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最窮的毛屯鄉

  要拍攝人文之美,淳樸之美,農村之美,就離不開毛屯鄉,因為毛屯鄉最窮。

  至於拍攝自然之美,歷史之美,就要去慶和縣南部的茅鄉和崔老莊鄉。

  考斯特是開不了破破爛爛的路,會折騰吐。

  所以楊東讓縣裡準備了幾輛摩托車,騎摩托去毛屯鄉。

  幾輛摩托車,浩浩蕩蕩的沖向毛屯鄉。

  而得到縣政府辦通知的毛屯鄉幹部,立即準備迎接工作。

  省委領導雖然不來他們鄉,但是兩位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宣傳部長要來他們這裡,他們一樣要準備。

  一個小時之後,騎著摩托車的大傢伙,來到了毛屯鄉。

  窮,剛進入鄉里,就能看出窮。

  曉燕也是走南闖北的農業頻道主持人之一,可她也很少見到這麼窮的鄉。

  一路上除了農田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像樣的建築,路過一些村子都是土房,偶爾有磚瓦房,但很少。

  七八歲的二童當街尿尿,拉屎,根本不避諱外人。

  老人坐在破落牆頭底下,穿的也是破破爛爛的縫補衣裳。

  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都是土路,颳風下雨最倒霉。

  幸好這幾天沒雨,但是摩托車一走,呼呼的土捲起來,令人灰頭土臉。

  不過雖然窮,但是有很多家庭都有拖拉機,這畢竟是種地的機械,不可能沒有。

  鄰近毛屯鄉政府,路邊停著幾輛自行車,毛屯鄉的幹部已經等候多時了。

  毛屯鄉黨委書記毛長海,毛屯鄉的鄉長毛立果。

  毛屯鄉,顧名思義就是姓毛的屯鄉,以前這裡都姓毛,後面人越來越多,成立了鄉。

  毛屯鄉,一共有十二個村子, 目前一萬兩千人,近兩千戶人家。

  其中有四千多人都姓毛,所以毛姓是毛屯鄉的第一姓,基本上都是本族。

  書記毛長海,是鄉長毛立果的叔叔輩分。

  但是兩個人的年紀基本上同齡,沒差幾歲。

  黃臉漢子,臉上都是皺紋,雖然儘可能打扮,但還是一眼看出來窮。

  書記和鄉長想貪污,都沒那個機會,窮到連貪污的機會都沒有。

  可以想像,毛屯鄉到底有多麼窮了。

  而且也沒辦法貪,都是本家,怎麼貪?貪親戚們的血汗錢?他們得被戳脊梁骨。

  「來了,來了。」

  毛長海看到前面土路塵土飛揚,行駛而來的摩托車,立馬打起精神。

  很快,楊東這些人,來到他們面前。

  曉燕戴著頭巾,但還是一身土,嘴裡面都有些牙磣,土都進嘴了。

  三十歲的曉燕本該是城市麗人,現在變成鄉下村姑了。

  真實,太真實了。

  一路走,一路錄製,遍地都是真實的毛屯鄉。

  從他們在縣城出發,騎摩托來毛屯鄉開始,就已經進行錄製了。

  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全是土路,這要是播出的話,肯定能引起全國貧困人民的共鳴。

  不過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播放這樣的宣傳片必須得標註清楚,國家級特貧困縣—慶和縣。

  不然的話,真的很容易引起很多領導們的不滿。

  因為有些領導見不得老百姓貧困啊,會傷心的。

  「楊書記,邊部長。」

  毛屯鄉的幹部都圍了上來,一共就七個人。

  毛屯鄉的領導班子缺失很多,幹部嚴重不足,畢竟沒有誰喜歡來這裡工作,基本上這裡的領導幹部都是毛屯鄉的本地幹部。

  「毛書記,毛鄉長,同志們,你們好。」

  楊東上前和幾個人握了握手,然後不廢話,把曉燕几個人介紹給他們認識。

  「這就是央視攝製組的同志們,這是曉燕主持人,這是央視農業頻道的編導江二同志,這是攝像…」

  介紹完了之後,大傢伙在毛屯鄉領導的帶領下,深一腳淺一腳的推著摩托往鄉政府走。

  楊東一邊走一邊問:「秋收快了吧?」

  毛長海跟在楊東身邊,臉上帶笑的回答道:「快了,楊書記,現在其實就已經有很多家開始掰苞米了。」

  掰苞米,也就是掰玉米,把玉米從玉米杆上掰下來,再把皮扒掉,可以賣玉米棒,也可以賣玉米粒,價格不一樣。

  「今年的苞米價格咋樣?」楊東繼續問。

  「不太好,一斤六毛五,還必須得干,超過一定的水分,價格還要低。」

  毛長海皺著眉開口回答,他自己家也種了三垧地(30畝)玉米棒子,如果按照這個價格賣的話,一晌地產量一萬八千斤算,大概能賣三萬五千元,但是扣除租地費,和農藥化肥種子啥的,也就能賺個兩萬左右。

  這還算情況好的,他家地多,三垧地。

  如果家裡只有一晌地左右的,可能也就賺個幾千塊錢。

  楊東聽了這話,背著手沉默,沒有多說什麼。

  他腦子裡面開始構思,以後毛屯鄉該怎麼發展。

  毛屯鄉的水田很多,可以發展水稻。

  但是水稻價格基本上固定,所以要從銷售上面想辦法,把毛屯鄉水稻成品價格提高,賣給城市有錢人,貴一點也無所謂。

  這樣的話,最起碼老百姓賺錢多一些,哪怕一斤多賺一元錢,算下來一年都多賺幾千上萬塊。

  就像是後世的五常大米一樣,賣的很貴,也很好吃。

  但是種五常大米的老百姓,未必賺錢。

  因為提高價格的是供銷商,是供貨商,而大米公司,而不是老百姓。

  楊東要竭力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穀賤傷農,谷貴傷農,必須選一個合適的價格,讓老百姓賺錢,也讓商人賺錢,互利共贏。

  所以現在沒必要和毛長海他們提,提了之後徒增他們的煩惱。

  等自己有機會再提,提了之後就得實現。

  想要實現,前提是慶和縣知名度高,大米形成品牌效應才可以。

  說到底,宣傳必須到位。

  楊東在前面和鄉幹部問話,後面的央視攝製組就開始拍攝,把楊東的一舉一動,把鄉幹部的一舉一動都拍下來。

  曉燕走在後面,忽然有一個新的想法。

  為什麼不採訪楊東?為什麼不做一期訪談那?

  她手裡面又不是一個節目,也有一個節目就是訪談類型,專門訪談全國的農業專家,或者一些當地幹部,以及種糧食的農民,反正跟農民有關的都可以訪談。

  央視攝製組拍這拍那,很快就下午三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