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北京

  第343章 北京

  王禮說道:「陛下,如此大好機會,當從速出兵,收復北直隸!」

  朱怡炅只略一思忖,便搖頭說道:「而今大戰結束不久,山東、河南尚需糧草安置,若再起大軍這南方的糧價就壓不住了。👤♩ 6➈丂Ⓗ𝐔᙭.ⒸOᵐ ♥👌著令前線出動騎兵,前往勸降直隸各州府,能拿多少便拿多少吧!」

  前番北伐之戰,已經把朱怡炅手頭的糧食耗的差不多了。

  再加上大戰結束,山東、河南遍地饑民都需救濟。這南方的糧價便是有朝廷平抑,也出現了一定浮動。

  至少南京百姓這幾月便在說糧價漲的厲害,但好歹沒太離譜,朱怡炅又通過長江販運了大量沿海鹹魚做補充。

  北直隸本身全靠南方來輸血,若朱怡炅再攬下這個爛攤子,怕是南方糧價就真的壓不住了。

  不過滿清撤離北京,明軍肯定不能無動於衷。只能先派騎兵上去象徵性占一些,能占多少占多少。

  而且北京如果可以,務必得拿下。

  雖然北京現在已經是個空城,但寧可自己占著不動,也不能讓別人占了去。

  隨著朱怡炅旨意走水路加急送至北方軍,楊恭、於可成迅速派出騎兵部隊北上,前往搶占直隸州府。

  前番河南大戰,雖然最後還是放跑了雍正。但明軍還是斬獲頗豐,不僅俘虜了數萬八旗,還繳獲了近萬優良的北方戰馬。

  這些戰馬已經被朱怡炅下旨,就在北方軍就地組建龍騎兵部隊。龍騎兵所用的兵甲火銃,則由南方慢慢調運補齊。

  楊恭、於可成麾下的龍騎兵加起來兵馬約莫萬人,但實際火銃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而且不少騎兵都是新手,騎術不精不說,也不懂得牆式衝鋒與配合友軍。

  不過,只是出動勸降北直隸州府,卻是沒啥大問題。

  明軍龍騎兵成建制北上,旬月間便接連拿下河間、保定兩府。

  直隸總督李衛早跟隨新主子胤禩一起,腳底抹油跑路關外了。

  紀曉嵐成明人了!

  明軍龍騎兵四面出擊,又陸續勸降正定府以東的冀州、深州。

  不能再往西了,正定府以西大半都被劉儒漢出兵占了。畢竟劉儒漢就在山西,距離更近,即便內戰爆發,但他也不會放棄這個滿清跑路的難得機會,去狠狠撕扯兩塊肉下來。

  若非明漢之前剛剛議和過,又有沈文鎬從旁勸阻,劉儒漢應該能比明軍更快推到保定。

  那些北直隸州府官員已經完全躺平,誰先來他們就降誰。也沒人去瘋狂盤剝百姓什麼的,整個北直隸接近於無政府狀態。

  北直隸不說大治,卻也難得有了一絲喘息之機。

  那些北直隸百姓更是驚呼發現,怎麼上面的官老爺突然就變青天了?

  劉儒漢這邊忙著「削藩平叛」,手頭上兵力並不充足。明軍這邊同樣糧食不足,只能出動龍騎兵去勸降接收城池。

  所以兩邊都很克制,拿下多少算多少,並未因為地盤問題而起直接衝突。

  而且,兩邊也只是進行勸降接收,並在各州府留駐少量兵力。就連知府知州都沒換,只是派了個軍將過去看著。

  該幹嘛幹嘛,一切照舊,只要別太過分,把地方弄得一片糜爛就行。

  明軍龍騎兵拿下天津大沽口,隨後繼續北進,接連拿下順天、宣化(就是明朝宣府)才停下。

  宣化已經是長城以內邊鎮,再往北就是口北三廳、承德(熱河)府,已經屬於長城外。

  而順天府往東是永平(盧龍)府,太靠近山海關了,拿下還要屯駐重兵,並不划算。

  ……

  北京城。

  雖然緊急軍報中說的是胤禩帶著宣統小朝廷,還有那些八旗勛貴全部撤離北京,退往山海關。

  但實際上北京城並非被完全搬空,外城區還是有不少流民百姓,有的是原住民,也有的是流民進駐。

  還有部分是被胤禩扔下的漢籍官員,其中就有朱怡炅點名要的梅瑴成、樊守義及各自家眷。

  胤禩本來是想帶著這些人走,但無奈手頭上錢糧兵力就這麼多,帶著八旗勛貴家屬們逃跑都有些吃力,哪還帶得了這麼些累贅。

  而且梅瑴成、樊守義在那些八旗王公大臣們眼裡,就連胤禩都覺得沒啥用。梅瑴成就一個懂點天文歷算的編修官,原定參與編修《明史·天文志》,而且也不是主要負責人。

  樊守義更不用說,宗教人員,還是西洋外藩的宗教人員。

  滿清也是信教的,但基本很少有信西洋天主教的,他們信的普遍都是薩滿佛教。

  雍正是個另類,這傢伙信道,前面的禮佛只是做給康熙看的,順帶修身養性。

  因為康熙罵他急功近利,雍正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後來還專門跑去請求康熙把當年這句罵從史書里刪去。

  所以在胤禩及那些八旗王公大臣眼裡,明皇帝要梅瑴成、樊守義,可能就是單純帝王心理作祟。

  不帶也行,帶著也行。

  戴鐸是建言胤禩不要帶走,因為明清好不容易達成表面和諧,還是讓其與偽帝雍正互掐便是。

  若是可以,退居瀋陽以後,最好再把戴梓也送走。

  「梅大人,你說……為何偽明非要點名你我二人?真是偽明天子喜好天象神學?」樊守義剛喝了一碗粥食,稍微恢復了些氣力,這才對著梅瑴成問道。

  梅瑴成說道:「不多問,既然皇上……偽清韃子拋棄我等,那我等投奔大明也無可厚非。樊大人,以後還是莫要稱呼偽明了。」

  樊守義深以為然:「梅大人所言極是,樊某受教了。」

  這些日子在北京的境遇,尤其此前還險些被胤禩論死,說不怨恨那是假的。

  就算最後無事,樊守義家中浮財也基本都被滿清抄光了。

  不光是他們,整個北京城都是如此。

  滿清雖沒帶走北京城的漢民,卻把錢糧能搬的都搬空了。

  北京城中幾乎遍地饑民,梅瑴成、樊守義甚至還與那些餓到受不了,聚眾作亂的饑民搏鬥過,險險才守住家門。

  還好明軍來的夠快。

  龍騎兵到來以後見到北京現狀,迅速從臨近州縣就地調運了一批糧食,前往賑濟饑民。

  梅瑴成、樊守義作為北京城為數不多被扔下的漢官,在表明身份後明軍立刻快馬加鞭派人回報。

  兩人倒也沒閒著,與其餘漢官一起,都做了明軍粥棚的義工。

  明軍是直接在北京城裡就地搭了個粥棚。

  樊守義抬頭,入眼可見都是排隊等著施粥的饑民,附近是明軍騎兵維持秩序。

  「叫什麼名字?」

  「許三。」

  「可是北京城民?」

  「是。」

  「家居何處?」

  「……」

  一問一答,有氣無力,都是餓的,但好歹沒餓死。

  也好在北京城壓根沒多少漢民,又被餓死逃難了不少,要賑濟起來其實並不困難。

  而且明軍也只賑濟城市人口,其餘鄉下……只能任其自生自滅,實在沒有多餘糧食。

  現在是小冰河末期,尤其這幾年更是年年起伏不定。

  不僅南方此起彼伏,北方也不好過。

  比如去年山東蒲台,便是被小冰河帶來觸底反彈,致使雪上加霜,滿清無力收拾。

  我是自願上班的.jpg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