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

  說到這裡,楊震轉過頭對郭炳勛道:「老郭,你將擬定的對於編制以及火力配置的最後調整方案,向總指揮與政委做一下匯報。如果沒有什麼意見,今天午夜之前就要落實完畢。」

  聞言,郭炳勛點了點頭站起來道:「總指揮、政委,我們現在總兵力有兩萬三千人,至於這武器的配置肯定是高於現在編制人數的。為了更好的發揮部隊的戰鬥力,我與司令員經過研究之後,準備對部隊的兵力、火力配置進行如下調整。」

  「原有的三個步兵團的編制不變,但每個步兵團的兵力要加強至三千人。現在不足的部分,由新兵中挑選訓練比較好的部分補充。剩餘的暫時還無法參戰的大約三千五百名新兵組成一個補充團,在繼續訓練的同時,隨時對戰損部隊進行補充。」

  「另外,師直屬部隊中,原工兵連擴編為一個八百人滿建制的工兵營。原輜重連擴編為一個八百人建制的輜重營,專門擔負各部隊的輜重運輸任務。」

  「當然,我們現在這個輜重營因嚴重缺乏馬匹,暫時只能以人力替代。為了保證部隊的供給,這個輜重營一旦籌集到足夠的馬匹,將立即擴編為一個輜重團。」

  「原偵察隊擴編為偵察營,專門擔負整體戰場的偵察任務。通信連擴編為通信營,在原基礎上增加一部五十瓦電台,三部十五瓦電台。另增加一個有線連。專門負責架設戰地有線通訊線路。」

  「原直屬警衛連編制不變,但在原警衛連三個排的基礎上擴編一個警衛排、一個重機槍排、一個火力支援排排,改為加強連。改編後的警衛連除了擁有四個警衛排之外,還有兩挺重機槍、三挺輕機槍與九個擲彈筒。」

  「而原師屬炮兵則由現在的兩門山炮與迫擊炮組成的炮群則升級為炮兵團。下轄一個野炮營,兩個山炮營,共計三個炮兵營。全部裝備繳獲的日式山野炮。」

  「每個步兵團則編為三個步兵營,步兵炮連、迫擊炮連、平射炮各一個。以及工兵、通信、輜重各一個連。每個步兵營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火力支援連以及一個重機槍連,一個通信排。每個步兵連下轄三個步兵排、一個火力支援排。共計九個戰鬥班,以及兩個重機槍班。「

  」按照這個編制調整完畢之後,我們每一個步兵班將會有一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步兵連將會有兩挺重機槍、以及一門九二式七十毫米迫擊炮。」

  「每個步兵營將擁有六挺重機槍、兩門九二式七十毫米迫擊炮。每個步兵團將達到擁有四門九二式步兵炮、六門九四式迫擊炮、四門九四式速射炮。師直屬炮兵將裝備九五式野炮十二門,九四式山炮二十四門。」

  「按照這個編制,整編完畢之後,我軍主力部隊將擁有各種野山炮三十六門,七十毫米迫擊炮九十六門,九十毫米迫擊炮十八門。步兵炮、速射炮各十二門。」

  「重機槍一百一百一十四挺,輕機槍二百六十八挺。擲彈筒三百零六門。另外補充團還擁有一個九四式迫擊炮連,一個速射炮連以及一個步兵炮連,裝備各型火炮各有六門。補充團是專門為主力補充兵源的部隊,擔負著訓練任務,所以炮兵各連的裝備,除了迫擊炮之外,要比主力各團多兩門。」

  「全軍包括補充團在內共有三八式步騎槍一萬二支,捷克式步槍三千六百支。快慢機三千二百餘支。為了有效的保護炮兵、輜重兵、工兵等,我們將所有技術兵種全部按照人數配發了武器。只是用較為輕便的捷克式步槍將笨重的三八式步槍替換了下來。」

  「除了步騎槍之外,還有各種手槍,一百二十三支。衝鋒鎗六十四支。不過,除了日式南部式手槍之外,包括衝鋒鎗彈藥在內的,各種手槍,尤其是各種白朗寧使用的七點六五手槍彈與九毫米手槍彈的數量都不足。」

  「而日式南部手槍,普遍不受歡迎。所以除了少數的高級幹部佩戴德制或比利時製造手槍之外,大部分的幹部配備的還都是快慢機。這種狀況希望在我們自己的兵工廠投產之後,能夠儘快的解決。不過,我們的普通幹部對這些嶄新的比利時造快慢機都很愛不釋手。這個問題倒不是什麼緊迫的事情。」

  說到這裡,郭炳勛專門就武器裝備問題作了一些單獨的匯報:「因為我們牽引能力以及炮兵培養時間上的不足,繳獲的日軍這個倉庫中的火炮只能部分使用。」

  「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是手頭上現有的馱馬與牽引馬匹,除了夠電台使用,以及馱運部分彈藥的之外,便是連炮兵團都配不足。較為輕便的九四式山炮只能分解後靠人扛。不僅反應速度慢不說,還容易造成零部件丟失。官兵也很容易疲勞。」

  「至於那十二門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因無人擅長使用。而馬其昌又因為訓練部隊需要,無法分身研究這種重炮的使用。再加上我軍實在沒有牽引工具,所以只能暫時先擱置。。」

  「而倉庫之中的日軍一百五十毫米迫擊炮也是面臨這個問題,所以暫時擱置。至於倉庫中庫存的八十一毫米迫擊炮,出於減少武器口徑,方便補給以及武器本身的性能等方面的因素,在選擇了九四式九十毫米迫擊炮之外,其餘只能的暫時封存。」

  「因日本軍部隊關東軍的重視程度,所以這裡儲備的日軍武器很多都是最新式的。拜楊司令員兵不血刃拿下這個日軍裝備倉庫所賜,這些日式新式武器都被我們完整的繳獲。我在關內戰場之上,見到的日軍野炮部隊還大多裝備的都是相對落後一些三八式野炮,或是其改進型。九五式野炮極少有裝備的。」

  「步兵武器也有這個情況。若不是在這裡看資料,我還真想不出來日軍居然總算認識到了歪把子的毛病,研究出九六式輕機槍。這款機槍在關內戰場之上,從未見過。那裡的日軍裝備的還都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除了裝備之外,按照司令員務必要保障戰時戰場通訊聯絡暢通的決定,此次整編將為每一個團配置一部十五瓦的電台。至於五瓦電台則配備到營。營以下則暫時先使用號音、旗語、野戰電話以及人力的方式保證通訊。」

  「幸好這個倉庫之中儲備的日式電台足夠,也有大量的野戰電話。否則按照司令員的要求,我們還沒有地方去搞這麼多的電台。」

  總指揮一邊聽匯報,一邊點頭。待郭炳勛匯報完畢之後,總指揮微微笑道:「誰能想到短短半年時間不到,部隊就由幾千人發展到現在的兩萬餘人,真可謂是兵強馬壯啊。」

  「按照抗聯的標準,這個師的人數都抵得上全盛時候,抗聯二三路軍九個軍之和了。即便加上南滿的一路軍的一、二兩個軍,人數也不見得少。」

  「這裝備更是沒有法比。一個師不算團營屬迫擊炮和步兵炮,單單直屬炮兵就有一個團,三十六門野山炮。這還不算庫存儲備的。這個火力別說抗聯那個軍了,就是三路軍十一個軍加在一起,恐怕火力還不如你的一個團。」

  「這還不算一百多挺重機槍,輕機槍三百多挺。這個裝備數量,我想即便是按照參謀長描述的關內戰場上的國民政府中央軍,也沒有這個標準。我在北伐軍任副師長的時候,一個軍,甚至一個方面軍的裝備也不過如此。」

  「有了如此精良的裝備,對於我們今後抗戰的大局可謂是大有益處。不過有一個問題你們想過沒有,部隊裝備是上去了,但機動性也因為這些裝備變的遲緩起來。怎麼解決部隊機動與裝備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是需要你們好好研究、研究的。」

  「而且有一點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我們部隊目前人數是上去了,兵種種類也多了起來。炮兵、工兵、輜重兵配置的很齊全。但有一條,我們沒有作為機動打擊力量的騎兵。有限的馬匹都配給了炮兵以及輜重兵。如果我們將來若是深入到平原地區作戰,沒有騎兵,單靠步兵我們會很被動的。」

  「對於野戰部隊來說騎兵與步兵相當於人的左右手,沒有了騎兵也就沒有了機動作戰能力。抗聯那麼艱苦,各軍也多少都保持了一定的騎兵。日軍機械化程度遠遠高於我們,不也在每個師團都建立了騎兵聯隊嗎?」

  「東北地區,自古以來便是我國重要的馬匹產地。當年滿清不正是依靠東北的馬匹建立了一支橫掃天下的鐵騎嗎?我今天說這些話,並不是讓你們立即就組建騎兵部隊。我只是提醒你們,等打出去有機會,一定要組建一支騎兵。這對於我們今後很可能面臨的平原地區作戰很重要。」

  說到這裡,總指揮看了看楊震與郭炳勛道:「你們是這支部隊的軍事主官,你們一個司令員,一個參謀長能配合的如此密切,作為你們的上級我很欣慰,也很高興。還有延平,能與你們融合的這麼快,這麼好,這也是我沒有想到的事情。」

  「但作為軍事主官,我有一點要求,你們一定要記住。部隊現在是壯大了,但底子一定要打好。就像楊副總指揮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要的是一直拖不跨,打不爛的鐵軍。不是一支用沙子堆成的軍隊。」

  「當年抗日義勇軍人數比咱們現在多的多,聲勢也很大,但潰散的速度也很快。我們絕對不能重蹈當年義勇軍的覆轍。你們必須要建立一個團結的,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的領導核心。」

  「這封電報的內容你們已經看過,而作為軍事主官,你們剛剛也講了自己的計劃。但我要提醒你們的是,作為一名高級指揮員,看問題,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從全局出發,在必要的時候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這一仗,如果你們堅持要打,那就一定要打好,把小鬼子徹底的打疼。」

  說罷,總指揮笑了笑,轉過頭對李延平道:「至於編制的問題,你們幾個人作為部隊的軍政主官,想必會有自己的看法。你們認為可以,我就沒有什麼意見。只不過,今後怎麼去餵飽這些槍口、炮口,可就有你們受的了。」

  「但有一條,需要我做什麼,我將全力以赴。今後二路軍的軍事鬥爭就要看你們幾個人的了,有你們在我放心。至於我,楊副總指揮那個關於根據地建設的想法,我看了一下,覺得很多東西都很不錯。這幾天我也琢磨了一下,想要將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地方,給你們做好後勤工作。」

  對於總指揮的那幾個要求,楊震知道這是總指揮的心裡話,也是善意的提醒。但對於總指揮下一步想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的想法,楊震卻是堅決不同意的道:「請總指揮放心,我們一定會按照您的要求去做。眼光看向全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但總指揮,地方工作雖然重要,但我們都還年輕,經驗尚缺,還需要您統籌全局。黨、政、軍,您作為二路軍總指揮,又是吉東省委的最高負責人,可不能做撒手掌柜的。只顧著黨政,不管軍。」

  「您是雲南講武堂的高材生,又在東北打了這麼多年的游擊。論軍事理論基礎,以及實戰經驗,我們所有的人都比不上您。論黨齡,您是大革命時期入的黨,都快趕上我年紀大了。而且政治工作經驗豐富,部隊需要您,我們更離不開您。」

  這話,楊震說的是心裡話。總指揮為人寬厚,責任心極強,黨性也強。最重要的是從來不搞路線鬥爭,對下屬也極為尊重、信任。在總指揮下面工作,很讓人舒心。有了總指揮做自己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質上的上級,很多事情,他都會幫自己解決的。

  尤其是政治上的事情。黨內鬥爭太苦了,自己跟本就不是那個料。有了這個老大哥在上邊頂著,自己會好過的多的多。

  而且自己部隊人員的組成很複雜。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關內的戰俘,這些人數量多,也受過軍事訓練,目前大多任各級部隊的軍事主官。部隊中的連排一級幹部,很多都是戰俘出身。這類人的代表人物是自己與郭炳勛。

  另外,還有來自抗聯的部分人馬。其中有四軍的殘部,五軍三師的部分部隊,甚至還有二路軍總部的部分兵力。這部分人人數雖然不多,而且現在大多為政工幹部。但畢竟在部隊中有一定影響。代表人物就是李延平、王光宇。

  至於勞工出身的,反正的偽滿軍,以及少數本地出身的戰士,這些人目前大多數都還是普通的戰士。雖然影響不算大,但人數卻是最多的。而總指揮在這些人,尤其是北滿本地出身的幹部、戰士之中影響很大的。

  想起部隊目前的成分構成,楊震有的時候也感覺到頭疼。尤其是戰俘之中,大部分都是國軍戰俘。這些人對政工工作很排斥,甚至很反感,雖然現在接受了,但不代表以後以後沒有什麼想法。這種隔閡持續長了,勢必要影響部隊今後的發展。而總指揮正是解決這種問題的行家裡手。

  而且一旦總指揮離開部隊,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楊震有些擔心那些非戰俘出身的幹部、戰士,尤其是抗聯出身的幹部,會不會認為是自己重心關內來的人有意排擠?

  更何況與三路軍的溝通還要依靠總指揮去做工作,想起三路軍自建立以後不斷出現的所謂路線鬥爭,楊震更是頭疼。將來一旦協同作戰,這大帽子扣下來,誰都不舒服。到時候,別在將兩軍的關係弄崩了。所以才一聽到總指揮想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便連忙阻止。

  聽到楊震堅決反對自己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地方,總指揮有些明了看了看楊震。雖沒有再說什麼,卻是微微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