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再議!爭論!
而「松漠」城方向,自己只需要率一萬騎兵匯同吳平麾下四千騎兵和乞力蘇骨麾下五千突厥狼騎,加上自己的親衛騎兵約二萬人的大軍對付契丹軍綽綽有餘,再令趙猛率萬騎機動,此次如真要開戰就徹底將契丹打殘,趕出漠北之地。
地圖前秦文遠心中已有計較,定下以靜制動的遼西軍事準備和持續發展民生的大政方略……
便在遼西大地處于波瀾雲詭的局勢里,衛孝傑與封博文聯合彈劾秦文遠的奏章已轉至長安都城,接著再有封博文奏稟秦文遠不顧大局,蠻橫要求各族須作出戰爭賠償再釋放戰俘並拒絕在遼西建造監軍衙門的奏摺上呈中書令,總之,幾個奏章皆是訴說徐天的不是。
而平遼府卻少有奏章稟報遼西之事,唯有史部收到平遼府稟報封博文因不耐遼西苦寒私自率隨員往幽州駐紮的情況奏摺。
這日大朝會,長安城裡文武大員匯聚朝堂,各部大臣、尚書、將軍等向李世民匯報完帝國的軍政大事之後,殿外傳來大賀氏聯盟首領摩會遣使求見皇上的聲音。
「宣!」
李世民輕言,早有身邊太監秉承皇上口諭將外使迎上大殿。
但見數位著契丹服飾的族老進殿後跪伏金鑾之下,高呼皇上萬歲之後,待得平身,其中一位透著上位者氣度,衣著華麗的契丹人便開口說了起來。
「尊貴的皇帝陛下,自我契丹各部歸順大唐便約束族人不得騷擾漢民,然、遼西自秦文遠上任之後先是使軍於營州與松漠一線擊殺我契丹與奚族軍隊,抓獲契丹與奚族戰士數千充作建設遼西的苦役,再後妖言惑眾引誘受我契丹部落庇護的漢民逃往遼西並派出軍隊迎接,使契丹各部落人口驟減引發各部族長不安,已有起兵討伐遼西之勢,為使事態惡化,摩會首領著小人等出使長安,乞求皇帝陛下下旨徹查秦文遠所為,還遼西安詳和諧的局面。」
契丹使臣剛剛說完,趁著李世民沉吟之際,中書令、尚書左僕射蕭瑀殿堂上大聲說道。
「皇上!遼西監軍使封博文稟報朝廷,言平遼使徐天不顧大局,欲使契丹等族作出戰爭巨額賠款方能放回各族戰俘,且拒絕出錢在盧龍城建造朝廷設立監軍衙門之事,臣以為秦文遠把控遼西已成大勢,仗著其麾下虎狼之軍和其收服的突厥狼騎,壓服遼西數州城衙門為其所用,此子野心皇上不可不防,若任其發展終成大唐禍亂。」
蕭瑀一副為大唐安危憂心的虛偽嘴臉引得一旁早是從秦文遠傳來長安書信中得知遼西大好局勢的李靖、杜如晦等文武重臣的鄙視,程咬金、尉遲敬德、秦瓊等從契丹使臣的話語裡聽出大賀氏聯盟忌憚秦文遠欲使皇上壓服這小子的意思,皆是暗贊此子英勇超過其父甚多,同時也為自家兒郎在秦軍中的成長而甚是自豪。
一班以杜如晦、李靖為文武領頭的大臣皆是不語,俱都想看看以蕭瑀、長孫無忌等朝廷親貴如何表演,皇上又該如何判斷這些針對秦文遠的指控。
見得皇上仍是沉吟不語,尚書右僕射、開封府儀同三司的長孫無忌再是丟出一枚震驚大唐文武的消息,卻是衛孝傑聯合封博文彈劾秦文遠的奏章。
「皇上!有幽州都督衛孝傑和遼西監軍使封博文聯名彈劾徐天,稱秦文遠無視幽州都督府守邊重任,欲使其打開關隘任其來往於大唐腹地與遼西的商隊通行,衛孝傑為大唐安危之故拒絕徐天提議,惹得秦文遠惱羞成怒,竟使麾下親衛擊殺幽州都督府數名侍衛威脅衛孝傑,此等大逆不道做法激起幽州軍對遼西徐軍的憤慨,如是不加以對秦文遠的制裁,恐怕會引起兩軍內訌,給幽州的城防力量造成巨大的損失,臣以為皇上當下旨撤了秦文遠平遼使之職,使禁軍統領張公謹繼任遼西,如此方能平息幽州軍的怒氣。」
待得長孫無忌說完,以國子監祭酒孔穎達、諫議大夫韋挺、刑部尚書李道宗等一幫看秦文遠不順眼的朝廷大臣紛紛跳出指責秦文遠狼子野心,為達目的儼然不顧同胞手足的生死而行欺君之事,似這等逆臣早該拿下天牢關押,擇期問斬並昭示天下以儆效尤。
列位看官,你見那朝堂上此時各路大神似打了雞血般躥騰,猶若家裡婆娘偷漢被自己發現一般憤恨,滔滔之語皆是為大唐的安危發展而願披肝瀝血,恨不得以身飼虎也要拿下徐天這等權臣。
更是有大臣將齊州自治之事也搬了出來,仿似不搞垮秦家皇上便會失去江山社稷,其言皆是誅心之語,要多惡毒便有多惡毒。
李世民終是聽不下去,輕哼一聲使其大殿上如市集的喧鬧之音靜了下來。
望過這幫大臣上躥下跳的表演後,作為皇上早是從中看出許多東西,蕭瑀、長孫無忌、韋挺等老牌的世家大族如何能忍得被秦家這種新型崛起的勢力所蔑視,自是要想方設法打壓,而朝廷上那些攀附所謂五姓七望世家的大臣們,其實心中多是因忌恨秦家的權勢而群起對徐天的攻擊。
時人不管窮富,多是有些劣性,巴不得別人都不如自己,此等現象在官場中尤其如此,這才是殿上有些大臣針對秦文遠真正不滿的原因。
沒多大本事的人總愛「怨人窮、恨人富!」這便是人類的弊病。
作為帝國的皇帝,李世民自是有著與尋常人不同的思維,不可能因一面之詞而對事物妄下定論,以他對秦文遠的了解,這小子個性桀驁不馴卻不是亂來之人,他敢在契丹等數個外族的壓力下如此強勢想必自有把握應對,而對幽州衛孝傑,這小子怕是根本就沒將他放在眼裡,從偵騎司不斷傳回的情報中皆是提到這小子親衛手中有威力強大的武器甚是犀利,而齊州那邊暗樁近日又數次提到經常於「歷城」的山林間聽到似雷擊的聲音,想必是這小子在試製某種更大的殺器。
如此種種消息,李世民感覺這小子身上藏著的隱秘之事太多,好在秦家對大唐江山並無覬覦之心,而秦家家主秦長青幾乎都是以兒子的主意行事,這小子就是個理想主義者,如是朕不善加利用他的心性和他那些鬼神莫測的手段為己所用,豈不是某家這個皇帝的最大損失。
這皇帝老兒倒是將秦文遠看得透徹,正如他想的那樣,見過前世繁華的秦文遠,所做的正是希望大唐的百姓安居樂業,各族和諧相處,於李唐的江山並無多大的興趣。
見得大殿上安靜下來,李世民微笑著開口說道。
「大賀氏摩會首領的請求朕已知曉,待朕了解實情後傳旨平遼使徐天約束本部兵馬,至於你等所說聯盟部落欲起兵討伐遼西之事,朕奉勸你等不要妄生殺戮之心,否則、一旦戰火打開生民塗炭,可不是你契丹八部所能承受的。」
說完此話,不待契丹使臣表態,李世民再次言道。
「蕭瑀、長孫無忌所奏幽州衛孝傑等彈劾秦文遠之事改日再議,諸位卿家散了吧!」
「退朝!」
隨著太監尖細的聲音響起,李世民起身自顧離開大殿。
蕭瑀、長孫無忌等大臣見皇上對秦文遠之事輕描淡寫且毫無責罰之意,態度似與往日有些大不一樣,包括李靖等在內的所有臣子心裡皆是頓感詫異,不知皇上今日因何如此。
待得契丹使臣離開之後,李世民身邊大太監劉公公再傳皇上口諭,著各部尚書及朝廷二品以上重臣於太極宮兩儀殿再議政事。
諸位大臣得皇上口諭,俱按各自品級往兩儀殿拜見皇上。
兩儀殿裡,李世民倚身龍榻上看似隨意卻又有些面色謹慎,見諸臣進殿欠身說道。
「賜坐!」
諸臣拱手行禮謝坐並按各自品級而坐,待得眾坐下,李世民方輕言慢語說了起來。
「鑑於遼西處于敏感時期,朕欲使河間王李孝恭為河北道行軍總管,率軍二萬駐紮幽州以防契丹軍南下騷擾邊關並查明幽州都督府侍衛被擊殺之事相機處置,朕相信秦文遠不是奢殺成性之人,此事定有因果,想如今朕的江山安穩,正是為開疆拓土積聚力量之時,諸位卿家當致力於發展民生和經濟之事,不用總將眼光放在秦文遠身上,遼西之地便由那小子去折騰吧!」
「皇上不可啊!」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如此!」
李世民話音剛落便有蕭瑀、長孫無忌、李道宗三人幾乎同時高聲呼道。
「你等且說說如何不可?」
見得皇上皺眉相問,長孫無忌起身跪地而道。
「皇上!想那秦家已得齊州自治,如是任由秦文遠再於遼西發展,其一恐使秦家形成大勢而對江山社稷不利,其二則是秦文遠儼然不顧大局與外族和高麗國時常發生衝突,定會使外族同仇敵愾針對大唐,如是東北兩面的外族再與大唐西面的吐蕃等國勾連,那時我大唐將四面楚歌陡之奈何,臣以為皇上還是應以大局為重撤回秦文遠平遼史之職,使朝廷派員對各族與高麗行安撫與懷柔之策。」
「長孫大人不過是怕秦文遠平定東北之地積功而被皇上重用罷了,何必又說得那麼堂而皇之呢!」
一旁秦世勣先是忍不住反駁起來,現在秦家已有第三代嫡子,秦世勣對家族的發展早是心中發生巨大的變化,熱切希望家族在侄兒的手裡發揚光大,使之成為能與五姓七望相媲美的世家而光耀秦家門庭,那便是自己百年之後也能瞑目,而在侄兒現在漸顯強勢的成長過程中他必然要打起萬分精神,再不能似以前那樣不聞不問,任其侄兒與人發生衝突而不顧。
說罷此話,秦世勣接著又道。
「秦長青雖自治齊州軍政卻從無覬覦皇權之心,所求不過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又如何對大唐江山社稷不利,此乃長孫大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嫉妒而使誹謗的無恥伎倆,實是無恥,再言秦文遠任職遼西,短短時間便頗有建樹,使其遼西軍政同心同力,又如何不顧大局,難不成有敵來襲也放任不管便是你說的大局?真是豈有此理,似你這井底之蛙的眼光怎能知得鴻鵠之志,憑著自己那點不為人知的自私心理,貫會於朝堂上對別人使些讒言罷了!」
「秦世勣休得大言不慚,長孫大人所說並無什麼不妥,且不說齊州已掌控秦長青之手形成獨立於朝廷政令外管轄之事,便是秦文遠於遼西數州短短時間便接連惹事,先是與臣服大唐的契丹、奚族、靺鞨、高麗國發生數次衝突,其後重傷古北口守軍將領屈通,擊殺幽州都督府侍衛等惡行,豈是顧大局之人所為嗎?」
蕭瑀一旁見秦世勣,將長孫無忌說得臉紅筋脹也是出言大聲說道,這廝剛剛說完正顯得有些氣憤填膺的模樣之時,卻不料殿堂上響起不合時宜的譏諷笑聲。
「嘿、嘿、嘿!」
笑聲過後,但見程咬金大赤赤向著蕭瑀說道。
「真是讓老夫開了眼了,何時我大唐男兒擊殺來犯之敵便成了不顧大局,能說出此等話語之人,還要不要那張逼臉!」
說完此話,程咬金再是對李世民嬉笑而言。
「皇上啊!以後如是有外族勢力襲擊我大唐之時,微臣奏請皇上使蕭大人此等貫會講大局的高人出戰,僅僅憑著給人講大局想必就能將敵軍嚇得屁滾尿流再不敢犯境,此等說唱間使敵灰飛煙滅的功夫臣等武夫自愧弗如,唯蕭大人馬首是瞻我等也學學靠嘴退敵的秘法。」
這廝嬉笑打趣的言語頓惹得殿裡眾將「哈哈」大笑不止,皆用鄙夷的眼光望向蕭瑀。
尉遲敬德聽得程咬金所說也是起身湊趣起來。
「俺說你程老鬼真是孤陋寡聞,某家幼時便知佛門有說教的無上神功,想這蕭老匹夫誠心向佛,定是深得佛門青睞將此神功傳授,我等武夫可將刀槍收起,馬放南山,今後如是外族入侵我等便隨蕭大人出征,遇敵之時自是口中念念有詞,想必退敵便是話下數語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