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戰亂不休
明軍對平樂府編戶齊民,改土歸流還只是第一步。
廣西的土龍州、泗城土府、東蘭土州、土田州、歸順土州、奉議土州、恩城土州、思明土府……這些可是都不願意歸附明軍。
因為大明不給他們土司職位,就算投降了也是要配合改土歸流。
只不過能做個地方土官補償,但不能擁有軍隊,也不能世襲。
這算哪門子的補償?
當然,這些土司既不投降大明皇帝,同樣也不順從滿清朝廷。
滿清朝廷不僅更壞,還逼著他們造反。
而且滿清朝廷也很難將手觸及到廣西,光是雲貴地方造反的苗人、倮黑人他們就壓不住了。
也是羅卜藏丹津這個炮灰蠢貨打亂了岳鍾琪的部署,只能放棄雲貴,優先抵禦羅卜藏丹津南下。
現在的雲貴地方,苗人、倮黑人等少民已經與滿清地方官府形成長期拉鋸。
陝西的雍正只能被迫做出讓步,承認這些苗人、倮黑人的獨立地位,使其成為雲貴地方事實意義上的軍閥。
雲貴之亂這才稍息。
僅從地盤上來看,雍正現在不比大明的地盤小,甚至算上名義歸順的額濟納土爾扈特旗、阿拉善厄魯特旗、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歸化城土默特部,面積還要更大。
……
兩湖地方。
湖北很好治理。
作為隆科多大本營,雖是戰爭前線,但整體並未遭到太大破壞。
而且主要都是漢地,僅施南(恩施)府有部分土家族分布,大明拿下以後可以從容施政改革。
土家族在前明被稱作西南諸族,清朝則稱呼其為土人、土民。
直至清末,地方志才明確稱呼其為土家族,而他們自稱為畢茲卡(繼承先民意志的宗族部落)。
朱怡炅一看施南知府上奏「土族人」,便瞬間想到了土家族。
五十六個民族,他也就記得幾個比較好記的。其餘有些甚至字都不認得,因為太生僻了。
比如倮黑族在後世叫拉祜(hu)族,就完全沒記住。
皇帝賜施南土人新名土家族。
雖然幾位閣部大臣覺得此號有些沒文化,但既然陛下開了金口,而且也無歧義,那便沿用唄!
這些土家族人得了新號,還沒有之前土人的貶義,頓覺受到尊重,再加上大明對各族與漢民一視同仁的政策。
於是乎,紛紛主動配合歸附。
土司職位什麼的,這些土家族本來就不強勢,又被滿清削的連縣令都快打不過了,要個屁的土司職位。
湖南方向。
這裡的形勢就要比湖北麻煩的多了。
北部諸府還好說,南部大半地方幾乎都被那些土著首領占據。
而且還非常雜,有瑤人、苗人、侗人等等少民部族。
有的時候,明明都是同一個部族,卻互不統屬。還會為了爭奪生存資源相互爭鬥,以至於結下世仇。
朱怡炅在了解過湖南地方的情況後,隨即下旨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算是給其足夠獨立的自主行政權。
偏沅巡撫早在前明便已存在,駐地為黔、楚重鎮沅州(芷江),因此稱偏沅巡撫。
主要是為了這些湘南不服管的少民部落設立。
清朝沿襲,也設偏沅巡撫,兩湖最終分治還是因為吳三桂。
而且就算分治了,也是戰略意義大於實際。偏沅巡撫真正與湖北巡撫平級分治還要等到雍正二年,即歷史上的今年。
湖南巡撫雖設,但整體治理宜緩不宜急。
那些土著首領已對朱皇帝上表臣服,只求維持現狀。為了表示誠意,還主動退出州府。
朱怡炅也實在不好著急動他們,而且湘南山地崎嶇難走,糧草也不充裕,明軍沒空在湘南開闢第二個廣西戰場。
永州(零陵)瑤人卻是在廣東八排瑤的斡旋遊說下,大部選擇倒戈,並配合朝廷編戶齊民。
餘下小土著頭領見大勢已去,不是窩居山中躲藏,便是主動請降,好歹撈個補償的瑤官做做。
這些躲藏的地方官府也懶得去管,因為他們不可能一直躲著,總得下山採買,就算不與漢人接觸,瑤人自己人也會接觸。
只要自己人把大明政策一宣揚,早晚會有人耐不住下山。
溫水煮青蛙而已!
永州基本解決,餘下寶慶(邵陽)、靖州(靖縣)、沅州(芷江)、辰州(沅陵)、永順則先把州府城鎮治理好,再慢慢潛移默化去管那些土著少民。
……
先前主動起兵舉事,再投奔明軍的書生曾靜現在就在永興縣。
雖然此人沒啥本事,純純嘴強王者,但明軍的確是靠著他的亂來,才在湖南成功打開局面,並拿下湖南南大門郴州。
曾靜被任命為永興縣令,張熙則被任命永興縣主簿,兩人必須先把因他們破敗的永興縣治理好。
之後再看到底該不該繼續留用這些主動舉義的義士。
明清大戰結束快四個多月。
東南西北,各個方向,不是在賑濟災民,就是在治理少民。反正今年內是抽不出空閒和糧食,來跟滿清打大規模戰爭了。
局部小規模軍事衝突又完全沒有意義。
不僅是朱怡炅不打算打仗,雍正自退往西安後也沒再搞什麼大的軍事動作。
因為他也缺糧,甚至只有一個四川產糧地的雍正,比遼東的兒皇帝宣統,朱怡炅的大明,山西的大漢乾隆皇帝劉儒漢還要更缺糧。
雍正先是主動與雲貴地方的少民起義軍主動和解,下旨認可了他們的土司世襲職位,以及這些土著首領現有的地盤。
不過雍正也沒有完全妥協,在冊封這些土司的同時,也故意來了個「封賞不均」。
並非真的不均,而是對那些地盤更大,實力更強的封賞更大的土司權位,甚至囊括了那些小土著首領的地盤。
如此,雍正什麼都沒說,只是幾道冊封旨意,並下令地方官府不要再動兵。
沒用多久,這些土著軍閥便拿著雍正賜予的官職印信,在那裡相互攻伐兼併,打的你來我往。
滿清朝廷直接坐看鷸蚌相爭!
雍正隨即又親率三萬滿洲騎兵,走榆林府出長城,親臨伊克昭盟駐地,會見喇什班珠爾多羅郡王。
不僅未對其斥責,反而對其大為褒獎,並大手一揮,直接冊其為伊克昭汗,合伊克昭諸盟旗為伊克昭汗部。
從伊克昭盟長變為伊克昭大汗,雖然只是汗部的大汗,卻也等於是升官發財了。
原本還有些搖擺不定的喇什班珠爾瞬間歸附雍正,與其一道歸附的還有歸化城土默特部、阿拉善厄魯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烏蘭察布盟。
無一例外,全被雍正改封為汗王,並置汗部。
雍正的確是個有魄力的,居然捨得將從皇太極開始,近百年好不容易分化削弱的漠南札薩克蒙古重新變為獨立狀態。
不過雍正也並非傻子,這些漠南諸盟旗已經分化太久了,就算有他的旨意在,這些新的「大汗」要想重建汗部也沒那麼容易。
漠南蒙古諸部歸附,雍正旋即又向青海羅卜藏丹津、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派遣使節,再談議和。
這個議和只是暫時性的,最遲明年開春,雍正必定出兵,而且要先將青海羅卜藏丹津這根攪屎棍滅掉。
西北一場大戰將要爆發!
放假了放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