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底鍋?

  如果楊震轉動這些心思的時候,就在他身邊的皮爾遜要是知道引發這麼多後果的事情,是這個傢伙一手搞出來的。不知道那位皮爾遜老兄,會不會直接一把掐死他,以免得這個傢伙兩面對著坑。

  不過只要楊震不和他挑明白,他打死都不會知道這些事情的。這件事情從策劃到實施,幾乎都是楊震親力親為,除了具體的實施人陳龍之外,即便是抗聯最高層也無人知道。而楊震自己又沒有啥毛病,更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將這些事情告訴作為被害人之一的皮爾遜。

  至於皮爾遜那些將颶風戰鬥機吹噓天花爛墜的話,楊震是半點都不相信。要是這些飛機真的像這個傢伙嘴裡面說的那樣,為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都在向澳大利亞運送新式戰鬥機。

  一個向澳大利亞拼命的運送新型的P四零戰鬥機,一個寧肯削弱自己的防空力量,抽調自己也大量需要的噴火戰鬥機。甚至英國人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戰役之後,直接向澳大利亞派駐了四個,清一色使用最新式噴火戰鬥機的空軍中隊。

  而不是讓一直使用英制裝備,更熟悉英制飛機的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使用颶風戰鬥機?這不是形成戰鬥力更快嗎?非但沒有增加颶風戰鬥機部署數量,反倒是在美制P四零戰鬥機抵達之後,一再的削減澳大利亞空軍,原有裝備颶風戰鬥機數量。

  要知道熟悉英國飛機,本身也裝備過部分颶風戰鬥機的澳大利亞空軍,使用英國製造的颶風戰鬥機,不是形成戰鬥力更快?讓屬於英國自治領,從上到下都是清一色英制裝備,所有國防、外交政策都一向以英國惟命是從。

  人口壓根就是與英國同宗同源,幾乎參與了英國每一場戰爭的澳大利亞軍隊,繼續去使用英國飛機。一直以美國戰鬥機,作為主力戰鬥機的抗聯,接受美制戰鬥機,豈不是對雙方都很有利?

  現在美英兩國做出的事情,卻是截然的相反。給習慣了美制裝備的抗聯,配上了英制戰鬥機。給習慣了英制戰鬥機的澳大利亞空軍,卻換裝了美制戰鬥機。要說這其中沒有什麼文章,說出去誰會相信?

  美制戰鬥機所有的計量單位都是公制的,只有英國飛機還是一直使用英制標準。一向使用英國飛機,自己也在用英制計量單位的澳大利亞人,如果不是實在對颶風不滿意。又何必在還要花大力氣,去重新科普公制計量單位究竟是一個什麼玩意。

  他皮爾遜這這種英國人自己都不敢拿出來用的,二流飛機吹的天花亂轉,難道真的當他楊震是空軍白痴?還是認為他楊震什麼都不知道,對世界航空發展一無所知,真的就那麼好騙?

  只是儘管那個傢伙這次滿嘴沒有一句實話,但有一句話楊震認為他還是說的很對。接受這批飛機,至少能在美制飛機抵達之前,可以暫時補充裝備上的空白。要是拒絕了這批飛機,按照眼下亞洲戰局來看,下一批飛機還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

  日軍入侵澳大利亞,的確給了美英更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但也在某程度上,也將澳大利亞的戰略地位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以澳大利亞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來說,美國人肯定會拼命的援助。

  現在是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下一步就是坦克、榴彈炮,甚至還可能會有相當數量的軍艦。至少短時間之內,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的天平,會傾斜到南太平洋一方。這樣一來自己得到補充飛機的時間,至少在短時間之內恐怕將會大量的延後。

  對於眼下急需補充作戰飛機的抗聯來說,這批飛機雖說性能差了一些,但有總比沒有要好的多。所以這批飛機,楊震最終還是咬著牙接受了下來。最起碼這玩意打空戰雖然已經落後,在必要的時候對地支援,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

  接受這批飛機,可以彌補抗聯現在戰術支援飛機不足的問題。至少將已經很有限的P四零B戰鬥機,徹底的騰出手來全力進行對空作戰。此次飛機損失這麼大,除了日軍在戰場上投入了少量的新式戰鬥機,航空兵部隊被打的有些措手不及,付出一定的損失之外。

  在彌補戰術飛機數量嚴重不足的窘迫現象,抗聯的航空兵只能抽調戰鬥機對地支援。然而在日軍,尤其是關東軍大大的增加了地面防空火力的情況之下,這些戰鬥機在對地支援的時候,付出的代價還要高於空戰之中。

  實在不行這批對地性能還算不錯的颶風,可以與他們在英軍中的同類一樣,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至於眼下,沒魚蝦也好先湊付用吧。不過有些問題,自己還要和這些不靠譜的美國人去交涉。

  尤其是後續物資數量的問題,楊震認為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了。現在不僅重武器數量不足,就連輕武器也已經無法滿足需要。部隊擴編在即,庫存輕武器的數量,已經下滑到一個危險的標準。

  按照抗聯整體今年擴編標準,在今年擴編完成之後,庫存輕武器將全部耗光。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的數量,也將會有一定的不足。各種口徑的輕武器、直瞄火力,在還要補充戰損數量的情況之下,都有比較大的缺口。

  ^.^,

  楊震已經與抗聯總部裝備部、軍工部門協調過,下半年的軍工主要生產任務放在輕武器的生產和製造上,以及對蘇制七十六毫米加農炮,日制九五山炮的仿製和生產上。坦克和汽車、飛機的生產,暫時先以研製和試生產為主。

  但眼下的問題是,除了技術人員還不足之外,軍工原料根本就滿足不了需要。已經試生產的鋼廠,只能生產普通的鋼材,只能製造航空炸彈與炮彈。至於製造武器的特種軍工鋼,還遠未到生產能力。

  軍工原料的來源再無法得到保證,這不僅影響到部隊武器裝備的生產速度和效率,更影響到部隊擴編的問題。這是關係到整個抗聯,未來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現在要承擔全軍彈藥供應的情況之下,楊震幾乎都快要被壓的喘不過氣來。

  下定決心最終點了頭的楊震,看了看身邊自以為說服了自己,而臉上表現出一絲沾沾自喜的皮爾遜。最終卻還是沒有咽下這口氣道:「皮爾遜老兄,你要知道我們此次會戰,就是為了履行我們對美英盟友而打。」

  「我們付出了這麼大犧牲,完全做到了你們兩國希望我們做到的。但你們兩國又是怎麼做的?援助的設備、物資拖拖拉拉,就沒有一樣能夠痛快的到位不說,說好的數量呢?從霍普金斯先生離開東北,到現在半年快過去了,我們才拿到了五個煉鋼電爐。」

  「全部的軍工設備加在一起,還不到二百部。說好的火炸藥生產線,現在只到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已經拖了半年還沒有到位。難道你們美國人就是用半個化工廠,來生產和製造無煙火藥和高爆炸藥的?」

  「機器設備和武器裝備拖拖拉拉,我們也不是不能忍。現在全世界都在打仗,都在指望你們那裡。交貨效率出現拖沓,我們也不算不能理解。但你們的軍工原料供應數量一再削減,不僅無法滿足我們軍工生產需要,甚至進入六月份直接停止了供應。」

  「答應的高爆炸藥、軍用用鋼、稀有金屬,到位的數量還不到我們協議中的三分之一。承諾的裝備,除了去年底的那些之外,我們只得到了用來救援轟炸日本損失飛機上飛行員的四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

  「你們要求我們做這個、做那個,甚至要求我們去做那些超過我們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該給我們的物資和裝備,那樣落實到位了?皮爾遜老兄,我們缺的是軍工生產設備和原料,並不缺乏平底鍋和炒菜的大勺。你們美國人能不能辦事靠點譜,給點有用的東西?」

  楊震指出的平底鍋,也就是美軍在一戰時期仿製的英軍一九一七鋼盔。在此次會戰之中,抗聯得到的最大數量美援裝備,就是二十多萬頂美軍已經開始用M一型鋼盔,替換下來的一九一七鋼盔。如果鋼盔也算武器裝備的話,那麼也勉強算是一筆援助。

  而這種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在美軍就連過渡裝備都算不上,極短的時間之內很快被換裝的鋼盔。無疑與他們交給重慶方面的那些輕武器一樣,都是一戰之後的庫存品。與被他山寨的原廠貨一樣,是整個二戰之中防護性能最差的一種鋼盔。

  在與蘇聯人簽訂的交換協議之後,蘇聯人在別的方面能拖就拖、能賴就賴。但是在提供鋼盔的速度上,還是可以滿足需要的。雖說蘇聯人給的那些德制鋼盔,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屍體上扒下來的。

  很多的鋼盔上邊還帶著血肉和腦漿,但是德制鋼盔的性能遠遠超過這些仿製的英式鋼盔。在加上原來蘇聯人給的法制鋼盔,眼下抗聯唯一不缺單兵裝備的就是鋼盔,可美國卻偏偏就給了一批抗聯沒用的鋼盔。

  這些仿製的英式鋼盔,外形有些一個平底鍋,用東北的話來說,按上一個把就成了炒菜用的大勺。楊震便拿這個來諷刺一下,皮爾遜和他背後有些不靠譜,經常放鴿子的華盛頓,以發泄一下心中的怒火。

  而皮爾遜的臉皮相當的厚,對於楊震的諷刺,他也權當沒有聽到。對於皮爾遜來說,華盛頓物資分配方案,不是由他能決定的。他在東北的任務,除了溝通哈爾濱與華盛頓之間的聯繫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監督美援武器、裝備和物資的使用。

  至於其他的事情,他還是做不了任何主的。所以對楊震的諷刺,他權當沒有聽到。這兩年的東北生活,在與牙尖嘴利的楊震打交道經歷,他的臉皮已經鍛鍊的很厚了。況且因為這件事情爭吵,也實在沒有意義。根子在華盛頓那裡,你有能耐去白宮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