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安南國王

  第354章 安南國王

  南京。💥🎯 6➈şℍ𝓾ⓧ.ᑕᵒм 👣🍓

  阮福澍帶著使節團恭敬下跪:「安南下國屬臣阮福澍,拜見天朝大明皇帝陛下!」

  「平身!」

  朱怡炅面帶微笑:「賜座。」

  「謝陛下!」阮福澍小心翼翼起身,心中已是難掩欣喜。

  天朝大皇帝如此禮遇,看來此番國主安排出使任務應當十拿九穩了。

  阮福澍剛象徵性坐下,便迫不及待起身說道:「陛下,鄭氏無道,挾黎朝國王而行國主之權,此為欺君犯上。不僅如此,那鄭氏與當代黎王還背棄大明,與偽清胡虜忽略稱臣朝貢!」

  朱怡炅瞬間聽明白意思,佯作怒容道:「安南鄭氏果真亂臣賊子,那黎王也著實大逆不道!」

  阮福澍沒想這麼順利,愣了片刻,當即匍匐跪下說道:「黎王背主,已無資格當我安南國主,那鄭氏又與偽清胡虜稱臣朝貢。惟我阮氏自始至終忠於大明,不僅未曾與偽清稱臣,亦未曾屈從於偽黎朝。還請陛下垂簾我主忠心,賜予安南國王印!」

  這是要自立了,難怪在貶低鄭氏的時候,還要順帶貶低一番後黎朝那個傀儡王室。

  雖有些意外,朱怡炅只略一思忖,還是慷慨說道:「如此看來,阮氏才是我大明真忠臣,那便賜予安南國王印。」

  阮福澍欣喜若狂,便連那些使節團也都跟著齊刷刷匍匐跪下:「下臣多謝天朝大皇帝陛下!」

  阮氏與鄭氏雖然長期對立,但卻始終處於政治劣勢。

  因為阮氏沒有黎朝國王,或者說他們沒有中原王朝賜予的安南國王印。

  這就等於他們沒有正統,阮福淍嘗試過從滿清入手,但是失敗了。

  雖說阮、鄭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停戰,並以江為界劃江而治。但這只是權宜之計,鄭氏無法南下,年年打仗徒耗兵力,阮氏沒有大義名分,只能被動防禦。

  這才決定停戰,劃江而治。

  直到後來西山軍起義時期,鄭氏與後黎朝國王鬧掰了。

  鄭氏自立,西山軍才有了北伐的名分,直接一波將鄭氏平推。

  可以說,只要有機會,哪怕有大義名分,阮福淍都不介意主動打一打。

  這也是百多年前,安南分裂時期的祖宗恩怨了。

  曾經的安南權臣莫登庸篡國,然後阮氏擁立黎朝宗室,建立後黎朝,最終擊敗莫氏一統安南。

  可明明功勞最大(自認為)的阮氏卻被自己的女婿鄭氏一波背刺,奪取了後黎朝大權。

  阮氏則退居地狹人稀的廣南,阮、鄭對峙一直持續到現在。

  換言之,相當於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柴宗訓逃到西北繼續跟趙匡胤斗。

  如今,越南北部的鄭氏明顯搞不清楚狀況,還沒意識到滿清在中國已經大勢已去。

  這也正常,因為與鄭氏接壤的地盤,要麼是廣西那些土著軍閥,他們不服明廷,也不服滿清。

  要麼就是雲南,這裡還是滿清的地盤。

  而且早在一年前,雲南廣南府儂氏土司嫁女與安南保樂州土司,並以轄內三蓬之地作為嫁妝,贈予安南。

  雍正對雲貴下旨安撫的同時,也專門對鄭氏安南主動示好,這讓鄭棡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與之相比,阮福淍的消息渠道就明顯比鄭棡的強了太多。

  因為阮氏轄地是海貿中心,歐洲殖民者往返遠東進行貿易,往往都需要經過阮氏地盤作為中轉站。

  阮氏正是靠著這個優勢,才得以在地狹人稀的不利條件下,硬生生扛住鄭氏的進攻,並不斷發展壯大。

  而且大明開海,不少中國海商來至阮氏地盤。給阮氏帶來巨額海貿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中國最新的戰爭形勢。

  正巧,阮福淍在真臘碰了一腦門灰,再打明顯就是持續性放血,這讓他心生退意。

  歷史上,阮福淍祖孫三代死磕真臘,純粹是沒得選擇。他們需要湄公河的沃土發展,北上的話完全沒有大義名分。

  但現在,既然有了第三條路,阮福淍自然也是果斷放棄。

  朱怡炅同樣樂得如此,就算鄭氏跟阮氏同時稱臣,他也會毫不猶豫冊封阮氏。

  無他,因為阮氏更弱,他就是要讓安南重啟內戰。

  最好兩邊都打的頭破血流,兩敗俱傷。

  而自己則從容收拾完國內,等鄭、阮兩敗俱傷,再出兵討伐安南,收拾殘局。

  而且名正言順,因為鄭氏背離大明,向偽清胡虜稱臣。

  ……

  阮福澍使節團目的達成,並未立即離開,而是被留下來繼續參觀南京。

  阮福澍一波來使,就成了安南王世子。

  既得了天大好處,也為阮氏此後對鄭氏戰爭爭取了大義名分。

  如今只是留下來在南京參觀遊覽,而且年關將至,其後還能參加大明國宴。

  此等殊榮,自無不可。

  明廷這邊專門給阮福澍使節團安排了一個鴻臚寺通譯官作為嚮導,負責領著阮福澍他們在南京遊覽。

  不過,阮福澍其實會說漢話,甚至還讀過不少儒家經典。

  這很正常,因為阮氏地盤裡不僅有許多來往貿易的中國海商,甚至還有不少漢人就在此定居。

  尤其一些重要港口,還有漢人在做官。

  阮福淍新拿下的真臘河仙鎮鄚氏軍閥,便是來自廣東。

  阮氏如此,鄭氏也不例外。

  這種情況,在整個東南亞諸國都不罕見。

  比如緬甸境內,就有一個桂氏,便與永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個桂氏還參與了東吁國叛亂。

  後世緬B還有個果敢特區,系明朝殘部後人建立。

  還有未來暹羅的吞武里大帝鄭信,也是中泰混血。

  有句話說的很好,這些東南亞諸國其實都很悲慘,因為他們的旁邊有一個強大的王朝。

  這個王朝即使什麼都不做,也會無時無刻影響著這些小國。

  「不愧是天朝上國,此等繁華,便是我國的富春城,也只能屈膝仰望。」阮福澍由衷感慨。

  嚮導的通譯官笑著謙虛道:「殿下言重,南京為我朝都城,自是繁華富庶。此不可相提並論!」

  阮福澍被噎了一下,他想說富春也是他們廣南的首都……算了算了,他們現在已是大明屬國,不可對天朝無禮。

  「嗯?前方是在作甚?」阮福淍目光一凝,有些好奇。

  那通譯官順著看去,隨即說道:「此為我大明南京國子監,陛下明年將重開新科,這國子監自然也要恢復重建!」

  國子監,雖長期與太學相提並論,二者也的確有著高度重合性。

  但國子監,一個監字,就意味著他不是純粹的高等學府,其同樣也兼著對各地官學的監督管理職權。

  換現代話來說,就是中樞教育局和國立大學的結合體。

  南京這邊國子監隨著滿清入主,便已遷到了北京,南京的則改為了江寧府學。

  如今,朱怡炅恢復各地官學,三年一科,自然也得把國子監重建起來。

  雖然在後世,一提到國子監,就是幾萬豬頭蠢貨扎推,學生全是屌用沒有的廢物。

  但放在這個時代,國子監確實也是與科舉相輔相成,為國家輸送人才的地方。

  而且,說白了,這個制度能從明朝延續到清末,才被京師大學堂變相取代,本就說明了它的存在意義。

  嗯,國子監與科舉是一同被淘汰的。

  朝鮮用於培養選拔人才的成均館,其意義也相當於國子監。

  武則天時期,國子監改名成均監。

  即《周禮》:「成人才之未就,均風俗之不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