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一戰已是無法避免,公元一千二百九十七年正月,張弘范正式開始了進攻崖山的動作。閱讀
元軍兵分三路,對崖山形成了包圍之勢。
面對元軍的來勢洶洶,崖山之上的南宋朝廷,有不少人張世傑強占海灣出口,以保證西退的道路暢通。
這些人的擔心其實也不錯,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戰是沒有什麼勝算的。
因為宋軍被困崖山,已經是一支孤軍,是不可能再有援軍來的。
如此一支孤軍,如何能夠抵擋住元軍的大舉進攻呢。
只可惜,張世傑沒有聽從眾人的建議。
「事已至此,我等又還能退到什麼地方去呢?已經退無可退了。」
就算成功從崖山逃走,可之後呢?眾人又該去什麼地方落腳?難道就在海上四處漂泊嗎?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拼死一戰呢。
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
而後又下令將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將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只是張世傑對付援軍的辦法,而張弘范率軍趕到崖山之後,看到宋軍的布置,當即就絕頂啟用火攻。
畢竟這樣的局面,火攻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張世傑又怎麼可能沒有防備呢。
見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沖向宋船。
張世傑早已將所有宋船皆塗滿淤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
如此一來,元軍幾次進攻,都未能得逞。
一時間居然拿不下宋軍,張弘范無奈,只能下令大軍封鎖海灣,想要困住宋軍。
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可以說張弘范這一手是徹底困死了宋軍。
而崖山之上,宋軍本就沒有任何補給,如此長時間下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張世傑自然明白元軍的目的,但是他沒有辦法。
雙方兵力相差巨大,元軍即便只是如此圍而不攻,宋軍也完全堅持不了太久。
沒有糧草,宋軍只能以野果數皮為食,硬生生堅持了十餘日。
不過吃食算是熬過去了,可飲水呢?這麼多人,乾淨的飲水顯然是不夠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不少士兵安奈補助身體的即刻,只能以海水解渴。
可海水飲之,很快不少士兵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
可以說宋軍此時已經到了戰敗的邊緣。
這一切張世傑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不止一次的率軍衝鋒,想要撕破元軍的封鎖。
只可惜這一切都在張弘范的防備之下,故而沒有能夠成功。
並且,在大戰之中,張世傑的外甥還被張弘范所擒。
元軍大營內,張弘范看著眼前的張世傑外甥,面色平靜的說道。
「你可願為本將勸說張世傑投降?若此事能成,本將不僅保你性命無憂,甚至還許你一世富貴。」
對此,張世傑的外甥沒有過多猶豫,很快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在下願意。」
「很好,既如此,你便親自手書一封,送於張世傑吧。」
想要利用其外甥來勸降張世傑,只可惜,這封親筆信寄出去之後,直接就被張世傑給撕了。
之後張弘范又用張世傑的外甥勸降了兩次,甚至直接將此人帶到戰場上,當著張世傑的面,開口勸降。
但三次勸降,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這最後的結果,張弘范好像並沒有感覺有太多的失望。
因為在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會是如此。
張世傑不是一個會投降的人。
既然依舊招降不能,那就只能繼續強攻了。
同時,隨著元軍的不斷進攻,崖山之上的宋朝軍民,生活也是越發艱難。
即便是皇帝的生活都過得極為悽苦,每日三場,最好也不過就是些野菜,清粥罷了。
「張大人,我們現在這麼辦?」
一些宋朝官員,更是面色複雜的看向張世傑,他們沒有辦法。
對此,張世傑面色難看,但依舊堅定的說道。
「即便是死,也要和元軍戰到最後一人。」
張世傑沒有投降的意思,就算是到了眼下的這個時候,張世傑依舊還是要死戰不退。
雙方對峙,糾纏,一直到祥興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九年二月六日癸未。
張弘范終於發起了最後的猛攻,元軍中有人建議先用火炮攻擊,打破宋軍的陣型。
不過張弘范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反而是令其容易撤退,隨即沒有應允。
次日,張弘范將元軍軍分為四個部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
張弘范則自領一軍與宋軍相戰里余,並以奏樂為總攻訊號。
元軍的假裝奏樂,宋軍聽後果然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放鬆戒備。
趁著宋軍放鬆防備的時候,正午時分,張弘范的水師於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在漫天箭矢的掩護下駛近宋船。
兩邊船艦快速拉近距離,段段時間元軍就連破七艘宋船。
完全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此戰的進行十分順利,面對早有準備的援軍,宋軍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
此戰進行到這個時候,宋軍可以說已經是回天乏術了。
畢竟他們本就是一支孤軍,如今如此大敗,陣型被破,就算是想要防守,也很難了。
可以說這時候的宋軍,根本就沒有了繼續抵擋援軍進攻的能力。
大勢已去,眼看著元軍不斷畢竟中央的皇帝龍舟。
此時小皇帝趙昺就站在龍舟之上,一旁則是時年四十三歲的陸秀夫。
眼見無法突圍,且元軍越來越近,陸秀夫看向小皇帝,苦澀說道。
「陛下,臣願隨陛下赴死,即便身死也絕不多元軍的俘虜。」
最後關頭,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跳入海中。
即便是死,也不能落在元軍的手上,當年的靖康之恥,已經讓所有宋人顏面無光了,大宋不能再有第二次靖康之恥。
隨著陸秀夫和皇帝的跳海自盡,在場的眾多宋朝軍民,也是一個個的跳入海中,慷慨赴死。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