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別看這些地雷構造簡單,製造工藝粗糙。但是這些數量極大,到戰後很多年也沒有最終確切數字的地雷,顯示出來的威力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遍布日本大大小小農業區的雷場,甚至遠遠超過美軍採取的所謂飢餓戰術,投擲的那些水雷的威力。
而且有些製作工藝並不是很粗糙的地雷,壽命也遠遠的超過了設計。畢竟每個木匠的工藝水平不同,製造出來的東西質量也不同。優秀的木匠造出來的東西,能夠十幾年不生蟲子,造出來的地雷也一樣。
事實上直到戰後很多年,這些地雷的危害還在持續。登陸日本本土的美軍,也在這些地雷上吃盡了苦頭,被炸死炸傷了很多人。這些遍布了整個本州、四國、九州,甚至北海道的雷區,讓日本人在十幾年之內都談雷色變。
到了四三年秋收的時候,日本本州島主要的糧食產區有相當一部分地方。甚至到了農民被炸的都不敢下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田地裡面成熟的農作物,爛在地裡面的地步。直接導致了四三年,整個日本本土糧食大面積的歉收。
無數的探測器無能為力的木殼反步兵地雷,只是日本人在這場戰爭之中吃到的苦頭之一。隨著戰爭的進展,落在日本人頭上的不單單是炸彈,以及腳下不知道什麼時候炸響的地雷。還有大量的足可以讓日本人水稻絕收的化學試劑,也不斷的被撒布到日本人的農田之中。
不過直到四三年下半年,抗聯的對日轟炸力度雖然越來越大。但是受制於炸藥的產量,以及軍工重點還在國內急需的裝備和彈藥生產之上,所以對日轟炸並未連續進行。雖然不能說時斷時續,但是轟炸的間隔還是很大的。
基本上每兩次轟炸之間,都有著三到五天的間隔期。一個星期或是半個月的間隔期,也不在少數。而且轟炸的重點,還是集中在擁有大量兵工廠的各大城市。對日本本土的其他地方,主要還是以空投地雷,封鎖交通和主要糧食產區為主。
在轟炸的次數以及出動轟炸機的力度方面,根本就讓日本人毫無規律可以摸。某次因為與美英之間搞出的矛盾,抗聯曾經長達一個半月之內未進行任何的轟炸。也就是說這一個半月之內,抗聯是一架轟炸機都沒有出動。讓調集了三百多架戰鬥機的日本人,空等了一個半月,浪費了大量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相當寶貴的兵力。
在轟炸戰術不斷調整的同時,在楊震的親自主抓之下,為了減少飛行員的永久損失,抗聯也改進了原有的營救戰術。日軍在日本海上空部署的三道攔截線,雖說因為缺乏預警雷達和通訊的落後,以及缺乏夜間戰鬥機。
而且面對著皮堅肉厚的美英戰略轟炸機,只有兩挺十二毫米機槍,甚至是七點七毫米機槍的日本陸軍戰鬥機,明顯應對的很吃力。儘管日本人不斷的改進機載武器,加裝二十毫米機炮。
可這些原型很精良,但是在使用的時候理論上總是打不中不說。過於講究輕便的改型機炮,因為走的太過極端。重量減了下來,可靠性也隨之大幅度的下降而總是卡殼的機炮,起到的作用遠不如日本人期待的那樣。
大部分時間之內起飛攔截的日本飛行員,不是打光了炮彈也沒有命中一發。就是因為機炮卡殼,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抗聯的轟炸機從眼前溜走而束手無策。或是眼睜睜的看著被機載機槍子彈打的滿身窟窿,卻毫髮無損的轟炸機投擲完炸彈轉身撤回。
因為缺乏大威力的機載武器,引進或是自研的機炮不是可靠性不佳,就是性能差到了極點的日本陸軍。為了能擊落這些皮糙肉厚的轟炸機,甚至將陸軍用的大正十一年式平射炮,九四式二十毫米自動炮都搬上了飛機。
不過日本攔截戰鬥機因為缺乏足夠的機載火力,而攔截效果不佳。但是日軍的地面高炮火力,卻是異常的兇猛。在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想要不付出代價,基本是不可能的。每次行動或多或少,都有轟炸機被擊落。
在攔截戰鬥機,因為機載武器效率低下而效果不良的情況之下。偏愛劍走極端的日本陸軍,乾脆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增加地面防空武器上。不僅加速生產一式七十五毫米高炮、大正十四年式一零五高炮、九九式八十八毫米高炮,還研製出三式一二零大口徑的高射炮。
同時日本戰鬥機雖說缺乏攔截火力,但是其作戰態勢卻相當的兇狠,尤其是日本飛行員的玩命精神卻是一般國家比不了的。機槍無可奈何,機炮有限的炮彈打光了也很少命中一枚。打瘋了的日軍飛行員,乾脆駕駛飛機採取撞擊戰術。
所以日本人的地空火力,給抗聯的轟炸機群帶來的威脅還是相當大的。怎麼樣在底子還狠薄弱的情況之下,儘可能的將戰損轟炸機上的空勤人員營救回來,這對於抗聯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無論是美制重轟炸機那種型號,機載人員都在八到十人。最少的斯特林轟炸機,乘員也在七人。一旦被擊落,空勤人員的損失無疑是很巨大的。教育程度相當抵,甚至大部分人都還是文盲中國人沒有美國人那個底子,可以短時間培養出大批合格的空勤人員。
^.^,
一個轟炸機飛行員培養的難度,還要在戰鬥機飛行員之上。大批量的空勤人員,對於底子薄弱的中國人來說,還是相當的吃力。日本人越來越猛烈的防空火力,讓抗聯不得不改進營救飛行員辦法。否則底子還相當薄弱的抗聯,實在承受不起美英那樣的戰損、
抗聯的轟炸機群往來航線都在日本海上,一旦飛機被擊落,尤其是在日本本土被擊落,基本上就相當於永久性的損失。在基礎薄弱的情況之下,怎麼樣才能儘可能的將被擊落飛機上的空勤人員營救回來,減少一定的損失,也就成為抗聯擴大對日轟炸之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楊震通過交涉在原有的幾架美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的基礎上,又從英國人那裡搞來的七架桑德蘭大型水上飛機,進行了一定的改裝。將機艙全部進行大改,安裝了兩個配備自封閉和裝甲保護的油箱,同時安裝了可拆卸的手動加油設備。
以一根機尾伸出去的長達五米的無縫鋼管,作為硬式加油管道。專門部署了距離日本本土七百餘公里左右,作為水上加油機使用。如果部署在前沿的小型搜索飛機需要加油,則立即前行在指定匯合地點加油。
以先後從美國人那裡搞來近百架雖說航程短,但是卻相當輕便,甚至還帶有一定自衛火力的翠鳥和鴨式、鵝式小型水上飛機,作為搜索機用於搜索跳傘飛行員。在轟炸行動展開之際,沿著日本西海岸展開,營救跳傘的飛行員。
這些輕型水上飛機,雖然載重量不大,自身的航程也難以支撐從根據地到日本西海岸往返。如果單靠這些輕型飛機,雖然能跟隨轟炸機群出動,但是卻無法完成返航,而且每架飛機能裝運的人數更是有限。
但是這些輕型水上飛機有著輕便、靈活的機體,可以有效的躲避日軍的觀察哨,以及可以採取超低空的飛行方式,避開已經開始陸續部署的雷達發現。其機載自衛火力雖說無法與日軍戰鬥機進行格鬥,但是並未沒有一點還手餘地。
將這些小型水上飛機用作一線救援,以大型水上飛機部署在二線,作為聯絡中轉站和加油點的戰術。要遠比直接在日本西海岸附近,部署大型水上飛機安全的多。至少不會出現救援的飛機,反需要被人救的情況。
桑德蘭水上飛機是英國製造的大型四發水上運輸機,航程可達四千三百多公里。滿載的時候,航程可以達到兩千八百多公里。機體異常堅固,自衛火力也相當的不弱。最大三噸的載重量,雖說比不上運輸機。
但是可以在海平面隨時起降的優勢,卻是當時抗聯主力運輸機C四七運輸機無法相比的。在遠程載重量上,更是遠遠的超過了美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經過抗聯的改裝,這些桑德蘭水上飛機在無大風浪的時候,完全可以在距離日本海沿岸五百公里之外,擔負著對救援行動支援的任務。
以桑德蘭作為輕型水上飛機的加油飛機,部署在二線作為接應飛機,以及作為臨時的海上加油點。以靈活、目標也小得多的輕型水上飛機,作為一線救援主力。這是抗聯在整個對日空襲時,在缺乏艦艇的情況之下,主要採取的救援方式。
將這些輕型飛機以六架為一個編隊,一次性出動三到五個編隊分別往返加油以及救援,起到的作用遠遠超過單純使用大型水上飛機救援。同時一次性出動的飛機數量多,意味著搜索的範圍和密度也要大的多。
每個編隊之中採取三架能裝載八人的鵝式飛機,為救援的主力。一架鴨式水上飛機,為警戒與搜索飛機。另外一架翠鳥式水上飛機,作為保護編隊飛機使用。而在搜索編隊的外圍,還有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作為支援和指揮機。
這些輕型飛機即便被日本戰鬥機捕捉到,被擊落一架的損失,也要遠遠小於出動一架大型水上飛機。考慮到協同的問題,所有的水上飛機的無線電設備都經過改裝,可以隨時有效的與二線接應飛機進行聯絡。
而且抗聯每次出動的時候,都派出兩到五架的B十七轟炸機,只攜帶少量的炸彈以及照明彈。並不深入日本領土,只在在日本西海岸盤旋,協助搜索跳傘的飛行員。並且時刻做好攻擊遭遇日軍艦艇的準備,以確保營救的成功。
同時給每架轟炸機的所有乘員,都配備了橘紅色的救生背心以及配備了信號槍,為營救飛機指示目標。甚至相當一部分飛行員,還配備了戰場上繳獲數量最大的日軍士官級的望遠鏡,以配合空中營救。並再三交待所有參戰空勤人員,儘可能的堅持到西海岸跳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