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清田移民

  第496章 清田移民

  建武開關,漠南、遼東、漠北諸部封貢。6⃞   9⃞   s⃞   h⃞   u⃞   x⃞   .⃞   c⃞   o⃞   m⃞

  史書上大概會這般評價。

  開年過後,除漠南、遼東、廣南這些新復之地由於地廣人稀,形勢複雜以外,全國範圍內都開始了大規模的清查田畝,再造黃冊(戶籍)。

  這並非朱怡炅心血來潮,而是時間上差不多了。

  大明新朝開國也快有十年了,雖然一直都有統計各省人口戶籍,但都沒有真正大規模全國範圍內的統計編戶。

  前明從老朱清查田畝,重造戶籍黃冊開始,後世一直都是保持著十年一次全國範圍人口土地普查。

  直到太宗皇帝連年對外征戰,忽視了國家內政,十年一查的祖制才逐漸崩壞。

  對了,大明寶鈔同樣也是明太宗時期玩崩的,因為打仗沒錢,所以太宗為了搞錢,過度超發了大量寶鈔,致使寶鈔比預期的還要迅速貶值。

  到了弘治中興,寶鈔制度基本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明太宗的遠邁漢唐,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不僅犧牲了朝廷中樞對基層的控制力,還嚴重削弱了藏地、交趾等邊疆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可以說,明太宗時期對於各大邊疆都司的統治,基本全是靠著太宗皇帝的個人威望,光是兀良哈衛就前後復叛了四次,直到太宗駕崩,兀良哈徹底投入蒙古懷抱。

  說個有意思的,被後世統傳寵幸萬奶媽子的成化帝,成化十五年大明人口在冊7000萬,而到了正德元年,大明人口在冊僅4600萬了。

  短短二十五年的時間裡,大明人口少了三分之一。這裡面不僅沒有天災兵禍,還有個大名鼎鼎的弘治中興。

  好傢夥,弘治中興,平均每天死一萬人,而且二十五年賦稅永恆不變,不管人多人少,永遠八百萬兩。

  好一個薄稅養民!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成化年間大明人口雖呈增長趨勢,但土地卻比之明初老朱清查的八億畝,足足縮水了一半。直到弘治中興,才重新恢復到八億畝,到了正德元年,再次降到四億畝。

  就突出一個波動起伏,嘆為觀止。

  朱怡炅自然不可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至少自己還活著的時候肯定不行。

  作為開國皇帝,只要他金口一開,說一句清查田畝,再造戶籍黃冊。地方官吏和士紳地主,沒人敢隨意挑釁皇帝的權威。

  而且,這也是開國幾代君主才有的特權,到了王朝後期,朝廷中樞控制力減弱,便是皇帝再如何強硬,要想清田也必定困難重重。

  朱怡炅現在便是提前定下祖制章程,具體如何發展就不關他的事了。

  隨著清田聖旨下達,全國官吏都開始忙活了起來,而且無人敢敷衍了事,前年才剛剛大興文字獄和清查貪腐。

  今年的全國清田不僅是皇帝聖旨,還有都察院的巡查官員到各地監督,據說背地裡還有錦衣衛在隨機暗訪抽查,這要是誰敢徇私枉法,到時候主犯砍腦袋,全族都得在黑龍江、漠南、廣南三抽一流放,情節嚴重的甚至三族的都要流放。

  一時間,全國各地,每天都有官吏、士紳落馬被抓。

  69🅂🄷🅄🅇.🄲🄾🄼

  大明新朝開國已有十年,就算皇帝堅持反腐,該腐化的時間長了,終究還是會腐化。

  就連那些曾經跟隨皇帝起兵的從龍老臣,長期升不上去,年紀又日漸增長,也會想著鋌而走險。畢竟榮華已經撈不到,那富貴總得在手。

  這是人性使然,杜絕不了的。

  倒是黑龍江都司多了不少流放人口,那裡太過偏遠苦寒,現在全靠貪官流犯來充實地方漢民。

  而這些貪官流犯運氣也算相當不錯,畢竟流放到了這等無地百姓都不願去的苦寒之地,朝廷肯定不可能壓榨他們。反而還得讓他們不會餓死凍死,甚至還要分配土著女子為妻,好讓漢民人口在黑龍江都司能夠快速繁衍壯大。

  不僅是黑龍江都司要移民,漠南都司、雲中都司諸地,朝廷都要不斷移民過去。

  今年應該是不太可能打大仗了,充其量就是在雲中都司小打小鬧。而且福建海師也要出兵,與英國人一起,前往收復荷蘭控制下的舊港。

  戶部尚書陳濟,年年都在上奏叫苦。

  因為國庫賦稅雖然年年都在穩步增長,但卻完全存不下來錢糧,不是要對外動兵打仗,就是往新占之地移民墾荒。

  這些都是錢糧消耗大頭,但偏偏還不能不做,朝廷每次對外用兵基本都是皇帝欽定,而且理由充分,內閣都不能封駁。

  至於移民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自北宋末年到清朝中期,凡中樞朝廷其實一直都在往邊疆移民墾荒。

  至後世,山西的洪洞(tong)縣,還留了一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那裡就是明初的移民中轉站。凡全球有華人的地區,基本都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傳說,解手一詞也是誕生於洪洞大槐樹下,意為防止移民逃跑,所以都用繩子綁著,上廁所只能解手。

  大明新朝的移民站點倒不是洪洞大槐樹了,而是換成了徐州宿遷縣,因為這裡同時連通黃河和大運河,可以直通河南、河北、山東三省。

  未來幾百年,這裡或許會形成一個新的宿遷大槐樹尋根祭祖旅遊景區。

  就在朝廷中樞於全國大張旗鼓,清查田畝的同時,一支船隊歷經海上漂泊。先是經由台彎到福建,如今總算抵達上海浦。

  今年是第一任呂宋總督,履任整整五年,崔黎望著船隻緩緩駛入長江水道,不由心中無限感慨:「時隔多年,本官終於還是回來了。」

  從最初的監國秘書官,到後來的台彎知府,再到呂宋總督,他的官職履歷也算得上是平步青雲了。

  而聽聞呂宋總督回京述職,聞訊的南京各大部院官衙,紛紛在內閣帶領下,前往碼頭迎接。

  不是因為崔黎的面子有多大,而是在於呂宋總督府的財政賦稅,有一半是要與國庫分潤的。這是當初設立呂宋總督府時,皇帝欽定下的。

  雖然內閣對於呂宋總督府的財政賦稅並不抱有希望,但還是帶領諸部官員們,大張旗鼓的在碼頭相迎。

  這並非內閣跟皇帝打擂台奪權,反而配合皇帝確立規矩,也是防止後世皇帝們亂來,私吞呂宋總督府的財政。

  這很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