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宋詞雙壁。(求訂閱)

  第229章 宋詞雙壁。,-*' ^ '~*-.,_,.-*~ ~*-.,_,.-*~' ^ '*-,(求訂閱)

  「天啦都……江寧老師又分享一首辛棄疾的詞作了。」

  「各位大佬,大佬,趕緊解讀啊。」

  江寧的視頻一出。

  雖然這首詩很多人看得熱血沸騰,甚至是擊掌長嘆。

  只是對於這樣的一首詞,一眾人士仍是希望看到,這首詞背後是否有自己沒有考慮到的。

  而很快。

  在萬千看客的關注之下,一系列的評論又是紛至沓來。

  「來了,來了,我就是一個詩詞愛好者,我先來評價一下。這首詞的名字叫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個陳同甫就是江寧老師在視頻裡面講的陳亮,之所以要講這個陳亮,主要是想讓大家知道陳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繼續看下去,全詞裡面,大都大家一眼便懂。不過,這裡面仍有幾個典。」

  「先說八百里,八百里是什麼意思?他指的不是路途,八百里指的是牛。八百里分麾下炙的意思,那就是將牛肉烤了給將士們吃,這是宋朝時的燒烤。還記不記得,江寧老師在講大宋風華錄的時候,講過宋朝其實也有燒烤。這不,辛棄疾這裡就吃上了。而且不但吃上了,這吃燒烤的場面還被辛棄疾描繪的如此之大氣磅礴。」

  「五十弦也是一個典,太古之時,天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的瑟表演曲目。因為太過於悲傷,太帝就命素女將五十弦改為二十五弦,後來人們又將五十弦當成是悲壯的歌曲。所以五十弦翻塞外聲,那就是軍中的曲樂無比的悲壯鼓舞人心。」

  「的盧出至三國志,是一種非常有名的良馬。當年劉備被蔡瑁等人追殺,劉備就騎著的盧馬走了。後來蔡瑁又帶著兵馬來追劉備,剛好這個時候前面一條河檔住了劉備的路。劉備騎著馬到了河的中間,一下子的盧馬深陷其中,進退不得。劉備這時驚慌的說道,我就要命止於此。可說完,的盧馬卻是在河裡一躍而起,劉備也在的盧馬的幫助之下,這才保住了性命。」

  「所以,這首詩如果解釋成白話文的話。那就是,我醉酒時撥亮燈火端詳著寶劍,睡夢裡縈繞著座座軍營的號角聲。隨後我又將鮮美的牛肉分賞給戰士烤吃,軍樂隊演奏的雄壯樂曲激動人心。秋高馬肥的時節,戰場上正在閱兵。跨著快如的盧的戰馬飛馳前行,弓弦的響聲就像霹靂轟鳴。努力完成收復失地統一天下的大業,爭取生前死後都留下為國立功的勛名。可惜已經兩鬢白髮,卻不能報效朝廷!」

  這般解釋其實還可以。

  雖然也是大白話翻譯出來,但起碼翻譯的還不錯。

  同時對於詩詞裡面的典故也向大家解釋的比較清楚。👻🐸 6➈𝔰Ĥ𝐮Ж.ĆᗝⓂ ♨🐯

  不少詩詞愛好者還是比較受用的。

  不過江寧5000多萬的粉絲,這裡面可是有著一眾高人。

  正如之前解釋那首《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樣。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而每每不同的人解讀出來,你會發現這一首詞又有更為深刻的意義。

  此時同樣也是如此。

  ……

  很快,在這一些解讀之後,又有一些大佬跟進。

  「刷了很多的解讀,我覺得大家解釋的還可以。不過,我總是覺得大家解讀的沒有這一篇詞作那麼有氣勢。所以,如果要解釋的話,不能只是平白的翻譯這首詞,我們還要將詩人當時的情感,以及詞作的氣勢給表現出來。比如這一首寫給陳亮的詞作,讀後我們想一想當時的畫面。」

  「醉里挑燈看劍,這一句寫的是什麼,寫的是辛棄疾喝醉了。但雖然喝醉了,可意志卻並沒有完全失去。他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於是便起床,將燈芯挑亮,反覆不斷的看著手中的寶劍。終於,他睡著了。可睡著了之後,他又在夢中來到了軍營。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賦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

  「沙場秋點兵」之後,那就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仿佛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奏起,歡天喜地,旌旗招展。這是一場反擊戰。那位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當為「壯」也。」

  「是不是讀起來很爽,很具有豪邁之氣。是的,我讀後也是如此。可是,雖然這首詞作寫得很豪爽,雖然辛棄疾也確實想這般。可大家回到那句,夢回吹角連營,夢回二字,他就已經說明白了。這只不過是詞人做的一個夢而已。不管夢境多麼的真實,我多麼的意願,這就是一個夢,他不是真的。」

  「不但不是真的,當你醒來之後。你還會發現一個更令自己無法接受的事實,那就是,可憐白髮生。是的,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帶著1萬多兵馬,從金人統治下的地盤迴到南宋的少年將軍了。他是一個在南宋朝沉浮了幾十年,又種了20多年地的垂垂老者。哪怕他現在仍有著一腔熱血,但白髮還是生了……」

  很無奈。

  現實就是如此。💥👺  🎉👻

  儘管這一首詞作看起來寫得豪邁。

  但是。

  細緻體會的話,心頭卻是無比的沉重。

  「好吧,被這一位解說講的心像被一塊石頭堵住了一樣。」

  「我也是,之前以為這首詞作得很大氣。雖然現在也覺得很大氣,可越是大氣,越是想到最後一句的可憐白髮生,我有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所以這首詞作的藝術境界非常之高,這種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的創作手法,當真是讓我們意猶未盡,而又心情澎湃。同時,這樣的寫法也非常的出奇不意,產生極強的對比效果。」

  「我去,江寧老師這一出,直接就將大家的藝術欣賞水平給拉升了好幾個檔次啊。既然這樣,那我也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心得。」

  「什麼心得?」

  「也不算是什麼心得吧,我記得江寧老師只是講了一下陳亮。但是,他並沒有完整的講完陳亮。」

  「陳亮後面還有什麼故事嗎?」

  「當然有。」

  這位朋友說道:「其實陳亮的結局與辛棄疾的有一些相像。辛棄疾在這一首詩裡面一句可憐白髮生,不知道讓多少人心情沉重。但是,陳亮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本是一介布衣,雖然有愛國之心,但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他才會跑去辛棄疾的老家,對他發出質問。而辛棄疾也是老淚縱流說道,我也想建功立業啊,可是,伱看到我頭上的白髮了嗎?」

  

  「無奈啊無奈,陳亮回去之後,他發憤圖強。他發誓,他一定要科舉中第。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報效朝廷,他的才華才有發揮的地方。結果,陳亮51歲的時候,他參加進士考試,一舉考中狀元。他在給皇帝的謝恩書上寫道,復仇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顯然這句話是受到了辛棄疾的刺激,對於陳亮來說。白髮生了又怎麼樣,自己老了又怎麼樣。他一生的志向,那就是復仇。只要能復仇,不管多老,不管白髮有再多,都不能夠阻擋他的決心。隨後,他又回到家裡,向祖先匯報了中了狀元一事,並且還對著祖先寫了一篇祭文,將極盡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國報仇。可是,就在陳亮為此做著準備的時候,僅僅只是一年不到的時間,陳亮積勞成疾,就此去世了。」

  這位朋友講完了陳亮之後,他沒有再說。

  但不用說。

  陳亮最後突然的去世,當真是太超出所有人意外。

  「我的天,剛中了狀元就死了?」

  「妹喲,老天也太不給陳亮機會了吧。」

  「這與辛棄疾還不是一樣嗎?」

  這比之辛棄疾那一句可憐白髮生,還要來得出人意料。

  眾人聽得目瞪口呆。

  同時心裡越發堵了。

  ……

  「江寧老師,胸口堵得慌,怎麼辦?」

  「你男的還是女的?」

  「這和男的女的有啥關係?」

  「當然有關係啊。」

  「如果是男的呢?」

  「男的一邊涼快去。」

  「女的呢?」

  「那我幫你按摩下……」

  「我去,你這個老色胚。」

  這幾天。

  江寧又是給一眾粉絲分享了好幾首辛棄疾的詞作。

  可以說。

  在這分享的同時,眾人也算是過了一把豪放派宋詞的癮。

  只是辛棄疾寫的詞作越為的豪邁,眾人的心裡卻越睹。

  這看起來好像有一些矛盾。

  但事實就是這樣。

  畢竟。

  辛棄疾與蘇軾所在的年代不一樣。

  蘇軾所在的年代是北宋。

  北宋雖然國家並沒有徹底的統一,但總體還算好。

  所以蘇軾所寫的豪放詞作,他是徹底的豪放,抒發胸襟。

  可辛棄疾所在的年代是南宋。

  相比之北宋,南宋就軟弱得多。

  這個軟弱不是他實力不行。

  其實南宋相比之北宋,也就是地盤小了一點,但總體實力並沒有差到哪裡去。

  同時南宋仍然保持著北宋一樣的經濟,文化……的極大優勢。

  可就是這樣。

  朝廷仍然是軟弱。

  所以哪怕辛棄疾所寫的一系列詩詞,除了反應人生沉浮之外,也與國家歷史結合在了一起。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只看辛棄疾的詩詞,你基本上就明白當時宋朝的政治情況了。

  「什麼老色胚,你們啊,你們胸口堵我能怎麼辦。」

  與一眾粉絲開玩笑慣了,江寧攤了攤手,表示愛莫能助。

  只是一眾粉絲卻說道:「江寧老師,這必需你來治理。」

  「我怎麼治理?」

  「再跟我們分享一首辛棄疾寫的詞作。」

  「再分享啊,你們……你們這是想更堵一下?」

  「對,這叫以毒攻毒。」

  「那行吧。」

  「既然你們想找虐,那就再來欣賞一首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咦,怎麼又是登北固亭?」

  「對。」

  江寧點頭:「當時辛棄疾登北固亭的時候寫了兩首詞,之前的只是第一首,這是第二首。而這一首,才是辛棄疾的巔峰之作。」

  「巔峰之作,我草……江寧老師,趕緊,趕緊的。」

  「別急,我錄下視頻。」

  說罷。

  江寧拿出手機,對著鏡頭一邊寫,一邊念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我的天,這首詞。」

  「這首與蘇軾的赤壁懷古相比如何?」

  「不太好比,兩首都是頂尖中的頂尖。如果要比的話,我會說,這是宋詞雙壁。」

  「啊啊啊……趕緊,趕緊解讀啊。」

  「哥,你不認識字嗎?」

  「認識。」

  「認識字自己不知道年嗎?」

  「哥,我也知道這首詞氣勢非凡,讀起來非常爽。不過,裡面有很多詞句我有些不太明白。」

  「呃,我也不太明白。」

  「我去……哥,專業一點。」

  「好好好,兄待……等一會,我去將這一些典查一下,不然要是解釋不到位,會被人給罵死。」

  是的。

  辛棄疾寫詞,一向喜歡用典。

  而這一首詞,卻是用了好幾個典故。

  如果不知道這一些典故,你絕對體會不到這一首詞中的意義。

  甚至。

  哪怕你就知道這一些典,而對這一些典又不是了解的太過於明白,同樣也很難體會到這首詞的真正用意。

  所以。

  面對著江寧所說,這是辛棄疾的巔峰之作,一眾網友無比的嚴肅。

  他們不敢像之前隨便來個翻譯。

  他們翻閱著一系列的資料,準備對這一首詞作,來一個最為全面的解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