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前去!背叛!
另一間房裡,徐天捉來的李道宗女兒被驪山師姐看住,望著房中的情形,這位王爺家的郡主卻是眼裡充滿好奇之色,對驪山兩位俠女輕聲問道。
「兩位姐姐可否告訴婉兒這是那裡,為何將婉兒捉來此處?」
「小妹妹模樣兒長得不錯,膽識倒是不小,還知道問這是那裡,要不了多久自然會知道因何將你捉來此處,這都是你那該死的爹造的孽喲!」
這十幾歲的姑娘聽到此處大致明白自己因何被捉,安靜地坐在房中想著什麼,鎮定的神態比起那些紈絝子弟強了不知多少。
此乃李道宗長女李小婉,自幼聰穎過人,琴棋書畫皆通,對朝廷之事多有不同的見解甚是得父王和當今皇上喜愛,此女常諭自己不為男兒身不得入朝為官而抱憾,性格卻是與諸多公主中長樂有大多相似之處,兩人算得是無話不說的閨蜜。
李小婉卻不知自己正是被閨蜜的夫君捉來此處,而她的閨蜜此時也在此林間的軍營中,當然她肯定不知這裡是秦家在長安城外某處秘密的軍營,以為不過是賊人的山寨而已。
秦文遠可沒有心情此時去關心這些事,將人擄來此處不過是想看看朝廷將作何打算,如是達不到他認為公正的目的,將這些捉來之人殺了便是,以此警告那些想要和自己作對的皇權和當朝權貴。
這廝此時正在師父房中聆聽教誨,卻原來是智仁大師欲使他正式接掌道門「天玄教」教主之職,婁顏師兄將面壁思過自省修心修道的真諦。
將軍寨里諸事安排妥當,秦文遠留下周倉於此保護秦家諸多人員和看管人質,率數十親衛等隨師父和師叔等便往驪山而去。
而此時的皇宮裡李世民得秦瓊、程咬金奏報並無在「秦村」發現秦文遠蹤跡,長安城中徐家產業悉數歸於驪山聖女門下,得此消息李世民已然知道秦文遠恐怕再無迴轉長安城的打算,被捉拿的大臣和數家公子,如是不平息這小子心中的氣憤,依那小子的脾性怕是凶多吉少。
從偵騎司和往遼西、齊州方向數州府回報並無發現徐天蹤跡的消息得出結論,這小子定然隱藏於長安城內或長安城外周邊的秘密所在。
李世民相通此節,再是下旨偵騎司諸多高手往「秦村」周邊山野打探秦文遠蹤影,這皇帝老兒顧忌皇家面子,想當然認為秦文遠不該忤逆他的旨意。
他卻不想想那些惹惱秦文遠,而使事態發展不可收拾的世家大族做下的惡行,終是抱著秦文遠為些許小事不該大動干戈,既為大唐臣子便得顧及朝廷大局的想法,說白了,李世民內心深處仍是為秦家占據齊州聽調不聽宣的政權態勢而不爽,打壓秦文遠不過是帝王平衡大唐朝廷之下各世家,各權貴之間維持相對制約關係的權術罷了。
周紹范率偵騎司眾多高手偽裝成樵夫及山野村民潛入「徐村」周邊的山野林間,這廝行事端是低調,竟然於常年在山中採藥的郎中處打聽得秦軍的蛛絲馬跡。
也是秦家親衛不將朝廷軍隊放在眼裡,放鬆警惕的緣故所致。
所謂:「大意失荊州!」便是如此。
山野間負責觀察的哨兵雖是發現有山林里突然多了進山砍柴的樵夫,採藥的山民卻並沒引起多大注意,以為不過是因天寒地凍上山砍柴的人多了起來,使其並無將這等情況稟報周倉得知。
……
便在秦文遠率數十親衛隨師父往驪山接任「天玄教」教主時,離開軍營的第二天,襄城公主終是知道自己閨蜜及長安城數家公子和韋挺被捉拿此處的消息。
襄城公主心系李小婉安危,央求驪山兩位師姐將李小婉接到自己房中,兩位師姐知襄城與秦文遠的關係不好駁其情面,想著軍營之中也無大礙便答應襄城要求。
李小婉見著襄城公主,驚愕大唐的公主怎地會在此地的惶恐里終是從閨蜜的口中知道自己被捉乃秦文遠所為,襄城準備與其私奔的消息,李小婉佩服襄城的勇氣間陡生起逃離此地的小心思,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說動襄城公主有了將秦文遠捉拿之人釋放的想法。
秦文遠怎知李小婉心計,這不曉世事的深宮女子滿心儼然是為秦文遠著想,以為釋放那些被捉拿的人定會使父皇及朝廷大臣不會追究愛郎所犯罪行,甚至於恢復秦文遠的官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畢竟有自己從中起調和的作用,想必父皇看在自己面子也不會使徐天太過難堪。
她那裡曉得人世間的險惡,為了權利、利益便是親人也不會放過,慢說她一介被皇族為了利益便可被隨意主宰婚姻的女子,便是皇子皇孫又能如何。
李小婉端是心計深沉,想著朝廷定是會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徐天蹤跡,這妮子為了有意暴露行藏,遂藉故呼吸清新空氣,鼓動襄城帶自己往山野間走走,襄城如何知道閨蜜心裡的真實想法,想著自己終日呆在房中確是有些煩悶,求得門外保護她的親衛同意,帶著身邊侍女和李小婉出屋並屏退隨侍的護衛往林間小道漫步。
三位女子皆是身著耀目色彩的衣飾,出屋不久便被隱於山間觀察此處兵營的偵騎司諸多高手發現,周紹范細細端量三位女子,其中一位不是公主還是那個,這廝心中大喜,速使人快馬回宮稟報皇上。
李世民得報,速下旨使秦瓊、陳咬金、李靖各率三千兵馬將此處層層包圍,自己卻率宮中禁軍和諸多大內高手前往「秦村」欲使秦文遠伏法。
周倉發現軍營被層層包圍的消息,匆忙間將諸多徐府家眷保護起來,著人送至相對安全的山窩處隱蔽,同時吩咐親衛等全部進入早已建好的掩體備戰,而充當狙擊手的親衛不用吩咐已然各自選擇狙擊點隱藏起來。
面對十數倍敵人能做到迅速而不慌亂的徐家親衛,其軍事素質當稱得真正的軍中精銳。
李世民率禁軍到來此處,匯同秦瓊、李靖、程咬金三位將軍於山腳商議如何解救人質和鎮壓徐府親衛之事。
李靖說道。
「皇上!據微臣所知,秦家親衛皆是使用瞬時可致人命,威力似雷擊的強大火器,往此山中只有一條山道,如有人守衛當萬夫莫開,切不可使兵士強行攻擊,否則傷亡必定巨大,且公主等性命皆掌控秦文遠手中,微臣以為當曉以情理及懷柔的手段使其放下抵抗才是,望皇上三思而定。」
李靖所說,秦瓊、程咬金深以為然,同是勸告皇上非到不可不得用武力解決的地步還是先使人上山與徐天和談。
程咬金自告奮勇言道。
「皇上!微臣不才願往山中見那混小子。」
李世民當然知道秦文遠親衛手中的武器殺傷力巨大,局限的認知使他並不認為這等武器能夠與大唐諸多的精銳部隊所抗衡,且、這等武器的殺傷力他也是只聽奏報而沒親眼所見,同意程咬金上山宣秦文遠滾下山來見自己的建議時,臉上多是對秦家區區數百親衛不屑的神態。
程咬金得旨意允許,一人一馬獨自往山道緩慢前行,待到半山間這老匹夫便大赤赤高聲喝道。
「小混蛋!給老子滾出來。」
周倉現身大怒而道。
「老匹夫休得無禮,我家少帥如今不在營中,有什麼事盡可與某家言說。」
聽到秦文遠不在山上,程咬金愣神稍許旋即「哈哈」笑道。
「那小子如今在哪裡,此間可是你這小輩說了算,老夫上山乃是勸你等看清形勢將公主及一干人等放還,如今聖上便在山腳,難不成你敢抗旨嗎?」
這老匹夫邊說、邊行已是進入秦家親衛陣地,見得各種千奇百怪的武器和兵士等毫不懼怕的興奮神態,心中不禁沉重萬分,他是聽到兒子程處默描述過這等武器的可怕,想如今不將眼前統率秦家親衛的將領說動,怕是一場大戰不能避免,那時徐家將背上反叛大唐的罪名,天下戰火再起,大唐好不容易得來休養生息的時機將因此失去。
果不其然,只聽得周倉不屑說道。
「沒有我家少帥軍令,便是抗旨又如何,我等生為秦家人,死為秦家鬼,便是皇帝又算得什麼,放人卻是休想。」
「你這莽漢忠義可許卻不知此事深淺,不怕為你家少帥惹來反叛大唐的惡名使各路大軍共討之嗎?速速使老夫見得公主商議雙方皆能下得台階的方法,你家少帥哪裡,此事過後自有老夫一力擔承。」
程咬金此話終是讓周倉有所顧忌,他可不想因自己的莽撞而給少帥惹得如此大的危機,一番內心掙扎之後,同意程咬金進山面見公主。
見到公主,程咬金嘆息著將其中的厲害關係一一道明,奉襄城公主萬不可因自己的幸福而使此間引起大戰不可收拾,那時徐家背負反叛之名終將至大唐戰火再起,生靈塗炭。
李小婉一旁幫著程咬金將事件走向分析得更是透徹,直使襄城公主想著便是嚇得周身大汗淋漓,眼中含淚毅然說道。
「程將軍!秦文遠如今隨他師父往驪山未歸,山中諸多隨從乃秦府家人,將軍須保證朝廷大軍不得對秦家人展開殺戮,否則襄城便是死在此處也不下山。」
「老臣保證秦家人不受攻擊,公主這便隨老臣下山,遲則恐怕生變呀!」
得程咬金保證,襄城公主使人拿來紙筆,快速寫下書信交與周倉。
「周將軍請將書信交與你家少帥,就言本公主有負秦家,有緣再見,你等當護著秦文遠速速離開長安城。」
「公主之話小人記下,如是公主改變主意,某等盡可護著公主殺出此地,任是有千軍萬馬又奈得我何。」
「本公主心意已決,不必多說!」
話畢,襄城公主與春香等人告別,還未實施心裡釋放捉拿之人的想法,帶著李小婉及隨身侍女與程咬金黯然離開軍營下山……
山腳下唐軍中軍帳里,襄城公主跪地任皇上責罵,卻任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哀求父皇放過徐家諸人,氣得李世民暴跳如雷。
襄城將皇家的親情想得太過完美,哀傷之際,卻不料李小婉一旁再是挑起事端。
「皇上!小婉以為秦文遠妄顧王法,如是將徐家人輕言放之恐大失皇家體面啊!」
望著這平日溫順的閨蜜,襄城公主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耳,這便是那昔日與自己無話不說且心地善良的女子嗎?其心計之深當使人重新認識。
李世民雷霆震怒稍息,面色陰沉吩咐禁軍將襄城押回皇宮交由皇后處罰。
襄城被禁軍押走,仍是一路懇請父皇的聲音消失後,李世民宣秦瓊、李靖、程咬金等進帳議事,這皇帝老兒聽進李小婉之話,恨極秦家親衛也敢抗旨不放其餘被捉之人,吩咐大軍強行攻山滅殺逆賊。
程咬金伏地高聲說道。
「皇上不可啊!微臣可是答應公主保證徐家諸人安危,方使得秦家親衛同意公主下山,如今大軍如是發起攻擊,豈不是讓微臣言而無信。」
「程將軍可不能因小義而忘了大節,想徐家已是犯下反叛之罪,豈能輕易了之。」
留在此處的李小婉再是扇風點火般言道。
「程咬金!虧你做官日久見識卻不如女子知道輕重,當真讓朕失望。」
李世民望著跪伏地上的程咬金說著,滿臉是不耐的表情。
李靖暗道這女子好狠的心,比起她父親李道宗的狠毒當真有過之而無不及,見皇上似乎心意已決,心中暗嘆皇家毫無情義之餘,無比灰心接著皇上的話而道。
「皇上!微臣觀此山地形,進山山道狹窄,不宜使大軍快速推進,如是下令大軍不惜代價強行攻之,而徐軍據險要以其強大的火器殊死抵抗,其傷亡之大微臣不敢想像,不如我等圍住此山,待秦文遠回來曉之以理使其放棄抵抗,還望皇上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