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稱帝?

  第74章 稱帝?

  「監國容稟,如今福京既復,何不乘此大勢登基稱帝,以應天下之心。🐍😂 ➅➈şн𝓤𝔵.ᑕ𝕠м 🍮🎁」賈文昭激動之餘,又見朱怡炅這個監國也高興,竟是腦袋一熱,當場拍了一個天大的馬屁。

  不,他這已不算是拍馬屁,而是當真這般想的。

  福京,實際就是指福州,南明時期,隆武帝在此登極,賜福州京號福京,升其為天興府。

  只可惜,從楊恭傳回的捷報中稱,原有的隆武皇宮早已被清廷搗毀拆建,改為布政使衙門。

  賈文昭這一開口,其餘人等皆是臉色一滯,旋即豁然開悟。

  王禮反應迅速,做不了第一個吃螃蟹的,那他就當第二人,要是再慢點,怕是連湯水都撈不著一口了。

  「微臣恭請監國早登大寶,以彰我大明煌煌天命。」王禮連面子都顧不上了,直接跪伏在地,口中山呼。

  眼見閣老都如此了,其他人也是回過味來,連忙齊刷刷跪了一地,就連只是帶著傳信騎兵進來的御營指揮使張阿山也不例外。

  眾人跪地,齊聲山呼。

  「請監國即皇帝位!」

  「請監國即皇帝位!」

  「請監國即皇帝位!」

  連呼三聲,算是在走三請三讓的流程。

  朱怡炅一甩手,說道:「列位卿家都起來吧!孤明白爾等之忠心,只是眼下時機不對,這稱帝之事,還是容後再議吧!」

  說罷,又跟著補充道:「孤不是再與卿等走什麼三請三辭的流程,這二請就免了吧!」

  這話一出,王禮和梁文煊兩人才到嘴邊的話,又緊接咽了回去。

  兩人互視一眼,這才拱手起身:「微臣謹遵監國諭!」

  兩位大佬起身了,以賈文昭為代表的泉州官吏,雖略覺可惜,卻也沒再多言。

  朱怡炅見此,心中同樣也有無奈,他倒不是對稱帝不能接受。

  畢竟,人都穿越到這個時代了,那就要適應這個時代的規則。而且,他都做了快半年的監國大王了,早都適應了。

  之所以不應下,確實是因為時機不對。眼下,大明雖也算是一方諸侯了,但說白了,福建全省都還沒定,至多就是控制了福州和廈門這一片。

  現在著急稱帝,不僅沒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同樣還會給人一種草台班子的既視感。

  就算真要做皇帝,那也得等到扛住了未來清廷的反撲,亦或是一舉略得江浙地區,哪怕只有一半。

  王禮起身以後,斟酌片刻又說道:「監國容稟,而今福京既下,這遷都之議……」

  這意思,便是既然暫不稱帝,那這遷都還要不要遷。

  原先,明軍打下了泉州之戰,奪下泉州大半,朱怡炅是下旨要遷都於此的,甚至本人也都先搬來了知府衙門。

  後續的,包括從台彎大本營轉移多餘的廂兵亢官,幫助大明在泉州府紮根什麼,也都是遷都的一部分。

  現在,這些還要不要繼續,亦或是改動一下,從遷都泉州改為福州。

  畢竟,這福州可是福建首府,無論財富還是人口,都是福建第一,比這泉州府強了不是一星半點。

  朱怡炅搖頭:「原來怎麼來還是怎麼來吧!若是再行改動,只會徒耗錢糧民力,於國無益。還有這福京也不必再叫了,我大明又非定都於此,這般更名,只會害了當地百姓,還是繼續稱之福州吧!」

  王禮聽罷,隨即拱手拍了個熟練的馬屁:「監國愛民如子,便是古之聖皇,也不過如此!」

  對此,朱怡炅倒是不置可否,他定都泉州府,除卻不想過度累民外,還有便是要吃這廈門港的紅利。

  這廈門港不說全據福建,至少也是將福建大定之下,要開起來的。

  廈門港只要一開,按照歷史記載,那絕對是賺錢如流水,如此財賦重鎮,自然得在天子腳下看著才放心。

  →

  本來還有個泉州港也是福建財賦重鎮,只可惜,隨著明末清初,泥沙沉積之下,昔日的泉州大港逐漸淪為淺水港,海船那是想都不要想。

  攤丁入畝的新稅法議定,又聞福州光復的好消息,朱怡炅難得在午後下朝,宴請群臣一起共食午膳。

  吃飯的地方自然還是知府衙門這個簡陋行宮,菜餚算不上奢華,卻也豐盛,上的也都是閩南地區的特色美食。

  什麼薑母鴨、蚵仔煎、五香肉卷、燒肉粽等等。

  在場眾人雖然有的不是福建籍,但也在福建為官多年,早就吃慣了閩菜。

  而且,這可是監國賜宴,體現的那可是聖眷,便是讓他們干啃白面饅頭,那他們也能吃的香甜。

  午膳用的時間並不久,此番雖是賜宴,但該懂的規矩還是要懂,在監國面前刷個臉,再隨便用點就行了,要真在那兒吃飽喝足,那就是真牛逼了。

  用過午膳,這些得了聖眷的官員各自心滿意足的回到衙門處理政務。王禮梁文煊二人作為新晉閣老,任務最重,既要遴選六部官員名單,又要負責接下來新稅法推行的前期準備工作。

  就連朱怡炅這個監國也沒閒著,同樣去往自己的御書房,開始批閱由秘書處整理呈遞的奏疏公文。

  後續的幾天,泉州府上下風平浪靜。

  哦,倒也不是完全無事發生。

  首先,福州府那邊朱怡炅發去了聖旨,令楊恭在福州先暫行駐紮,配合新任知府儘快恢復福州秩序。並以征檄並用的手段,力圖在今年年末前,不說拿下全閩,至少也要讓福建大部歸於明軍掌控。

  同時,黃殿和李勇這兩位復國元勛此番也來到泉州。

  雖然黃殿由於爵位太高(輔國公),先前被朱怡炅有意雪藏,但台彎叛亂之後,朱怡炅又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或許,這些老牌勛貴也並非無甚大用。

  朱怡炅先是好生安撫了一番來至泉州的黃殿和李勇,隨即便以兩人率軍平叛有功,特擢升黃殿為大明新軍第十三鎮指揮使,李勇為副使。

  這第十三鎮,乃是在泉州本地募兵建立,基礎的練兵建制早已完成,就差任命一個指揮使了。

  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決定不再雪藏,那自然就要大用。

  如今,算上第十三鎮,加上賴池還有張岳的番兵,明軍總兵力已至七萬餘眾,再算上台彎那邊的廂兵,朱怡炅已然可以號稱有強兵十萬了。

  兵力膨脹至此,原來的鎮指揮使官職已是有些低了。

  單說此番楊恭和徐進,這兩個南北路軍主帥,以鎮指揮使的職位統帥數萬大軍,已是有些掣肘。

  朱怡炅已經想好了,等到明軍基本控制了福建,就正式組建軍級作戰單位。

  至於正式官職,則直接照搬某兔的軍長,稱呼上則既可稱呼軍長,也可稱呼將軍。

  而軍級的兵力規模,便定為五個鎮,加一個輜重部隊,專司保護和押運糧草軍械。

  如此一套下來,配合大明的新稅法,加之遷都泉州,這大明的軍政系統便算是徹底穩固和正規化了。

  大明也將從原來的造反集團,開始正式向正統王朝過渡度。

  隨著朱怡炅這邊各種任命聖旨不斷下發,行政機器高速運轉。遠在福州的楊恭得到聖旨,同樣也動了起來。

  一面調兵遣將,一面又往四方州府發布招降檄文。

  短短數日,福寧建寧還有延平三府,不少邊鎮忍受不了壓力和恐慌,易幟而降。

  明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兵鋒成功滲入三府轄境。

  硬要說的話,福州也算是五朝古都了o(* ̄︶ ̄*)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