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默契配合

  縱然他們絞盡腦汁,亦難以想透李安如何能以反訴御史台為手段。💜🍫 ➅9ѕᕼᵘχ.Ć๏m ♞♨

  畢竟,這些御史以言為職,他們的言論,縱然鋒利過甚,亦難以定罪。

  這便是他們的庇護傘,讓他們在斥責中遊刃有餘。然而,正當梁青雲對李安的出其不意行動感到疑惑時,李安那無奈又帶著些許委屈的笑容,似乎在無聲告訴梁青雲,這非他本意,而是御史們逼迫的結果。

  李安的舉動,非策劃已久,而是場中應變。

  梁青雲接過捲軸,卻見其內容並非奏疏,而是琉璃銷售的詳細記錄。

  這份記錄讓梁青雲困惑,不明所以,思索著李安此舉的深意。他是否意在將此數據公之於眾?若真如此,必將引發一場風波。

  然而梁青雲的聰明才智迅速找到了應對之策,她決定將捲軸猛地砸在御案上,以此引起眾人注意。

  她那充滿憤怒的眼神緊緊盯著李安,言辭中充滿了責難:「哼,真是膽大包天!竟敢行此不軌!小李子,將奏本內容宣讀出來,讓眾人聽聽他們究竟有多無法無天!」

  李安在心中暗自讚賞梁青雲的機智,雖然她未能完全理解其意圖,但這絲毫不妨礙她將問題推給他處理。

  梁青雲的話仿佛萬能鑰匙,讓李安無論如何接話,都能順暢銜接。

  這番話在在場官員耳中聽來,卻引起了一陣莫名的惶恐。

  皇上此言何意?奏疏中究竟記錄了何事?

  梁青雲的言辭似乎暗示,此事關係到在座的每一人。內心的波動不斷,眾人的心中泛起了層層波瀾,等待著下一刻的揭曉。

  當眾人的目光重新投向李安時,他們的眼中滿是困惑與不安,梁青雲輕拍玉案上的捲軸,引起了所有人對其的注意。

  心中充滿好奇,究竟這捲軸中記錄了何等秘密,難道他們中有人的秘辛落入了對方手中?難道李安的矛頭並非僅指向御史台一方?

  就在眾人心中紛紛揣測時,李安的聲音再次響起,打破了大殿的沉寂。

  他先是向梁青雲行了一禮,然後緩緩地開口:「呵呵,既然陛下命我闡述,那我便明言之。此乃昨日陳氏琉璃店鋪的銷售帳冊,其中一些數據,讓人倍感疑惑。」

  李安的話語落下,底下的文武百官心中頓感一緊,琉璃銷售帳冊?這突如其來的轉折令他們措手不及,心中的不安隨之蔓延。

  李安繼續道:「陛下,臣查閱昨日的銷售帳單後發現,某些官員的消費明顯異常,其中包括御史台的陸大人及秦大人。對照他們的俸祿,陸大人與秦大人每月僅十二兩銀,年僅百二十兩。然而僅昨日一日,陸大人消費超過三千兩,秦大人亦是三千五百兩。敢問陸大人及秦大人,這些銀兩又是何處來?莫非僅憑你們的俸祿?」

  此言一出,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李安所揭之事,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文武百官背後寒意陣陣,心知昨日之行,幾乎無人乾淨,而所消費之銀,最少亦有千兩。

  →

  尤其是御史大夫秦大人,年俸僅百兩,一日之消費竟是三十年俸祿之多。

  這種巨額支出,無法以日常積蓄解釋。每年能攢下十兩二十兩已屬難得,三千兩銀,需要多少年才能積累?

  李安的話語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每個人的心中都開始掀起驚濤駭浪,無論是不是當事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焦慮。

  這突如其來的指控,不僅僅是財務上的問題,更關乎道德與官德的大問,使得整個大殿的氣氛變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在這一刻,即使是官至文武百官的他們,也只怕是用盡一生也難以積攢如此龐大的金銀。

  絕大多數官員與秦大人和陸仲宣的處境相似,他們的花銷遠遠超出了自己合法的俸祿。

  果然,在李安的話語落下之刻,包括陸仲宣和秦大人在內的幾位官員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面如死灰。他們張口欲言,唇瓣顫抖數下,卻無從開口。

  而此時,李安的聲音卻突然變得風趣,輕鬆地流淌進在場每一個人的耳畔,尤其是那陸大人和秦大人:「呵呵,我早有耳聞,有些商家背後依附官員名下。莫非秦大人和陸大人也是如此?若非這樣,如此龐大的資金從何而來,實在令人費解啊。」

  聽到這話,兩位官員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心中一慌,便忘了深思熟慮,急忙想以此解釋那些無法明晰的財富。

  然而,他們沒有察覺到李安那充滿深意的目光。在場的文武百官們也不禁暗自點頭,心知李安這是在打一棒給個甜棗,既是警示又是施捨,讓兩人有台階下。

  此時的陸仲宣和秦大人心中也生出李安非同小可的手段,感嘆於他的圓滑與成熟,沒有將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於是,兩人急忙順著李安的話茬回應:「李大人所言極是,確有商戶依附於我們之下,這些財物正是他們送給的饋贈。」

  然而,當他們的話音剛落,李安的笑容更甚,面露得意。

  陸仲宣和秦大人看到這笑容,卻誤以為這是李安展現的善意,以為這是他在向他們展示寬容。因此,兩人也拼命擠出一絲尷尬的笑容,試圖以此來緩和氣氛。這笑容的背後含義,李安自是洞若觀火。

  不僅李安能洞悉這其中的微妙,連坐在高位上的梁青雲也明白其中深意。她並未插言,而是冷眼旁觀,看著李安如何巧妙地引導著場中的氣氛。

  而趙青如在一旁見狀,心中也是一驚,暗贊李安手段高明,不僅化解了一場危機,還讓御史台眾人對他產生了感激之情,日後即便他有所疏漏,御史台亦可能全力以赴地辯護。

  此舉不啻是一步棋高一著,巧妙地將人心緊緊拉攏在自己一邊。未料年輕的李安竟能如此遊刃有餘,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雖然名義上六部尚書與宰相居於朝中重臣之首,然而,權力的真正掌控者卻是趙青如與六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