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龐大的造艦需求,吳浩他們的超級固態電池的需求量激增。要知道,這顆不是幾十公斤幾百公斤,而是按噸算,往往都是幾百噸,上千噸的。
而且這些都是軍工項目,所以不能有任何遲疑和討價還價的可能,必須無條件保質保量的完成。而且因為超級固態電池的性能強大,具有很強的戰略價值,所以超級固態電池的生產廠房和車間都是嚴格保密,並且由軍方代表進行監督,這應該也是超級電池工廠內的一道靚麗的生產線吧。
除了海軍方面,其它軍兵種對於這款超級固態電池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比如陸軍,空軍,火箭,戰支,各有各的需求。
這也讓這款超級固態電池自從問世後,除了吳浩他們自己運用在一些產品之上,其它的大部分都被軍方抱怨了,只有一少部分流露出去運用在一些尖端產品之上。
目前為止,這款超級固態電池不管是技術,還是實物都被列為國家重點管控名單之中,是不允許出口的。
這款超級固態電池的相關配方也因為保密的緣故,至今沒有公開任何技術資料,更別說什麼專利技術了。
所以外界包括海外一些科技巨頭,包括各國軍方對於這種超級固態電池非常感興趣,也花了大價錢希望能夠獲得這項技術,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都還沒有攻克這項技術。
他們怎麼都想不明白,一個瀝青狀的物體,差了兩個電極,怎麼就儲存了那麼大的電量。另外這個瀝青裝的固態電池本體材料非常特別,它看樣子是一體澆築成型的,但實際上它內部又有非常精密的結構排列。這讓很多國外專家百思不得其解,這種內部結構排列是怎麼生產製造的。
不管怎麼樣,這款超級固態電池仍然在浩宇能源旗下的電池工廠中超負荷生產著,吳浩他們只需要負責生產製造,然後等著收錢即可,其它的根本不需要他們管。
倒是在第一艘全電驅動潛艇下水的時候,吳浩作為重要代表也列席了整個下水儀式。只不過因為保密的緣故,所以迄今為止還沒有公開罷了。
事實上,作為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商,吳浩這些年來可是參加了各種什麼下水儀式,首飛儀式,還有服役儀式。可能參加比較少的就是陸軍吧,畢竟這些年陸軍的發展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進展。可能對於陸軍來說,每年有一雙新軍靴穿就已經不錯了吧。
相比於這些運用在軍事和工業領域的特種電池,新型鋰電池應該說是吳浩他們的招牌,也是他們在在電池領域的代表。
目前新型鋰電池技術已經疊代升級到了第五代,雖然目前第四代技術和第五代新型鋰電池技術還沒有得到大規模市場應用。
單靠前面三代的新型鋰電池技術就已經在整個電池行業大殺特殺,基本上算是壟斷了世界新型鋰電池和高端電池行業百分之八十的份額。
目前國內以及國際上的著名電動車廠商,所生產出來的中高端車型中所使用的車載動力電池,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採用的他們的新型鋰電池。
也因為如此,即便是浩宇科技旗下四家電池工廠不斷擴建,擴產,都一直處於滿負荷運轉之中。這些生產出來的新型鋰電池還是不夠用,這也導致這些車企們為了搶奪這些新型鋰電池的生產份額,直接派遣代表在這些工廠門口守著,就是為了搶奪訂單。
甚至在電動汽車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些新能源汽車廠商一年能夠生產多少輛電動汽車,這不取決於他們的產能,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浩宇科技那些電池工廠的全年產能。
為了爭取這些新型鋰電池,這些汽車廠商還主動加價,其目的就是搶奪更多的新型鋰電池。這些汽車廠商的瘋狂內卷,也讓大部分新型鋰電池流入到了汽車領域。
這自然有利於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但卻帶來了其它危機。尤其是對於電池行業依賴比較嚴重的消費級數碼電子產業。
為了應對汽車廠商瘋狂內卷所帶來的電池價格上漲,這些消費級數碼電子企業也只能是硬著頭皮加價,為的就是搶奪足夠使用的新型鋰電池。
這也導致新型鋰電池的價格飛漲,從而帶動了整個消費級數碼電子產品的價格上漲。甚至一度因為缺少新型鋰電池,導致了消費級數碼電子市場的產品短缺。
尤其是個人通訊產品的短缺,手機以及各種個人可穿戴通訊設備等等,一塊新型鋰電池的價格也被炒到了幾百上千塊。
為了應對這種新型鋰電池短缺的市場行業危機,加上國家在這方面的相關市場調控。吳浩他們加大了對於新型鋰電池的技術授權,降低了相關的授權門口。
一代產品和二代產品,只需要繳納相關的專利費用,獲得授權,即可進行生產。吳浩他們將會對這些授權的電池工廠每度電收取幾十到幾百元不等的專利費用。
每年僅僅是這些專門授權費用,就讓吳浩他們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除此之外,還有標準認定,所有生產新型鋰電池的廠商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都需要經過浩宇科技的安全認證,這個認證是季度性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監管這些獲得技術專利的鋰電池生產廠家,能夠生產出來合格的新型鋰電池產品。
而這個安全認證也成為了這些電池生產廠商進入高端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以及汽車市場的通行證,只有獲得了這個安全認可,人家這些消費級數碼電子企業和汽車廠商才敢使用你生產的相關產品。
所以這個安全認證非常重要,讓這些生產廠商非常重視,並且主動積極維護。雖然說認證比較嚴格,麻煩,但是一旦通過認證後,他們生產出來的電池產品也算是拿到了入場券,打開了銷路,自然賺到了錢。
嘗到了甜頭的這些生產企業,怎麼可能不會積極維護。也因此,在這些企業的c倡導下,這個安全認證也開始轉變為新型鋰電池領域的行業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