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郭炳勛的思路

  雖說楊震不太想接受這個指揮權,但是主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態度很明顯,還是堅持讓他負責指揮主要的作戰。對於他成立總前委的想法,中央一直沒有給予任何的答覆。中央既然沒有給予答覆,那麼楊震就必須要做好提前的準備。

  而此次會戰恐怕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區的主力,也要全力以赴。山東軍區一部,甚至是主力,也都要參加進來。所以楊震在作戰計劃的制定上,還是相當慎重的,甚至推遲了返回東北的時間。

  如果搞不好所有參戰部隊,都要大傷元氣的。楊震認為事先多考慮一些應變措施,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多考慮一些戰局可能會存在的變化,才能更穩靠一些。尤其是為了隱蔽戰役企圖,攻擊發起正面選擇餘地並不是很大的情況之下。

  楊震的態度是正奇結合,以向心突擊為主。在突擊的時候多運用裝甲部隊,在後續防禦日軍反撲的時候,還是以運動防禦戰為主。以地空火力配屬裝甲部隊,實施快速的穿插,正確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冀中平原地區的日軍。

  楊震的這些思路,對於郭炳勛來說已經是駕輕就熟。但是對於關內幾個大戰略區的參謀長來說,還是明顯有些不太適應。四二年的會戰經過,對於這幾個參謀長來說,抗聯打的實在是有些過於讓人驚心動魄。

  如今楊震還是要採取這個思路,不想老老實實的正面突破。而是採取兩翼突破,鉗形對攻的戰術,對於幾個參謀長來說,都是感覺到壓力很大。這麼大縱深的穿插作戰,關內各個部隊還是第一次面對。

  不過對於計劃的主要制定者郭炳勛來說,單純從兩翼發起鉗形攻勢,卻並非他的第一選擇。在郭炳勛看來,如果一次合圍的日軍數量過多,無疑將會拖延戰鬥的進程。單純的依靠兩翼穿插,很容易將網眼張的過大。

  而且單純的組織兩翼穿插,在選擇進攻地點來說,也是相當的困難。在冀東與平津地帶還控制在日軍手中,正太鐵路沿線也在日軍手中。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區之間,還有日軍存在,並未直接打通地面聯絡的情況之下,進攻的出發地域可供選擇的並不多。

  這一點上他的認識,與楊震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郭炳勛認為除了以兩翼的鉗形攻勢之外,還應該集中一部兵力分割平津之間的聯繫。並集中裝甲機械化集群,由正面向南突擊。同時以一部兵力分割北平與天津之敵的聯繫,對北平城進行合圍。

  並根據整個戰局的發展,在適當的時候奪取天津,以切斷日軍從本土以及其他戰略區增援的路線。同時孤立北平城內的日軍,逼迫他們出城決戰。北平控制在日軍手中,郭炳勛還是很不放心的。

  這在郭炳勛看來,不僅會有大量的兵力被牽制在平津城下,同時還對補給路線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城內到處都是凝聚著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精華的北平,如果像新京那樣徹底的打爛,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北平城如果在戰役結束之前,還控制在日軍手中,這對戰後對冀中平原的控制,無疑會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切斷平津鐵路以及兩地之間的聯繫,逼迫北平城內的日軍自己出城決戰,這無疑是一個保存古城的最好辦法。

  所以郭炳勛的意思是以兩個裝甲師,各加強部分摩托化步兵一部與一個騎兵旅組成東西兩個快速集群。從熱河與察南地區分別採取快速突擊的辦法,以北平為三角形攻勢的定點,以一個快速集群強行越過平津之間,沿著津浦路向南穿插。

  以一個快速集群出察南,沿著太行山與平漢線之間強行向南穿插。至正定兵分兩路,一部繼續向南攻擊,奪取石門鉗制冀南以及豫北的日軍,主力則向東攻擊前進。兩軍強攻匯合點,則選擇滹沱河北岸的河間。

  郭炳勛建議目前抗聯駐晉北的兩個師,暫時不要調回東北。配合從陝北調回的裝甲與騎兵各一個旅,利用M三輕型坦克越野能力和機動能力強的優勢,出倒馬關直插保定。從日軍二線部署側翼橫插一刀,將日軍整個防禦縱深攔腰切斷。

  在冀西戰場,晉察冀軍區的主力,則採取拔點戰術,牽制冀西日軍部隊,並分散日軍駐北平周圍兵力的注意力,保證正面抗聯的突破取得成功。並在抗聯全線突破之後,保證西集群的側翼安全。以及以不少於兩個旅的兵力配合南下,配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戰役結束之前阻擊日軍的增援。

  在山西戰場,晉察冀軍區以部分兵力,配合晉綏軍區、晉冀魯豫軍區之太行軍區,太岳軍區主力負責封閉正太線、同蒲線,牽制日軍駐山西的第一軍。郭炳勛不建議在山西戰場採取大規模的攻勢,只採取擠壓和牽制戰術為好。

  只要拿下冀中平原,搶占保定與石門,就可以將第一軍封閉在山西戰場。後路一旦被切斷,那麼山西日軍要麼主動撤離,要麼則困守山西戰場無可奈何。

  郭炳勛認為以目前晉綏軍區主力,加上太岳軍區、太行軍區一部,以及晉察冀軍區一部配合之下,在日軍山西第一軍力量有限的情況之下,完成牽制第一軍無法東調的任務還是可以的。

  ^.^,

  而在冀南,則以晉冀魯豫軍區主力,以及山東軍區一部,對冀南日軍發起攻勢。並沿冀南一線展開,阻擊豫北日軍增援。抗聯目前駐晉北的兩個師,暫時不歸還建制,就地配合晉察冀軍區出冀西,向北平方向攻擊前進。

  按照郭炳旭的這個計劃,調動和投入的兵力和裝備,要超過楊震的預期。除了楊震預定投入的兩個裝甲師,兩個裝甲旅之外,至少還要加上兩到三個坦克獨立團,以保證對平津一線日軍的作戰。

  郭炳勛的戰役策劃的重點殲滅戰場是在平津一線,而主要的目標冀中平原則採取了合圍、分割為主。以兩個裝甲師配屬騎兵機械化集群,採取兩翼鉗形攻勢,正面快速穿插的辦法,徹底打亂日軍部署在冀中的兵力。

  這個戰術是相當於大環套小環,以平津地區為底邊,以滹沱河一線為合圍圈的底線。採取兩翼齊飛,中間快速突破,將日軍分割為兩個不同戰場上的圍殲。郭炳勛將抗聯兵力投入的重點放在了冀中平原上,將西線側翼的掩護交給了華北幾大戰略區。

  在他的這個計劃之中將晉察冀與晉冀魯豫,甚至晉綏部隊全部調動起來。這個大手筆讓軍委和幾大戰略區的參謀長,明顯感覺到胃口有些過大,甚至有些吃不消的感覺。按照郭炳勛的這個計劃,投入的兵力幾乎可以說是幾個大區傾巢出動。

  但幾經考慮,楊震還是同意了郭炳勛的大致作戰計劃。不過楊震再三提醒郭炳勛,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對熱河以及西滿地區的防務,一定要做好詳盡的準備。對平津之敵,也要儘可能的考慮的全面一些。

  在失去察南,北平周邊地區已經成為前線之後,日軍華北方面軍將在河北境內的防線,全部縮回北平至天津一線。冀東的防務,已經被全部移交給了關東軍。冀東與熱河近在咫尺。如果關東軍配合作戰,那麼銜接東北和華北兩大戰略區之間的熱河肯定會首當其衝。

  同時日軍在北平與天津之間,從居庸關經順義、平谷、薊縣、玉田、豐潤一線,構築了人大量的防備工事,並在縱深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僅僅在北平周圍,就駐紮了新編成的六十三師團,重新編成的獨立混成第八、第九旅團。

  在縱深的武清、香河、寶坻一線,駐紮了重新組建的步兵第二十七師團。在涿縣、淶源、保定部署了重新組建的一一零師團,以及重新組建的獨立混成第一旅團。並從華東戰場調來了十七師團,以及重新編組的四十八師團就部署在冀中平原。

  四二年的會戰結束之後,日軍明顯加強了平津銜接部的兵力部署。同時針對抗聯的坦克攻勢,也著手進行了大量的準備。並增加了在冀西與晉北交界處的阜平、淶源,這兩個在晉察冀根據地縱深據點的兵力部署。

  不算山西的第一軍,日軍在整個河北戰場,部署了五個步兵師團、三個獨立混成旅團,形成了大縱深的梯形配置。楊震一再叮囑郭炳勛,對西集群的側翼一定要保證好。同時在部隊全線展開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並制定好詳細的補給路線。

  在敲定大致的作戰方案之後,楊震急匆匆的趕回了東北。郭炳勛則繼續留在延安,敲定最終的詳細作戰計劃,他則返回東北著手進行準備。加快兵力編制的標配,選擇進關的部隊。囤積油料與彈藥,尤其是炮彈的生產。

  在楊震返回之後,抗聯就開始向關內調運物資。面對著災荒的關內,調撥的物資不僅僅是油料和彈藥,還有糧食等戰略物資。不僅僅是抗聯部隊所需的物資,還有調撥給關內部隊的七九子彈等彈藥。

  現在已經改為裝備部的原來軍工部,以及後勤部的幾位負責人,被他逼的團團轉。後勤部調撥物資,裝備部幾位負責人則親自坐鎮兵工廠,催促加快彈藥的生產,同時加快對德制與英制坦克改裝的速度。重點就是各種炮彈,以及坦克高爆榴彈的生產。

  按照楊震的計劃,所有使用短管七十五毫米榴彈炮的德制四號坦克,全部換裝為蘇式七十六毫米坦克炮。英制的瑪蒂爾達二、邱吉爾坦克,也換裝為蘇式坦克炮。英制的十字軍巡洋坦克,則換裝為蘇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

  這樣下來在淘汰了所有德制輕型坦克之後,抗聯的坦克炮集中在美制三十七,蘇制四十五、七十六,德制五十毫米相對單一的口徑。至於英制的四十毫米坦克炮,則全部都被淘汰。儘管費了一番手腳,但是也儘可能的減少坦克炮的口徑,保證彈藥口徑的統一,減少後勤方面出現混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