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燧發槍和開花彈
燧發槍,初名自生火銃,最早由明朝火器專家畢懋康所造(中國)。☢🐠 6❾Ŝ𝓗ⓤˣ.ⓒσⓜ 🎉🏆
朱怡炅當然是不懂燧發槍的結構圖紙,他給軍器局工匠以及李老漢他們描述的就是能不依靠火繩,而是採用打火石點火的火銃。
嗯,還得是撞擊式擊發點火。
這番描述不能說抽象,只能說幾乎沒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朱怡炅也做好了要在這上面耗時日久的準備,卻沒成想,軍器局這麼快就搗鼓出來了。
看著手中這杆由軍器局打造的樣品燧發槍,單單分量上倒是與明軍目前標配的火繩槍並無二致,試射的結果同樣也與火繩槍差不了多少。
唯一的優勢就在於這是擊髮式點火,所以無需火繩,射速比之火繩槍要快上很多,而且氣密性強且沒有外露的火繩槍藥,不會因為大風大雨或是火繩受潮的問題無法點燃。
而造出這杆樣品燧發槍的則是一個名叫陳三的工匠,不過據其所言,這燧發槍倒不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而是曾經僥倖得到過一桿南洋夷人用的火銃,因為看其沒有火繩,好奇之下這才拆開看了看。
至於為何周圍人一直不知道這事,那純粹因為燧發槍這玩意在大清並不值錢,倒不是說不厲害,而是我大清從始至終都不重視燧發槍,甚至是各項火器的開發與應用。
可笑的是,居然還有不少人給清朝平反,說什麼至少康熙雍正還是重視火器的,甚至當年康熙親征蒙古也是用的炮轟。
嗯,對,說的沒錯。
康熙當年打蒙古確實用的火炮,不僅是打蒙古,打三藩時還用到了連珠銃這種新型火銃,可連珠銃的背後發明人戴梓卻僅僅只得了一個翰林院的閒職,根本沒給後續研發火銃的資格和機會。
且,在隨後就被光速構陷,再到充軍流放,直至晚年雍正登基幾年了才被赦免,回來途中就病逝了,一代火器專家就這麼死了。
不僅僅是這位,後頭還有工匠伍連登研製出新型火炮子母炮,可極大節省裝填時間,到頭來也只是被賞賜了雙倍工資。
不說爵位官職封賞,便是後續火器的鼓勵開發也都一個沒有。
偉大的康熙爺甚至還說過,擔任武職要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還說訓練有素的軍隊當是精神振作,騎射皆佳。
後頭雍正在其五年時也說過:「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
最好玩的還是乾隆大帝,當時中國火器方面已然開始落後於西方,這時有個英國人來給乾隆祝壽,還進獻了不少新式火銃。
結果乾隆卻覺得英國人的火銃也就那樣,寵臣福康安同樣說這西方火器看也可,不看也可,想必也就那麼回事。
固步自封,鼠目寸光,這八個字在康乾盛世可謂表現的淋漓盡致。
朱怡炅不是康熙,更不會做乾隆,雖然手中這杆燧發槍整體工藝還略帶粗糙,射程威力也完全不比現有的火繩槍厲害,充其量只能算是西方燧發槍的仿製品,但好歹算是起了個好頭。
朱怡炅先是下旨厚賞了造出燧發槍的工匠陳三,什麼升官發財那是必須的,不僅他個人有賞賜,就連整個軍器局工匠也都沾了光,都被賜給賞錢。
賞賜過後,朱怡炅這才轉頭詢問起了軍器局長李老漢,關於燧發槍大規模量產以及實戰的可行性。
聽到朱怡炅的問題,李老漢一愣,這火繩槍用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換燧發槍了。
但既是監國問話,李老漢還是老老實實開口回答:「回稟監國,這燧發槍目前的製造工藝咱們軍器局的工匠還不是很熟悉,其結構比之原來的鳥銃不僅不同,還更為複雜。若以咱們軍器局現有的工匠和人力,既要兼顧原來大軍的兵甲火器產量,若還想大規模量產燧發槍,只怕是會有些困難。」
這邊李老漢為難,一旁同樣來參觀的樞密使朱承訓同樣也開口勸道:「啟稟監國,微臣也以為這所謂燧發槍比之火繩槍雖不用點火,但終究沒甚太大分別,且我大軍而今正值戰時,這樣大規模更換新式火銃怕是難免會有不適應。」
朱怡炅卻是沒太在意,說道:「這火器的發展總歸是要走的,軍器局人力不夠,那就繼續從外頭招募就是,工藝複雜,那就用流水線,只教學徒如何製作配件,到最後再組裝生產。」
「至於大軍現在正值作戰,大規模量產不行,那我們也可以先小批量生產,優先裝備新軍,如此,練兵熟悉之餘,也能順帶測試一番這燧發槍的實用性。」
「而且,諸位既為我大明之臣,這眼光也要放的長遠些,這生產燧發槍可不單單是為了現在的偽清,待到將來我大明光復天下,屆時,這迎接我們的將是時代的洪流,世界的挑戰。」
朱怡炅說到最後,整個人都有些慷慨激昂起來。
當然,不光沒啥文化的李老漢,就是朱承訓都同樣沒聽懂朱怡炅說的啥。
難道這燧發槍還不是用來對付偽清的,什麼時代的洪流,世界的挑戰,監國到底在說什麼?
不過,聽歸聽不懂,但朱承訓還是表現出了作為這個時代高級知識分子該有的素養。
朱承訓一拱手:「監國聖明,微臣受教了!」
李老漢見罷,也連忙跟著喊道:「監國英明!」
專業捧哏,總算沒讓朱怡炅太過尷尬。
說完了火銃的事,朱怡炅趁熱打鐵又想到了火炮,至於改進火炮,搞線膛炮、後裝線膛炮什麼的,這些不僅技術要求高,工藝要求也高,目前的大明暫時是搞不了了。
但搞不了火炮,咱可以搞開花彈啊!
這玩意兒在明末就出現了,甚至後世一度興盛的袁崇煥大炮打死了努爾哈赤的謠言裡,說的就是開花彈(實際不是)。
開花彈實際製造工藝不難,難得在於你造出來的開花彈該怎麼才能打出去,而不是炸在炮管裡面。
這個暫時不急,可以讓工匠們慢慢琢磨。
朱怡炅又是勉勵了一番軍器局的工匠還有李老漢,這才算是結束了此番視察活動。
而軍器局這邊得到了朱監國的鼓舞讚賞,再加上又有個陳三因為造出把燧發槍就升官發財,連帶著他們也沾到光的例子在前。
一時間,整個軍器局上下都是變得幹勁十足,而李老漢這個局長同樣也沒閒著,一面兼顧新軍那邊的火器兵甲產量,一面又對外擴大工匠學徒的招募規模。
總之,得先想辦法把燧發槍的產線搭起來,儘快將其完善並投入生產。
燧發槍和開花彈其實早就有了,只不過清朝都不重視,甚至不屑一顧,這才導致中國用火繩槍用了兩百多年,直到被西方徹底淘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