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蒸汽紡紗機
對於王聞遠第一天給太子上課,就搞學術思想的小動作,朱怡炅當天下午就從秘書官那裡得到消息。
朱怡炅只略一思忖,便作出安排:「吩咐御膳房,給王卿送一份參湯,現在入秋了,南方天氣陰寒,讓王卿務必保重身體。」
前明沒有御膳房,而是光祿寺,後來又改成內監負責。只有清朝設立了御膳房,朱怡炅所幸沒去更改,直接保留了。
「遵旨。」
女官拱手應道。
這份參湯,可以有什麼暗示,也可以沒有暗示,全看王聞遠自己怎麼理解。
而且有輪值秘書官盯著,皇帝晚上還要留出時間考校太子,肯定是出不了什麼大問題的。
就算真的養廢了也沒關係,大不了換個儲君便是,他可不止太子這一個兒子。
……
謹身殿。
朱怡炅正在照常批閱奏章,才剛抽出一份,卻是福建巡撫遞送的奏疏。
福建巡撫上奏,福建棉紡商行,多家海商巨賈聯名向朝廷請願,請求朝廷發兵攻打印度吉大港,進一步為朝廷開拓印度棉花市場。
只要朝廷願意出兵,不僅閩浙商行的棉紡商賈可以合力,甚至他們還能勸說廣東海商,為朝廷大軍共同募集軍費海船,還有認購一些還沒打下來的海外領土權利,就像之前收復呂宋戰爭一樣。
朱怡炅並未被這些商賈條件意動,無非是這些商賈從先前的呂宋戰爭上嘗到了甜頭。又見朝廷願意為了海貿之利,不遠萬里渡海征討盟友荷蘭人。
是的,現在的吉大港屬於英國人的地盤。而且孟加拉雖然已經實質上成了莫臥兒帝國的割據軍閥,但真要中國發兵遠征這裡,不可避免肯定會同時招惹兩個國家。
朱怡炅直接提筆批駁:「軍國大事,朝廷自有決斷,豈可經由商賈置喙?」
雖然朱怡炅也想要印度地盤,還有這塊在孟加拉地區擁有重要地位的吉大港,但這都要慢慢來,現在的中國在他手上可謂是四面樹敵,亞洲範圍內到處都是敵人。
印度這邊的吉大港太遠,短時間內肯定是不可能出兵的,就算要出兵,也不能聽這些商賈的,他們要什麼朝廷就幹什麼。
商人影響政治太可怕了,如今瀕臨崩潰的荷蘭,還有後世總統一卸任不是被「自殺」就是關大牢的韓國。
處理完福建巡撫的奏章,又隨機抽出幾份,基本都是各地奏事報,中間還批到了浙江巡撫奏章,也提到浙江商行請求朝廷出兵印度的事。
不出意外,同樣被批駁了。
就這麼前後批閱半個時辰,稍微抿了口茶,恢復了下狀態。這才重新抽取一本,看封面竟是科學院遞上來的奏疏。
如今的大明科學院早已是朝廷正式部院,雖然不參與國家政事,但也有了上奏的權利。而且內部也被進一步細化,至少現在黃五這個院長不必事必躬親,可以專心研究改進蒸汽機,並將其應用到戰艦軍事。
之前的蒸汽船屬於試做型,別說用於戰艦了,就是正常海運都夠嗆,而且沒跑多遠燃料就耗盡了,甚至蒸汽機也因為滿負荷運轉,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屬實任重而道遠。
打開奏本,簡單掃看一眼,蒸汽棉紡紗機取得重大突破,可以進入量產化。
朱怡炅瞬間瞪大眼睛,奏章來自科學院蒸汽機民用小組,基本都是白話,而且沒一句廢話,後面還附帶了全新蒸汽紡紗機的製造圖紙。
將圖紙拿出來,配合奏章上的原理注釋,朱怡炅仔細研究半天,才算弄明白這玩意兒跟以往的棉紡紗機有何區別。
簡單來說,就是對比原來棉紡紗機,加了一個小玩意兒——錠翼。這東西可以裝在一整個機械加捻結構上,配合機器自主完成原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加捻步驟,極大提升紡紗效率。
因為不論是蒸汽棉紡紗機的初號機,還是後來另闢蹊徑的水力紡紗,都需要人工輔助。棉花的纖維強度太弱,用機器加捻很容易就會崩斷,必須要人力手動加捻。
然而,現在不需要了。
這種新型結構,不僅蒸汽機能改造,水力機也能加裝。
朱怡炅雖然完全沒看懂這衣架一樣的結構,到底厲害在那裡,但只看實驗結果和預測效率,他便明白,中國傳統的男耕女織,將要瀕臨崩潰。
無論蒸汽機還是水力機,只要推廣開來,靠著比人力更快的效率,手工紡紗肯定會被逐漸淘汰。
這個過程快的話可能要十幾年,慢的話也不會超過三十年。因為商人逐利,當有更快更高效的方式,他們肯定會大面積推廣,初期的幾年也只是害怕沒那麼高效。
而且,真正聞名世界的絲綢織造,還是需要人工紡紗,機器紡紗只能織造粗布。
蒸汽紡紗量產化開始,不僅中國市場的手工紡紗會大面積受害,世界市場範圍內也會遭受巨大損失。
因為棉紗產量一上來,中國商賈為了儘可能傾銷出去,必定聯手去跟歐洲人打價格戰,不斷擠壓棉紗的價格,排擠歐洲殖民地的紡紗業市場。
西班牙在墨西哥的棉紗業必定第一個完蛋,因為早在幾十年前,他們就已經在中國生絲和棉紗的打壓下,有些撐不住了,甚至不惜下令禁止採購中國原料,然後那位墨西哥總督就被刺殺了。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本就是冢中枯骨,等他們完蛋了,就該輪到印度的英國人了。沒有朱怡炅的時空,英國人再過幾十年,也會像墨西哥的西班牙人一樣,下令禁止採購中國原料,保護本國的棉紡業。
當然,中國商賈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商人逐利,引用新機器擴大生產。但大明現在的織布技術,還沒辦法短時間內消化迅速激增的棉紗產量,初期肯定會有不少商賈虧本,甚至可能還得破產。
引用到後世也很正常,有人囤礦卡賺錢,所有人都跟風,市場短時間卻無法適應消化。
這份科學院的奏疏,內閣那邊也看過了,而且意見不一。
朱怡炅招來閣臣們商議,王禮率先開口說道:「新型蒸汽棉紡機,確實效率比之原來手工人力倍增,但恐也會讓百姓婦人從此無紗可紡。一旦此機器大量應用於民間,怕是尋常百姓家的收入會大量銳減,百姓也會有所不滿啊……」
朱承訓說:「原來的棉紡機就已經效率倍增,遠勝婦人手工,如今這新改進的蒸汽棉紡機,若真有科學院實驗出來的效率,到時民間手工紡業該當如何自處?」
鄔思道比較理性:「此物已經問世,又耗費科學院大量財力精力,難道還能棄之不用?若真如此,那我等與那固步自封的偽清韃子又有何區別?」
其餘閣臣也跟著相繼發言,而且意見完全無法統一,起碼有一半都對新機器感到憂慮,另外一半也偏向保守,不敢真的大範圍推廣普及。
朱怡炅聽了半天,也認真細想了半刻,最終拍板說道:「新機器已經問世,正如鄔卿所言,豈有棄之不用的道理?至於因此而無法再行紡紗賺錢的婦人們,便去再尋別的營生。如今我大明新朝已經廢除《女誡》中,女子不得拋頭露面的條律,若是家人不允,她們可以去官府告發。農村婦人,也可以幫著丈夫種地織耕。待到新型機器全面推廣,工廠大量出現,她們可以再去工廠做工。」
這一番話下來,閣臣們面面相覷。
這就是不打算管了,直接強行將新機器推行下去。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工業革命初期必定會伴隨百姓受害失業。
難道就因為這個,不去用新機器,不去搞工業化?
你不搞,歐洲殖民者也會搞,等他們挨過了工業化的陣痛,就會來打你,然後帶著成熟的工業體系,一次性摧垮中國的小農經濟。
所以,現在直接推廣,就算有一部分百姓受到影響,但中國的體量足夠大,而且還堅持推行新政改革,又遷移了大量地主前往北方、海外諸地,空出來的土地都被分給了無地百姓。
有了土地,就算失去棉紡收入,農民也不至於真的無法生存。而且城市經濟日漸繁盛,也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再加上皇后執筆的新《女誡》,越來越多婦人前往城市做工。
只有那些真正朱門酒肉的地主士紳,才會關心女子拋頭露面是失節,尋常百姓為了賺錢養家,日子更有盼頭,誰會在乎這些?
而且,這可是皇后娘娘執筆背書,連娘娘都認同,你們這些讀書人懂個屁。
那些讀書人確實不懂,經過之前文字獄全國抓人,至少朱怡炅還活著,是不敢再有人來明著罵這些國政了。而等到朱怡炅駕崩,起碼也要幾十年後了,到時候百姓估摸著早就適應了。
這也是朱怡炅無意間的一箭雙鵰了,讓婦人也能進入工廠工作,這屬於生產力進一步得到解放。
王遠忽地說道:「陛下,新型蒸汽棉紡機若要推廣,那就需要大量煤炭。前年清查全國貪腐,有相當一部分官吏,並非尋常在職貪腐。而是官私勾結,以煤炭開採為籌碼,從中收受賄銀。煤炭也應依照鹽鐵,由朝廷出資官辦,再與民間商賈合營開採,並課以重稅。」
這是在走乾隆朝的路子,明清時期受限於百姓日用,煤炭始終開放民間開採,朝廷僅從中抽成收稅,甚至很多時候還低稅免稅。
直到乾隆年間,為了進一步增加國庫收入(懂得都懂),便開始搞起了官府主導,官商合營開採煤炭。
朱怡炅思忖片刻,微微點頭:「准奏。」
王禮補充道:「北方諸省如今剛剛恢復民生,而且北方草木鮮少,日用極為依賴煤炭。尤其北直隸,早在前明便是煤炭消耗重地,不可全部課以重稅。否則北地民生必定受到巨大影響,臣以為可先於南方試行,得見成效再慢慢推廣。至於各省煤稅,也應據實調整,不可一成不變。」
朱怡炅點頭道:「理應如此,此事便由內閣全權辦理。」
不僅僅是北地各省,便連遵化鐵廠這樣的軍事重地,也要依賴北地的煤礦。
與之相比,倒是南方百姓對煤礦依賴程度沒那麼大,真正大量需求煤炭的,主要還是礦區商賈。今後蒸汽紡紗機一推廣起來,大型工廠肯定得大量出現,那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多。
說起來,蒸汽紡紗機既然可行,那麼用蒸汽機來為火銃勾膛線,可不可行呢?
火銃不行,那麼火炮呢?
朱怡炅心裡起了心思,準備回頭就去給科學院那邊提一下。若是真能造出來,那對於大明火器將是跨時代的進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