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德國夢

  「如果波羅的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都和德國站在一起,那麼這個世界銀行恐怕很難成功啊。」

  施萊徹爾對經濟不大懂行,但是政治和外交是難不倒他的。如果波羅的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都和德國的經濟一體化了,政治上的統一進程恐怕就很難阻擋了。

  如果這三個國家和德國統一,那就是一個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八千多萬人口,工業實力超過英法總和的歐洲一流強國了。英法要是允許這個大德意志出現,那一定是腦子抽筋了。

  「但是這個世界銀行也好,歐洲銀行也好,對我們德意志人是非常有利的。」

  赫斯曼分析說:「如果歐洲能夠用和平的方式統一起來,也就意味著生活在歐洲各地的德意志人都能在一起了……如果只計算說德語的德意志人,我們也有八千多萬人口。是法國的兩倍,比英國算上殖民地白人的數字也要多很多。而且匈牙利、加利西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特蘭西瓦尼亞這些地區都是長期被我們德意志人統治的。

  如果歐洲以某種形式統一起來,我們德意志人很有可能成為歐洲的支配力量!」

  「我想這是在做夢!」施萊徹爾少將凝視著赫斯曼,「路德維希,可是你看上去很清醒。」

  「對,這是夢,一個夢想,一個屬於德國的夢想!」赫斯曼認真地點頭。「德國是歐洲的中心,德意志人是歐洲最大的民族(赫斯曼無視了俄羅斯人),而且也是最優秀的!我們是歐洲的脊樑,理應負擔起領導歐洲的責任。」

  「但是英國人和法國人不會同意的!」施萊徹爾抱著胳膊看著赫斯曼。

  「但是我們應該把這個夢想告訴全歐洲!」赫斯曼雙臂張開,仿佛要擁抱什麼人,「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德意志在為什麼而戰,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德意志人要帶給大家一個團結、繁榮、平等、發展和美好的歐洲。我們要告訴大家,我們不是要去奴役別的民族,也不是要去搜刮誰的財富。而是要把歐洲人團結起來,共同去爭取美好的未來。如果我們不這麼做,那麼未來將屬於美國和蘇聯!」

  赫斯曼是知道美帝和蘇修的手段的。人家美帝要打誰,都會高舉自由和民主的旗幟。而蘇修則口口聲聲要解放全人類。所以未來德國要發動戰爭,也得有個高大上的理由,不能讓人當成邪惡的法西斯侵略者啊!

  而這個理由就是為了歐洲的團結和繁榮而鬥爭。雖然比不上「解放全人類」,但是也不比美國人的「民主自由」差多少。

  而且,赫斯曼也不是隨便喊口號,而是真的打算付諸實施的。要不然將來發動世界大戰,打下一大堆地盤怎麼料理?統統吞併嗎?這可不是個好主意,只有德意志人口占到一定比例的地方或者原住民很少的地盤才能吞併。要不然吞下太多的非德意志人,多半會搞出一個大號的奧匈帝國。這可不是赫斯曼想要的結果!

  他的理想,是一個大德意志帝國領導的大歐盟!

  「這個夢想,呃,這個夢想是好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保密?」施萊徹爾皺了下眉毛說。

  看來您不是真懂政治!赫斯曼聽了這話心想:施萊徹爾在歷史上做成了很多事情。可以說是他給希特勒後來的擴張打下了物質基礎。沒有他在魏瑪共和國期間不遺餘力推動蘇德易貨和合作,沒有蘇聯市場和原材料的德國工業能不能支撐到希特勒上台都難說——歷史上魏瑪共和國在沒有殖民地,也沒有什麼黃金外匯儲備的情況下,工業產值在二十年代後期就超過了第二帝國!但是能幹的施萊徹爾卻只做不說,哪怕後來去當了將軍總理,也從來沒有大聲說出自己要帶給德國什麼!這大概就是他慘敗給希特勒的最大原因吧?

  「不,我們應該大聲說出來!」赫斯曼搖搖頭,鄭重地說,「我們應該讓德國人民和歐洲人民都知道我們要幹什麼,以及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幹,還有我們干成了以後對德國還有歐洲人民有什麼好處。」

  「哦,聽上去像是在搞選舉。」

  「我們陸軍現在需要就是一份類似於選舉綱領的東西,」赫斯曼朝施萊徹爾眨了眨眼,「或許應該成立一個陸軍政策會之類的機構,然後以它的名義發表陸軍對於歐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見解。」

  「這麼個搞法有什麼意義?」

  「讓別人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發動世界大戰!」赫斯曼用一本正經的語氣回答,「還要讓別人知道我們是為了歐洲人民的長遠幸福而發動戰爭的。」

  「聽著像在說夢話,會有人相信嗎?」

  赫斯曼反問:「布爾什維克要解放全人類這種話有沒有人信?」

  施萊徹爾沉默了一下,終於點了頭,「好吧,你說服我了,可以成立一個政策會,就掛在國防部部務司下面……會長你來兼任吧,我可不想和那些蠢話搭上邊。不過除了說蠢話,這個政策會還得干點實際的事情。」

  「什麼事情?」

  「研究德國怎麼才能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同奧地利、捷克、波羅的共和國實現合併,並且收回西普魯士和旦澤自由市。」

  「好的。」赫斯曼達到了目的,心滿意足地對施萊徹爾笑了笑,「將軍,我認為合併奧地利、捷克和波羅的還有西普魯士,將是德國領導歐洲的第一步!」

  「嗯,就這樣。」施萊徹爾看到赫斯曼準備起身告辭,又招了下手,「等一下走,還有一件事情必須你去處理。」

  「什麼事情?」

  「你知道卡爾.馬克思嗎?」

  「知道,寫《資本論》的那個,他已經死了。」

  「不是那個,我說的是一條航空母艦!」

  「哦,我們和蘇聯一起搞的『卡爾.馬克思』號?」

  「卡爾.馬克思」號就是赫斯曼在1924年時和史達林敲定的合作開發的1.5萬噸級航空母艦的首艦。

  該艦標準排水量高達1.55萬噸,滿載排水量1.95萬噸;總長227.34米,寬21.33米,型深20.3米,吃水7.6米;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配有8台德國生產的重油專燒鍋爐和4台德國產的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高達136800馬力;最高航速31節,續航力8200海里/16節;裝備有雙聯裝88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8座,雙聯裝20毫米口徑高射炮16座;可搭載57架(最多73架)艦載飛機。

  「我們駐蘇聯的海軍武官報告,蘇聯準備在5月1日公開這艘航空母艦,作為對勞動節的獻禮。之後這艘航空母艦將會和『巴黎公社』號戰列艦一起,離開黑海前往遠東,加入太平洋艦隊。」施萊徹爾看著赫斯曼,「現在蘇聯人改變了計劃,非常高調,這會引起軒然大波的!」

  「這可能和中國最近的局勢有關,蘇聯需要加強太平洋艦隊,以威懾日本。」赫斯曼也擰緊了眉毛,雖然他並沒有去刻意改變中國的歷史進程,但是這個時空的中國還是發生了一些改變,以致引起了蘇日之間的緊張對峙。

  原本的歷史上,在1928年前後,蘇聯在遠東處於劣勢——紅海軍的太平洋艦隊非常弱小,根本不能和強大的日本聯合艦隊相比。而蘇聯的紅空軍在當時也沒有能夠威脅到日本領土的遠程轟炸機。

  可是在這個時空,情況卻大大不同——蘇德合作不僅壯大了德國的工業實力,同時也讓蘇聯的實力變得比歷史上強大。恰在日蘇危機發生的時候,蘇聯的紅海軍和紅空軍正好獲得了兩件另日本人極為恐懼的武器,1.5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卡爾.馬克思」號和作戰半徑可以覆蓋東京、吳軍港和佐世堡的遠程重型轟炸機TB-2型。

  所以在蘇日因為中國問題發生對峙時,史達林就高調展示了TB-2型遠程轟炸機,還準備在5月1日向世界公開「卡爾.馬克思」號航空母艦!

  「全世界都知道蘇聯是在我們的幫助下建造航空母艦和飛機的,」施萊徹爾說,「這雖然是我們德國恢復工業實力所必須的,但還是有可能引起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的不滿,我們必須要研究對策。」

  德國是個缺乏原材料的國家,除了煤炭啥都缺。因此德國在這個時空的工業發展得比歷史上要好,也就意味著德國需要進口更多的原料。而獲得廉價和大量的原料的渠道,只有蘇德易貨貿易。而要讓蘇聯心甘情願拿出廉價原材料供應德國,德國自然也要給點真東西了。但是蘇聯現在高調展示從德國得到的寶貝,只怕會給蘇德合作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在赫斯曼看來,這次由於德國向蘇聯提供的先進武器而引發的危機,其實也是一次重大的機遇。只要利用好了,德國就能得到一個強大的日本作為未來戰爭中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