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四帝共治
山西,太原。♤💚 ➅➈丂𝐡𝓤ˣ.ᑕ𝕆ⓜ 🍟🎅
這裡現在是大漢王劉儒漢的地盤。
山東、河南的戰祝已經傳至山西,現在外頭到處都是流言,說什麼雍正已經在河南戰死,而且還言之鑿鑿。
因為要是雍正沒有戰死,那他兒子宣統為何要著急登基,而且連繼位詔書都有。
這很明顯是雍正預料到自己會敗,所以才提前寫好的啊!
雖然都是民間八卦揣測,但北京城那邊壓根沒人管,或者也是在故意放任。
劉儒漢當然知道這是假的,他甚至還知道雍正跑去了陝西。但不論如何,滿清都在山東、河南兩省吃了個天大的敗仗。
如此一來,合該他大漢王趁機起勢了。
劉儒漢這次倒是很果斷,隨即從太原朝四方發兵,同時以大漢王的名義傳檄各地。
山西自從被滿清朝廷放棄以來,各州府盡皆以為亂世來臨,無數野心家紛紛冒頭。
現在聞聽滿清在河南大敗,這些人自覺機會來了。又見劉儒漢這位大漢王麾下土卒個個驍勇精悍,便覺這位大漢王肯定很牛逼。就算得不了天下,起碼也能割據一方。
於是乎,山西各州府紛紛望風歸附。
僅僅旬月間,劉儒漢的地盤便護張數倍,長城以內的山西盡數為其拿下。
「大王。」沈文鎬前來王宮拜見。
說是王宮,實際就是原來的巡撫衙門,重修了一下。
沈文鎬本是山西學政,劉儒漢帶兵伏擊太原總兵王緒極。王緒極戰死後,原來的山西巡撫、布政使等一眾太原城內的官員,幾乎是望風而逃。
沈文鎬本來也想跑的,只是沒來及跑掉,原以為會被劉儒漢殺掉。
卻不想劉儒漢先前在滿清手裡頭吃了大虧,所以深刻明白要籠絡原來的士紳階級,以及那些滿清地方官。
沈文鎬就這樣,不僅得以保全性命,還成了劉儒漢的謀士近臣。
「先生來了,快請坐!」劉儒漢十分熱情,還對著身旁的兒子劉恪說道:「快,還不去給先生倒杯茶來!」
「是,父王!」劉恪作勢欲往。
沈文鎬連忙起身拱手:「不敢勞煩世子。」
劉儒漢沒有堅持,本就是政治表演。作為曾經的八卦教主,這點籠絡人心的手段還是會一些的。
劉儒漢說道:「今次請先生前來,卻是想與先生商議一番,這山西治政一事。」
沈文鎬早有腹稿,隨即說道:「而今山西新平,無非選賢任能、編戶齊民、鼓勵農桑。還有,清除地方割據,那些人雖名義歸附大王,卻實為藩鎮。若任其存在,大王便如那昔日李唐皇室,必受反噬。」
劉儒漢點頭道:「此言在理,只是那些人到底是聞我漢王名頭來的,實在不好現在就處理,此事還是得慢慢來。而且,那治理地方的人才又從何而來?先前那些地方官,一聽是我來了,不是跑了就是自盡,能像先生這樣輔佐於我的,著實太少了。」
沈文鎬說道:「大王只要心中有數就行。至於人才,大可學那南明天子,讓各家大戶子弟出仕為官。如此,大王既可獲得人才,也可將這些大戶與我大漢綁在一起。」
劉儒漢眼前一亮,撫掌贊道:」先生妙策,如此,這治下的官員便不缺了。」
沈文鎬說:「只是大王還當謹記,此法只能用於一時。便是那南明天子,也都在稱帝以後立刻重開科舉。此舉既是收攏天下人才,也是在收攏那些土紳之心。大王一日不開科舉,那些土紳便一日不會真正認同大王。」
劉儒漢說:」我曉得了,說起稱帝……不知先生以為,而今天下時局如何?部下將士都在勸我……本王更進一步,可這樣會不會顯得太過草率,顯得本王操之過急了些?」
沈文鎬一聽,頓時心頭一凜,知曉真正的肉戲來了,而且還是如此重大之事。
沈文鎬並未著急勸阻,從劉儒漢的話中他已經能夠得知,自家大王這是已經十分迫切的渴求稱帝了。
事實上,若非昔日自家大王地盤太小,僅有一個太原加沁州,恐怕早便稱帝了。
而且縱使如此,也是緊趕慢趕在太原來了個正式性的祭天稱王,還直接認了劉邦作為自己的老祖宗。
反正劉邦他老人家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便宜子孫了,也不差他這一個。
至於現在,天下局勢已然是三帝並立,作為名義上已經割據一省的諸侯,劉儒漢自然早就不滿足於只是稱王了。
畢竟,四面八方都是皇帝,就他一個只是漢王,哪怕加個大字,也還是無端矮了一頭。
可稱帝就不一樣了,只要劉儒漢稱帝,那大漢便能瞬間得到與明清等同的政治地位。連他這個近臣謀土也能跟著水漲船鎬。
而且,最關鍵的是,沈文鎬也不好拒絕,就算他勸住了,也必定會遭到劉儒漢的厭惡,得不償失。
沈文鎬心中思定,說道:「山西初平,正是大王聲威日盛之時,而且明清大戰初定,雙方短期內都不會擅動刀兵。即便大王現在稱帝,南明與偽清也不會與大王徒增兵戈,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漢。」
說到最後,沈文鎬當即跪下,口中山呼:「臣恭請大王立進九五,以應天下萬民之心!」
這是在爭擁立之功了。
一旁,聽得一愣一愣的劉恪見罷,片刻才反應過來,跟著一起跪地鎬呼:「孩兒請父王登基稱帝!」
劉儒漢也才反應過來,連忙虛偽擺手道:「你們這……這是要害苦了我呀!」
劉恪還以為父親不同意,連忙就要再勸。
沈文鎬卻是迅速會意,說道:「大王既與那南明天子昔日邀約共治天下,那稱帝本就是順天應命,合乎大道。便是再苦,為了天下百姓,也請大王……不,是皇上勉為其難。」
如此一說,劉儒漢終於徹底放下了心理包袱(不演了),同時心中暗道:這文人的嘴,還真就是能把死人都說活過來。
劉儒漢扭扭捏捏,抬手說道:「既然先生……愛卿如此說,那我……朕若為帝,沈爰卿便是我大漢丞相!」
沈文鎬說:「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恪見狀,也跟著山呼萬歲。
就這麼三言兩語間,劉儒漢的稱帝便算是敲定了。
說他膽大妄為也好,說他利慾薰心也罷。
短短三日,劉儒漢便於昔日稱王的天台,身著一件由戲服臨時替代的龍袍,正式祭天稱帝。
定國號為漢,改元乾隆,寓意乾坤盛世,國運昌隆。
劉儒漢很喜歡這個年號,沒來由覺得很吉利。
確實吉利。
在太原稱了帝,大漢王搖身一變,成了大漢乾隆帝。
劉儒漢隨即按著謀士兼大漢國丞相的沈文鎬建言,分別派遣使節前往北京、西安、南京,去向另外三位皇帝奉表修好。
劉儒漢倒是還沒有失去理智,若非還沒有完全摸清三方態度,他還準備分別往三方嫁個女兒去和親。
劉儒漢雖沒有親生女兒,卻收養了許多義子義女,這是他還是八卦教主時就有的習慣。
甚至當初造反的起因,便是義子被滿清害死了。
現在這些義子,主要的作用便是助他管理各軍,逐漸將原來的宗教軍隊,變成他劉儒漢的一言堂。
那些義女,則純粹是劉儒漢收養了用來作為不時之需。
伴隨著山西劉儒漢稱帝,滿清也徹底一分為二。
北直隸與遼東關外,漠南諸部歸於宣統(攝政王心思)。
陝甘雲貴川以及藏地歸雍正,頗有大秦的既視感。
大明則雄踞南方、山東、河南(中原),實力已然天下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