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這樣搞的話,這一個戶部,不就有了兩套體系?那…那最後到底誰該聽誰的啊?」李世紀一時之間懵了,覺得這樣搞那戶部以後豈不是要亂套了。
但旁邊的沈訶卻已經明白了任昊的用意,頓時就稱讚起來道:「任公的這一招反客為主,實在是妙啊。」
「妙?怎麼妙?」李世紀雲裡霧裡。
「賢弟,你這腦袋瓜子平日裡都靈活的很,怎麼今天進了宮就開始不靈光了起來?」任昊給李世紀倒了一杯醒茶,又告訴李世紀,陛下認命他為戶部大司空的意義,就是要把戶部的一切事宜都要交接到他們自己的手中。
戶部現在除了老尚書劉氏外,其他人不是丞相的人就是陳御史的人。
陛下要他們以戶部入手,是因為戶部是六部之中的重中之重,國家的經濟命脈可握在戶部的手中。
「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李世紀一副恍然大悟,我懂了的樣子。
「走吧。」任昊戴上烏紗帽,領著沈訶跟李世紀進殿面聖。
由於任昊現在入朝為官,在加上他持有能隨意進出宮的令牌,這見皇帝陛下實在是很方便。
很快,他們三人就在老太監的引領下來了天祿閣。
「臣,拜見陛下。」
三人俯首叩地,向著御桌前的皇帝參拜。
「三位愛卿免禮,入坐吧。」文顏擺了擺手,又接著繼續用餐。
三人席捲而坐,任昊瞧了眼御桌上的御食。
「三位若是還沒用過早膳,朕讓公公給你們端來些膳羹糕點。」文顏瞧著三人問道。
「回陛下,我們三人已經用過早膳了。」任昊回道。
「那你們三個看著朕是何意?難道朕的臉上長了花嗎。」文顏接著問完,又把掉在桌上的米粒夾起送進嘴裡。
「回陛下,民間傳聞說陛下每天的膳食都是山珍海味,可臣等今天一見,原來陛下吃的並不是山珍海味,甚至膳食都不如各部大臣的早膳。」
任昊說完,旁邊的沈訶跟李世紀都跟著點頭。
以後京中誰還敢亂說陛下天天山珍海味,他李世紀第一個不答應。
陛下的早膳就是普通的白米羹,白米糕,跟一小盤的醃菜。
「如今國庫空虛,守疆將士們都吃不飽肚子,朕若是天天山珍海味,心中甚是過意不去。」文顏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的筷子,又掃了眼任昊跟李世紀。
她的話一方面說自己勤儉,另一方面也是在暗暗的問李世紀跟任昊要錢。
朕都過活的那麼慘了,你們兩各個都是有錢的主兒,還不趕緊意思意思?
李世紀也聽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頓時叩地表態道:「臣願意跟陛下還有守疆將士們共苦,願意獻上白銀五千兩,糧草五十石。」
「愛卿如此體恤邊疆將士們,朕甚是欣慰。」文顏很滿意點了點頭,雖然白銀五千兩還有糧草五十石不算多,但也廖剩無幾。
既然李世紀都已經表了態,任昊還想裝傻充愣那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獻上同樣的白銀糧草。
至於旁邊的沈訶那是相當的尷尬,他一沒銀兩,二沒糧草的,拿什麼來捐?
但是這不表態也不行啊,畢竟自己的主公還有同僚都獻了。
到最後,沈訶也只能叩地說道:「臣雖剛入朝中還無俸祿,但陛下勤儉體恤守疆將士們的共苦之心,臣深感同受,臣願意盡一些綿薄之力,把下月俸祿盡數獻之。」
「好好好,朕就先代替將士們謝謝你們的好意了。」文顏點了點頭,然後又讓旁邊的老太監拿筆硯過來,讓任昊跟李世紀寫文捐,她好讓人去他們府上拿銀取糧。
任昊跟李世紀也是一陣無語,皇帝陛下風風火火的真是一刻都不想耽誤啊。
但不過,他們還是照做了。
寫完文捐之後,文顏把東西交給旁邊的老太監去辦以後,又問起三人來見她是有什麼事兒。
她可不相信三人是為了看她持家勤儉來的。
「回陛下,臣等需要戶部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若干。」任昊也不避嫌的直言道。
「戶部不是都有這些幹事嗎,你們只需隨意差遣就是,何必還需要重新招納?」文顏問道。
旁邊的李世紀說道:「回陛下,那陳侍郎夥同下屬不聽我們調遣就罷,還故意把戶部舊年的書卷拿到我們三人面前,明面說是讓我們了解,但實則是故意耽誤交接,不願聽從臣等調遣。」
「居然還有這事兒,他們好大的膽子。」文顏氣的一拍桌子。
她雖然知道這些人里,不是丞相的人就是御史的人,但也沒想到如此大膽,連自己欽點的大司空都敢欺負,不聽調遣。
「戶部除了老尚書之外,其餘屬臣不是丞相就是御史提拔上來的人,他們肯定不會隨意聽臣差遣。」
「臣建議從新招納各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好直接取代他們。」任昊向著皇帝提議道。
文顏在此時默然了下來。
她本來是想讓任昊他們逐部取代,但現在想要一次性都給取代,這難免影響到戶部的運轉。
戶部可是六部之重,是絕對不能出亂子的。
任昊看出了皇帝的擔憂,就開口說道:「陛下請放心,臣絕對不會耽誤到戶部的正常運轉。」
「你怎麼能保證?」文顏問道。
「臣有一套更先進的戶部之法可行,當今戶部稅收之法陳舊混亂官員從中貪墨方便,而查詢戶部記錄稅收,戶籍,尋找任意一年記錄,都要費老大的周折。」
任昊向著皇帝介紹起來,他這所謂更先進的戶部記錄,實則就是照搬現代的稅局,每個郡縣鄉村的戶籍跟稅收合併,然後再以郡縣鄉村分類,把年月全都標註在書卷之外。
這所謂的合併,就是按戶籍繳稅,在郡縣鄉村各個地方設立戶部,由京中戶部直屬指派,不受本地官員管轄。
之前的戶籍跟繳稅是分開的,戶籍是戶籍,稅收是稅收。
以前的稅收,都是由郡向縣收,縣向各鄉村收,最後在運往京中戶部充繳國庫。
這樣雖然簡單方便,但在繳稅一事上,各郡縣鄉村的官員都存在大量的貪墨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