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權柄!幫助!
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更是被拜為中書令成為大唐朝廷權柄最重的大臣之一,高貴如秦文遠其時也不過在李治登基時被封為執掌中書令。
要說起來,王皇后此時已然達到她人生的頂點,內有皇后之位,外有王家滿門皆得朝廷看重,便是她的養子,陳王李忠這時也得大唐太子如此尊貴的地位,如是這王皇后會想,沒有那麼多的執念,又怎會惹下往後那些滔天的禍事。
說到此處,卻不得不說說陳王李忠。
此子乃李治臨幸皇宮裡姓劉的宮女所生,劉氏宮女生下李忠後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卻無端消失,許是被人滅了口也說不一定,此事說來有些蹊蹺,據史學家猜測,這位喚作劉氏的宮女,極有可能是王皇后給自己找的代孕女子,生下孩子之後,就被皇后以秘密的手段,要麼是殺了,要麼是使其出宮,拿著一筆數額不菲的錢財遠走他鄉。
沒了母親的李忠,嬰兒起則被放到王皇后膝下撫養,成了王氏的親兒。
王皇后如是安於現狀,豈不皆大歡喜。
可惜、這人啊!總是得隴望蜀,貪慾便是無底的洞。
要說王皇后此生最大的錯誤,便是將武媚娘從「感業寺」接回皇宮。
也是這位皇后心地善良,要說有私心不過是為了討得李治的歡心,發現武媚娘懷有身孕以後,這蠢女人為了幫夫君遮擋醜事,不欲讓這等事被朝廷大臣知道而搞得滿城風雨,幾經思忖過後,終是做出這讓自己後悔一生的錯事。
當然,王皇后做此事也有噁心蕭淑妃的意思,其時、蕭淑妃生下李治的兒子不久,得皇上萬分寵愛,卻是對自己冷淡如冰,因為忌憚蕭妃勢力做大,這王皇后便想當然認為武媚娘入宮後生下皇子,自然可以分去李治對蕭淑妃一部分的寵愛,以此可以達到打壓蕭淑妃的目的。
可惜王皇后是大錯特錯,她怎麼也想不到接進宮的這位,卻不是什麼柔弱的女子,而是自己與蕭淑妃都無法匹敵的大敵。
武媚娘入宮之後,開始確是如王皇后想的那樣,搶了不少蕭淑妃的風頭,使蕭淑妃大是氣惱而亂了方寸,做下些使皇上不滿的蠢事,使李治對其有些厭煩之心而甚少去她寢宮。
隨著李治對武媚娘越來越是寵愛,王皇后終是發現,這武媚娘的風頭不但是把蕭淑妃壓了下去,同時也開始威脅到自己皇后的地位。
對於武媚娘得寵之事,王皇后如是大度一些,任其冷眼旁觀,同時將自己認為做錯的事盡力彌補,以她身居皇后之位,起碼在很長的時間裡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有道是;禍不單行,福不雙降!
便在王皇后忙於如何設法打壓武媚娘和蕭淑妃的風頭之際,因朝廷中事,這王皇后卻又得罪了自己的夫君李治,犯下更大的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王皇后並不支持李治處置國事的一些政見。
慨因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接受的皆是正統、古板的教育,所以,王皇后在做事時總會顯得刻板不懂得變通,她的這種品質,如是放在朝堂上,放在朝堂上君臣關係中自然不會有多大的問題,然、於夫妻關係里,卻是讓李治感覺她太特麼的無趣。
無趣便無趣吧,反正皇宮中佳麗多的不是,於皇后不解風情的古板行事風格,說實話李治也沒太過在意,卻是使兩人的夫妻之情越來越是淡漠。
李治登基時只有二十二歲,於男女之事,正是精力充沛,如虎狼之時,在宮裡如何不做些出格之事,王皇后掌管後宮,每當發現夫君行事不軌,她雖不敢對李治斥責,卻是對李治寵幸的妃嬪和宮女不假辭色,引得宮中妃嬪等對她不滿,常於李治前訴說她的不是。
對外上,李世民駕崩之前,給李治留下一批貞觀時期的老臣,在這些老臣的輔佐下,李治固然可以坐穩皇位,但同時,這批老臣也嚴重製衡了李治,使其無法真正掌握權力。
這批老臣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徐天和徐世勣叔侄。
其實是李治太過年輕,想得太多,如是他真正了解徐天的思想、性格,他便不會有想要從徐天等諸多老臣手裡奪權,自己當家作主的想法,即便是有,也會慢慢行之。
正是緣於這些想法使李治登基不久便大力扶持外戚一堂,提拔王皇后的舅舅榮升大唐中書令這等重要職務,按照他的想法,外戚黨成型之後,應該和朝廷的老臣黨打擂台,使其兩相制衡之下,有利於他奪權,真正當個皇帝,徹底坐穩皇位。
這便是;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這小李治欲要權大該給徐天明說便是,他也不想想徐天如是要奪取大唐的江山社稷,何時輪到他來奪權,早在他父皇年代,怕也是改朝換代了。
許多事壞就壞在自己自以為是,李治如何也沒想到,自己提拔的皇后舅舅,上台之後,非但沒有和貞觀時期留下的老臣黨打擂台,反而是站在老臣黨一邊,且、自己的皇后,似以經常和那些老臣走在一起,甚至會為了老臣對處置朝政的意見,敢於頂撞他這個皇上。
王皇后這種行為,當真是蠢得不能再蠢,李治再怎麼樣不堪,作為妻子總是要維護丈夫的面子吧。
這便是皇后的悲哀,所行之事不是自己遞刀子讓武媚娘、蕭淑妃等妃嬪殺自己嗎?
李治本來想扶持外戚坐穩皇位,卻是發現事與願違,自己非但沒有得到幫手,反倒是給自己增加政敵,如此一來,這小皇帝不但痛恨這些白眼狼,便是對王皇后也是恨之入骨。
此事被武媚娘看在眼裡,這心機、野心皆重的女人,正是投李治所好,不但是男女之事上任這廝胡鬧,便是政事上也堅定站在李治一邊,其溫柔體貼,甚得李治寵愛。
此消彼長之下,李治是越來越離不開這位能替他分憂的武媚娘,對王皇后卻是越來越是厭煩。
偏偏這王皇后卻是不知夫君心裡的變化,時常使老臣向李治施壓,以大唐禮制制約、勸誡李治做個明君,遠離後宮似武媚娘這等有野心的女人。
時、秦文遠並不知李治後宮裡的這些雞毛之事,這廝甩手掌柜當貫了,以為將李治順利扶上皇位便萬事大吉,甚至都懶得經常上朝,常於府里陪伴盧月兒等夫人,與墨家老二等研究如何在戰船上使用燃油機器為動力,欲造出那等他心目中完全不用人力划動便能遠航的戰船,這廝是打算帶著諸位夫人往佛郞機國去會見凱薩琳公主呢。
正是這廝不務朝廷之事,使朝廷一幫老臣和後宮裡的王皇后將事情越演越烈。
王皇后使老臣施壓李治遠離武媚娘等妃嬪這步棋,可說是下得臭不可聞,但凡稍有心機的女人絕不會這樣做,於男人來講,女人最好的武器其實是包容,尤其是對李治這等性格尚還處在叛逆期的男性,可惜,王皇后本身也是妙齡女子,自幼便是家中嬌女,如何懂得遷就於人。
便在此時,武媚娘也開始對王皇后行打壓之勢,施行各種手段做些下作之事皆是嫁禍於皇后,更是心腸狠毒將李治與後宮妃嬪生的一個女兒使人害死嫁禍皇后,待李治發現時,武媚娘卻是狡辯說道。
「此乃大多是皇后因妒嫉,卻又恨自己不能生子,見著別人孩兒便生歹毒之心,使人暗害之。」
李治大怒,殺了宮中幾位太監、宮娥,因沒有王皇后殺人的證據不得不罷手繼續追究,卻是對王皇后留下此婦人狠毒的影響。
從那以後,王皇后仿若被打入冷宮的妃嬪一般,雖頂著皇后的尊貴地位,卻是於宮裡處處被人刁難,好不悽慘。
如此悲悲戚戚的日子中過了兩年,轉眼便是大唐「永徽」五年(654年)其時,李治也是對王皇后再無夫妻情分,終是有了廢后的打算,想既然你身為皇后,卻是不願與朕站在一起,那就別做這個皇后了。
李治自有了這種想法,巴不得旋即便將此事做成,而欲廢一國皇后卻不是那麼簡單的,慢說他沒有抓到皇后半點錯誤,便是皇后有些小錯,也不能成其為被廢的理由。
李治左右不得其法,實在找不著廢后的理由,私下使言語打探朝臣對此事的看法,卻是沒有想到諸多朝臣皆是支持王皇后,堅決不同意廢后。
為了欲達成自己的意願,李治仍是不死心,竟是攜帶武媚娘往「齊王府」拜見秦文遠,欲尋得秦文遠的支持。
為此事,這廝也是下了血本,往「齊王府」時帶了不少金銀珠寶,美其名曰是賞賜給秦文遠夫人和女兒的物品,秦文遠不知李治所為何事,想不過是些金銀珠寶,算不得什麼貴重之物,吩咐管家秦世軍收下交與盧月兒分配便是。
見秦文遠笑納自己的禮品,李治與武媚娘欣喜之下,自然將來此之意說出。
當然,這等話武媚娘是不敢說的,她也沒有那個資格。
「姐夫;治欲廢了王氏皇后之位,不知姐夫可有什麼想法,會不會支持治呢?」
聞聽李治所說,秦文遠大吃一驚,望著二人不知如何應對,卻是意識陷入前世的記憶之中。
是了!歷史的發展終於走到這步,王皇后被廢,武媚娘上位乃遲早之事,誰也擋不住歷史發展變化的車輪。
想通此點,秦文遠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李治笑著說道。
「皇上;廢立帝國皇后,你可曾想過會給朝廷和帝國治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沒有,然、此事對於臣來講,可以看作是皇上的家事,既然是家事,臣不好置評好壞,只能儘量勸和,聖人有言,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皇上隨自己的心走便可,臣對皇上廢后一事的態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聽秦文遠說出這等話語,李治雖有些失望卻也是能夠接受,武媚娘不愧冰雪聰明之人,似也從秦文遠的話語中聽出弦外之音,一旁輕言說道。
「王爺此話乃兩不相幫之意,並無將皇上廢后之事上升到朝廷大事的範疇,已然是對皇上有所幫助了呢。」
「呵呵!臣可沒有幫誰,這是娘娘自己的理解,與臣何干。」
得到秦文遠的態度,李治隔日便在朝會上提出廢后的建議使眾臣商議,殿堂上眾臣聽得皇上拋出這晴空霹靂般的消息,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使殿上的情形陷入到混亂之中。
稍許,眾臣反應過來,欲提出反對皇上廢后的提議,卻是不見首輔大臣秦文遠的身影。
秦文遠知道李治會在朝會上提出此事,昨日,李治與武媚娘離開府邸之後,徐天將府中夫人聚齊廳堂,說出自己的打算,其實這廝聽到李治欲廢后的想法時,心中便存了辭去大唐首輔之臣的打算,他心中十分明白,與其說李治是廢后,不如說是小皇帝對貞觀時期的老臣已然心生不滿,既然皇上急於完全掌控朝廷,自己何必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呢,如欲為了權勢,自己往東北王府,豈不比在長安更有權勢,那裡可是自己說了便算。
諸位夫人自然以夫君想法是從,皆是同意夫君辭去大唐首輔大臣,執掌中書令的職位,桃紅師姐更是一旁調笑道。
「好哇,這樣師弟便能有更多時間與師姐雙修道法,豈不樂哉!」
「你倒是想得美喲,豈不是讓眾多姐妹看著你倆只有艷羨的份,夫君可是姐妹們的呢。」
敏敏郡主卻是對桃紅的笑話不依不饒,使得諸位姐妹皆是大樂,各自抓住秦文遠嬉鬧,如是李治看見齊王后院如此和諧,絕對會暗罵自己無能。
李治於朝會提出廢后之事時,秦文遠卻在衛國公李靖府邸,其時,李靖身體不適,得徐天以藥物延緩病情,早是不問朝政。
秦文遠於衛國公府邸,請出李靖與夫人紅拂女,面色慎重而道。
「小子今日前來卻是欲請叔父和姨娘離開長安是非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