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雍正還是跑了
北京城易主,大清直接二帝並立。
都不用等到消息傳開,距離最近的河北諸府縣已然不知所措。
怎麼突然間,皇帝就換人了?
而且,新帝的政治法統也完全合法。
不僅有京師八旗王公大臣們的認可,還有雍正自己留在匾額後的傳位詔書。
說什麼康熙便是因為喜歡弘曆,這才傳位於雍正,這話當然是扯淡。但康熙的確有把弘曆帶在身邊當孫子撫養過一段時間。
而且歷史上雍正繼位以後,改元的當年便直接通過秘密立儲制度定下弘曆為儲君。
還在其後為弘曆選派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輔導弘曆學習文化知識和儒家經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
可謂是毫不遮掩,明確告訴百官,弘曆是太子。
並且在去年年底,雍正還專門叫弘曆代替自己去祭拜了一番景陵(康熙)。
……
雍正撤兵了,撤的十分果斷。
從杞縣一路往北,撤至開封,準備從開封渡河,先平了開封北岸的明軍,再立刻回師北京平叛。
整個河南已經被雍正放棄,不光是河南,山東那邊能守住東昌、濟南一線的運河就算不錯了。
這不是北京易主的問題,而是雍正這一撤,即便主力尚在,這政治影響也極大。
河南諸府縣必定認定清軍大敗,而且為了支持雍正決戰,河南諸府縣不僅兵力極度空虛,缺糧也缺的厲害。
明軍出征的同時,又撒出了大批細作。
只要清軍這邊一撤,那這些城池必定分分鐘被細作煽動叛亂倒戈。
此戰,雍正其實已經敗了,就算他能安然退回北京亦是如此。
「將軍,前方便是杞縣!」
清軍在前面連跑帶撤,何向明率軍在後頭緊咬不放。
追至杞縣,這裡有雍正留下用於遲滯明軍兵鋒的五千漢軍旗。
這五千漢軍旗雖都是西北邊軍出身,但自南方局勢不斷敗壞。而且北方又四處造反,雍正這個有清一朝最信任漢人的皇帝,也開始不自覺對漢人有了提防。
雍正到底是滿人皇帝,對漢人多加重用,也只是為了維護統治而已。
而且雍正說是重用漢人文武,除去張廷玉這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外,有清一朝里六個漢人大將軍,更是有三人都是雍正朝提拔。
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三位漢人大將軍,一位是漢軍旗(年羹堯),被殺了。
另外兩位是漢人,一位(岳鍾琪)被被抄家下獄,險些被殺,還有一位被以「疏防」罪名斬首。
沒一個好下場……
從先前攻城便是如此,每每漢軍旗先上,滿蒙八旗壓陣,現在更是被留下來抵擋追兵。
這五千漢軍旗的清軍又不是傻子,留下來殿後就是送死。但他們也不可能逃,逃了家眷都得死,便是投降也不大可能有好下場,只能死守。
本就軍心浮動,兵力更是不足明軍十分之一。明軍幾乎未出力,只一個時辰,杞縣便被拿下。
杞縣百姓甚至裡應外合,在城內發動起義,配合大軍奪城。
這些清軍做的太過分,居然在杞縣城內大肆燒殺搶掠,明明糧食並不缺。
雍正留他們送死守城,怎麼可能不給夠糧草。
這五千清軍單純是明知必死無疑,在報復性燒殺劫掠。便是任其劫掠,也是動輒屠戮。城中上萬百姓不到半日就被殺戮上千。
起義百姓是被無差別性屠殺激的奮起反抗,明軍還未攻城,兩邊其實就已經打起來了。
何向明問清情況,頓時恨的咬牙切齒:「真忒娘的全都該殺!」
待朱怡炅抵達杞縣,得知情況後沉默片刻,隨即下旨:「不用審了,所有俘虜全部砍了示眾,屍身盡數焚毀。至於主將,直接千刀萬剮,剁碎了拉去餵狗!」
五千漢軍旗清兵,待杞縣破城時已經不到一半,多是與憤怒的起義百姓廝殺戰死。
足足兩千顆腦袋,排著隊挨個砍。
吧書69新
每砍一批,圍觀百姓必定叫好。
輪到清軍主將,這傢伙直接被嚇暈。不是被砍腦袋嚇的,而是得知自己要被千刀萬剮。
那劊子手卻沒與其客氣,這位主將運氣很好,杞縣剛好有個會凌遲的退休劊子手。
甚至還有兩名膽子大的夫主動上台,為其治傷,防止凌遲過程中那清軍主將失血過多而死。
凌遲開始,那退休老劊子手確實有點手藝,先是兩刀穩准快落下。
「五郎,你在幹什麼?」
「這天殺的韃子狗官!」
「那就拿去餵野狗,反正不能叫他入土為安!」
「說的有道理,我也撿點兒!」
「……」
漸漸的,越來越多百姓衝上刑台,,那些明兵見了,也不阻止。
反正陛下的命令,最終都是餵狗,百姓拿去餵狗區別不大。
就這樣,刑台上老劊子手在不斷動刀,兩個大夫不停給其止血上藥。
不時有百姓撿拾,更多的還是在下面拍手叫好。
約莫割到了八百多刀,那漢軍旗主將終于堅持不住,斷氣了。
何向明領著大軍,從杞縣繼續北上追擊,還沒進抵陳留縣,陳留縣令便棄城而逃。
大軍越過陳留,及至開封。
雍正大軍至現在都還未成功渡河,反而沿著黃河不斷遊走尋找合適渡口。
開封對岸渡口,距離實在太近,早被楊恭帶兵堵住了,河對岸全是明軍火炮,還有三門紅衣重炮。
這是山東明軍移師,支援河南戰場了。
雍正本想在開封強渡,結果明軍一發紅衣重炮打過來,距離他的御駕僅五米。
雍正被嚇了一跳,只能率軍繞路尋找寬闊的渡口。
何向明帶兵趕到,雍正正準備帶著火炮先行上船渡河。
「轟轟轟轟!」
河岸邊還沒來及渡河的滿清火炮立即開炮。
「全軍退後,列陣迎敵!」
明軍火炮還沒跟到,沒法跟清軍火炮對抗。
但不論張文煥還是雍正,卻都不敢下令騎兵追擊沖陣。
見著明軍退走結陣,雍正御駕及隨軍文武立刻登船,連帶著還有滿清餘下的數十門重炮也一併快速拖上戰船。
滿蒙八旗兵、將官爭先恐後也要登船離開,只余那些漢軍旗步騎軍,既是最後上船,也是負責為大軍殿後。
隨著滿清火炮被盡數拖上船,沒了威脅,就連滿蒙騎兵也都開始爭搶著登船。
何向明隨即下令:「全軍衝擊,隨我一起殺韃子!」
「殺韃子!」
大軍呼喝著,一擁而上。
雖然僅有萬餘眾,重步兵都沒來及跟上。但對面的清軍連滿蒙八旗都沒上完船,剩下的數萬漢軍旗都是殿後送死的。
軍心士氣那是想都別想。
上萬明軍還未沖至近前,那些漢軍旗便已經崩潰。
不少漢軍旗的將官甚至帶著部眾,與滿蒙八旗自相殘殺起來,為的就是登船渡河逃生。
雍正臉色鐵青,一旁的張文煥說道:「皇上,當即刻起船開拔,要不然,不光這些人上不了船,便是已經上船的,怕是也難走脫!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雍正也不用張文煥來提醒,直接揮手下令:「起船,全軍開拔!」
不論有無登船,全都迅速砍斷繩索,從河岸逃離,甚至連還沒上船的滿蒙同袍都顧不得了。
那些漢軍旗眼見船都開走了,後方明軍衝鋒過來,也不想著拼死一搏。
小半竟是腦子一熱,一頭跳下湍急的黃河水逃命,不出意外,連撲騰都沒撲騰幾下,就沒影了。
更多的都是選擇跪地乞降!
何向明沒管這些乞降的漢軍旗清軍,而是帶著大軍追擊那些戰船,只可惜,便是馬腿也不定能跑過船隻,更何況人腿。
追了一截,黃河水面的清軍戰船很快就沒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