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長州藩與大阪城

  第676章 長州藩與大阪城

  明年的大明,有兩場大戰要打。☠🐲  💝🐻

  一是攻打日本,逼迫日本開放國門,二是征討西域,不能再等葉爾羌、準噶爾耗下去了。

  大明新朝立國二十載,沿海工商業發展神速,又有各種高產作物和規範化耕作,再加上新政改革為農民減去苛政徭役,國庫錢糧日漸充盈。

  如今距離漠北大戰,已經過去三年,之前幾百萬兩銀子和數十萬軍民的耗費,已經恢復的差不多。

  只是打兩場大戰,並不會太過影響到民政,頂多就是米價出現小規模浮動。

  爪哇島的上等良田耕地、廣南省的稻穀、暹羅的大米,還有台彎西部平原也在二十年的持續開發下,迅速成為海外產糧重地,這些都能為中國提供海量的糧食。

  時節入冬,從南京派出了兩隊使節。

  一隊前往西域,斥責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策零,著令其即刻退兵,葉爾羌已經是中國屬國。

  另一隊坐船前往日本江戶,斥責並勒令日本幕府,即刻開放封閉港口,並且歸還中國商人在日本被抄沒的財產。

  不出意外,兩個都沒聽,噶爾丹策零的言辭還更為激烈,直接揚言自己打完了葉爾羌,就與中國皇帝開戰。

  至於是不是真的?那肯定是真的!

  畢竟,前往西域的大明使節,可是險些都喪命在了伊犁。

  日本幕府那邊對中國使節的話,同樣沒有放在心上。

  中國皇帝日理萬機,怎麼可能為了一些卑賤商人,就與日本輕啟戰端呢?

  來年開春,雪化之際。

  瀋陽大軍出發了,沒有調太多兵馬,只帶了一萬戰兵,十五門陸軍重炮,虎蹲炮、錐形開花彈倒是帶了不少,全是遼東軍倉庫存貨,這下可算是派上用場了。

  遼陽侯王宗談親自領兵,於旅順港登船。

  這裡的民船數量很多,全是因為日本閉關鎖國後,被迫滯留在旅順進退兩難的中國海商。

  他們在旅順港口滯留近半年,貨物很多都無法脫手,雖然這些貨物多為皮毛、東珠等可以長期保存,但這裡頭虧損的錢可沒人補給他們。

  如果說,誰最希望朝廷發兵打仗,那肯定就屬這些被迫在港口滯留,持續虧損的海商們了。

  見到朝廷要渡海攻打日本,這些商人不惜將貨物暫時卸下,直接貢獻自己的民船為朝廷大軍運輸後勤糧草,甚至不需要朝廷付錢補償。

  早點把日本打趴了,他們才能早點重新去日本走私,要不然現在是虧錢,以後就是商業利潤驟降,很多商人可能會因此而瀕臨破產倒閉。

  得益於這些民間海商的踴躍參戰,明軍倒是省卻了徵發民船運糧的功夫,才二月中旬便從旅順港出兵。

  登萊海師為先頭部隊,後面的民船、軍艦組成混編艦隊,遠遠看去海面烏壓壓一片,全是航海巨艦,單單這麼多船就不是日本幕府能抵擋的。

  明軍從旅順港口出兵,渡過對馬海峽,先行進兵下關城。

  這裡屬於日本最重要的幾座沿海港口之一,同時也是從從本州島通往瀨戶內海的必經之路。

  下關在後世還是個旅遊勝地,被譽為「河豚之鄉」,河豚料理聞名東亞,每年都有幾百萬的外地遊客,必定要來下關旅遊,品嘗這裡的河豚。

  當明軍戰艦逼近下關城,這裡的長州藩駐軍全都驚呆了,上百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的長州藩。留在下關的駐軍只有象徵性的幾十人,而且全都是持刀足輕,平日穿著跟浪人武士沒什麼區別。

  這也沒辦法,誰讓長州藩窮啊!或者說整個日本的諸藩大名,全都窮的雅痞。

  這也是江戶幕府力壓諸藩,掌控國家實權的特有政治手段。

  推行奢靡主義,並且讓諸藩大名每年都要去江戶住一段時間,利用江戶的高消費,損耗諸藩領地大部分財政,好讓其無法發展壯大,進而威脅到幕府的統治。

  明軍甚至都沒登陸,海師軍艦的艦炮對著下關炮台一陣炮擊。

  下關守軍立刻潰散而逃,下關城就這麼被奪取拿下。

  整個戰爭過程幾乎不到一炷香,還是算上了明軍登陸占領下關的時間。

  下關就此成為明軍在此的中轉站駐地,王宗談留下五百駐軍,還有三艘軍艦戍守,便順勢帶著艦隊通過瀨戶內海,直接北上攻打大阪城。

  實際控制下關的長州藩家督毛利宗廣,月前剛去了江戶城參勤交代(做人質),以及年貢上米(花錢減少為質時間),只留下了年輕的兒子毛利重就在藩地。

  聽聞自家港口被攻占,毛利重就佯作怒容:「立刻召集我們城下町的武士,我要發兵奪回下關。再快馬前往江戶,告知幕府和父親,天兵殺來日本了。」

  出兵奪回下關,扯什麼淡呢!

  現在的長州藩,還沒到明治維新的尊王攘夷時期,沒有經過改革的長州毛利氏,就是個十足的窮逼。為了節省財政,已經數度下達節儉令,削減藩地開支,但這完全沒用,外債反而越積越多,哪有餘力調兵奪回下關。

  對了,這位後來尊王攘夷的四強藩,還在改革期間做出了一個離譜操作,那就是欠商人的外債,要分37年才會還清。

  當然,與另一位四強藩薩摩藩的250年還款期相比,也還是太年輕了。

  毛利氏欠的一屁股外債,就算節儉令也難以挽回。之前與中國商人走私,雖然大頭都被中國商人吞了,但毛利氏還是喝到了湯,啃到了幾塊骨頭。

  可江戶幕府卻閉關鎖國,直接斷了毛利氏的財路。

  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更何況這些快被外債逼瘋了的日本大名。

  賴帳只能算是最後手段,一旦賴帳,看似不用還錢,但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

  明軍打過來,可以說是正中長州毛利氏的下懷,他們現在就期盼著明軍趕緊去打江戶城,最好今年就逼迫幕府重新開海,那樣他們就又能「開開心心」與中國商人搞走私,賺大錢了。

  毛利重就前腳說完要聚兵,後腳就派人去給下關的明軍通風報信。

  長州藩不會真的與天兵開戰,就算現在迫不得已聚兵,起碼也會想辦法拖他個大半年,而且天兵要是糧食不夠吃,也可以用銀子在長州藩領地購買。

  誰敢不賣給天兵,長州藩一定會對其懲戒。

  這賣國賣的,屬實給下關的明軍將領都整不會了。

  長州藩如此配合,要與明軍送糧食賣國。

  要不是他們沒有幕府軍隊的實際情報,就算知道了也沒用,恐怕他們連這些都得告訴明軍。

  與長州藩配合相反,更北邊的大阪城,卻是頗有些同仇敵愾的味道。

  沒別的原因,明軍出兵是因為幕府鎖國,斷絕了中日海貿。而大阪人仇視中國軍隊,甚至仇視所有中國人,也是因為中日海貿。

  江戶時代的大阪,便已經是日本工商業的心臟地帶,織田信長有感大阪重要性,花了十年將大阪這裡攻下,緊接著就「敵在本能寺」……

  豐臣秀吉上位以後,也在此建城居住。

  但中國海商的到來,完全擊潰了大阪的商業繁榮,走私海貿帶來的各種中國商品,尤其是紡織商品,極大衝擊了大阪的商品經濟。

  無數大阪商人、工人因此而破產,他們全都恨透了喜歡走私,又打垮大阪壟斷地位的中國海商。

  面對明軍到來,大阪的日本人也能同仇敵愾,共同守城。

  大阪人仇視中國軍隊,而中國軍隊也必定要攻略大阪。

  不僅因為大阪屬於北上江戶的必經之路,還在於大阪也是日本的「天下廚房」,與中國的「天下糧倉」一樣,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稻米產糧重地。

  在所有大阪人里,唯一不仇視中國軍隊的,只有大阪的米商。

  因為中國每年都從這裡進口了不少稻米,讓那些大阪米商,全都賺的盆滿缽滿。

  就是大阪的稻米出口太多,從而讓日本全國米價不斷上漲,薩摩藩的浪人暴動,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受不了那高的離譜的米價了。

  只要能拿下大阪,那江戶幕府不說被餓死,也得迅速鬧起來糧荒。

  沒了大阪稻米,江戶幕府也將無力負擔軍隊糧草消耗,未戰明軍便能贏了九成,剩下一成算是給日本武士道留點面子。

  對了,除了掌握全國米價,大阪這裡一直都是日本重要的煉銅基地。

  不是諧音梗啊!是真的用來精煉銅礦,從各地礦山開採的銅礦,會被運到大阪,精煉成純銅,再經過長崎出口貿易外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