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皆兄弟,相煎何太急?」施萊徹爾少將一邊往杯子裡倒啤酒,一邊念叨著昭和天皇的打油詩。當然是在念德語譯文。「相煎是什麼意思?」
「就是相互殘殺的意思。」赫斯曼伸手從施萊徹爾手中接過啤酒,同時笑著解釋。
他現在已經圓滿完成了遠東之行,還帶回了一份《德日工業技術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德國將向日本轉讓航空、造船、冶金、化工等諸方面的技術和設備。而且還會指定亨克爾公司和凱撒大帝造船廠去同日本聯合開發新型軍用飛機、航空母艦、戰列艦、重巡洋艦以及驅逐艦。
在這份《德日工業技術合作協議》之中還有一些秘密的條款,是關於日德海軍合作的。德國將會從1929年起,派出軍官和飛行員參與日本艦隊的訓練,而且還會向日本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派出航空專業的留學生。也就是說,德國將要向日本學習海軍航空兵方面的專業知識。
「你仿佛對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很熱心。」
施萊徹爾又給自己倒了杯啤酒,然後在赫斯曼身邊的一把圈椅上坐了下來,兩人現在都在施萊徹爾位於夏洛騰堡區的家裡面。這裡和赫斯曼的家距離不遠,所以兩家人經常往來。
今天赫斯曼就是和剛剛生了個兒子(起名萊茵哈特)的克洛伊一塊兒過來的,克洛伊現在陪著施萊徹爾的妻子在廚房裡擺弄晚餐。兩個男人就在陽台上喝啤酒聊天。
「因為海軍航空兵將是決定未來海戰勝負的關鍵力量,在過去的幾年,我們舉行了很多次相關的試驗和演習。即便使用經過改裝的中型轟炸機投放魚雷,都有模擬擊沉戰列艦的記錄。」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和日本人一起搞海航?我們自己不是已經有了可以擊沉戰列艦的魚雷轟炸機了嗎?」
施萊徹爾說的中型轟炸機是用容克公司的三發運輸機為基礎開發的岸基轟炸機,波羅的防衛軍的空軍裝備了24架。
「庫爾特,那是不夠的,」赫斯曼喝了口酒,「我們沒有大海軍,根本不可能模擬大規模的艦機交戰……你知道的,新的戰術必須通過接近於真實情況的演練進行驗證、改進和探索。而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條件,因此無法總結和探索出最有效的航海戰術。」
在赫斯曼知道的歷史中,德國空軍在對艦作戰中並沒有取得什麼輝煌戰果,除了沒有針對性的開發適合海空作戰的飛機,大概就是戰術運用上的問題了。
相比之下,日本人在這方面要遠遠領先。在1941年12月8日-10日的馬來海戰中。日本人動用59架雙發的九六式陸攻和26架雙發的一式陸攻,從西貢起飛長途奔襲,花了兩個小時,付出了3架墜機,27架受損,21人陣亡的輕微代價就干翻了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而在二戰時期,德國空軍手中或許沒有可以和零戰相比的大航程戰鬥機。但是性能超過九六式陸攻和一式陸攻的中型轟炸機那可多的是。可就是打不出馬來海戰這樣的戰役,問題自然是出在訓練和戰術之上。
所以赫斯曼並沒有完全信任還在萌芽中的德國海軍航空兵,而是全力推動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合作,希望能學會日本人炸船的本事。
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端著酒杯在陽台上走了幾步,「庫爾特,現在經濟已經開始出問題了,就像我之前預料的那樣。而要解決問題,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打仗!
陸軍和空軍,我是非常放心的。我們在這方面積累很多,而且這兩個軍種的建設周期相對較短。但是海軍……我們不可能在10年之內重建公海艦隊。而且我們已經有10年沒有建造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了,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落後。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另闢蹊徑,在海軍航空兵領域取得突破。」
說完這番話,赫斯曼就在陽台的欄杆邊站定了,若有所思地看著外面。
房子外面的街道上非常冷清,甚至給人蕭條的感覺。進入1928年秋天后,德國的經濟就開始遭遇寒流了。
蕭條的原因和歷史上仿佛,都是由於美國經濟日趨繁榮而吸走資金造成的。另外,德國經濟本身也遭遇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凱恩斯計劃》面臨修改。
在英鎊遭遇了6月、7月的「擠兌」危機,不得不接受了美國的貸款支援後。英國、法國和比利時三國就開始聯手就《凱恩斯計劃》修改的問題,向德國施加壓力。希望減少「實物賠償品」至每年一億英鎊,同時再每年支付一億英鎊的現金賠償(支付英鎊、黃金、美元皆可)。
英法比三國提出的要求當然是有商量餘地的,現在的德國可不是1923年的德國。特別是日本遭遇「露機來襲事件」後,全世界都知道了德國航空工業擁有巨大的軍事潛力!
如果法國、比利時想再次入侵魯爾區,很有可能會有「TB特快」去訪問巴黎和布魯塞爾……實際上對於TB-2這種基於最先進的民航飛機技術而開發的轟炸機,別說日本沒辦法防禦,換上法蘭西這樣「航空強國」一樣沒轍。
這是因為20年代各國(不包括德國和蘇聯)的軍用飛機開發都陷入了保守主義的思維之中。最先進的技術並不首先運用在軍用飛機上,而是在民航飛機上首先使用。在通常情況下英美法等國的軍用飛機技術都要比民用飛機落後一代。
別說是把心思都放在修防線的法國,就連非常重視空軍的意呆利,現在也是慢騰騰的雙翼飛機的天下,領袖最先進的CR.20比起日本的三式艦戰在速度也強不了太多。一樣追不上裝備了四台880匹馬力空冷發動機的TB-2,更別說很快就要出現的裝備了1200匹馬力發動機的TB-2改進型了。
而且,現在英法比三國都面臨資金飛速流向美國的難題,要是再有「TB特快」訪問巴黎和法比攻打魯爾區。那麼資金只會更快的流向美國!
可是金融市場是個聽風就是雨的地方,華爾街那邊股票天天漲,鈔票再好賺不過了,誰還肯留在德國提心弔膽?因此,英法比修改《凱恩斯計劃》的提議才一出來,德國和法國的股票市場就跌得一塌糊塗,資金潮水般的抽離。
這樣的情況法國還好應付,大不了讓法郎再跌一點。可是德國沒有貨幣主權,必須根據帝國銀行裡面英鎊的多寡來刷馬克。資金(英鎊)流出,就必須減少馬克!
而了解金融和貨幣知識的人都知道,當一個國家經濟非常活躍的時候,基礎貨幣(央行發行的貨幣)在銀行系統運轉速度很快,會產生一個「乘數效應」。說的通俗一些,就是德國帝國銀行刷了一馬克,在德國的市場上就會多出兩到三馬克的流動資金。
德國帝國銀行收回一馬克,德國國內的流動資金同樣也會減少兩到三馬克。所以資金大量流出德國,頓時就給正在高速運行的德國經濟列車來了下急剎。
德國帝國銀行在這個時候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馬克利率來挽留資金,但是高利率又抑制了投資的衝動,經濟局勢非但沒有好轉,而是變得更加嚴峻了。
經濟一出問題,本來被掩蓋起來的「階級矛盾」又開始有了抬頭的跡象——雖然這個時空「魏瑪繁榮期」比歷史上要長,經濟增長也比歷史上要強勁許多。
但是超級通貨膨脹畢竟只過去四年多,在那場災難中淪為無產者的人們,在短短的四年中還不足以重新積累起財富,以提升自己的階級。
因而,如今的德國仍然是無產者占絕大多數。他們對大蕭條的承受能力是非常之低的。
「庫爾特,路德維希,希特勒先生和施特拉塞先生到了。」施萊徹爾妻子的聲音這時從房間裡面傳了出來。
今天赫斯曼到施萊徹爾家中,就是要同納粹黨的兩個領袖希特勒和施特拉塞見面的——需要提一下的是,施特拉塞其實也是史塔西的合作通報者。他和赫斯曼同年,大學畢業,戰前是個收入不錯的藥劑師。在戰爭中作戰勇敢,從士兵一路晉升到中尉,也得到過一級鐵十字勳章。
和光棍一條的希特勒相比,有家有口的施特拉塞顯然更容易控制。而且通過和施特拉塞和其兄弟(奧托.施特拉塞)的接觸,赫斯曼和施萊徹爾發現,他們的觀點雖然更加激進,但實際上卻是優柔寡斷的人物,一點都不危險。
所以施萊徹爾就生出了用施特拉塞取代希特勒的心思,向其提供了大量的資助,幫助他建立起了一個可以對抗希特勒的派別。
————
第500票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