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朕安

  第174章 朕安

  南京城。💎✌ 69SнǗx.Č𝓞爪 🐍🐠

  皇宮,御書房。

  「寫得好啊!」

  朱怡炅看著宣傳部遞上來的奏本,不由讚嘆道。

  這文章寫的是真好啊!

  文中對於北孔衍聖公可謂是黑到了極致了,是的,就是黑,除去少部分確實是在引經據典,還寫出了「世修降表」的話,剩下大部分幾乎全都是捏造。

  按這文章寫的,北孔早在元代就已經滅族了,然後被元朝皇帝偷梁換柱,搞了一堆蒙古人去假扮衍聖公。

  所以元朝皇帝才被北孔極盡尊崇,還奉為儒家高人。

  且不提這個年代,根本考究不了元朝北孔血統是否存疑,朱怡炅記得後世考證過,元朝北孔實際是為了攀附元廷,與宗王結親,並不是傳聞中的滅族頂替。

  不過無所謂了,朱怡炅要的就是抨擊北孔的正統性,什麼考不考究跟他朱皇帝有什麼關係?

  而且硬要說血統不純,這北孔在元朝確實也有一些蒙古血統不是,雖然到了現在已經很稀薄了,加上中間還有幾代絕後的……

  看了眼奏本末尾的署名——宣傳部正六品主事官汪景祺。

  明清新科進士在京授官,基本都是做六部主事官,正六品的起點算可以了。

  原來是這他,這就沒差了。

  畢竟,這位在歷史上拍起年羹堯的馬屁來可謂是毫無底限,甚至還敢編排諷刺雍正,藉此捧一手年羹堯。

  現在寫文章如此抨擊北孔衍聖公,倒也沒啥問題,很符合這傢伙的人設。

  只是宣傳部那邊的老人們居然沒搶他的功勞,倒著實叫朱怡炅意外。

  不過仔細一想,又很快明白是為啥。

  首先,這汪景祺不僅是新科狀元,還是大明首位恩科狀元,算是第一位天子門生,未來怎麼說也不至於太差。

  為了這點功勞就去得罪人家,又是何苦呢?

  第二,朱怡炅這次要宣傳部罵的可是衍聖公,雖然大明也有衍聖公了,但人家到底也是北宗,還執掌衍聖公爵位這麼多年,豈是南宗這個剛登上的可比。

  若是貿然開罵,難免會招致天下人的非議,朱皇帝是不在乎,反正他在天下人的眼裡估摸著才剛從大反王進階為偽帝,但這些官場老油條還是要臉的。

  正好這汪景祺又是恩科狀元,讓他上去,無論罵名功名,都給他擔,這樣朱皇帝也高興了,他們也不必擔心惹的一身騷。

  姜不愧是老的辣,一個小小署名,就能想到這麼多。

  朱怡炅又快速過了一遍,這才做出批覆:「可!」

  批覆完,又額外加上一句:「可再親民一些。」

  這意思就是再白話一些,畢竟這文章不僅是給北宗衍聖公看的,還是要給天下人看的,最好是老百姓也能看的懂。

  越多人看到,那這效果自然也更好,而且,若是可以,再加點花邊新聞就好了。

  不論是老百姓還是文人士子,往往對這種大人物的花邊新聞才最敢興趣。

  當然,這話不能明著說,只能暗示,要不然他朱皇帝的威嚴還往哪兒擱?

  批過宣傳部的奏本,朱怡炅繼續批閱其他奏章。

  打開一封,字數很少,這是朱怡炅要求的,不許再寫一大堆華而不實的廢話,直接說正事,否則發現一次貶官一級。

  「奏恭請陛下萬安。」

  這是一封請安奏,主要是清朝專用,但朱怡炅覺得可用,便沒有革掉,繼續延用下去。

  曾經朱怡炅不理解老朱為什麼國家大小事,都要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現在倒是明白了,這權力只要你稍微不注意,就會迅速溜走。

  請安奏便是清朝皇帝用於抓住權力的手段之一,無論何時何地,都要隨時與官員保持聯繫,不能有事才說話。

  麻煩是麻煩了點,但卻是不得不為。

  至少朱怡炅這個開國皇帝必須這麼幹。

  朱怡炅捏著硃筆批覆:「朕安。」

  開下一封。

  「奏恭請陛下萬安。」

  「朕安。」

  「奏恭請陛下萬安。」

  「朕安。」

  「……」

  連續批了快一個時辰,幾乎都是請安奏,中間偶有幾封混入了當地情況,臂如糧食價格等關乎民生之事。

  覺得合理的,朱怡炅只加一句:「朕安,已閱。」

  若不好,則批覆:「糧價不宜過高。」

  不行,這請安奏太多了,還大多都只一句,這樣跟刷屏沒區別啊!

  回頭得再下個旨,讓這些地方官至少帶些實質性的東西,他又不是來聽人家問好的。

  朱怡炅舒緩口氣,心中如是想道。

  又翻開一封,總算不是請安奏,卻是刑部報事奏。

  裡頭是關於之前清查全國(兩省一京)寺廟道觀後的詳細情況,差不多是一日一奏。

  跟著一起的,還有大理寺、都察院的合奏。

  三司會審了屬於是。

  本來一群假和尚假道士是夠不上這個級別的,但誰讓這是朱皇帝下的令,還下旨只要舉報就可以得到賞賜,一下子就帶動了百姓們的積極性。

  還別說,不僅抓獲了大量假道士和尚,還意外破獲了不少淫祀,其中居然連白蓮教、八卦教,乃至於天地會眾都有。

  當然,這些實際都是小蝦米,而且與本宗早已無有多大關係,要不然,以明軍收編了永春天地會義軍來說,就不會再有天地會餘眾在外。

  哦,他們抓獲的這個應該不算天地會,而是洪門,也是最純粹的天地會,即單純為了造反,反清復明那是後面的章程。

  這下是真伐山破廟了。

  由於清查規模越來越大,刑部已然擔不起這麼大的案子了,索性就讓新成立的大理寺和都察院一併分擔,組成三司會審。

  事實證明,三司會審是對的。

  朱怡炅僅僅只是拿起奏本掃了一眼,便將其猛地合上。

  不堪入目,著實是不堪入目。

  不愧是得道高僧!

  從最開始龍顏大怒,到現在朱怡炅都已經快麻木了。

  朱怡炅揉了揉眼眉,硃筆批覆:「斬監候!」

  沒有素服點燭,三跪請免。

  這就是走個流程,而且犯人還沒審完,百官也沒空過來走流程。

  不過按著目前判斬的人數而言,最終怕是能活下來的和尚道士至多不過一半。

  那些判斬的,實在是過於罪大惡極,幾乎人手都沾了百姓的血,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剩下罪不至死的,則全部判去挖礦,且按大明這邊軍器局的生產進度,礦場裡的罪犯和八旗礦工,至多活不過五年。

  能充當軍醫的無罪和尚、道士,居然還不到十分之一。

  看來用這些人的想法是得落空了,還是得自己培養。

  看完糟心事,朱怡炅隨手一筆,不知多少和尚道士人頭落地。

  翻開下一封,是工部關於工作進度的報事奏。

  內閣和秘書處倒是還算有點用處,知道幫他把奏本歸類,請安奏就在請安奏里,報事奏就跟報事奏里。

  這樣倒是稍微方便一些。

  工部報事奏的前半部分大致內容是報告南京紫禁城該拆的都拆了,拆下來的建材也都運走,然後還問了句,真的不用把紫禁城重修一遍嗎?

  後半部則是關於南京衍聖公府的修葺,還有新孔廟的建設問題,這裡倒是比較識趣,沒有詢問要不要修孔子像。

  且,裡頭還額外提了一嘴,南京士紳豪族對孔廟的修葺十分熱衷,幾乎人均捐錢捐物,工部資金已十分充裕,無需國庫再行調撥。

  這倒是好事一樁!

  南京士紳大族會這麼做,其實也很正常,都已經上了大明這條船,那自然是大明越強,他們越安全。

  眼下,大明冊封南宗衍聖公,還要重修孔廟,這等無需上戰場,又可增強南京朝廷正統性,還能順帶討好一下朱家皇帝。

  何樂而不為?

  汪景祺在給年羹堯拍馬屁的文章里,不僅把年羹堯誇得比郭子儀李靖還牛,還順帶說了一句,自古功臣沒有好下場,還說帶正字的皇帝,必定不長久,雍正能不砍他腦袋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