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各路媒體的報導

  第225章 各路媒體的報導

  天玉1號基本確立了今年的市場地位,市面上沒有一個能打的。

  回款的速度很快,加上苜禾1號種子,資金局面一下子就寬鬆了。

  相關的媒體報導,寧小婧已經通過郵箱發了過來。

  郭陽輕鬆的坐在椅子上,帶著期待看了起來。

  吉省日報;

  黑省日報;

  華夏經營報;

  糧油市場報;

  魯省日報;

  農民日報……

  一連串的媒體報導,無疑媒體的嗅覺是敏銳的。

  三農問題從來都是上層關注的核心,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每年的春耕季節,農田裡都少不了記者的身影。

  田地里,農資市場,種子公司等,四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關注著每年的農資行情。

  郭陽挨個看了起來,基本上每份報導上都圍繞著天玉1號展開。

  從農民,農資店和種子公司的角度,誇張性的形容了天玉1號的市場影響力。

  比如說,吉省日報採訪農民時的景象。

  王德林是綏化青岡縣某村的玉米種植大戶,今年他種了107畝玉米,全部是天玉1號。

  「咋能不歡迎呢?」

  「天玉1號的種子雖然貴,但是單粒播種,不用間苗,發芽率高。」

  「產量質量也都有保證,收購價也高。」

  王德林說:「去年全屯種了2000多畝,大災之年還長得好於往年。」

  記者問:「天玉的發芽率要高多少?」

  「至少高10%以上,國內種子的發芽率只有85%。」

  「國內的種子雖然便宜,但必須得兩三粒種子一起播,然後間苗,算下來,種子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農民對天玉1號十分推崇,但接下來關於農資店和經銷商的報導就耐人尋味了。

  佟玉東原是頂峰種業的經理。

  2005年,在種業圈幹了多年銷售的佟玉東準備自己單幹。

  他在YL市種子商業街路口的馬路對面租下了門面,開起了自己的種子公司。

  面對華夏經營報的採訪,他說道:「市場並沒有相信中的那麼好,如果不是一些原先積累的老客戶,很可能就撐不下去了。」

  「天玉1號市場競爭力太強。」

  「大春天裡,居然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但最慘的還是要屬種業公司。

  尤其是東北的報導里,很多的新聞題目就帶有很強的誘導性。

  「天玉1號攻城略地,中小種企岌岌可危。」

  「憂起天玉1號……」

  …

  等等類似的題目,總結下來就一個意思。

  天玉1號、先玉335和鄭單958等優良品種的擠壓,導致其它國產品種(本地)的市場空間陷入窒息境地。

  尤其是對天玉1號的描述,

  讓人看了還以為洋種子又在國內攻城掠地了呢。

  張平是吉省平安種業老闆,春節之後,張平就恨不能腳不沾地。

  播種季節,忙也是正常的。

  但今年跟往年不一樣。

  張平告訴記者,平安種業2005年玉米種子銷售量還有2000萬斤,今年就只有兩三百萬斤了。

  「怎麼能不著急?」

  「吉省每年玉米種子銷售量大概有2億斤,往年我們能占到市場份額的10%。」

  「今年就只有去年銷量的五分之一了。」

  「被逼得沒辦法了,省內銷量小,我們就多向外地跑。」

  「繞開重點區域,向黑龍江、內蒙的一些邊緣地區去覆蓋。」

  「全都是天玉1號帶來的困境,天玉1號可能已經占據東北70%~80%的市場。」

  「沒有活路啊!」

  看到這裡的時候,郭陽眼睛一凝。

  這明顯就是在誇大事實了。

  天玉1號2.06億斤種子,播種面積攏共也就5800多萬畝。

  只東北就有五六千萬畝玉米播種面積了吧!

  七八成的市場份額就是三四千萬畝的面積,開玩笑呢,還有其它幾大玉米產區就不管了嗎?

  東北、黃淮海、華北、京津冀、西北、西南,這是全國6個主要的玉米產區。

  除了西南,其它五大玉米產區都是天禾的S、A、B級市場。

  其中又以黃淮海和東北為最。

  這個叫張平的,明顯在危言聳聽了。

  隨後,該記者又去採訪了當地農業局,以及農業大學的遺傳育種系教授。

  農業局某科長估計天玉1號的市場份額是30~40%,

  而農大教授則認為至少是50%。

  但無論是哪個數字,毫無疑問,天玉1號在黃金玉米帶已經成為了第一大玉米種類。

  隨後又是一些啪啦啪啦憂國憂民的內容,什麼種子安全,糧食安全之類的內容。

  郭陽也只是笑了笑就翻了過去。

  這就是地方種企的尿性。

  不過他通過一些圖片,真的看到了如瞿陽所說的先玉335的身影。

  這還只是紙媒報導,想必瞿陽通過電視新聞,還有私下調查了解到的信息。

  大概是真的。

  郭陽默默的記了下來。

  這個梁子,登海種業算是和天禾種業結下了。

  現在天玉1號也基本走到了所有國內玉米種子的對立面,沒什麼好說的,干就是了。

  又翻了一會兒,

  地方的報導多數都帶有地方保護性質,也就是為當地種企發聲。

  連各地的農業局和專家也是這種趨勢。

  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這也是國歷史遺留問題,現有的幾千家種子公司多是脫胎於原來的種子管理站。

  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是常態。

  突然,郭陽無意間瞄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徐小雪。

  種業周刊的記者

  他想了想,時間有大幾個月了吧,還是去年制種玉米要播種時,在烏拉特草原上遇到的。

  一起抓捕盜獵者,一起吃羊肉,還剛好遇到了一對販賣鄭單958套牌種子的男女。

  不自覺的笑了笑。

  他拿起手中的農民日報,種業周刊是農民日報旗下的。

  大體內容還是差不多。

  天玉1號受到農民搶購,農資店,種業公司……

  不同的是,徐小雪畢竟是專業的種子記者,了解種子套牌的內幕。

  比如說瞿陽此前曾提到的,農資店通產都會在店門口擺一個天玉1號的袋子。

  徐小雪就專門挑事的去問。

  店主賣慘的說道:「天玉1號的種子確實只有天禾種業才有賣,但如果我們不在店前擺一個天玉的袋子,老百姓就不會進你店裡買種子。」

  徐小雪:「那你們有賣套牌種子嗎?」

  店主偷偷告訴徐小雪:「天玉的沒有,但有先玉335,同樣是好種子,還便宜。」

  文字描寫的還挺有趣。

  隨後徐小雪還去了天禾在當地的分公司,採訪天禾種業的情況。

  這應該是個分銷中心,相比商業街上其它種子公司人影憧憧的場景,天禾的門店明顯冷清了些。

  工作人員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徐小雪聊著。

  拍攝的畫面上,天禾為了促銷種子而製作的促銷塑料水杯尚余兩三箱子。

  但整個倉庫里的種子已經基本銷售完畢。

  天禾分公司的人說:「天玉1號的市占率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多,天玉在整個縣的種植面積也就兩三成。」

  郭陽認為這個數字才算靠譜。

  種業周刊的報導還是很專業的,還專門分析了下目前行業內的格局和問題。

  鄭單958日薄西山,新王天玉1號強勢崛起。

  同時還分析了下外資種企在國內的布局。

  由於國內投資條款的限制,外資公司不能控股國內糧食作物種企。

  外資的想法很簡單。

  既然不能控股,那就多合資幾家種子公司唄。

  也同樣能達到目的。

  而且還只盯著行業排名前列的種企。

  比如登海-先鋒,沙洲-先鋒,以及孟山都的棉花蔬菜種子,先正達、瑞克斯旺的花卉和蔬菜。

  尤其是花卉和蔬菜,這是國內已經淪陷的領域。

  「近年來,除了天禾種業這兩年發出了微弱的聲音,整個市場都是外資的天下。」徐小雪寫道。

  「微弱的聲音嗎?」郭陽有點出神。

  赤紅1號、天椒1號、超級紅芯、番茄、花菜、菜心,天禾的蔬菜種子也不算少了吧。

  用微弱來形容是不是有點瞧不起人?就仿佛在嘲諷男人的丁丁又短又小一樣。

  不過花卉領域的情況倒是屬實。

  在九泉呆了幾年,郭陽對九泉的種業發展情況也了解得很清楚了。

  九泉是國內種業制種的黃金地帶,但糧食作物的制種面積占比並不高。

  反而蔬菜和花卉種子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

  從種業市場開放之初,我國就沒有對蔬菜和花卉市場做限制。

  這就導致一放開,整個市場就立馬淪陷了,帶有外資性質的蔬菜花卉種子占據了九成以上。

  天禾這兩年在蔬菜領域雖然開始發力,但搶回了的市場份額不超過10%,甚至更少。

  嗯,這也算不上微弱吧。

  想到這,郭陽心神又沉入種子商店。

  還是那個熟悉的空間,冰冷的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種子袋。

  這些都是郭陽陸續的轉移進來的,用於平時試驗的樣品。

  其中絕大部分又以畢強收集的野生種子資源為主。

  野生種的抗性確實會更稀有一些。

  「303點自然能量。」郭陽有點訝然,上次是多少來著。

  256點?

  平均每個月增長41點,這次也差不多剛好過去了一個月,增長了47點。

  春天到了,大地綠了,連種子商店也要發情了?

  萬物復甦的季節,不論是苜蓿,還是沙漠裡的梭梭,抑或是草原,頭上都開始帶了點綠。

  自然能量積累的速度也加快了。

  好像也很合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