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朝鮮諺文

  第581章 朝鮮諺文

  (淦,昨天相親沒更新)

  (全勤寄了)

  朝鮮雖然從漢末三國時期,便長期在使用漢字作為常用字,但他們也並非沒有自己的文字。§.•´¨'°÷•..× ❻➈𝕊ᕼ𝓊𝔁.ςⓄᵐ ×,.•´¨'°÷•..§

  朝鮮文字也被稱作諺文,又叫訓民正音,聽名字就知道是模仿明朝的,也的確是明朝前期被創製。

  並且,為了推廣朝鮮諺文,那位創製該文字的世宗大王李祹,不僅提倡舉國士族積極應用諺文,還將其作為科舉必考項,印入朝鮮錢貨進行流通。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朝鮮舉國上下,一致反對推廣諺文,各級官員紛紛上奏勸諫:漢字在朝鮮由來已久,若是突然改換,恐怕國家就會生大亂。

  李祹略微堅持,發現阻力太大,最後便不了了之了。

  不過諺文倒是保留了下來,只不過只在朝鮮的兩班貴族推廣,就像漢語也只有朝鮮士紳會說會聽。

  這才是大明敢去吞併朝廷大半國土的底氣,整個國家都在使用漢字,穿著漢冠漢服(有一些出入,但區別不大),甚至士紳階級也普遍都會說漢語。

  屆時連改土歸流,移民換血……移民還是要移民,但地區換血、改土歸流倒是不必。

  不僅是往朝鮮半島移民,還要把朝鮮半島的百姓士族,大量遷往樂浪內地和黑龍江中下游沿河地帶。

  開城府。

  明軍將這裡圍困,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天。

  這十天裡,除了故意放出幾支往漢城報信的開城朝鮮兵外,王宗談完全沒有絲毫要進攻開城的意思,反而在不斷收編那些農民軍,並許諾戰後賜予他們土地,不會不管他們。

  這些農民軍對於朝鮮官府已然不再信任,但大明爸爸的話,他們還是將信將疑。

  畢竟有那麼一層光環在,而且明軍強盛,也沒哪個農民軍首領不長眼,他們連孱弱的朝鮮官兵,打的都夠嗆。

  王宗談很清楚,就這麼強行硬割朝鮮的土地,便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氣。

  那就用武人的辦法,咱們先各退一步,大明軍隊與朝鮮官軍先正面打上一場。

  等打完了,那割地求和的事也就好談了。

  還別說,是個講究人!

  只可惜,明軍顯然高估了朝鮮的膽量。

  望著眼前在明軍攻勢下,已經「堅守」近十天的開城,王宗談皺眉說道:「漢城那裡的朝鮮君臣到底怎麼回事?我大軍來此當天,就讓他們往漢城傳回消息,為何到現在,漢城也還半點動靜都無?」

  朴政同樣也滿臉迷惑,搞不清漢城那裡到底要幹什麼,大明天兵可是都進抵開城了,距離漢城王都近在咫尺:「遼陽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若漢城一直沒有動作,我們總不能一直在開城逗留。不如這樣,由下官親身前往漢城,打探一番朝鮮消息。」

  王宗談說道:「朴知府是陛下欽定談判使節,豈能輕易涉險?」

  朴政聞言,卻是嗤笑道:「涉險?遼陽侯太抬舉漢城中的朝鮮王臣了,下官就算隻身一人,那也是大明朝的平壤知府,又是陛下欽定使節,便是給這幫朝鮮君臣十個膽子,也絕不敢對下官怎樣。」

  眼見王宗談仍有疑慮,朴政又說道:「陛下讓我平壤軍南下,是有皇命交託,命我等收復漢四郡之轄地。若是時間拖得太久,就算最後能夠成功收復。遼陽侯與下官,少不得要在陛下那裡落個能力不佳的印象。就算陛下表面不說,心裡也定會不自覺往此中去想。而且,只是區區朝鮮屬國,何必在此浪費時間?」

  朴政實在是太想進步了!

  王宗談想要讓談判更輕鬆,故而想以泰山壓頂之勢,促成朝鮮割地求和。

  可誰都沒想到,或者說他們對朝鮮王國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也不夠本土化。

  按照常人思維,大明天兵都進抵開城,這漢城的朝鮮君臣,就是再傻,也該放下黨爭內耗,一致對外了吧?

  就算不一致對外,起碼也得先統一意見,是降是戰總得有個說法,總不能又戰又降吧?

  嗯……或許,還真的可以。

  開城這邊被明軍圍困,開城府留守冒著危險,「艱難」從明軍封鎖線下突圍,往漢城遞送明軍部隊消息,甚至還有布防地點,已經收編了多少農民軍。

  幾乎能弄到的信息,事無巨細都通風報信,報給了李昑和他的兩班大臣。

  而漢城現在幹嘛呢?

  他們在黨爭。

  沒錯,就是黨爭,雖然議題換了,但黨爭的還是那幫人。

  南人、北人搖身一變,從招撫派變成了求穩派,認為大明爸爸還是大明爸爸,主張應該派遣官員,恭敬帶上財務前往開城迎接大明王師。

  剩下的蕩平派大臣則更為強硬,大明軍隊都打到開城了,怎能還如此委屈求全,應當立刻召集各地勤王兵馬,還有漢城留守部隊,與明師決一死戰。

  當然,不論主張派人前往詢問,還是主張與明軍決戰的,實際上都只是黨爭藉口而已。

  派人可能真的派人,但與明軍決戰,你瘋了還是他們瘋了?

  朝鮮官兵什麼爛樣,別人可能不清楚,他們還能不清楚?跟大明軍隊開戰,完全就是耗子舔貓比……咳咳。

  就連這所謂決戰,也都是朝鮮黨爭的傳統藝能了。

  明末那會兒,朝鮮就曾經以此為藉口,說什麼要練兵十萬,助大明北伐滅清,實際上練兵十萬是假,北伐滅清也是假。

  關鍵在於他們想要獲得大明朝的法統認可,因為他們的政治立場,關於順清、逆清產生了分歧,成功分化出了兩個派系。

  總之,就是一團亂麻,黨爭已然變成傳統,國破家亡都還要堅持黨爭傾軋。

  從開城送信的朝鮮官兵,到漢城這邊就出不出兵,愣是吵了十來天,兩派都沒吵出個所以然來。

  這已經不能全怪他們,因為就連李昑同樣也拿不定主意。

  幸虧大明只是想要中部三道,對南部沒有興趣,而且也沒想過要廢掉李氏朝鮮。

  否則,就他們這般無休止的黨爭內耗,有絲分裂下去,明軍估摸著可以暢通無阻,直接一路打到朝鮮海峽去。

  「陛下,中國天使到了!」

  「什麼?中國天使到哪兒了?快快帶寡人前往迎接。」

  李昑驚駭莫名,也顧不上國王威嚴,直接起身就跟著報信官員,出了漢城。

  跟著一道出城相迎的,還有漢城裡的朝鮮百官,就連漢城大族也被動員,與朝鮮官兵一道,組織人手夾道歡迎。

  大明軍隊不經通告,一路進兵至朝鮮開城,這些事仿佛從未發生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