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終章

  第705章 終章

  朱皇帝的這個哈薩克丈人,迅速完成哈薩克統一大業。

  而且,相較於父親頭克汗,以及二十年後的侄孫阿布賚汗,塞梅克汗建立的哈薩克汗國,明顯內部架構要更為穩固。

  不光是在於哈薩克與大明形成了聯盟姻親關係,還在於朱怡靈需要一個穩定的哈薩克,一個穩定且沒有動亂的中亞地區。

  放任哈薩克一直相互打內戰,只會動搖影響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陸上絲綢之路受挫,那西域的移民開荒,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只能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算未來太子登基,也得繼續扶持塞梅克汗的子孫,統治哈薩克汗國。

  塞梅克汗父子同樣也很聰明,知道自己能如此迅速將四分五裂的哈薩克重新統一,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中國皇帝這杆大旗。

  也因此,塞梅克汗征服小玉茲後,第一時間不是召開諸部大會,來推舉自己為正式大汗,反而是發兵先把哥薩克留在中亞的釘子給拔了。

  這就是在對朱皇帝表忠心了。

  而且,即便到了塞梅克汗的後代,真出幾個比較抽象的,放棄汗國法統,生出反心。

  就以哈薩克這個一馬平川的地形,大玉茲又被割讓走了關鍵的一半戰略要衝,哈薩克的軍隊就算入侵也打不進西域,頂天了就在巴爾喀什湖北岸劫掠。

  但中國軍隊,卻可以居高臨下,隨時到草原攻打哈薩克的城池。

  ……

  建武二十八年,哈薩克汗國統一的第二年。

  那位波斯戰神,被後世西方譽為中亞「拿破崙」的納迪爾沙死了。

  死於刺殺,還是來自親侄子的背刺!

  納迪爾沙的確很能打,也帶著波斯有過段強盛繁榮期,開疆拓土,收復失地。

  但那些都是在打下了莫臥兒帝國,並從印度人手裡搶掠搜刮大量財富奴隸。

  如今,因為中國軍隊的介入,莫臥兒雖然還是輸的挺慘,可波斯人也不好過,五萬精銳遠征軍只逃回不到一半,還一點錢糧奴隸沒搶到,純粹芳師遠征了。

  納迪爾沙靠著戰功建立起來的威望大減,與之相對,波斯整體的國力,也在他的殘暴統治下迅速衰落。

  按照原來歷史,納迪爾沙從莫臥兒搶過一波後,第二年就馬不停蹄分兵去打高加索與中亞地區。

  高加索沒打下來,倒是中亞進展順利,布哈拉大汗都被俘虜殺害,並且還要割地賠款,拿著布哈拉人的錢,納迪爾沙組建了一支強悍的海軍,又向西平了阿曼帝國,收復了巴林失地。

  只可惜,現在不行了,沒了莫臥兒的錢,他要恢復軍隊建制,只能對內加稅和到處抓壯丁充軍。1

  中亞他不敢打了,因為離中國太近,那就去打高加索。

  不出意外,一個剛在印度被打到潰敗,軍隊編制里一半是敗兵,一半是新兵。

  這尼瑪能打個錘子,而且歷史上的納迪爾沙在高加索,本來也打的不怎麼樣。

  波斯軍隊於高加索大敗,被達吉斯坦人殺的狼狽逃竄。

  作為中亞「戰神」,真就只能在中亞稍微橫一下了。

  連續幾場大敗,再加納迪爾沙登基以來,對外戰爭頻繁,軍費幾乎掏空國庫,對內又殘暴鎮壓,各種苛政雜稅,民不聊生。

  就連他最信重的侄子阿迪爾,也對自己的叔叔感到頗為不滿。

  就在今年開春,阿迪爾召集籠絡數名軍中將領,於馬什哈德城(波斯首都)對叔叔納迪爾沙發動政變逼宮。

  不要問兒子哪去了,兒子之前搞刺殺,被納迪爾沙給閹了……

  阿迪爾說道:「叔叔,您已經老了。您的統治,愚昧落後且殘暴,您不願意分享一切東西和權利。波斯在您的統治下,正在一步步墜入深淵,還請叔叔能夠把沙阿(皇帝)之位立刻傳給我,我會帶領波斯工重新走向強盛……也會善待叔叔與幾位兄長。」

  納迪爾沙非常憤怒,他大聲怒吼:「不可能。你們背叛了我,我會讓人刺瞎你們的雙眼,並且將你們閹割以後,全部貶為奴隸。」

  山說完,這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竟然抄起了馬刀,就對著包圍自己的士兵一通亂砍。

  兩個倒霉士兵沒有反應,當場被砍殺,納迪爾沙迅速就往外面逃跑。

  結果,還沒跑到一半,便不慎被地毯滑倒。

  阿迪爾抓住機會,趁機一馬當先,抽刀就砍。

  這個戎馬半生,在中亞地區打過了赫赫威名的波斯「暴君」,就這麼死了。

  眼眉花白的腦袋滾落在地,還在被侄子阿迪爾不斷咒罵:「伱這殘暴兇狠的暴君,你根本沒資格做波斯的沙阿。我會把你送去獻給中國的皇帝,用來請求中國皇帝的原諒,讓他重新開放中國與波斯的貿易。」

  大明新朝的影響力今時不同往日,波斯既然敢入侵莫臥兒,朱怡炅怎麼說也得給點懲罰。

  不僅是中國、波斯之間的貿易斷絕,在波斯的周邊國家,只要是大明的屬國盟友,也全都紛紛響應,對波斯進行貿易經濟制裁。

  反正波斯這個破地方,也賺不到什麼銀子,而且納迪爾沙這個波斯皇帝就是戰爭狂人,只知道怎麼打仗,完全不曉得治國。

  在他的統治下,波斯的生產、手工、商貿幾乎停滯,大量人口被徵發充軍為奴。

  與其說是朱皇帝在下旨懲戒,不如說是納迪爾沙做的太過火了。

  再加上,波斯的北邊和西邊,剛好就是土爾扈特與奧斯曼人,這兩國一個是大明皇帝冊封,另一個是朱皇帝遣使交好。

  而且兩國為了夾擊對抗沙俄,更是已經結成西邊的戰略同盟。

  奧斯曼的敵人是波斯,中國的敵人也是波斯,那四捨五入土爾扈特也得跟波斯幹起來。

  就連沙俄這個本該是盟友的國家,在奧斯曼、土爾扈特還有背刺的法國人手上,吃了個天大敗仗,也跟著想在波斯身上找補。

  阿迪爾之所以發動篡位,不僅是自己對叔叔納迪爾沙的不滿,同樣也代表了波斯貴族們的利益。

  納迪爾沙胡亂屠殺貴族,獨攬全國大權,將舉國財賦據為己用,已經犯了「沙阿—貴族議會」共波斯的規矩。

  阿迪爾直接以波斯新沙阿的名義,遣使南京朝覲大明皇帝,並帶去納迪爾沙的頭顱。

  南京朝廷鄭重接待了波斯使節,波斯距離中國太遠,比布哈拉汗國還遠,所以倒是不必一定要戰爭。

  但該拿的好處,卻是一分都不能少。

  至此,繼莫臥兒殖民地,波斯也開始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建武三十年。

  北海都司攻下沙俄葉尼塞斯克督軍區全境,之所以耗時這麼久,純粹是這裡太過偏遠苦寒。

  明軍打下一座城堡,還得重新駐軍移民,還要與當地土部打好關係,不可能像沙俄哥薩克那樣一路殺過去。

  因為哥薩克不是正規軍,甚至不是政府軍,沒糧食就搶,搶不到就吃人,死光了就死光了。

  而明軍又要建立軍糧補給線,還要在新占地盤開荒移民,穩固統治,能這麼快拿下葉尼塞河流域,已經算是極限了。

  葉尼塞河收復,皇帝下旨改為謙河。

  葉尼塞斯克城堡,則改置謙州府,與嶺北府相對,取自漢時的謙河劍水,隸北海都司統轄。

  三十一年。

  布哈拉汗國阿塔雷克(可以理解為幕府將軍)拉希姆去世,他的兒子阿布·加茲理所當然繼承了阿塔雷克的官職權位。

  拉希姆畢竟只是權臣,就算更進一步將國王變成了傀儡,自己給自己任命了阿塔雷克的官職爵位,還效仿蒙古人的毛氈傳統(用毛氈把汗王抬起來)。

  但他到底沒有蒙古人傳承下來的黃金血脈,統治布哈拉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一直到他的孫子開始,才採用更為獨立的埃米爾(部落首領)稱號。

  →

  雖然汗國到了這時,領土早就損失五成以上,剩下的基本都是曼格特氏族的地盤。

  阿布·加茲接任以後,覺得汗國各部根本不聽話,扎莫加(庫里台)大會也分走了本屬於他的太多權力。

  於是乎,他想到了個好辦法。

  遣使中國,朝覲請封。

  相比滅亡很久的蒙古人,他們的黃金血脈,哪能比得上強盛的中國皇帝的聖旨冊封。

  而且,阿布·加茲對陸上絲綢之路,既是眼饞,又覺得忌憚。

  絲綢之路肯定不能斷,要不然汗國的錢袋子就沒了,可也不能放任這群汗國貴族,與中國商人搞走私,光明正大侵吞汗國的賦稅財政。

  更重要的還是,在北邊一直不足為患的哈薩克人,他們居然再度實現了統一,還得到了中國皇帝的冊封與支持。

  這對布哈拉人而言,並不是個好消息!

  布哈拉汗國就這般屈服了。

  隨著布哈拉汗國的臣服,更西邊的希瓦汗國(花剌子模),還有南邊的巴達克山、坎巨提、杜蘭尼(阿富汗),也相繼向大明皇帝獻上奉表。

  中亞地區至此,全部變成了大明的屬國。

  沙俄通往遠東、中亞、阿拉伯的道路,至此被團團封鎖包圍。

  那位建立了沙俄「錦衣衛」,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沙皇的中央集權的安娜沙皇,已經病逝多年。

  在經歷了伊凡六世的短暫執政後,彼得大帝的三皇女伊莉莎白(不是英國那位),趁機發動軍事政變,成功奪取沙皇皇位。

  與她的堂姐安娜不同,這位女沙皇才是俄羅斯真正的開明派,不僅恢復了彼得大帝時期所有改革措施,還進一步完善了君主專制集權。並且鼓勵商業對外貿易,取消了俄國境內所有海關,以此吸納外國商人前往貿易,緩和與歐洲間的「貿易戰爭」。

  歷史上,也是這位女沙皇開始,中俄的戰爭關係得以緩和,伊莉莎白甚至主動派遣使節團,前往北京與清廷放低姿態,緩和斡旋雙邊貿易。

  就在五年前,伊莉莎白將她姐姐安娜(同名而已,不是她的沙皇堂姐)的兒子彼得三世接回國,並立為繼承人,還親自做媒,讓彼得三世迎娶了安哈特-采爾勃斯特公國的索菲婭公主。

  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歷史一樣,成功嫁入俄羅斯。

  ……

  建武三十五年。

  舉國歡度新年,就算再貧困的家庭,到了新年也會拿出存錢,稍微去買些肉食油水。

  如今的大明,肯定還有許多窮人,但食不果腹卻是已經很少。

  因為大明的疆域很大,對邊疆領土的移民開荒,官府牽頭一直都有在做。

  實在混不下去的,可以直接由官府牽頭,到西域、漠北、漠南這些地盤移民開荒,去了就管分田,官府還無息借給耕牛。

  北海都司這些地盤,冷是冷了點,但肥沃土地很多,而且前幾年還有賦稅減稅政策。

  全國各地官民百姓,都在忙活著過年。

  南京城。

  同樣也是滿城張燈結彩,皇城裡百官已經齊聚,個個衣著正裝禮服,手持笏板分級站位。

  他們今天不僅是來朝,給皇帝拜年的,還是要跟隨前往,出城告祭天地,與紫金山大明太祖陵寢。

  百官齊聚,正裝禮服。

  太常寺官員牽頭,包括隨行軍兵、宮女,足有上千人。

  皇帝御輦,還有眾多后妃,皇子女百官其後,隊伍綿延街道,引得百姓蜂擁圍觀。

  好在應天府尹、五城兵馬司早早得到消息,派出大批衙役官兵維持秩序,好歹是沒因此釀出什麼事故。

  祭祀隊伍出城後,直奔紫金山,後面是無數看熱鬧的百姓跟隨,朝廷沒有禁止他們跟著,只是最多跟到紫金山皇陵外,就得被攔下來。

  在御輦上坐了一會兒,朱怡炅還眯著睡著了,還是隨侍女官提醒,方才甦醒。

  年紀大了,精神頭是越來越差了。

  看著身邊都是女官,曾經用的頗為順手,從台彎起家便跟隨,也算從龍老臣的那個老太監,早已病逝多年。

  從御輦上被攙扶著下來,朱怡炅與皇后攜手,前往太祖陵寢告祭。

  在一番繁瑣的祭拜儀式,朱怡炅沒有依禮起身。而是忽地凝視著那塊太祖的神主牌位,頗為感慨的說道:「老朱啊!今日是我給你大祭,我便不客氣的喊你一聲老朱了……」

  一旁本來要按照流程的太常寺官員有些發懵,他剛聽到了啥?

  不僅他有些不知所措,後面離得近的百官,還有後面準備上前的太子,都是不由一怔。

  不知皇帝(父皇)要做什麼?

  朱怡炅卻是自顧自的上前,笑道:「你把咱坑到這走了一遭,這一遭就是半輩子啊!不過咱倒也不怪你,這如畫江山,百姓安居樂業,那勞什子的三千年變局……應當也是不會再有了。老朱你差不多也該安心了,咱也能安心了。」

  「太子啊!」

  聽著父皇嘮叨一堆有些聽不懂的話,一身正裝的太子朱伯圻突然聽到父皇呼喊:「兒臣在!」

  「不用那麼嚴肅,你過來。」朱怡炅卻是一招手。

  朱伯圻乖乖上前,正要對著神主牌走流程跪下祭拜。

  朱怡炅卻自顧拉著兒子的胳膊,就像個尋常農村家長,對著老朱的牌位就「介紹」道:「這是咱的兒子,叫朱伯圻,也是咱的太子。那些個百官都說,咱這太子,與老朱你的太子頗為類同。呵呵,無非溜須拍馬而已,不過咱這太子,倒確實挺像咱,都是那些個文官口中,心狠手辣、刻薄寡恩的暴君。」

  「臣等不敢!」

  離得近的幾個朝中大員,包括主持祭祀的太常寺官員,全都齊刷刷跪了一地。

  就連太子朱伯圻也跟著跪地,因為那些話說不上是誇他,還是警示他。

  「哈哈哈!」

  朱怡炅笑了,也不讓眾臣和太子起身,就這麼凝視著老朱的牌位:「老朱啊!既然都說咱的太子像你,那咱卻是不能像你,熬著熬著把太子給熬沒了。這一統江山,遠邁漢唐的事兒,咱都幹完了,咱也老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咱沒那個心氣,也該歇一歇了,該讓大明和百姓們歇一歇了。」

  說罷,看向太子與跪地叩頭不言的內閣眾臣:「太子、內閣諸卿家。」

  「兒臣在。」

  「臣在。」

  「擬詔吧!朕要傳位太子,今後就做個太上皇,也該安享一下晚年了。」

  嚯!

  此言一出,群臣震驚,一時間不知該勸諫,還是高呼聖明。

  朱伯圻也聽得暈暈乎乎,他今年已經36歲了,從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到後面看著父皇年紀越大,身體卻一直很好。

  他都已經做好要跟父皇,比誰命長的準備了,每當夜裡做夢的時候,偶爾還會夢到,父皇駕崩,自己繼位當皇帝……

  現在,夢成真了,自己終於要當皇帝了,可卻沒有想像中的高興。

  紫金山皇陵大祭後,不過月余。

  皇帝宣詔退位,太子登極御宇。

  百官或喜或憂,喜的是壓在頭上,如同大山一般,趕著他們幹活,不許他們貪污兼併土地的「暴君」終於退位了。憂的也是「暴君」退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多官員都為仕途而擔憂。

  不得不說,雖然天下士子,許多都暗罵皇帝是「暴君」,而且還刻薄寡恩,但也的確只要做出政績,就能升官。

  就在群臣喜憂參半,新皇登基半年,絕口不提大赦天下之事,隨即突然下詔徹查全國田畝,海關市舶司……

  好傢夥,這波操作,給群臣和天下官吏都看傻了。

  他們從新皇身上,看到了年輕時候的「暴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