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部署

  但這位羅斯准將唯一能幫上的這個忙,對於分析日軍究竟可能運到中國多少戰利品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是廢紙一堆。就像那個傢伙說的那樣,英國人的師與一般國家的師體制不一樣,他們的編制不是固定的。師下屬有旅,但是這個旅的編制是不固定的。

  不僅步兵不固定,技術兵種也是不固定的。就像他們在戰場上,經常出現什麼六分之五旅,四分之一營的編制。其實這個編制,就是其他國家兩支部隊戰場上打剩的殘部,或是由幾支部隊抽出兵力臨時編成的部隊。

  這種混編的部隊,到是戰時的慣例。不過在別的國家就是一個臨時支隊,基本上沒有什么正規的番號。只有英國人,搞出這麼一個讓對手和盟友判斷不清的番號來。咋一看起來,這支軍隊還是一支完整的部隊,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至於他們的團,只相當於其他國家的營,團一般只有一個營的編制。整個編制是亂七八糟,剛一接觸以為他們的師編制相當的大,就像其他國家的軍一樣。等詳細接觸,才會發現壓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他們的一個下轄三個步兵旅的步兵師,與其他國家的三團制師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師屬四個炮兵團,咋一看火力相當的強。其實不算配屬炮兵,只有三個炮兵營,一個反坦克炮營的編制。

  而且編制不是固定的,隨著戰事的進展也在不斷的調整。上個月可能下轄兩個炮兵團,這個月沒準就配備上了三個。到了下個月,搞不好成了一個或是乾脆一個沒有。等到半年之後,也許一個步兵師下轄五六個所謂的營級炮兵團。

  好在廢紙歸廢紙,但這麼一點情況,多少在楊震推算日軍運到天津的這批戰利品數量上,起到了一點作用。儘管只是根據英軍在東南亞幾個常備澳大利亞和印度步兵師,加上後調集過去的一個完整英軍步兵師,標準常備編制推算出來的。

  並未加上英軍加強的火炮,以及新加坡島內的火炮。可一番計算下來,這個總體數字也讓楊震很是吃驚。哪怕其中有三分之一被日軍繳獲運到中國戰場上,那麼對抗聯的威脅就相當的大。

  最關鍵的是這些二十五磅炮,東南亞的英軍有沒有配備專用的九號穿甲彈。如果配備了這種穿甲彈,那麼威力怎麼樣,目前都一無所知。即便是從不相信戰場上有好運這種指著上帝吃飯的事情,但楊震依舊多少祈禱英軍能夠小氣一些。

  實際上日本人席捲東南亞,僅僅在馬來亞和新加坡戰役之中,繳獲的英軍火炮數量就達到了九百餘門,機槍兩千餘挺,汽車一萬兩千餘輛。再加上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繳獲的荷屬東印度軍隊裝備,各式火炮達到了上千門。僅僅新加坡一地,就繳獲了上百門的高射炮。

  一群綿羊帶著一群綿羊,與一群餓狼作戰的結果,只能是羊被狼吃了一個精光。除了菲律賓的美軍打的頑強,戰敗是因為大環境導致的外援斷絕之外。在馬來亞、菲律賓,以及荷屬東印度群島,日軍基本上是秋風掃落葉。

  單單英制、美制、荷蘭製造的步槍和機槍,就能武裝十幾個師。這還不算大量的彈藥,以及各種車輛、飛機。運到中國戰場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日本人還要留著在東南亞組建傀儡軍隊用。否則這批裝備中的重裝備,如果全部運到中國戰場,只能讓楊震更頭疼。

  不過雖說敵情,尤其是日軍裝備上的巨大變化,讓抗聯很多高級幹部有一些擔心。但是在作戰計劃最終敲定的時候,經過與郭炳勛、陳翰章,以及挺進軍的司令員和政委反覆商議,楊震還是選擇了以察東作為主要的突擊方向。

  陳翰章在選擇在自己率部實施大範圍迂迴穿插之後,接替自己正面突破二十六師團防線人選的時候,提出的人選卻是讓楊震感覺到相當的意外。在抗聯所有縱隊一級的幹部之中,他居然選擇了因為更善於防禦,號稱排炮之下不動如山,而不是擅長進攻的劉長順。

  他選擇劉長順的理由很簡單,面對著日軍這種大縱深,多層次的防禦態勢,正面的攻勢應該更穩健一些,全軍要儘可能的步調一致。一旦有任何方向輕敵冒進,其他方向無法跟進,突擊部隊有被合圍的危險。選擇劉長順接替自己,可以與南部戰線配合的更加緊密一些。

  而且相對於王光宇、杜開山、王效明、陶淨非等其他的縱隊一級指揮員來說,劉長順是所有縱隊一級指揮之中,除了陳翰章之外接觸裝甲兵戰術最多的人。裝甲兵初創的時候,就是在他的轄區內進行訓練和整編。

  但考慮到劉長順對戰機把握的敏感性不強,很多時候猶豫不決等一些性格上的先天弱點。陳翰章建議調馬春生擔任參謀長,以與劉長順配合彌補他的不足。這樣既可以保證不冒進,但也不會因為過於穩健而失去戰機。

  作為抗聯的重點組建部隊,當初裝甲部隊相當的受到重視。為了保證順利組建,劉長順當時作為生產建設兵團的司令員,擔負了整個裝甲兵組建時候的後勤保障工作。經常去訓練基地的他,只要有時間就與陳翰章一起研究戰術。所以對於劉長順在裝甲兵戰術研究上,陳翰章認為並不比自己陌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對於陳翰章提出的這個人選,楊震經過猶豫最終還是同意了。但是參謀長的人選,楊震卻是沒有同意。馬春生是一個野馬,不是劉長順能夠控制住的。他對戰機的把握力是強,但全局能力太差。

  前一階段會戰之中,這一點表現的很明顯。當一個師長還是勝任的,但讓他協助劉長順把握全局還是不行。一旦這個傢伙脫了韁,劉長順拿他無可奈何。讓馬春生去配和劉長順,有些過於冒險了。

  最終在郭炳勛的提議之下,調歐陽吉善擔任西進政治委員,王明貴擔任參謀長,楊繼財擔任作戰處長。讓這三個人與劉長順搭班子,執行正面突擊任務。至於南部集群,就不用楊震操心了,挺進軍司令員,自己的老首長足夠挑起這幅重擔。

  至於在東北境內的戰鬥,由十二月底調任西滿軍區司令員的杜開山擔任西滿集群的司令員,陶淨非任副司令員,負責指揮通遼方向的作戰。王光宇調往中線,負責整個新京正面的作戰指揮。負責正面兩翼作戰。整個東線作戰,由王效明統一指揮。

  之所以將杜開山放在通遼一線,是因為這個方向在整個戰局之中處在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個相當關鍵的位置。需要的不單單是穩健,還有對戰局的把握能力。杜開山膽大卻不冒失,穩健卻不保守。該大開大合的時候,絕對不會按部就班。在該收斂的時候,絕對不會貿然行動。

  雖說大局觀略微差一些,但是對整個戰場形勢的判斷卻相當的敏銳。在戰術指揮上,絕對已經到了收放自如的地步。尤其是在對炮兵火力的運用上,可以說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一點上,就連楊震最看重的王光宇也比不上。整個抗聯縱隊一級的軍事主官之中,也只有陳翰章能與他相比。重新有了家的杜開山變的成熟了許多,性格也穩重了許多。如果說過去的杜開山是一把過於鋒芒畢露的寶劍,顯得過剛易折話,那麼現在的杜開山則可以說是柔中帶剛。

  楊震將他放在這裡,責任不單單是從西面進攻中長鐵路,包抄新京關東軍守軍的後路。還有一點就是一旦劉長順如果在察東的指揮表現讓人失望,無法完成總部交給的作戰任務,杜開山可以立即接替他的指揮。將杜開山這員猛將放在這裡,就是準備要在最關鍵的時候使用。

  而在隨後的戰事之中,事實證明楊震這一手可謂是整個會戰階段畫龍點睛之筆。在迂迴部隊出發之後,劉長順遲遲無法在正面陳翰章已經打開的突破口,取得進展,進一步擴大戰局,整個察東戰場打成膠著的情況之下。

  正是楊震火速調杜開山接替劉長順,才保證了戰役打成目標。否則已經翻越陰山,但因為正面戰場遲遲無法完成突破,打開缺口。無法得到正面突擊部隊策應與支援的陳翰章,很有可能會被合圍在綏東境內。

  楊震在幹部調配上可謂是煞費苦心,但兵力配備上卻基本上按照向中央匯報的計劃進行。西進集團由裝甲一師,裝甲一旅以及三個獨立坦克營,騎兵第一、第二兩個旅,三個步兵師,三個直屬重炮團,總部唯一一個直屬日制一五零加農炮團,以及兩個火箭炮兵團。

  西線是重中之重,所以雖說只配備的三個步兵師,但是卻集中了抗聯三個騎兵旅中的兩個。除了裝甲兵等技術兵種的配置,是幾個方向之中最多的一個。遠射火力,也是最強的一個方向。集中了抗聯所有火炮之中,射程最遠的日式加農炮。

  南線作戰集群由四個步兵師、挺進軍主力組成,配屬兩個重炮團,一個火箭炮團,分為由挺進軍司令員、政委統一指揮,其主要攻擊方向為大馬群山正面一線,以及長城以南的張家口至承德一線。

  西滿戰略集團由三個步兵師、一個裝甲旅、一個山地師、朝鮮獨立師、挺進軍的一個縱隊,總部直屬一個火箭炮團、一個直屬炮兵團、兩個坦克營組成,從通遼向中長鐵路一線攻擊前進。主要任務就是包抄新京側後方,以及向熱河全境發起攻擊。

  該集團分為兩塊,熱河戰場由挺進軍副司令員指揮,兵力為抗聯的一個山地師、朝鮮獨立師、挺進軍一縱隊,外加一個直屬炮兵團。主要任何是搶占七老圖山以西熱河全境,並保障南線部隊側後方向。

  中線集團由九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外加兩個獨立坦克團組成的一個裝甲集群組成,由王光宇負責指揮。東線集群由四個步兵師組成,由王效明指揮。部署在西滿林西至熱河的三個步兵師,由陶淨非指揮,作為南線和西線的整個戰略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