在戰爭年代是無價之寶。能打、能拼,關鍵的時候能擔大任。每一個上級都喜歡,但在和平年代卻就很難說了。他的這個性格,楊震一想起來就搖頭。自己也曾經點過他多次,可這個傢伙卻就是屢教不改。
楊震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的口才太差,說服工作做的很不好,還是這個傢伙天生就缺少這根筋。還是人天生的品性一旦養成,後天便很難改變。他杜開山在川軍中打混那麼多年,能力相當的不錯,卻始終沒有升上去,恐怕還是與他的這個性格有關。
原本楊震以為他與他的那個外柔內剛的妻子相會之後,這個脾氣和秉性會改變一些。哪裡想到,還是茅坑裡面的石頭,還是那麼又臭又硬。雖說表面上好了一些,有了一些的進步,可這骨子裡面的傲氣,還是沒有減少半分。他的這種個性,在和平年代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有些東西,自己是不能明說的。
儘管楊震在說完自己的想法後,顯得有些沉默。對於楊震的分析,特別是要準備應對在渤海灣解凍之後,要防止日軍從渤海灣登陸,從整個河北戰場側翼打開通道的思路,作為軍事大家的老總還是很贊同的。
不管日軍有沒有這個想法,但日本海軍只要元氣還在,無論情願與否這個準備就必須要做。否則一旦日本海軍,從渤海灣登陸直插整個河北戰場側翼,那麼整個戰局就隨時有翻盤的危險。
至於抗聯從戰役發起到現在,裝備的損失加上傷亡數字,不用楊震說老總也清楚的。按照他的要求,抗聯各個師每日的傷亡數字,在他那裡都有一個匯總。到眼下整個傷亡,已經積累到了一個巨大的,讓幾乎每一個人都心驚膽寒的數字。
即便楊震不說,老總也很清楚,攻擊線已經無法繼續南伸。能打到現在的這個態勢,南下作戰的抗聯已經是傾盡全力了,實在是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南下。面對著整個華北戰場日軍先後投入的二十餘萬兵力,再加上數量更多的偽軍,打成眼下的局面,可以真的相當不容易。
日軍不是稻草人,站在那裡等著你拿刺刀去刺殺他們。無論骨頭還是肉,都是需要一口口去啃的。此次會戰之殘酷,為老總從軍幾十年之罕見。如此大規模的大兵團捉對廝殺,幾十萬大軍相互混戰,這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早在杜開山調頭攻擊滄州之前,老總就已經下定決心暫停攻勢。利用日軍新增援的兵力尚未抵達,原有兵力已經被徹底分割或是殲滅,整個戰場出現難得的短暫平靜,為抗聯爭取一段修整時間,至於後續進攻展開與否,還是要看形勢發展的情況再說。
這次老總在返回北平數天之後,便回到河間,除了為了重新組建冀中軍區之外,主要就是要與楊震談一談下一步作戰的思路。老總認為眼下該讓部隊停下來,喘息一口氣了。即便發揮連續作戰的精神,但也不是這麼打的。部隊若是元氣損失過大,再想恢復可就難了。
在返回前指之前,老總已經給中央去電,建議在整個河北戰場,除了天津局部戰場之外,全線停止攻擊轉入防禦。在日軍發起全面反擊之前,爭取抗聯進關部隊擠出一段時間整補與修整,以恢復有些傷了的元氣。
同時在山西戰場,在不改變現有的蠶食加圍困、分割戰術的情況之下,繼續保持一定的攻勢,一點點的擠壓第一軍的活動空間。如果一時無法徹底解決,就暫時困住日軍第一軍所屬各部隊。
在山東戰場,則保持目前的運動戰術。加大對日軍據點的拔除以及拓展控制區,儘可能的分散日軍的注意力,牽制並分散日軍援軍的注意力。雖說一時打不了大規模的殲滅戰,但也要儘可能的拖住山東日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中央雖然還沒有回電,但老總相信主席會慎重考慮到自己建議的。即便楊震不停止攻擊,老總也會提出停止繼續攻擊的建議,收縮兵力轉入防禦。讓部隊能得到一定時間的喘息,以避免因為連續作戰傷了元氣。
而在發出這封電報後,老總也與晉察冀軍區的老總研究,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從冀中和冀南地區,給抗聯動員兩到三萬的新兵。並致電晉冀魯豫軍區和晉綏軍區首長,希望晉冀魯豫軍區從山西戰場新解放的地區,給抗聯動員不少於一萬新兵。
命令重新組建的冀中軍區,派出最得力的政工人員立即趕赴滄州。動員原本抗聯在滄州動員的兩個團的新兵,因為滄州被打成一片廢墟,而在開拔之前集體當了逃兵的新兵儘可能的歸建。
同時派出得力人員,協助滄州重建,並安置好被流彈誤傷的百姓。在戰鬥之中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傷亡的百姓,要在糧食和其他方面給與補償,儘可能的保證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安撫住民心。該給的待遇要給,這方面不要摳摳搜搜的。
並籌集糧食和物資,盡全力保證抗聯南下參戰部隊的供給,減輕抗聯的補給線壓力。此次戰役發起之時,正是秋收已經結束。作為華北糧倉的冀中平原,整個四三年的糧食產量雖說受到氣候的一定影響。但是整體產量,還保持著相當高的水平。
再加上此次戰役正是選擇秋收結束,日軍還未來得及大規模徵集糧食的時候發起。整個四三年收穫的糧食,大部分還在農民手中。雖說一時還沒有詳細資料,但是以冀中區目前的糧食產量以及儲備數量來看,保證抗聯南下部隊的供給應該沒有問題。
唯一頭疼的是眼下各級地方政權,還在重新建立之中。整個冀中區的民心,還沒有從前年日軍大掃蕩,帶來的嚴重創傷之中恢復過來。尤其是以當年日軍掃蕩力度最大,也是損失最慘重的冀中核心區。
四一年的大掃蕩,作為日軍掃蕩重中之重的冀中區,受到的損失遠遠超過了其他各個根據地。在日軍殘酷的屠殺手段之下,這裡的老百姓對於配合部隊顧慮還是相當的大,對重建地方政權的熱情也是相當的低。
老百姓被日軍殺怕了,也殺的心寒了。即便是在自己家門口轟隆隆南下的抗聯的裝甲集群,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但老百姓眼神之中的冰冷神態,卻依舊沒有大的改變。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次重新返回冀中的自己軍隊,能不能保證作戰不會再一次失利,不會再一次將他們留給殘暴的日軍。
直到抗聯在西線收復了保定並奪取石門。向南收復了滹沱河兩岸之後,形勢才有一定的好轉,但距離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還相差很遠。對於這場發生在家門口的激戰,冀中老百姓之前表現出來的淡漠,讓幾乎所有返回冀中工作的幹部都異常的驚訝。
儘管民心在一定程度有所轉變,但是在四一年大掃蕩之中,幾乎被徹底摧毀的地方政權和武裝,重建的工作依舊不如想像中的順利。與四一年日軍大掃蕩之前的那個富饒、安定的冀中根據地,已經是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地方政權重建的速度並不盡如人意,遠未達到當初預想的速度。各地地方武裝重新組建的速度,更是異常的緩慢。除了部分地區,大部分的地區動員工作,遠不如設想的好。尤其是原冀中根據地的核心區,動員工作更是困難重重。
而眼下保證抗聯南下進關部隊的供給,幾乎成了正在重建的冀中軍區以及地方政權的首要任務。各項工作進展緩慢,無疑要影響抗聯部隊的作戰。部隊吃不飽肚子,這戰鬥力還怎麼保障?
能不能保證抗聯的物資供應,這關係到戰場上的勝負。老總不親自跑一趟,並不是很放心。不僅自己來了,還將正在忙著接收北平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也給拽了來。親自抓地方政權的重建以及軍區的組建,最重要的是保證抗聯南下部隊的補給。
並利用冀中的人口優勢,儘可能的給抗聯提供一批補充兵員。雖說時間上有些來不及,這些新兵即便能夠補充到足夠的數量,但短時間之內也無法投入戰場。可不管怎麼說,對於抗聯各部隊恢復元氣,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當然老總這麼快就返回冀中,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親自調研抗聯部隊眼下真實的情況。以便為中央決策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倒不是老總不相信楊震上報的傷亡數字,而是有些東西不是一個簡單的傷亡數字就能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