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安手中,多了一份效忠的盟書。這意味著,桑多斯已預先寫下尊奉大梁為宗主的詔文,呈於李安。一旦他成為草原可汗,這份盟書將成為最強有力的憑證,象徵著向大梁稱臣納貢。
隨著桑多斯的離去,李安命人開啟城門,將滿載貨物的車隊和一對對如粽子般捆綁的人帶入城內。面對這些俘虜,李安並未過分苛責,僅令他們被安置於空曠之地,允許其原地休憩,並保證了充足的食物供給,儘管給予自由解除束縛是不可能的。
李安非慈悲泛濫之人,對這些胡人始終保持著警惕。他深知,若稍有鬆懈,便會遭到反噬,哪怕是己方任何一名士兵受傷,也是他不願見到的結果。李安在此處展現了他的明智與決斷。
次日,隨桑多斯而來的胡人整裝撤退,隊伍中融入了由鐵牛率領的千人大梁士兵,他們裝備著火槍、充足的手榴彈,甚至攜帶了一門火炮及開花彈——李安精心研發的空心彈,而非實心炮彈。因草原之上缺少堅固城牆,部落間僅以柵欄相隔,故實心彈效果有限,而開花彈則威力顯著。
隨著胡人的遠離,李安整頓軍容,準備班師京都。至於嘉峪關,他並未交還給先前的守將,而是重組撤回的老兵,精選一部分人隨行,余者留駐於此,守將則從南山軍中精心挑選,他們是李安心中對大梁、對梁清雲最為忠誠的力量。
而剩餘的火炮,他未攜走一枚,盡數留存於嘉峪關。
至於前方的玉門關,李安既未親自前往,也未遣兵接觸。他的策略簡單而明確:對手十三王爺坐擁十萬雄兵,縱然大梁軍力強盛,正面衝突亦難占優勢。
此前之所以能擊潰胡人,多依賴堅固城牆與巍峨城樓,一旦轉為攻方,恐將付出巨大代價。因此,李安意欲將嘉峪關作為大梁最後的防線,隔絕十三王爺於外,確保國境的安全無虞。
在那雄偉的嘉峪關深處,十三王爺的軍隊若意圖闖入,無疑是痴人說夢。
哪怕對方以十萬之眾,欲借道嘉峪關,直指京城,其難度亦堪比登天。提及十三王爺,不得不提,此刻的他已風聞此事。這裡的一舉一動,皆在他的密探監控之下,就如同胡人大軍的影子,背後總有十三王爺的眼睛,緊盯著事態的每一絲波動。
胡人首次攻勢折戟,消息即刻傳至十三王爺耳中,他對對方採用的神秘手段感到震驚不已,那驚天動地的轟鳴究竟是何神器,心中充滿好奇。
但謹慎使然,他不敢過分接近,一方面忌憚李安方面察覺異樣,另一方面,即便與耶律奇暗中結盟,也不敢公然親近。
這層聯盟僅限於高層之間,基層士兵無從知曉,若過分靠近,胡人反噬,後果不堪設想,實乃損己不利之舉。
因此,探子們行動時格外小心,即使盧阿諾遇害,他們也未及時察覺,只知道胡人開始分批撤離,這一變化讓十三王爺頭痛不已,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早知如此,他斷不會輕易放過胡人,至少也會做做樣子,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姿態。
如今,他發現自己深陷被動,從未料想到扶持的一方竟如此慘敗,三十萬胡人大軍敗於數萬人之手,說出來恐怕無人會信。
更令他確信無疑的是,若胡人真有心攻打他的玉門關,即使他有十萬大軍,也難以抵禦,敗局似乎已成定數。
此番經歷,讓他深切體會到李安的恐怖,這個太監的能量超乎想像。
於是,他萌生了將李安招攬至麾下的念頭,若能成功,無疑如虎添翼,大有國的皇權,幾乎唾手可得。
他知道李安與梁清雲的關係並非堅不可摧,畢竟,自己這位皇侄的真實身份,連同李安與梁清雲的真正關係深度,外界皆不甚了了。
因此,他盤算著,若能給予足夠的好處,甚至共治天下的承諾,李安是否會改換門庭,站在自己一邊?
細細想來,這樣的誘惑,誰能輕易拒絕?連他自己也無法抗拒這等誘惑,畢竟,李安在許多人眼中,不過是一名宦官。
心動即刻付諸行動,他連忙修書一封,密送至京城,交到四哥手中,信中言辭懇切,務求不惜一切代價拉攏李安。
正當李安一行整裝待發,即將啟程回京的前夕,一駕馬車緩緩馳近城門,城門衛兵頓時戒備起來,火銃紛紛指向不明來客。
馬車上的人見狀,迅速躍下,當守城士兵看清來人身著玉門關軍服時,不禁長舒一口氣,原來只是自己人,玉門關的守將。
至於這位將領為何此時抵達,士兵們並未多問。
專人驗證身份後,才予以放行,馬車也被細緻搜查,確認無誤,方予通行。
至於馬車內裝載的究竟是何物,他們無從知曉,
那些密閉的小箱,因空間狹小無法藏人,故未進行開箱查驗。
此人手持的,乃是十三王爺親手簽署的詔書。
這詔書雖非皇帝親筆,但在邊陲之地,大梁國境之中,對於尋常士兵而言,王爺之令如同天籟,無人敢於違背,
畢竟,王爺象徵的乃是皇室尊嚴,
更何況,十三王爺手握實權,統率十萬雄師,
此等人物,誰人敢輕易觸其鋒芒?
於是,馬車暢通無阻,直驅城主府邸。
李安初見此人,不由眉頭微蹙,心下暗自揣摩這場面背後的玄機。
那士兵一見李安,即刻恭敬行禮,
隨即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呈遞給李安:
「李將軍,這是我家王爺專為您準備的親筆信,懇請將軍過目。」
言畢,他又從懷中摸出一本小冊子,
高舉過頭,恭敬地交給李安:
「將軍,這是王爺吩咐小的轉交您的花名冊。
將軍一看便知其中詳情。」
在接連收到兩封信札之後,李安心底湧起陣陣疑惑,隨即鄭重地拆開了信封。
剎那間,他的目光落在信中的內容,不由微微一怔,只見信中所附的名錄上,赫然記載著琳琅滿目的稀世奇珍,每一項都閃耀著誘人的光芒,仿佛能勾起人心最深處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