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建元建武
大明永和二年,三月十五。¤ (¯´☆✭.¸_)¤ ❻❾𝕤Ħᵘא.ⒸⓄ𝐦 ¤(_¸.✭☆´¯) ¤
孝陵。
這裡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合葬的陵寢,同樣也是明朝在南京的唯一一座皇帝陵墓。
朱怡炅今日身著赤色袞龍王袍,率領文武官員緩緩行至孝陵,先在孝陵外頭三跪九叩,隨後起身繼續往裡走。
行至一處,看到一面巨碑,上書「治隆唐宋」。
這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之時為了收買人心,同時展現自己明君聖主之器量,特在此題詞立下的碑文。
朱怡炅一擺手,說道:「來人,將此碑拆走,我堂堂大明豈容一虜酋來立碑評說!」
實際上,這塊碑早在前兩日決定要來祭拜時,就有人專門稟報了,不過為了顯示決心,這才拖到今日將其推走。
當下,就有十多個明軍過來,將石碑推倒砸碎以後拖走。
值此,朱怡炅這才繼續率領文武百官深入,很快就來之孝陵內區,祭祀早有內閣與禮部官員安排妥當,包括祭文的撰寫全都早有準備。
朱怡炅跟著讓幹嘛就幹嘛,又於陵前三跪九叩。
『朱太爺啊!咱雖不是您老的子孫後代,但大傢伙都姓朱,又都是漢人,五百年前應是一家,您老當年乞丐出身,咱是養鴨戶出身,這邊咱給您個面子,叫您聲太爺爺,還請您老一定保佑咱,推翻滿清,重建我漢家江山!』
朱怡炅於心中默念完,又恭敬叩拜。
其後,王禮帶頭叩拜行禮:「大明萬歲!監國萬歲!」
「大明萬歲!監國萬歲!」
「大明萬歲!監國萬歲!」
「……」
緊接著,文武百官,加上隨行軍士全都伏身叩拜。
這大祭就算結束了。
翌日,三月十六。
天晴氣爽。
「監國,吉時已到!」老太監恭聲提醒。
朱怡炅今日難得起了個大早,又焚香沐浴,換上一身嶄新的赤色十二章天子冕服,又上戴十二旒冕冠,一身盡顯帝王華貴。
上了御輦。
「起駕!」隨行禮部司官一聲高喝。
御駕才出內城,街巷百姓紛紛夾道相迎,倒不是被逼的,全都是自發前來看熱鬧的,得虧提前布置了軍士出來維持秩序,倒是沒出啥亂子。
一見到皇帝車駕來了,南京百姓紛紛跪拜山呼,負責維持秩序的明軍士卒則拱手行禮。
朱怡炅坐在御輦中,看著兩道百姓,頓覺心中百感交集,卻還是強自按捺著。
御駕出了內城,一路直奔紫金山而去。
由於隨行官員眾多,加上天子御駕,故而走的極慢,足足花了兩個多時辰才堪堪抵達山頂。
到了山頂,有禮部司官布好香案。
朱怡炅身著冕服冕冠,來至香案前,親自誦讀祭文。
「臣朱怡炅,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大明皇祖之靈祭,而今虜竊神器,大明崩落,是故臣雖德薄,不敢弗違天命,惟在此設祭於紫金山巔,立國興明,建元建武,以告上天!」
話音一落,下方群臣諸將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祭天完畢,還要再祭地壇,隨後下山回返皇宮。
皇宮是以兩江總督府為基,簡單修繕過後。
來至皇宮東部殿室,在此正式設立太廟社稷,追封前明定王朱慈炯,即朱三太子為皇帝。
畢竟朱怡炅這次起兵尊奉的可是朱三太子後裔。
根據內閣擬定,廟號確定為明義宗,諡號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獻文敬武明德肅仁成皇帝。
太廟追封完畢,入得大殿,內閣率領諸部大臣、百官武將,分列兩側。
王禮拿出玉笏,帶頭跪奏:「諸禮成,請即皇帝位!」
朱怡炅身著冕袍,緩步而上,正中的座位已然換成了一副雕龍木椅(龍椅就是木頭雕的,只不過這個木料很貴,比真金白銀都貴),上面刷了一層金漆,又專程墊了一副絲綢軟榻。
皇帝端坐中間,大殿頓時肅靜了下來。
這時,朱怡炅身旁同樣衣著光鮮的老太監看著身旁的朱怡炅,眼神一陣恍惚,旋即回過神來,肅然開口:「山呼!」
「萬歲!」百官叩拜。
「山呼!」
「萬歲!」
「再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三磕九拜。
朱怡炅聽著下面如山呼海嘯般,心神不由一陣恍惚,自己這是成為皇帝了,下意識說著:「眾卿平身!」
「臣等謝恩!」
百官起身。
這就是正式建制開國了,意義瞬間就不一樣了。
而開國完畢,後續要走的流程都一樣,無非大封群臣,收攏人心。
朱怡炅說:「朕今日登極,當光復天下,蕩平胡虜,諸卿恭謹職事,共圖大業,朕和朝廷亦不吝爵祿之賜!」
王禮再次帶頭,率領百官俯首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怡炅按捺住心中激動,說道:「朕今日登基,百官不可空設,晉封文淵閣大學士王禮為內閣首輔,文華殿大學士梁文煊為次輔,樞密使朱承訓、宣傳部尚書呂猶龍擢升入閣,欽此!」
首輔這個職位,在明初與清朝是不存在的,僅在明中期才出現,其職能無限接近於丞相。
雖然王禮事實意義上已經算是內閣首輔了,但此刻受封仍覺頭暈目眩,強撐著上前叩首說道:「臣謝皇爺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謝皇爺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承訓同樣上前叩頭謝恩。
至於呂猶龍,現在人還在杭州府,任命詔書會在隨後傳於杭州。
「國家新建,百廢待興,朕新登極,還要與諸卿共勉勵之。」
朱怡炅說罷,想了想,有開口說道:「朕冊封王后為皇后,冊寶而封,以定法度。」
王禮作為內閣首輔,出列說道:「臣奉詔!」
本來,還應持節、奉璽、讀冊入內,進行正式的冊封,但這時王后吳阿蘭還在杭州安胎,所以就不必了。
而到了這時,大明復立,登極儀式才算徹底完成。
這比起當初在台彎過家家式的草草稱帝,著實要莊嚴繁瑣了不少,但莊嚴也有莊嚴的好處,從這一刻起,在江南三省,乃至天下人眼裡,他便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皇帝了。
當然,也會徹底成為清廷的眼中釘,肉中刺。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禮成,朱怡炅這才略鬆口氣,隨即說道:「諸位卿家,現在禮成,當開國宴,諸卿且移步偏殿!」
這國宴也是早就商議好的流程。
當下百官散朝,退出大殿。
這兩江總督府的面積著實不小,雖比不了紫禁城那麼大,但用作皇宮也綽綽有餘了。
文武百官行至偏殿(總督府西面樓閣),這裡,大批僕人侍女已然開始布菜了。
百官紛紛落座,朱怡炅這時已去掉冕冠,換了一身常服龍袍,不像原來的冕袍,來至宴會主座。
「今日朕心中歡喜,諸卿且共飲此杯,不必拘謹!」
這話是對著一旁的隨行禮官所言,實際這也是禮部的職分所系,沒有皇帝命令,百官若是擅自飲酒吃東西,那就是大不敬。
這看似很嚴厲刻板,卻很重要,因為古代禮儀廉恥,本就是封建秩序和皇權的維繫根本。
王禮帶頭滿飲,其餘文武同樣一飲而盡,便是楊恭這時也是恭敬喝酒,不苟言笑。
粗中有細,盡顯於此。
喝完了一杯,百官這才紛紛與皇帝慶賀,且不時有官員向皇帝賦詩,歌功頌德,這是必要流程。
朱怡炅只需不斷微笑賜酒就是,雖然他沒啥品鑑詩詞的能力,但這時也不需要品鑑,身旁的禮官會幫他把好關。
這也是提前商議好的,儘量高規格,重禮儀,好籠絡文人士子。
待到歌功頌德一圈輪過,朱怡炅再次與百官共飲,隨後這才離開了宴會。
陪皇帝吃飯,還是新帝登基,本來就壓力山大。
這下,朱怡炅離開,百官隨即放開了。
一時間,場上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