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窮兵黷武的大明國
汪景祺、富顥等人報完名,次日由禮部派下來的監考官就到了杭州,不日即將開考。░▒▓█►─═ ═─◄█▓▒░
主要還是在於有大運河,直接從南京到丹陽縣,再走運河水路就能直達。
相比較下,福建考生就比較難受了,還得先走運河水路到杭州,再從錢塘江登船走海路去往福州府。
這路程最快也得一個星期,而那些福建考生就算考過了,要想趕在會試前抵達南京應考,也不定來得及。
至於粵東二府,那就更不用提了,有多少能到漳州考試的都不曉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為福建考生準備的應考點,卻不是泉州,而是福州。
先前定都泉州,純粹是在於泉州比較近,為了預防萬一,同時溝連台彎,才在此定都。
現在,既然已經正式定都南京了,那這個昔日的泉州行在自然也得設法將其取消了。
尤其,朱怡炅還打算要在廈門這裡開海,一旦開海成功,那按著歷史規律和實際條件,廈門港必定會迅速壯大,泉州府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而要知道,立省城首府的大忌就是讓經濟最強大的州府作為首府。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元明清三朝,首都最終都選了北都,而不是經濟實力更強的南京,北都甚至還需要從南方不斷吸血才能維持,實際道理都是一樣的。
沒等幾日,杭州院試,即恩科第一場也正式開始了。
考試地點直接設在浙江學院,這裡是浙江學政的工作場所。
偽清是每省只設一位學政官,不會出現一州一府一個學政的情況,江南安徽二省甚至共用一個學政,直到雍正登基才在安徽再設一個學院和學政。
對了,浙江學政還出過一位牛逼哄哄的大人物,同樣也是乾隆朝,跟和珅還是死對頭。
汪景祺收拾行李,又四處採買了不少杭州特產,這才跟著富顥富大少爺,一起坐船前往南京趕考。
這特產自然是要拿去南京擺攤售賣的,古代科考除非特別有錢,或者乾脆就是住在京城裡的豪門權貴子弟,否則都是要在會試期間兼職擺攤小販的。
要不然光是在京城裡的物價消費都耗不起,且,好不容易大老遠去一趟京城,不利用兩邊差價加上趕考士子的各種優惠政策,趁機夾帶點特產賣錢,豈不是虧死了。
而與汪景祺他們一樣的浙江考生還有不少,光是他們這一艘船,就快裝了百餘名應考士子。
畢竟,這些人都被大明給強行剃髮了,已然算是從賊了,那與其如此,還不如做個風光點的反賊,去考一考也無傷大雅。
真正對偽清赤膽忠心,寧死不來參考的終究還是少數,甚至於這少數分子最多也就是不參考。
至於謾罵譏諷朱皇帝的登極恩科?
那是嫌自己的命不夠長還是怎麼的?
就在大明一京二省地方如火如荼的搞登極恩科的時候,朱皇帝同樣也沒閒著。
這會試的具體流程由禮部負責搞定,朱怡炅只要到時抽空過去監考,讓趕考士子知道他是主考官就行。
眼下的朱怡炅還有更為緊要解決的事情。
朱皇帝沒錢了!
確實,江南繁華富庶,就連史書對其記載,也都是奢靡、瘦馬什麼的高檔詞彙,通通用上。
可再繁華富庶,這也是清朝,三百年前的古代。
而現今的大明,手頭上各種軍隊總額已然突破至三十萬。
如此多的軍隊,一是來自於當初朱怡炅與鄔思道定下的國策,速戰速決,趁著偽清未及反應之際速取南京。
所以,當時的大明真可謂是窮兵黷武。
而現在,南京既下,長江防線已盡在明軍之手,朱怡炅也已登極為帝。
這窮兵黷武的大明國也得緩一緩了。
而且靠這一京兩省之地要養兵三十萬,且這三十萬大軍還全都高標準伙食,不說頓頓,卻也是每天都有油水肉食。
還要保持日日操練,兵甲齊備,軍器局那邊還要投入大量錢糧資金用以鑄炮造槍,甚至在軍器局遷到南京以後,朱皇帝還額外讓他們嘗試打造重型甲,用以建立重裝步兵。
因為作為南方人的明軍沒有騎兵,或者說沒有成建制的合格騎兵。
這樣的話,要是將來對上北方清軍還有蒙古八旗的騎兵,唯有重裝步兵才能與之抗衡,自己練騎兵,朱皇帝既不會也沒那麼多馬。
至於火炮,現在的火炮熔鑄效率太低了,泥模鑄炮耗時太長,更先進的沙模鑄炮朱怡炅前世只偶然聽說過,具體怎麼操作的還不清楚。
只能給軍器局的工匠們提了一嘴,剩下的就交給他們自己想辦法,實在不行看看西方那邊有沒有。
這些花費加起來,便是朱怡炅有再多的錢也吃不消了,江南再有錢再富,也不可能憑空變出糧食金銀。
總不能真的去搶劫抄家士紳豪族吧?
然後讓朱皇帝見識一下全國士紳們的戰鬥力?
所以,這軍隊的整編就很有必要了。
朱怡炅先是下旨讓樞密院暫緩募兵(不是停止),隨後重新梳理整編軍隊編制。
現今的這三十萬大軍,看似兵力眾多,實則內部成分極為駁雜。
有正兒八經樞密院招募的百姓良家子,這些也是接受過明軍正統軍事化訓練,加上朱皇帝式思想教育的新軍,是明軍新一代的中間骨幹力量。
而除了這些新軍,還有不少都是舊式或者半舊式軍隊,有楊恭的第一軍,鄭定瑞的第二軍,徐進的第三軍,黃殿的第四軍,還有前番連續大戰中,俘虜的浙江降兵,江南降兵等等。
楊恭的第一軍為純舊式軍隊,都是由當初的清軍綠營降兵組成,戰力驚人,先前朱皇帝故意令其先攻,強行損耗了第一軍近半的老兵精銳。
而今又以新軍補充進去,也算是讓楊恭和第一軍都安分點兒,避免出現軍頭現象。
鄭定瑞的第二軍算是半舊式軍隊,裡頭僅有一鎮為當初的台彎老兵,剩下俱是新軍,不過畢竟被鄭定瑞管理挺久,所以這次借著支援楊恭的理由,將鄭定瑞的軍隊一分為二,又補充重建。
再然後徐進的第三軍同樣也是純舊式軍隊,現坐鎮漳汀兩府,既是防備林俊部,同樣也是朱皇帝故意將其擱置。
黃殿的第四軍就比較亂了,裡頭不僅有新軍,還有天地會的義軍轉正,甚至還有張岳手下的幾千番兵。
也就是說,明軍三十萬大軍里,差不多只有十萬左右為純粹的新軍,還有不到十萬都是舊軍,最後剩下的則全是浙江、江南的降兵。
所以,這裁軍卻是很有必要了。
畢竟,募兵放緩歸放緩,但不能停,那就只有裁軍精編了。
古代進京趕考都是要當小販擺攤賣東西的,諸位可不要被電視劇騙了,真正不用擺攤的,必定是非常有錢,非常有錢,或者乾脆就是京城老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