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反腐變平叛
謹身殿。💢♬ ➅9ⓢ𝓱𝓾Ж.c๏𝓜 👊🎃
七位閣部大臣全都低著頭,默不作聲,無人敢在這個時候再去觸怒皇帝。
雖然皇帝早就龍顏震怒,哪怕面上看起來似乎還很平靜,但眾人都知道,這是腥風血雨前的寧靜。
夏們市舶司……如果說先前還只是過線違律,那現在就只能用膽大包天來形容了!
就在昨日,福建驛站八百里加急:前往夏們市舶司徹查關稅的八名監察道御史,抵達同安縣官驛留宿,遭遇走水。
整整八名監察御史,連帶不少官驛的吏員差役,就這麼稀里糊塗,葬身火海,屍骨無存。
朱怡炅看著手中的加急信件,心中卻無太多憤怒,反而覺得很可笑:「同安縣官驛走水失火,八個朝廷派下去的監察道御史葬身火海……很好,好極了!」
對這種走水失火,燒了朝廷欽差,說罕見也不罕見。
遠的不說,就拿後世來舉例:廣東……汕頭……火龍燒「人」……汕頭就此一蹶不振。
這還是後世新朝,更遑論現在,終究還是自己這個皇帝,不像老朱那樣,殺人殺的太少了。
別的不說,至少老朱殺貪官,確實是堅定不移的,在位三十年間,殺了十五萬的貪官污吏,平均下來每天都要砍十幾二十顆腦袋。
就這樣,貪官污吏還是止都止不住,雖然也有老朱工資太低,官吏養不活自己的原因在內。但他已然給官吏們漲了薪俸,可能比不上乾隆朝的「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這還真的,因為乾隆朝的養廉銀是平時俸祿的百倍甚至更高)」,只是維持官員體面絕對夠了。
而且隨著後面財政歲入不斷增加,朱怡炅同樣也打算適當性的繼續漲薪俸,這樣也能保持政權的活力,以及官吏們的積極性與廉政管理。
朱怡炅說道:「在同安縣官驛殉職的八名監察道御史,內閣、都察院要從速予以撫恤,不可有所怠慢。」
「遵旨。」
內閣眾臣拱手應道。
朱怡炅點頭,沉吟半晌,這才將手中急信往桌上一扔:「內閣、樞密院即刻擬一道調令,從南京調集兩萬京營。沿海各區市舶司的都察院監察御史,全都緊急撤離,等京營前往各地接管防務,再重新徹查。」
皇帝的話說的很平靜,但內閣眾人早已心中驚駭。
這下壞事了,皇帝打算要掀桌子了!
有人想勸皇帝三思,但想了想還是沒敢開口,因為的確是沿海的市舶司先不講規矩,膽大包天連朝廷下來的欽差都敢殺。
走水失火?簡直可笑至極。
這已經不是什么小罪,而是欺君大罪,謀殺欽差更是形同造反。
也不用說什麼朝廷沒有證據,需要證據的只有清查反腐,但平叛只要指明地方,調集軍隊。
東南沿海,終究還是安逸的太久,居然都忘了,今上這位,不僅是開國之君,馬上天子,而且類比太祖,只前面幾次全國清查貪腐,還有「文字獄」大案,就已經往黑龍江都司等地,流放了起碼十萬多的流犯。
殺的人不多,這兩年也開始收斂,沒再挑起大案,好似收起了獠牙。
但,老虎收了獠牙,也還是老虎。
東南沿海的走私偷稅,從明末持續至今,已近兩百年,幾乎形成慣例。而且朝廷又為了鼓勵海貿和對外移民開墾,所以對這些開埠港口,政策上都較為寬鬆。
寬鬆的管理,就意味著腐敗的土壤!
而在後世同樣也有一套有名的「草台論」,說的便是往往一個王朝存續的時間越久,政治系統就會逐漸趨向於草台班子。
這話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對。
但提出來了,就意味著有著可能性,至少已經有了草台化的趨勢。
朱怡炅繼續說:「此番查處沿海各港市舶司,但凡帳目對不上,偷稅漏稅者,海商不僅要補齊稅銀,還要處雙倍罰銀,並且終身禁止再做海貿生意。而若是再行走私,那就全家流放藏地雪域,家產由官府抄沒變賣。而若有受賄官吏者,也全都不用審了,主犯直接處斬,三族以內親眷,同樣全部流放藏地。內閣、刑部今後將此條,直接錄入《大明律》。」
這處罰,不可謂不重了。
只是偷稅漏稅,不僅要補齊偷漏的稅銀,還要再雙倍罰銀。這麼一套算下來,那就是三倍罰銀,而且今後也不能再做海貿生意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乾脆些,直接大著膽子去走私。
可要是走私被抓到,那就直接抄家流放,還是流放藏地雪域,那等偏僻高原,鳥不拉屎的地。
新晉入閣的陳濟忍不住說道:「陛下如此重罰,怕是有不少沿海商賈得瀕臨破產。而且補齊了稅銀、罰銀,也還要禁止再行海貿,這恐怕也會讓沿海市舶司的關稅短時間銳減。」
「銳減便銳減,這等只知走私偷稅的國之蛀蟲。朕沒有直接將他們都砍了,便已是仁慈義盡。」
朱怡炅怒道:「真當朕不知道這海貿之利有幾成?沒了這些國之蛀蟲,難道這開海便開不下去了,還是說全天下所有的商賈,都只想著走私偷稅,欺上瞞下,乃至於謀殺欽差?」
陳濟不敢說了。
朱怡炅卻沒停止:「陳卿倒也提醒了朕,此次謀殺欽差案也必須全面徹查。朕倒要好好看看,到底是誰給的這些人膽子,敢如此膽大包天。」
內閣眾臣心中一凜,他們明白,皇帝這是打算借題發揮,好好清理一下朝堂了。
並且,皇帝沒有將案子交給內閣、三法司,而除去內閣與三法司,大明新朝依舊擁有查案權利的,那也就只剩下那存在感極低,但實權一點不弱的錦衣衛了。
這也是開國皇帝才能擁有的特權,想幹嘛就幹嘛,就算真的動手掀桌子了,文武百官也沒有任何辦法。
誰敢反對,那就直接咔嚓,就如同昔年的老朱,誰都能殺,誰都敢殺,便是親自設立的御史台,也是照殺不誤。
從龍功臣,當場丞相,幾乎殺的是一個不剩。
這樣做的效果也很顯著,至少老朱在位時,南京朝廷的確是一切為公,全是工作狂魔。
畢竟太祖高皇帝,農家出身,不養閒人。
閣部大臣們退下不久,朱怡炅隨即給錦衣衛去了一道諭旨:
讓吳外先將手頭上的事情都放一放,即刻派人火速去一趟福建,仔細查一查同安——廈門之間的關聯。
這兩地明明已經分開建縣,同安官驛的走水失火,倒是又重新將其串聯了起來。
不僅是同安、廈門,還有鄰近的海澄縣,也要好好查一查。
如有必要,錦衣衛可以動用便宜之權。
南京的朝堂這邊,同樣也要留意跟蹤,廈門市舶司不可能那麼快得知朝廷要徹查沿海關稅的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