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奶業

  第76章 奶業

  奶牛場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於長期的封閉,我國在優質高產奶牛繁育技術方面總體落後於世界領先水平20多年。

  奶牛數量少,品種差,單產低。

  全國兩千多家乳品企業大部分都沒有形成自己的奶源生產基地。

  但國內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形勢越來越好,國民的消費能力、對奶製品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長。

  2001年,農業部發表了《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奶牛進口的關稅大幅降低,此外,還有有一系列的項目資金扶持。

  從此,我國掀起了新一輪的進口奶牛高峰。

  全國各地都在大規模進口奶牛,通常都是以千和萬為單位,來勢兇猛。

  想到這,郭陽好奇的問道:「陳書記,國家現在政策這麼好,你們這兩年就沒有進口奶牛的計劃?」

  陳書記眯了眯眼,道:「怎麼,苜禾有進口奶牛的計劃?」

  郭陽沒有急著否認。

  看他這樣,陳書記嘆了口氣,「這兩年國內進口奶牛過於瘋狂了,市場利好加上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紛紛給補貼,貸款貼息,來刺激農牧民購牛。」

  「哦?怎麼說?」郭陽也想通過畜牧企業來了解一些行業內幕。

  「市場過於瘋狂,今年還沒結束,用於進口奶牛的隔離場業務就已經排隊到了明年底。」

  說到這,陳書記瞥了眼郭陽。

  「所以,即使苜禾農牧要進口奶牛,排隊也得等上一年時間。」

  「而且今年和明年農業部已經批准的從新、澳兩國的進口奶牛數量就超過了11萬頭。」

  「但據我們掌握的信息,澳國共有奶牛180萬頭,但一類優種只有50萬頭,而我國進口的大多都是二類三類。」

  「有些企業為了賺錢,花高價從國外進口奶牛,結果卻引進不少劣質奶牛,有些是整群買進來,進來後還要面對適應性問題。」

  「一些牛商甚至弄虛作假搞假系系譜,這樣的牛用作種牛風險很大,會把全國的奶牛繁育體系搞亂套。」

  看著陳書記憂心忡忡的樣子,郭陽也知道國內這兩年奶業雖然大踏步發展。

  但繁華背後的隱憂卻也不少,比如說南方地區倒奶事件頻頻發生。

  因為本地乳企限量收購,鄂省奶農將5萬多公斤的變質牛奶倒進農田;金陵奶牛將奶站拒收的鮮奶倒入魚塘;川省華西乳業將白花花的牛奶成噸成噸的倒入下水道。

  郭陽繼續試探著說道:「呼圖壁如果這兩年不進口奶牛,那西北最大的種牛場地位堪憂啊。」

  陳書記笑著說道:「呼圖壁也有進口奶牛的計劃,農業部已經批准了我們進口3500頭荷斯坦奶牛。」

  「公司也已經派出了專業技術員跟隨進口代理到國外去逐頭摸查,大概100頭牛裡面才能挑出10頭來,裝船前還要再篩選一次。」

  「除此之外,我們明年會利用現有的高產奶牛良種,生產高產奶牛優質胚胎1800枚,通過胚胎生物工程技術,直接移植到農戶飼養的奶牛上,生產出500-600頭高產奶牛。」

  郭陽訝然,他參觀過呼圖壁的胚胎生產基地,但這就能應用了?

  「呼圖壁已經完全掌握了胚胎生物工程技術???」

  陳書記平靜的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我們1988年就開始這項研究了啊!十幾年的努力也該有成果了。」

  郭陽也冷靜了下來,心想,畢竟是農業部推薦的,有點東西也很正常吧。

  但他也留了個心思,與呼圖壁的合作範圍可能還得擴大些。

  「陳書記,從新、澳兩國進口奶牛的價格能否透露一些?」

  陳廷猶豫了會兒,但想到苜禾農牧的資本實力,還是決定和盤托出。

  「在奶牛進口初期,新、澳兩國的18月齡以上的帶犢青年牛的價格才300美元出頭,但現在已上漲至近500美元每頭,國內的到岸價也達到了1100美元。」

  郭陽算了算,覺得這個價格雖然高,但好像也還能接受。

  卻他卻見陳書記搖了搖頭,頗為難受的說道:「但進口的牛到農戶手上時,至少也得1.8萬元-2萬元。」

  郭陽也愣住了。

  差價有點離譜啊!

  這是直接翻倍了吧!

  郭陽疑惑的看著陳書記,卻只見他搖了搖頭。

  「有些中間環節的費用沒人能省。況且呼圖壁對質量把關嚴,價格也不會便宜多少。」

  「只是農戶承擔的價格貴也就算了,但質量也讓人十分存疑。」

  「農戶引進後又不是作為育種用牛,而是生產用牛,一頭牛產6胎,產不出多少奶,效益很低,六七年後牛就又淘汰了,成本都收不回來。」

  「國外的月亮真就比國內的圓麼?」

  「進口的奶牛存在問題,進口的美利堅奶粉亞硝酸鹽也超標3倍多。」

  ……

  離開了呼圖壁,郭陽又帶著團隊馬不停蹄的到了蒙省。

  巴盟農墾,這是一個獨特的以農牧漁業為主產業的企業。

  前身是五十年代的農林牧場、勞改農場。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疆省、黑省、雲省、寧省等地的農墾一樣,成為一支穩定邊疆、建設邊疆的骨幹大疆。

  郭陽等人到這裡時,同樣和巴盟農墾談妥了明年1000頭的奶牛種畜購買協議。

  而且巴盟農墾正值管理體制改革的時期,新上任的領導班子大刀闊斧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同時巴盟也與澳國簽約了2000頭奶牛進口項目,技術人員已經出國選牛。

  第二批進口計劃也已經上報農業部。

  至於巴盟的資金來源,除了自有和專業銀行對口扶持外。

  郭陽也從農戶散播的消息中得知,巴盟農墾先後與蒙牛公司、匯源飲料簽訂了奶牛貸款協議。

  蒙牛公司給巴盟農墾承諾每頭牛提供6000-8000元的擔保貸款。

  雖然兩者的目的不同,一個是買牛,一個是找奶源。

  但苜禾農牧和蒙牛乳業在這一刻也算是接上了軌。

  蒙牛乳業自1999年7月成立到2002年,短短三年時間,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便由第1116位上升到了第4位。

  此時的蒙牛年銷售額達到了20億,但距離前兩位乳業品牌伊利和光明的50億以上銷售額仍存在較大差距。

  此時,華夏乳業的三巨頭還是京城三元、蒙省伊利和魔都光明。

  京城三元憑著幾十年歷史和地緣優勢,獲得無可辯駁的霸主地位,在當地超過70%的市場份額,令挑戰者難破其門。

  魔都光明占據著國內最大的城市消費群體,2001年也一舉問鼎國內乳業排名的首位。

  與魔都光明和京城三元相比,來自蒙省的伊利沒有一個幾千萬人口據守的市場為其撐腰。

  這就決定了,伊利一開始就必須南征北戰,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而伊利,因為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幾年的南征北戰下來,已在液態奶領域儼然成為行業老大。

  就在乳業三巨頭因為爭奪市場份額,斗得難解難分時,誰也沒有想到,飼料大王旗下的新希望集團也宣布加入了戰團。

  除此之外,二線品牌如娃哈哈、維維集團、粵省燕塘、武市芝友、深市晨光等地方性品牌,為守住自己的家門,更多的是突出自己的個性與差異。

  比如說,三鹿的奶粉做到了全國第一。

  只是國內近2000家乳品企業,真正擁有自有奶源的企業數量卻不到10%。

  其中蒙牛又是「輕上游奶源建設,重終端市場營銷」的典型代表。

  與他們相比,苜禾農牧還是才蹣跚起步的嬰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