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泊的話,說出在座所有人的心聲。對於這次美國人和英國人聯手搞出的這次,大家都很是不滿意。在很多人的心中,這不僅僅是過分,而是相當的過分。最起碼這是基本的禮貌問題,更是很不尊重抗聯的行為。
看著在座所有人臉上的表情,楊震淡淡一笑。大家的心裏面此刻在想著什麼,他心裏面大致還能猜的出。說實在的美英的這種舉動,無論是出於什麼心態來考慮,都是一種相當無禮的態度。
無論你們的初衷是什麼,你到人家那裡去都是要提前打招呼的,畢竟這是兩個國家的事情。像這樣的突然襲擊,是相當不禮貌的。若是說的過一些,那是你瞧不起人家,你打心裏面輕視人家。
美英的這個舉動,無論他們出發點是什麼,都讓楊震很不舒服,甚至感覺到被輕視了。但是有一點,他卻是很清楚。你讓人家尊重,你得有讓人家尊重你的實力。對於現實的美國人和英國人來說,真理永遠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的。
尤其是對那些一向自私自利,只看自己利益的英國人來說。哪怕刺刀已經頂到了胸口,他也想著找一個墊背的。楊震甚至可以肯定,之所以出現突然襲擊這種事情,搞不好背後就有想要與抗聯爭奪物資的英國人在搗鬼。甚至蘇聯人,也有可能參上一手。
否則那位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在莫斯科渡過的時間,遠遠超過他原本工作地的英國駐抗聯軍事代表團准將團長,在莫斯科呆那麼長的時間幹嘛?總不能是跑到此時戰火連天的蘇聯那裡去度假吧。沒準就是和蘇聯人一起算計抗聯,怎麼多吃多占,好減輕他們的負擔。
其實楊震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搞突然襲擊這件事情,就是那位英國駐印度總司令搞出來的。不過英國人出發點,他卻是判斷錯了。日本人的刺刀都頂到胸膛上,而眼下根本就沒有多少兩面作戰能力的英國人,就算再想多吃多占,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
至於搞出這件事情來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對中國人的不信任,尤其是由中國人組成軍隊戰鬥力的不信任。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對中國所有的軍隊,那種從骨子裡面的輕視。
這不是對那一支軍隊輕視,而是對所有中國軍隊的輕視和不信任。說的輕一些,這是對自一八四零年以來,對外屢戰屢敗中國人的輕視。說的直白一些,就是他們骨子裡面那種白人至上理念在作怪。
中國戰場打成這個局面,別看他們英軍的坦克和火炮數量,遠遠的多餘中國軍隊。如果與日軍一對一的單獨較量,他們恐怕打的還不如現在的中國軍隊。幾年後的英帕爾會戰,日軍是輸在整個戰略上,以及後勤補給上。要是日軍有英軍的那麼充足的補給,恐怕會一口氣衝到新德里。
至於現在儘管英國人也看了抗聯去年會戰的紀錄片,但從那種骨子裡面散發的那種不信任,還是促使這位老兄搞出了這一手。他倒不是只看不起抗聯,恐怕還沒有真正領教過日軍戰鬥力的這個傢伙,連日軍都看不起。
而這位老兄在臨到莫斯科之前,曾經與那位英國首相就遠東的局勢秘密談了很久。兩個人都認為大部分實力被牽制在北非戰場和本土防禦的英軍,目前已經抽不出太多兵力加強遠東防禦的情況之下。
如果日軍南下進攻英屬東南亞和英屬印度。中國北方的這支多次擊敗日軍的部隊,能不能牽制日軍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兵力,使其無法全力南下,以分散日軍對東南亞的壓力是很關鍵的。
那位大腹便便,即便是一心只想在中國人身上占便宜的首相,心中很清楚,隨著美國對日制裁越來越嚴厲,日軍南下幾乎已經是無法避免。而他更知道的是以中國人目前的處境,如果英國人不出一點血,中國人是不會答應為英國人出力的。
尤其是這支目前在整個中國戰場上,幾乎是承受著整個日軍最精銳部隊,最巨大壓力的中國軍隊。恐怕還巴不得日軍能把在滿洲的部隊全部調往東南亞,以便可以坐山觀虎鬥,好減輕自身的壓力。
甚至日軍為了自己在南下作戰的時候不腹背受敵,以便全力對付大英帝國在遠東的軍事實力,以及美軍太平洋艦隊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軍隊,還有可能私下與中國人達成一個私下媾和的停戰協議。
以便至少維持這支他們自進入中國以來,遭遇到最頑強的,也是給他們帶來損失最大的叫做抗聯的軍隊。在其南下的時候不趁機出兵從背後攻擊他們。使得日軍可以順當的攻占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將那裡的大批資源為自己所用,改變目前關鍵資源受制於人的現狀。
二如果日軍獲得東南亞的全部資源,將其一條腿的戰爭機器上足了勁,那麼對面前正在與德軍作戰的大英帝國才是一場災難。他不會忘記,日本人還有遠遠超過遠東英軍海空軍實力的強大的海空軍。他們可以在印度,或是中東的任何地點登陸。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減輕東南亞英軍目前承受的巨大壓力。那位一向都是只有進沒有出的英國首相,答應這位英國上將。允許他提供一批裝備給這支軍隊,以便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增強這支軍隊的實力。
^.^,
如果實在不能拉攏他們到東南亞戰場,也要讓他們在日軍對東南亞英屬殖民地發起進攻的時候,在北方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攻勢,牽制日軍不能在東南亞戰場增兵。英屬馬來亞可以放棄,但是英屬新加坡必須要保住。
當然其實他也不算是大出血,因為眼下美國人的援助的坦克,已經開始陸續開始抵達北非。而英國新式的坦克產量,也隨著時間的進展逐步開始增加。雖然還無法給北非戰場上所有的軍隊換裝,但是換下來一部分卻是沒有問題。
美制M三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以及M三格蘭特中型坦克的性能雖說不咋地。不如北非戰場上德軍的四號坦克,也不如英國最新式的瓦倫丁步兵坦克。但是總比現在使用的十字軍和馬爾蒂達二型坦克要好的多,至少不是一個行動過慢,一個裝甲太薄,性能還是比較平均的。
M三中型坦克整體性能雖然只能說一半,而且其裝備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射擊的角度有些也有些過於狹窄。但是卻可以有效的擊毀德軍的四號坦克,威力要遠遠的勝於英制坦克上的四十毫米火炮。
而M三輕型坦克的綜合性能,雖說也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毛病,但是整體性能也在十字軍巡洋坦克之上。同時隨著英軍綜合性能更好的瓦倫丁步兵坦克產量增加,以及美國人逐步加大了對北非戰場上的投入,運抵北非的美國坦克的數量增加,北非戰場上的英軍現在有些坦克過剩的情況。
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認為這些在北非戰場已經落後,無法有效對付德軍坦克的英國二流坦克。除了留下下來一部分在北非戰場繼續使用之外,剩餘的完全可以移交給蘇聯和中國人。以換取蘇聯人和中國人,為他們拖住更多的現在敵人,以及未來的敵人。
蘇聯人在蘇德戰場上多牽制德軍一個師,就可以減輕英國人在北非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中國人在滿洲多牽制住日軍的一個師,就可以使得日軍在未來東南亞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少一個師。別人多流血,英國人才能少流血。哪怕是能付出一些物資上的代價,對於英國人來說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那位首相還特地提出,英國本土還有一千多輛因為引擎總是過熱,而無法投入到炎熱的北非戰場,性能已經無法與德軍坦克相比的盟約者巡洋坦克。如果抗聯同意出兵東南亞的話,或是保證能在日軍南下的時候出兵策應,減輕英國人在東南亞的壓力,也可以交給他們。
無論是那位整天算計別人的英國首相,還是這位作為前英軍中東戰區總司令,現任印度英軍總司令,以及準備接任遠東英軍總司令的上將更清楚。此刻英國以及大英國協軍隊的精華,都在北非戰場和英國本土。
英國在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軍隊,其實連三流都算不上。除了澳大利亞、紐西蘭幾個二流旅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戰鬥力連三流的部隊。而剛剛組建的英緬軍,用此次隨同來東北的英緬軍參謀長斯利姆中將的話來說,這支軍隊能在戰場上不投敵就不錯了,更不要說將他們派上戰場去作戰。
英國人在緬甸長期的殘暴統治,使得緬甸人視英國人如仇寇一般。用對英國人感恩戴德到想把在緬甸的英國人全部殺光,如果可能甚至連這個地球上所有英國人都殺光的緬甸人,來組織一支軍隊。即便是由英國軍官指揮,但是戰鬥力和可靠性恐怕連渣都不如。
使用這樣亂七八糟、建制混亂,戰鬥力三流,甚至更差一些的軍隊,去和已經在中國戰場上打了幾年的日軍作戰,換了誰都心裡沒底。儘管一直存在著白人至上觀點的英國人,對於日本陸軍的裝備和戰鬥力,並不是很看的起。
但畢竟面對的是幾十萬有著強大海空軍壓力,裝備也算精良,遠遠超過他們在東南亞軍隊的大軍。而正忙於應付北非戰場的英國人又抽調不出太多的兵力,來應對已經大量南下隨時可以對馬來亞展開攻勢的日軍。
哪怕是不管是不是再瞧不起中國人和中國軍隊,無論是再不情願拿出哪怕是一發子彈和一輛坦克交給中國人。但是英國人除了想辦法到處搜羅兵力加強遠東和南亞地區防務之外,只能想法子拉攏抗聯這支多次大敗日軍,表現的比他們政府軍還要強悍的軍隊。
至於那位英軍上將搞出這麼一出,說通俗一些,這次英國人是想先驗貨再付錢。如果他們認為抗聯真的幫不上他們,這些英國人會吝嗇的一個便士的裝備都不會給的。如果認為增強抗聯的實力,有助於他們在遠東的局面,那麼他們也不是不會一滴血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