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愛因斯坦、卓別林會面的次日,一輛屬於英國陸軍部羅孚牌轎車就將赫斯曼和他的副官保盧斯從朗廷酒店接走了。
「亞歷山大上校,你還記得我嗎?」赫斯曼對坐在副駕駛座上的一位年紀和他差不多大的英國上校說道,「我們上一次見面是在塔林的阿姆別阿。」
來朗廷酒店接赫斯曼的是哈羅德.亞歷山大上校,當年被協約國派到塔林來的軍事代表團團長。轉眼過去了十多年,赫斯曼已經從中校升到了中將,而亞歷山大卻仍舊是個上校——這是英國歷來的小陸軍政策所造成的。除非爆發大規模戰爭,否則英國陸軍的軍官就很難晉升。相比之下,海軍軍官的機會就多多了。
「中將,上一次我們沒有能達成共識,希望這一次能夠取得一些成果。」
赫斯曼這次到倫敦是有公務的——和愛因斯坦見面只能算順便,他真正的使命是和英國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見面討論召開「國際裁軍會議」的事情。
「是啊,我也希望能取得些成果。」赫斯曼點了點頭,微笑說,「我們的國家剛剛恢復義務兵役制,國際上面有一些誤解,希望可以借著召開國際裁軍會議的機會加以澄清。」
「那就再好不過了。」亞歷山大上校的態度有些冷淡,似乎還帶著一點敵意,只是應付著和赫斯曼話。
或許在這個英國上校眼裡,赫斯曼中將現在已經是德國軍方裡面的邪惡軸心了。
幹了十幾年特務頭子的工作後,赫斯曼漸漸浮出了水面。他現在可是僅次於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的德國陸軍第三號人物了。這樣的地位對於一個從來就沒有指揮過一個連,而且年紀還不到40歲的德軍軍官而言,實在太過反常了。
所以英國的情報機構和德國事務專家立即就對赫斯曼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然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赫斯曼中將是德國法西斯集團的核心人物,是法西斯頭子施萊徹爾上將的心腹干將,還是撕毀《凡爾賽條約》推動德國擴軍備戰的罪魁禍首之一!
而且這位赫斯曼中將還是德國法西斯軍閥集團的智囊和理論家,提出了「貨幣戰爭理論」作為擴軍備戰和對抗國際社會的藉口。最近發生在德國的排猶事件的幕後黑手,多半也是此人。
總之,赫斯曼中將是一個對大英帝國和世界秩序都極度危險的人物。
在對赫斯曼中將進行了一番細緻深入的分析之後,英國人又研究了現任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根據希特勒當選總理後出訪瑞士,在日內瓦和法國外長白里安見面時的言行和保證。他們認為希特勒其實是個和平主義者,他在競選時期的過激言論是不能當真的。
在日內瓦的會面中,希特勒向白里安保證:德國會遵守《萊茵保安條約》和《洛加諾公約》的精神,承認現有的德國西部邊界。同時他還保證遵守《巴黎非戰公約》的「非戰原則」,不會尋求以德國的武力改變現狀。
同時,希特勒還私下向白里安承諾儘可能縮小「蘇德合作」的規模,不讓德國的先進技術大量流往蘇聯。
考慮到希特勒的納粹黨和德國布爾什維克黨之間一貫惡劣的關係。英國人認為希特勒是一個「反布爾什維克分子」,他在德國執著對遏制布爾什維克主義具有積極影響。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德國的民主目前正遭受來自軍方的威脅。而且德國軍方的法西斯分子又都是親蘇派,他們試圖利用和蘇聯結盟來破壞《凡爾賽條約》,很可能還想勾結蘇聯消滅波蘭。
所以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顯然是德國民主和歐洲和平的保證……
……
英國白廳街外交部的會議室內,在赫斯曼從朗廷酒店出發的時候,一場異常沉悶的內閣會議已經到了尾聲的時候。
如今在英國執政的是歷史上歐洲聖母婊的另一個祖師——英國工黨。
和後來逐漸上檔次的工黨不一樣,現在的英國工黨還是真正來源於工人階級的黨。擔任首相是出身草根的拉姆齊.麥克唐納。他的父親是一名農場工人,母親是個女僕,他則是他們的私生子,後來還當過傭人和開票員,上過大學夜校,但是沒有取得學位。
而將要和赫斯曼見面討論「裁軍會議」的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則是鑄工出身的英國工黨主席,正宗的工人政治家。
可是這些當過傭人和鑄造工人的英國政治家卻大都是規矩人,在財政政策上奉行的是最傳統的路線——其實他們自己不懂,都聽了經濟專家的餿主意。哪怕在大蕭條中也儘可能要維持政府的收支平衡。不敢用赤字開支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也不肯通過讓英鎊大幅貶值來刺激出口。
既不肯刷英鎊,又不讓高估的英鎊貶值,而且為了保持社會穩定還要發放大量的失業救濟金——在這個時空英國的失業比歷史上嚴重,到1931年時已經有320萬人靠救濟金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工黨政府只能通過削減「不必要的」政府開支,比如壓縮軍費和削減公務員薪水的辦法來省錢。
國際裁軍會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召開的——為了世界和平,不能只讓英國裁軍,得拉著全世界一起裁軍才行。
可是德國偏偏在這個時候來了個重整軍備!一下子擴軍六十萬,還要建立空軍……
這實在是將了工黨內閣一軍——考慮到這個時代英國工黨的立場,去和德國開戰那是想都別想。至於和德國一樣擴軍備戰,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因為英國的國庫裡面根本沒有錢。
「先生們,德國人的代表就要來了,今天的會議就現到這裡吧,」英國首相麥克唐納心事重重地說,「財政平衡是必須堅持的……英國人民選我們上台,不是為了把英鎊徹底搞垮的!」
英國人民還真倒霉,先是遇上了邱吉爾這個棒槌財政大臣,現在又把一群不懂行的傭人和工人政治家選上了台……還是在大蕭條時期!
「首相,和德國人的談判……」外交大臣,後來得了1934年炸藥獎的阿瑟.亨德森眉頭緊鎖,「如果德國人不同意控制海軍軍備怎麼辦?」
「儘可能說服吧,」麥克唐納搖搖頭,「他們現在也沒錢,一下子擴軍那麼多應該是個很重的負擔。在海軍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對我們英國來說,只要德國人沒有強大的海軍,基本就能高枕無憂了。」
原來英國人想和赫斯曼討論的是海軍軍備控制——如果邱吉爾在這間會議室里肯定會炸毛的。現在和德國人談什麼海軍軍控啊?德國人哪兒有什麼海軍?控什麼控啊?
現在和他們談海軍軍控,不就是承認德國擴充陸軍的合法性了?
而且德國海軍根本沒有削減的餘地,再減就沒有了,和德國談判海軍軍控只會增加德國海軍的力量,而不可能再削減本來就沒有什麼艦船的德國海軍了。
「35%。」英國首相站起身,準備往外走去的時候,從牙齒了迸出了這個數字。「最多35%,他們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噸位不能超過英國的35%。這是我們的底線!」
……
「什麼?外交大臣先生,您在說什麼?」
「中將先生,我在說控制德國海軍軍備的問題!」阿瑟.亨德森是在一間狹窄的,飄浮著香菸和咖啡味道的小會議室內同赫斯曼會談的。
「在日內瓦談,還是在別的地方談?」赫斯曼根本沒有想到對方會突然提出這個問題,他原本以為這次裁軍會議不過是個扯皮會議而已。
「希望可以在日內瓦談,」阿瑟.亨德森說,「屆時蘇聯代表團也有可能赴會……會有同樣的談判在英蘇之間進行,或者簽署一個英德蘇三國海軍協定。」
「那麼原則是什麼?」赫斯曼頓了下,他知道歷史上有《英德海軍協定》和《英蘇海軍協定》存在。其中《英德海軍協定》讓德國有了大規模發展海軍軍備鬆了綁。
想到這裡,赫斯曼又追問了一句,「我們德國可以擁有多少萬噸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
「具體問題以後再說,」英國外交大臣吸著雪茄菸,思索著說,「這需要海軍專業人員參與,目前可以確定的只是大的原則……德國的海軍實力不應該超過英國的25%。」
25%?不是35%嗎?
赫斯曼在心裡嘀咕了一下,但是並沒有和對方爭論,他只是點點頭說:「外交大臣閣下,我會將這個信息轉告希特勒總理的,除了控制海軍軍備,英方還有別的什麼要求嗎?」
「並沒有別的條件,具體事宜可以在裁軍會議上討論。現在只是要定一下會議召開的地點和時間……我想在今年5月召開這個會議,地點是日內瓦。」
「好的,沒有問題。」赫斯曼點了點頭,笑道,「我想希特勒總理一定會非常願意親自出席裁軍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