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喜提狗頭軍師
身穿五品同知官服的王禮,剛剛習慣性的拍著袍服上的灰塵起身。♠♟ ➅9şĤ𝐮ⓧ.𝕔Oм 🍩😂
朱怡炅說:「好了,王大人,孤也不與你多廢話,直說吧!你有何法子,能解決孤的燃眉之急?」
這話說的,有些過於直白。
搞得原本王禮準備好用來拍馬屁的話,都不曉得該怎麼出了。
憋了片刻,王禮這才問道:「不知大王當下有何難題?且說出來,先讓罪臣聽上一聽。」
「你不知道?」
朱怡炅一愣,旋即明白過來。
好傢夥,自己這是被人給誆了。
行吧!不愧是清廷的台彎同知,作為府城的二把手,官職僅次於知府的地方大員。
別的不說,就這手明明什麼都不知道,卻偏偏故弄玄虛,吊人胃口的手段,玩的屬實溜啊!
直誆的他朱大王還真特麼信了。
看著這老貨一臉高深莫測的笑容,再配上那副還算不賴的賣相(臉),倒還真有那麼幾分唬人。
前提是,這老貨當初在澎湖島時,沒有當著朱大王的面,率先以頭搶地的話……
不過,既然叫都叫來了,那問一問也無妨。
好歹也算是個文人,還當到了正五品同知,總歸有點真材實料吧?
「王大人,孤也不與伱拐彎抹角了,就直說吧!」
朱怡炅說,「孤現在手頭上的糧食不夠了,孤屬下的部將現在建議孤,直接前往民間找那些豪紳大戶借點糧食。你有何高見?」
借糧?我看是搶糧吧?
賊軍果然是賊軍,就算號稱光復前明,也還是賊軍。
王禮心聲鄙夷,但嘴上肯定不能這麼說:「大王,此事萬萬不可。若是當真如此,大王就算暫時能得大批軍糧,也將自絕於整個台彎。屆時,不必朝廷……偽清大軍兵至,大王便會不攻自破。」
「而且,若只是糧食不夠,何須如此行事?罪臣這裡倒是有另外一個法子,可以助大王解決燃眉之急。」
朱怡炅有了興趣:「什麼法子?」
王禮一拱手:「若是大王信得過罪臣,請借調罪臣一支兵馬。無需太多,五百足矣。到時,罪臣自可為大王募來足夠軍糧,不僅可解大王當務之急。甚至助大王南平杜君英,北上收諸羅,亦是不在話下。」
募集?還要調兵?
這不還是搶糧嗎?
朱怡炅剛要說話,王禮似乎看透了他的想法,又接著說道:「大王無需憂心,罪臣不會強征於民,亦不會強征那些豪紳大戶。罪臣只是為大明,向這些豪紳大戶們,提前徵收一些未來的稅糧而已。」
「提前徵收?」
朱怡炅一愣。
這招,不是歷代王朝的亡國三板斧嗎?
這特麼能玩?
王禮卻是一臉不以為然:「如今我大明新復,正是處處用錢之時。爾等豪紳大戶,託庇於我大明麾下,只是為我大明提前上繳一些稅糧而已,有何難處?」
「再者,我大明亦非強征,今日他們繳納之稅糧,換我大明為其抵禦偽清兵革,又兼肅清台彎賊寇,還可抵來日之賦稅。豈非一舉多得?」
「且,我大明事後,還要為這些『主動繳納之義紳』,令其嫡系子孫入朝為官。屆時,這些義紳感激我大明還來不及,又怎會怨恨我們?」
好傢夥,毒,你是真特麼的毒啊!
不愧是清廷的正五品大員,這心腸都壞到骨子裡了。
所謂提前徵收,無非就是立個名目而已。
雖然跟強征還是沒什麼區別,但換個名目,那就不一樣了。
前面強征,那是逼人造反。
可這立了名目,要是還有大戶不願意……什麼?還不願意?你是不是對我大明不滿?
來人,給本官把這個偽清的奸細反賊拖下去,砍了。
哦……你們願意繳?嗯,非常不錯,不愧為我大明忠良義紳。
來來,快把你家的嫡子嫡孫們都叫出來。
如此義紳之後,想必才能亦是出眾,理應授官褒獎。
行吧!這麼一搞,就算真有人心懷怨憤,也不敢造次。
甚至不僅不敢,還得迫切的希望朱大王不要敗,得給朱大王輸送更多的錢糧。
眼見朱怡炅不為所動,王禮還以為暗示的不夠明顯,當即想也沒想,伏身跪地道:「罪臣王禮於偽清數十年宦海,終日渾渾噩噩,不知為官何用。今日,終得見明主,方知天命所歸,罪臣願餘生皆為大王鞍前馬後,死而後已。」
說罷,又咬了咬牙:「罪臣願將全部家財獻予大王,並為大王獻上一條海上商路。」
「嗯?」
此話一處,朱大王瞬間回過神來。
原以為這王禮,只是巧立名目,橫徵暴斂玩的溜。
結果,沒想到居然還有海上商路的門道?
要知道,有清一朝,自古以外就有海禁。
前頭是為了壓制明鄭,後頭是為了扼制沿海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維穩。
這種情況,發展到乾隆中晚期到達巔峰,直至形成廣州十三行,這個唯一的通商口岸。
想不到,這小小的台彎。這時候居然還能有人有海上商路的門路。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朱怡炅連忙虛手一抬:「王先生快快請起。孤今日能得王先生之助,真乃如虎添翼也。」
好吧!這就從王大人變成王先生了。
先前朱怡炅之所以不殺王禮,純粹是因為殺來沒用。
王珍父子還有後頭的歐陽敏三人,前者是起義關鍵,必須要殺,要不然跟部下沒有交代。
後者,則是給楊恭為代表的降將們一個交代。
畢竟,歐陽敏三人的父親,就是死在這幫降將手裡的。
王禮和梁文煊這些人,沒有必殺的理由,不殺,還能拿來做個政治宣傳。
且,這個宣傳,朱怡炅已經在幹了。
可現在,想不到一個王禮,台彎同知,就有這樣多本錢。
朱大王是真打算用上一用了,哪怕是狗頭軍師,那也是軍師不是?
「微臣王禮,謝主隆恩!」
王禮也沒敢有絲毫怠慢,再次行了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行吧!這兩人,一個是大明的大王,一個是大清的大員。
在這學古人,演什麼君臣相得。
看起來,倒是格外的滑稽。
嘖,感覺有點不太對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