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魄力有餘 出奇不足

  在此戰之中,楊震給予了他的對手很高的評價。而他最新的對手,也在戰後一樣給予了他同樣極高的評價。此戰過後在最終還是吃了敗仗的岡村寧次心中,楊震的地位已經上升為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頭號勁敵。

  此戰過後,華北方面軍丟掉了蒙疆駐屯軍幾乎所有的轄區,以及晉北戰略重鎮大同。其作戰範圍向北退縮到了軍都山、桑乾河一線,在山西境內退到了朔縣以南地區。丟掉了歸綏、包頭、綏東以及整個察哈爾地區。

  但華北方面軍在苦戰至於,最終也守住了華北大平原的門戶以及冀東平原,外加上晉北朔縣以南,同蒲線以東的絕大部分地區,使得抗聯最終沒有能夠進入平津。並消除了抗聯從西邊,對華北平原地區的威脅。

  而通過這次會戰,曾經親自坐鎮張家口指揮的岡村寧次大將,也對抗聯有了一個真正的認識。他曾經私下與安達二十三中將做過評論,這支軍隊是帝國陸軍罕見的強悍對手,關東軍之前輸的不冤枉。

  岡村寧次認為無論是日俄戰爭期間的沙俄,眼下正在與支那內地與日軍作戰的重慶軍,還是在太平洋戰場上遭遇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軍隊。這支軍隊除了在大規模的裝甲集群突擊方面,還略微顯得有些稚嫩之外。

  在戰場上無論是組織之嚴密,還是戰略、戰術之巧妙,以及悍不畏死的決心之心,都遠遠超過了日軍眼下正在作戰的其他對手。其地空火力配合與步炮火力配合,以及步坦配合方面甚至還超過了帝國陸軍。

  即便是在裝甲集群突擊的戰術運用和組織上,多少還顯得有些稚嫩,但是去對坦克運用也在帝國陸軍之上。他們沒有像帝國陸軍那樣,將坦克分別配備給各個師團,而是與德國人一樣採取了編成獨立作戰部隊集中使用的辦法。而這種戰術正是機械化程度相當低,機動能力對於鐵路依賴性比較大的日軍最害怕的戰術。

  岡村寧次大將認為如果帝國在其身子骨還沒有真正強大起來之前,不想辦法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兵力,在戰場上徹底的摧垮這支軍隊,並摧毀他們所謂的根據地。一旦讓他們真正的做大,將會對帝國在支那的戰略形成致命的威脅,帝國在支那戰場上將會遭遇到慘重的失敗。

  任其發展下去,到時候丟的不僅僅是帝國主要工業基地的滿洲,還有糧棉油供應基地的華北,以及戰略要地平津。甚至是帝國在支那戰場上浴血五年換來的目前戰果,可能都會毀在這支軍隊手中。

  最關鍵的是從戰場上出現了英式坦克,再加上之前的美制飛機,岡村寧次已經相當敏銳的察覺到,抗聯與美英已經達成了在遠東及太平洋戰上的戰略同盟關係。一旦美國人對其進行大舉的軍事援助,那麼可能會在短時間之內更加增強他們的實力。

  岡村寧次很清楚,與戰術僵化、軍隊虛弱的重慶方面相比,這支軍隊無論是在戰術還戰略都遠在其之上的軍隊,一旦獲得大量的美英援助。那麼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成長起來,那樣原本壓力較小的支那戰場,將會發生一個巨大的扭轉。

  此戰過後,這位岡村寧次大將成了日軍所有將領之中,最鼓吹組建獨立坦克師團,大規模擴編坦克部隊編制的將領。也是最強烈要求日軍研製新式坦克,增加具備反坦克能力的九零式野炮數量,以及研發新式大威力反坦克炮的將領。

  只是可惜的是岡村寧次的報告,雖說在日軍大本營引起了高度的重視。但是嘴張的過大,卻沒有那麼好胃口的日本。根本沒有能力滿足岡村寧次要求研製新式坦克,組建新式坦克師團,以及增加侵華日軍反坦克炮編制的要求。

  但在抗聯的坦克威脅之下,日軍大本營還是最終增加了華北方面軍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編制。並重開了已經關閉的九零式野炮的生產線,為華北方面軍增加了三個九零式野炮聯隊的編制。

  至於日軍研製裝備並生產了可以抗聯新式坦克抗衡的,裝備了從德國搞來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的三式坦克,以及新式七十五毫米炮的四式坦克,還是四三年抗聯大舉入關之後,到四四年的事情了。

  這兩種坦克在戰場上的確給抗聯帶來不少的麻煩,抗聯接收的第一批美制M四坦克,就在與三式和四式坦克交手的時候遭受不小的損失。至於英制坦克和M三輕型坦克,損失的數量更大。

  而日軍優先在中國戰場上使用這兩種新式坦克,也促使了美國人加大了對抗聯的坦克援助。原來援助的主力M三坦克,逐漸被M四謝爾曼式中型坦克取代。其總數與之前半死不活的援助數量相比,也大幅度的增加。

  但抗聯真正與這兩種坦克對抗的,尤其是裝備了七十五毫米炮四式坦克對抗的,還是長身管的德制四號坦克和T三四坦克。特別是裝備了長身管的七十五毫米毫米四號坦克,成為日軍新式坦克的殺手。

  與專門反坦克炮改裝來的四號坦克炮相比,日軍四式坦克使用的野炮改裝的坦克炮,性能明顯差上一截。再加上四號坦克良好的觀瞄系統,使得這兩種名字幾乎一樣的坦克,在戰場上較量的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而這一切,是現在還在全力準備下一階段會戰的楊震還不清楚的。當第二天早上,陳翰章將一夜沒睡琢磨出來的西進作戰計劃,拿到他的面前之後。楊震在仔細的看過一遍,卻是給予了「魄力有餘、出奇不足」八個字評價。

  陳翰章在這份計劃上,除了楊震原計劃投入的裝甲一師、裝甲一旅之外,還動用了用英制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組成的兩個獨立裝甲營。以裝甲一旅加強兩個獨立裝甲營,配合兩個步兵師從正面發起進攻。

  圍殲日軍部署在察東的第二十六師團,並掩護向察南以及熱南方向進攻部隊的側翼。同時阻擊張家口一線可能增援的日軍援軍,以及牽制從晉北出擊的日軍援軍。並從正面突破日軍的防線,吸引日軍注意力,保障側翼迂迴部隊的向日軍縱深發展。

  而集中裝甲一師加強兩個騎兵旅外加兩個獨立坦克營,配屬一個全摩托化的步兵師組成裝甲騎兵集群,沿著內外蒙邊界實施大範圍向日軍縱深穿插,以及採取向心突擊的戰術。主力從側翼迂迴日部署在察東的日軍側後,與正面突破的部隊相配合,一舉全殲察東日軍。

  同時以一部兵力,在突破正面防禦之後,以一部兵力向歸綏一線全速前進。在抵達集寧之後兵分兩路,一路以一個坦克團配合一個步兵團、一個騎兵旅搶占豐鎮、察哈爾右翼前旗至涼城一線,堵住晉北日軍北上通道。一路以兩個獨立坦克營,外加一個騎兵旅最快的速度搶占歸綏,完成總部的戰略意圖。

  陳翰章的這個作戰計劃,底子正是他頭一天與楊震說的那些。只不過進行了量化和細化,在戰略上的考慮也更加全面一些。陳翰章的著眼點,還是放在了以最快速度打垮二十六師團以及其身後日軍肯定會部署的二線梯隊上。而在陳翰章的計劃之中,投入的裝甲兵數量,要多於楊震原來的計劃。

  至於原來陳翰章提過的橫穿陰山的想法,在這個作戰計劃上卻未提一字。很明顯,陳翰章對於裝甲部隊能不能橫穿陰山,還有很大的顧慮。至少在地圖上,很難找到可以使大規模裝甲集群橫穿陰山的道路。

  陰山山脈橫亘在整個戰場的南北之間,整個地形是北坡平緩,南坡地形複雜而又險峻整個陰山山脈,南北走向的隘口雖說為數不少,但是這種地形對於坦克集群來說,能不能通過誰也不能保證。

  在這種地形之下,集中大批量的裝甲集群橫穿整個陰山,對於任何一個指揮員,都很難輕易下決心的。尤其是那裡的地形對於抗聯來說,是極其陌生的。而眼下這份地圖,精確度也並不理想。

  一旦裝甲集群橫穿陰山的時候被山勢阻擋住,哪怕就是行程被拖延上幾天,那麼對於整個戰役的進行都將會是一個極大的災難。同時那裡的地形,即便是履帶車輛可以勉強行駛,但是對於輪式車輛來說,恐怕會難以行動。

  抗聯目前裝備的所有野戰油料補給車輛,全部都是輪式的。同時按照陳翰章的計劃編入突擊集群的步兵,也全部都是需要依賴摩托化開進。一旦離開輪式車輛,那麼等於卸掉了步兵快速機動的大腿。

  所以陳翰章整個作戰計劃,全部避開陰山而選擇了陰山南麓較為狹窄的地域,明顯就是不太想冒著這個風險。這也正是楊震評價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的原因。相對於楊震原本的想法,陳翰章的整個計劃明顯要保守的多。

  而作為裝甲兵司令員,對裝甲兵運用戰術已經有一定了解的陳翰章,除了避開陰山山脈之外,還是有些擔心進行迂迴穿插作戰的坦克集群後路被切斷。因為他很清楚一旦失去補給,他的坦克集群將會面臨著什麼樣的嚴峻情況。

  隨同行動的油料車,只能短時間之內滿足裝甲集群的消耗。但是一旦長時間無法打通補給線,那麼在油料耗光之後,等待突入日軍縱深的坦克集群除了全部損失掉,基本上沒有第二種可能。

  尤其是迂迴穿插裝甲集群,面對的不僅僅是察西、綏中與綏東的日軍,還有晉北隨時可以出長城一線作戰的日軍第一軍增援部隊。周邊雖不能說強敵環視,但也絕對不輕鬆。一旦進展被嚴重拖延,攜行的油料又能支撐多少時間?至於空投,陳翰章很明顯不想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種並不是很牢固的補給方式上。

  一旦油料耗盡,而後方補給線又遲遲無法打通,那麼突入日軍縱深的這支抗聯裝甲兵最精華的坦克裝甲集群,會遭遇到的後果不難想像。這些都是他作為戰役指揮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也是要儘可能避免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