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對李家的告誡

  李修見蕭庭軒大軍到來,連忙率眾上前幾步,然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向著蕭庭軒叩頭行禮,並大聲說道:「草民李修率李家眾人恭迎殿下賁臨義城!」

  蕭庭軒見此情形,急忙跳下馬來,快步走到李修面前,親手將他扶了起來,並笑著說道:「外公以及各位舅舅不必行此大禮,大家快快請起。」

  「多謝殿下!這裡實非說話之地。若殿下不嫌棄,還望殿下能移駕城中,與老夫一同前往府上稍作歇息。」

  李修在蕭庭軒攙扶下站起了身來,面帶微笑地直視著蕭庭軒。

  蕭庭軒剛才那聲外公,令李修心中甚喜。他深知,蕭庭軒對自己如此恭敬有加,這意味著蕭庭軒對李家頗為重視,由此可以看出李家在蕭庭軒心中的地位。

  隨後,李修邀請著蕭庭軒到李家一敘,畢竟這城郊之外,實在不是敘舊說話的地方,也不符合他李家的待客之道。

  「也好,外公在此稍等本王片刻。」

  蕭庭軒爽快地答應了李修的邀請,緊接著轉頭向身後的部將下令交待道:「你們帶領大軍在城外安營駐紮,等候待命。」

  畢竟這可是幾十萬的大軍,要是全部貿然進城,不僅會引起老百姓們的恐慌,單說這麼一座小小的義城,一下子湧入這麼多人,肯定也是容納不下。

  安排好一切後,蕭庭軒這才放心地帶著李一帆等親信隨從,跟隨著李修一同前往李家。

  抵達李家後,賓主雙方先是客套寒暄了一番,彼此噓寒問暖,氣氛顯得頗為融洽。

  然而,也就是在這時,李修突然話鋒一轉,對蕭庭軒說道:「殿下如今尚未成家,而我李家旁系恰好有一位麗人。此女也稱得上知書達理,溫柔嫻淑。如今芳齡二八,也正值適婚年齡,若是能與殿下結為連理,那真可謂是天作之合呀!不知殿下意下如何呢?」

  聽到李修的這番話,蕭庭軒心中不禁暗自冷笑。他又豈能不明白李修打的如意算盤?

  只要自己迎娶了李家這位女子,那麼等自己日後登上皇位,這位女子要麼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要麼就是地位尊崇的貴妃。

  如此一來,李家的地位與權力不言而喻。

  面對這樣明顯的政治聯姻,蕭庭軒實在難以產生好感,但他臉上並未流露出絲毫不滿之色。

  「多謝外公的美意,只是本王先前曾發過誓言,在大業未成前,絕不考慮兒女情長之事,還望外公不要怪罪。」

  蕭庭軒找了一個合適的理由回絕了李修,說他在大業尚未完成之前,不會去考慮兒女私情的事。

  因為蕭庭軒心裡清楚,一旦與李家親上加親,李家的地位勢必再水漲船高,他實在不願意見到如此強大的李家。

  當然,蕭庭軒這番話說得半真半假。

  截至目前為止,蕭庭軒仍然保持著單身狀態,不僅未曾娶妻,甚至連納妾都不曾有過。

  實際上,三和的諸位大人遠比李修更為焦急。他們早就向蕭庭軒提議,迎娶一名女子入門,哪怕不給正妻的名分也罷,但務必要誕下一個男丁。

  如此一來,即便蕭庭軒遭遇不幸,也能有人繼承家業,而他麾下的眾人依然能夠忠心耿耿地為肅王一脈效命。

  待到後來,李婧雪被接入三和之後,眼見蕭庭軒已二十好幾,卻仍未成家立室、繁衍子嗣,心中實在放心不下。

  李婧雪也曾親自找上蕭庭軒,勸他趕緊尋一個,等有了孩子以後,蕭庭軒只管忙自己的就好,也不需要蕭庭軒來管,她保證幫蕭庭軒帶得好好的。

  結果,面對李婧雪的勸說,蕭庭軒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並堅定地表示在霸業未完成之前,他是絕不會去考慮人生的大事。

  所以,蕭庭軒給李修的這個答覆也算不上是在說謊。

  當聽到蕭庭軒這樣一說,李修內心難免感到些許失落,但他並未將這種情緒表露於面上,反而稱讚蕭庭軒不被兒女情長所惑,甚好。

  男兒就該如此,有志氣與大毅力。

  等李修說完後,接下來便該輪到蕭庭軒說了。

  就聽到蕭庭軒神情嚴肅地告誡李修道:「眼下正值本王推行改革之關鍵時刻,請外公和舅舅們務必約束好李家眾人,切勿做出讓本王為難之事。」

  蕭庭軒此番言語明顯帶有警告的意思,其言下之意已然非常清晰,李家在過去曾對他有所幫助,也是他母親的娘家,蕭庭軒可以放任他們一些。

  但如今正是他改革的緊要關頭,他期望李家莫要依仗他的權勢肆意妄為,否則無異於當眾打他的臉。

  醜話說在前頭,如果到時候李家鬧出什麼醜聞來,影響到蕭庭軒的改革計劃,那可就別怪蕭庭軒不顧念親情了。

  蕭庭軒的語氣十分嚴肅認真,讓人不敢有絲毫怠慢之意。

  聽到這話,李修頓時慌了神兒,連忙向蕭庭軒保證道:「殿下請放心,我李家上下絕對不會給殿下您添麻煩。」

  等說完這句話後,李修的內心便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在此之前,他一直認為蕭庭軒是個很好說話的人。畢竟蕭庭軒的母親可是他的親生女兒,而且蕭庭軒到義城以來,一直都對他外公、外公地叫著,顯得十分親昵。

  因此,李修便誤以為蕭庭軒對他們李家有著深厚的感情。

  正是基於這種誤解,李修才敢大膽地向蕭庭軒提出聯姻之事。

  可如今看來,他完全猜錯了蕭庭軒的心思,蕭庭軒遠不是他想像的這樣。

  蕭庭軒之所以不動李家,並不是因為蕭庭軒對李家有好感,而是純粹看在李家的情面上罷了,這種所謂的「情面」,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姿態。

  一旦他李家做出有損蕭庭軒的事,蕭庭軒也照殺不誤。

  這就是帝王的秉性,對於一個帝王來說,親情、友情等情感因素往往並不會成為他們決策的關鍵因素。

  在上位者眼裡,哪有什麼親情可言,權力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人膽敢侵犯他們的權威,或者對他們的地位構成威脅,那麼即使是親人也可能會遭到無情的剷除。

  說實在的,李修早就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