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生當作人絕,死亦為鬼雄。(求訂閱)

  「李後主,江寧老師,李後主是李煜?」

  「是的。💙👽 69ᔕhυא.匚Ⓞm 😝😝」

  「他也會寫詞,人家可是皇帝啊?」

  「人家連江山都不要了,當然會寫。不但能寫,而且沒幾個人能超過他。」

  江寧回答說道。

  李煜要是不會寫詞,那就真沒有幾個會寫詞的了。

  甚至。

  一眾宋朝寫詞高手,也都是從李後主這裡學習起來的。

  但可惜。

  終究是一位亡國皇帝。

  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怎麼流傳下來。

  或者其實有不少作品在當時是流傳出來了。

  但當時的某些人士不想讓這一些作品流傳下來,所以他便沒有得到流傳。

  「江寧老師,能說說李煜嗎?」

  「那你們還要不要聽李清照了。」

  「啊,李清照還有嗎?」

  「有的。」

  江寧點頭:「李清照的故事並沒有說完。」

  接著。

  江寧說道:「其實李清照不只會寫詞,她寫詩也是高手。」

  「江寧老師,李清照寫過什麼詩?」

  「李清照其實是一位愛國詩人。而李清照的詩,我們得先回到李清照少年時期。」

  宋朝有不少愛國詩人。

  比如辛棄疾等等。

  但很少人說李清照也是愛國詩人。

  至於為什麼很少。

  那就在於很多人喜歡李清照,是喜歡李清照寫的詞。

  可是。

  大家都去研究李清照寫得詞了,反倒是沒有太過於在意李清照寫的詩。

  基本上李清照寫得很多詩,在愛國這一塊上,都非常深刻。

  甚至。

  一介女流亦是如此愛國,更是讓人敬佩。

  「李清照自小就在詩詞這一塊表現出了超強的天賦,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也時常帶著李清照去和一些大家交流。在李清照17歲的時候,當時蘇軾弟子之一的張耒,也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寫了一首《讀中興頌碑》的詩,該詩歌頌的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讚揚郭子儀這一些平安叛亂的功臣。當時這一首詩影響很大,很多的一些知名文人,如黃庭堅,潘大臨……他們,也都跟著寫了差不多類型的詩。李清照當時雖然只有17歲,亦是寫了兩首。這兩首詩叫做《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張文潛是張耒的字。

  詩名有一些不好記,大概意思就是,我也讀了這個中興頌詩,然後想和你交流一下。

  當然。

  說是交流。♤💚 ➅➈丂𝐡𝓤ˣ.ᑕ𝕆ⓜ 🍟🎅

  以李清照的個性,就是有一些爭強。

  就是想寫出與張耒比較一下,到底誰寫得好。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

  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李清照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與李清照所寫詞作不一樣。

  如果說李清照所寫的詞作都是清麗婉約,那麼李清照寫的詩就是大氣磅礴。

  正如這一首。

  雖然江寧還沒有特別解釋這一首詩到底寫的是什麼。

  但江寧一句一句讀出來時,眾人便有一種氣勢萬千之感。

  「嘖嘖,沒想到一介女流寫的詩竟然如此大氣。」

  「好詩,好詩,我覺得這首詩比之張耒寫得好。」

  「哪裡寫得好?」

  「起碼思想境界更好。畢竟,張耒寫的詩,其實就是歌功頌德。但是,他並沒有徹底的認清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但李清照只有17歲,在這一首詩中,雖然她肯定了郭子儀這一些將領的作用。但是,他卻認為安史之亂爆發最為重要的原因,是皇帝驕奢淫逸,不懂得居安思危,同時還有奸臣當道,這才導致安史之亂。」

  直播間內有不少對於詩詞有研究的,一時紛紛評價起這一首詩。

  「大家分析的不錯啊。」

  江寧也是點頭。

  這一些粉絲分析的不錯,李清照寫這一首詩的意思就是如此。

  不過江寧還是很喜歡李清照寫的詩,所以,江寧又念起了第二首。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瓮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萬里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是不是有一些李白寫詩的味道。

  確實有一些。

  這裡面李清照是否有摹仿,江寧不太知道。

  但就算是有,這模仿的也是極為高明。

  至少。

  江寧雖然讀了不少李白的詩,但現在再讀李清照的詩,同樣感覺無比的大氣豪邁。

  江寧都是如此。

  更不用說。

  這個世界一眾大家還沒有讀過多少李白詩作的朋友。

  當兩首詩作一出,眾人對於李清照的評價,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去,讀了這兩首詩後,我更覺得李清照牛逼了。」

  「我也是,這兩首詩寫得好大氣,好燃,我喜歡。」

  「對,我最為喜歡的是最後一句,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哈哈哈,這一句話好諷刺啊,啊啊啊,越讀越喜歡。」

  「兄台,來來來講解一下,最後一句是啥意思,我有一些不太明白。」

  「我只是了解一點點,還是江寧老師來說吧。」

  江寧點點頭,解釋說道:「其實這一句也簡單,嗚呼就是語氣用語,相當於啊,感慨的意思。奴輩指的就是他人,完整的意思是說,他人只知道責怪唐玄宗寵信高力士,引入楊玉環是誤國,卻不知道責備肅宗寵信李輔國、張後之弊。最後只能說,長安的春薺論斤賣。這裡的春薺論斤賣,也是一個諷刺。」

  「唐朝人很喜歡春薺,所以春薺都按斤賣,這形容的是唐朝時的繁華。但是,這也是諷刺現在的北宋。雖然看起來繁華,但你知道什麼時候,北宋就亡了嗎?」

  當然,李清照可能並不知道北宋什麼時候會亡。

  他只是看到了當時北宋末年存在的危機。

  但這也恰恰證明李清照的慧眼。

  「受教,受教。」

  眾人無比的感慨。

  無疑。

  雖然李清照的詩看起來藝術水準並沒有她寫的詞那麼高。

  但從思想上來說,卻是深刻的多。

  ……

  「江寧老師,我的胸又痛了。」

  「我去,怎麼又痛了?」

  「你說呢。」

  「那還想不想聽了?」

  「聽。」

  「那胸痛怎麼辦?」

  「痛死算了。」

  雖然李清照寫的詩很好。

  可一想到北宋滅亡,進入到南宋之後,眾人又感覺胸痛了。

  只是再痛。

  面對著這樣的一位千古第一才女,哪個不想聽?

  「你們別太激動,那我繼續了。」

  江寧繼續說道:「前面這兩首有些長,用的典比較多,背起來也不好背,那就與大家分享一首簡單的。」

  說著。

  江寧念出了另一首李清照寫的詩。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叫做《題八詠樓》。

  念完。

  江寧又接著說道:「這首詩是李清照南渡到杭州之後寫的,可能大家覺得這首詩氣勢上不如前面李清照寫得兩首。但是,先別急,聽我跟大家慢慢講解。八詠樓原名永暢樓,南朝的時候修建,後來又歷戰火,幾百年間又多次擴建。所以在當時,八詠樓是一座氣勢輝煌的名樓,只是與他人不一樣。李清照登上八詠樓之後,在看到繁華的盛景之下,又想到現在南宋的景光。一時便感慨萬千,這樓是風光了,但江山呢,這一輩人不怎麼樣,只能留給後人去發愁了。」

  「不過,最為經典的不是這一句,而是下一句。水通南國三千里,南國就是南宋,壓氣江城十四州。十四州有一個典,他說的是晚唐時期有一位叫做「貫休」的詩人,他寫了一首《獻錢尚父》的詩,想通過這一首詩晉見吳越王錢鏐。在這一首詩裡面,貫休寫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這句話是稱讚錢鏐王的,但錢鏐王卻覺得十四州不夠氣勢,他其實一直想稱帝,更想吞併其他領土之意。所以,他便讓貫休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但貫休卻說,州不是這麼容易就能添上去的,而詩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改的,堅決不改,隨後離去,並沒有再見錢鏐王。」

  江寧將這個典說完。

  後面的江寧已經不需要再說下去了。

  但一眾粉絲卻已經明白了這一首詩的意思了。

  還用說嗎?

  看看人家錢鏐王?

  雖然讓貫休改詩有一些無禮,但人家多麼的上進,多麼的神勇。

  可南宋呢?

  可能是覺得自己的領土太多了,不但不想增加一兩個州,反而想減掉幾個。

  這裡面的意思,就是諷刺南宋朝廷割地賠錢。

  ……

  「啊啊啊,胸又痛了。」

  「別解釋了,再解釋胸都要炸了。」

  眾人又是止不住的按著胸口。

  江寧見此,只好說:「那行吧,下次再講。」

  「別啊,江寧老師,趕緊一口氣講完。」

  「你們胸不是痛嗎?」

  「痛也要聽。」

  「別勉強啊。」

  「不勉強。」

  「能不能頂得住?」

  「頂得住。」

  「行。」

  既然大家都頂得住,江寧便繼續。

  反正。

  他就是一個講歷史的。

  雖然他講的時候也會心痛。

  「我們再來分析一首李清照寫的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叫做《夏日絕句》,別名《烏江》。

  相對於其他的詩,這首詩江寧則更為的重視。

  一方面這首詩更為經典。

  另一方面,這首詩名氣也更大。

  甚至這首詩比之李清照一眾詞,他的名氣都更大。

  所以對於這一首詩,江寧直接便寫出來。

  「我草,我草,胸又痛了,又痛了……」

  比之前面幾首。

  這首詩則更為簡單了。

  甚至不需要江寧解釋,大家也知道這首詩的意思。

  之所以知道。

  則是因為項羽的名氣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大到誰人都知道項羽哪怕就是死,也不願意回到江東。

  所以他在烏江自殺了。

  雖然這明面上是寫項羽。

  可誰人都知道這是寫南宋。

  江東不就是代指南宋嗎?

  可惜的是。

  人家項羽英雄蓋世,就算是死也不肯南渡。

  但南宋朝廷為了偷生,哪怕還有一眾兵力,卻不敢與金兵對抗。

  「別痛,再按著。」

  見大家又克制不住自己,又痛得死去活來,江寧說道:「其實這首詩,一方面是諷刺南宋的。另一方面,這首詩也是諷刺她的丈夫。」

  「李清照丈夫,趙明誠?」

  「對。」

  「江寧老師,我這就不明白了,李清照怎麼還諷刺自己老公了?」

  「這裡面就有故事了。」

  江寧說道:「靖康之難後,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御營統治官王想發動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做了匯報,但趙明誠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指示應對措施。於是下屬自行布陣,以防不測。是夜,王亦果然反叛,不過,這一次被有所準備的下屬成功擊敗。到天亮時,下屬前去找尋趙明誠報告,卻發現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

  後來,在金兵的追殺之下,趙明誠又帶著李清照一路往南逃跑。在5月的時候,兩夫妻路過烏江。李清照想起這是項羽自殺的地方,又想到南宋與自己丈夫如此的軟弱,於是就寫了這一首《夏日絕句》。」

  「我草……」

  眾人目瞪口呆。

  誰人也沒有想到,這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媽啊,這樣的一首詩,趙明誠看到之後,不得羞愧死啊。」

  「那可不,如此諷刺,哪個男人受得了。」

  「好了,別說了,還記得江寧老師說的嗎?」

  「江寧老師說啥了?」

  「趙明誠與李清照南渡之後,不久,好像一兩年就死了。」

  「我……天,不會真的羞愧死了吧。」

  看著直播間裡的江寧,眾人目瞪口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