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土雖然沒有鈾礦,但是在朝鮮北部卻有著世界級的鈾礦。而在南滿的本溪連山關地區就有東北境內最大的鈾礦,阜新境內也有一定開採價值的鈾礦。日本國內有著完整的地質勘探體系,也有大量優秀的物理學家,與頂級的化工、冶金方面的專家。只要他們捨得投資,下血本尋找不一定就肯定找不到。
按照自己所熟知的那段歷史,日本之所以最後未能研製出核武器,固然是與高層直到戰爭已經到了無法挽回,資源已經消耗餘燼的地步,才真正的開始重視之外。在尋找鈾礦方面,找錯了方向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將所有尋找的資源,放在了東南亞與本土上,註定他們的希望會落空。
向德國求助,運輸鈾礦的潛艇在馬六甲海峽又被美軍擊沉。到了想研發的時候,不僅所有的科研儀器被美軍炸了一個精光,而且本土已經匱乏到了極點的資源,根本無力支撐。尤其所需要消耗的電力,根本就無法滿足鈾濃縮的巨大消耗。
如果日本人能夠提前找到這幾座鈾礦,以日本的科技和基礎工業能力來說,在其頂峰期間研製出核武器還是沒有問題的。日本人已經建成了一座二百三十噸的回旋加速器,完全有能力進行下一步的鈾濃縮活動。
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太多的東西,在日本人會不會提前研發出核武器這一點上,楊震也不敢保證。尤其是日本人會不會尋找到這幾座鈾礦,誰也不能保證。要知道朝鮮半島可是已經在日本人控制之下五十餘年,日本人對這座半島可謂是了如指掌。想要找到並進行開採,並非是絕對的難題。
他說的這些,只是為了安慰身邊的這位老戰友而已。但從內心裡,楊震也在祈求上蒼,不要再加劇中華民族的苦難了。儘管心中現在也不能確定,但是楊震知道拖延日本人研製進度的方法還是有的。只不過現在這些手段自己還是沒有能力去實施,但是現在沒有能力去實施,不代表在不遠的將來也沒有能力去實現。
楊震此刻心中想著什麼,李延平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在不能揠苗助長這一點上,李延平的想法倒是和楊震是一致的。他雖然不是搞科學研究的,在蘇聯留學的時候,學的也是馬列主義。搞物理研究,他是連毛都沒有碰過一下。但是有一點他還是知道的,科學這玩意必須得嚴謹的對待。如果你拿他不當回事,他總有一天會和你找後帳的。
所以李延平對於楊震不能揠苗助長的態度,還是很贊同的。只是他有些擔心,楊震會因為進展的程度,受到相當大的壓力。這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有很多內部的因素。甚至就連中央,也會給他一些壓力。
而且李延平更擔心的是這些專家和教授難以管理,這些人都講究什麼學術自由。一貫反對政治和黨派進入大學,就連在大學內設置黨委都反對。正像楊震說的那樣,說輕了不頂用,說重了又會傷到人。
這些人自尊心都是很強的,與他們談話的時候深不得、淺不得的。李延平覺得,無論是從項目本身來說,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說,都派一個專人進行協調與管理為好。這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沒有一個得力的人管理與協調是不行的。
想了想,李延平轉頭對楊震道:「老楊,這些人還有目前我們其他的幾個計劃陸續的開展,我認為都需要有專人管理。我們不能對所有陸續開展的計劃,就這麼散養著吧。而且進行這些項目,需要大量的物資和人員,也需要有一個人來組織協調。」
「現在這場戰爭只要還在進行,你我和老郭三個人就肯定沒有這個精力。老高那邊的事情也是堆積如山,一天忙的腳打後腦勺,也不能整天就陪著這些教授。熊大縝一是沒有太多的精力,而且這些人很多都擔任過他的老師,讓他兼管並不太合適。」
「還有這些人是由軍區管理,還是由東北局管理,現在也是一個問題。現在軍工部已經移交給東北局,軍區則成立了單獨的裝備部。按照他們研製的東西來看,應該歸屬軍工部。但是從保密程度來看,劃歸軍區管理還是更合適一些。」
「但是交給裝備部管理,也不太合適。而且劃歸軍區管理,就算交給軍區理工大學也算在內。這些人穿不穿軍裝,授不授予軍銜?都是一個需要我們慎重考慮的問題。老楊,你看看怎麼管理比較合適?自此次戰役打響,我們難得有機會坐在一起,今天就合計一下,是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管理這些項目,還是分別指定某一個人各自負責這些項目。」
對於李延平的疑慮,楊震抬起頭看著此時窗外已經開始下起的瀝瀝小雨,沉思了一會道:「這件事情你與總指揮和李主任商議一下沒有?他們的意見怎麼樣?還有你的想法,也一併都說說。你是政委管幹部的,這些人如果留在軍區,你這個政委的意見和想法很重要。」
李延平沒有立即回答楊震,而是沉思一下後道:「老楊,這些人除了在淪陷區動員的之外,從大後方來的人中肯定能留下的在一百多人左右。剩餘的,我們還在盡力的爭取。另外跟隨他們一起來的學生,在一千人左右。」
^.^,
「而從淪陷區的各個教會大學,轉來的教師和應往屆畢業的學生,也有上千人左右。這麼多的人,一下子全部由軍區接收不合適。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地方,去安置他們。而且從淪陷區來的教師和學生,情況很複雜,全部接收到軍區還是不太合適。」
「現在僅僅查出來的背景複雜的人,就是近百名。這些人有的家裡有漢奸的背景,而且有幾個家裡面的人,在偽政權內的職務還不低。有一個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是汪偽政權某一部的政務次長的兒子,還有一個是上海偽警察局一個副局長的女兒。」
「即便是從大後方來的學生之中,背景也一樣很複雜。來的學生之中,家中有人在重慶方面做高官的就有不少。這些人如果全部由軍區接收,背景太過於複雜,很容易被某些方面滲透進來。但如果我們不接收,又會對我們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
「我看這樣,東北局為了保證無法進入軍區理工大學學習,而又有繼續求學渴望的學生升學,同時也考慮到目前根據地尚無文學類的大學教育,所以東北局目前正在抓緊時間在佳木斯籌建一座綜合型的大學。
「總指揮與我談過了,他說軍區理工大學招收的學生以及選拔到蘇聯留學人員,與整個根據地目前適齡的學子相比的畢竟還是少數人。而隨著根據地的日益擴大,適齡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
「單單一個軍區理工大學和軍區醫學院,即無法全部接收多出來的學子,同時所有的優秀學子都參軍,也給同樣急需人才的地方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和衝擊。總不能將多出來的人,都送去學習師範吧。他認為我們整個根據地,不能只有兩所正規的大學,還應該有更多培養新型人才的機構。」
「他希望更多的有志升學的年輕人,能夠受到大學的教育。而且組建一所新的綜合大學,對我們今後的人才儲備,也更加完善一些。所以東北局才決定,在根據地內成立一所綜合性的大學。」
「這座新成立的大學,東北局準備起名叫做東北大學。他們準備設立文學院、理學院,以及師範進修學院三個學院。但是現在因為受整體環境的限制,他們的教師也是奇缺。所以總指揮希望我們能夠從這批教授和青年學生之中,協調給東北局一部分。」
「這些教授和學生,我看那邊也可以分流過去一部分。尤其是在政治上不是那麼太可靠的,背景過於複雜一些不適合在部隊工作的,都可以協調過去。另外這次來的教授和畢業的學生之中,不少都是文科、法律類別的,軍區理工大學接受不太適合。」
「工科的教師,除了我們保留一部分之外,其餘的也都移交給東北局。因為這些人個人感覺更適合到軍工廠工作,擔任一些總工程師一類的職務。之所以還留下來一批,是因為目前武器的設計,主要還是由軍區的裝備部承擔。再加上部隊現役武器裝備的保養與維修問題,所以考慮從這些人中挑選一批人留在部隊。」
「但是研製你說的那個東西的這些人,我看還是保留在軍區內部為好。一是有利於保密,二也是便於協調。這個項目,還有對雷達的逆向測繪與仿製的工作,因為保密性極強,所以放在東北局不合適,」
「原本這個秘密計劃,我是準備報請中央請求軍區項主任與軍區楊副司令主抓。但是這個人選,我還得和你商議一下。一是這個計劃是你提出來,你比較了解。二是按照分工來說,你是東北局主抓軍事的書記,這個人選還是你酌定比較好一些。」
「對了,鑑於目前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在你去熱河期間中央已經來了電報。命令撤銷東北工作委員會,成立新東北人民政府。而且家兄這次也準備調回延安工作,中央已經準備另外調人擔任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還有馮仲雲同志,也準備調往中央工作。他的工作,中央準備另外調人接替。」
聽到李延平談起東北的人事變化,楊震微微一愣卻是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在琢磨了好大一會後才對李延平道:「一會我起草一份電報給中央,請求中央在此次戰役結束之前,先不要調走李主任。此次戰役是我軍出山以後發起的最大規模戰役,後勤補給尤為重要。」
「在大軍補給以及後備兵員動員的方面,李主任已經是熟能生巧了。這個時候換人,不太恰當。中央有意調整東北人事結構,這一點我不反對,也表示支持。但是在此次戰役結束之前,還是暫不調整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