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高奇堡計劃——關鍵就是加勒

bookmark

  「5000架?有那麼多?」甘迺迪被威廉.萊希的報告嚇了一跳。他雖然沒有從軍打仗的經歷,但是這些日子為了競選也惡補了不少軍事知識,當然知道那麼多戰機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萊希的眉頭緊緊皺著,顯得非常憂慮,「德國人可以投入到蓋亞那-加勒比戰場上的戰機還超過這個數字。因為他們還擁有許多航空母艦,大約可以搭載2000架左右的艦載飛機。」

  「那就是7000架……」甘迺迪的目光從會議室中幾個穿軍裝的將軍們身上掃過,「我們在特立尼達島布署了多少架飛機?」

  「在特立尼達島上有大約4000架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機。」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上將回答說,「在委內瑞拉、背風群島、向風群島、波多黎各島、巴拿馬群島還有約6000架戰機。另外,在巴西北部戰場我們擺了1500架左右的戰機,在巴拿馬運河區還有1300架飛機,在加勒比海盜的其它島嶼上總共還有不下1200架飛機。」

  阿諾德上將報出了一連串數字,甘迺迪稍稍心算了一下,「大約14000架?好像不太夠啊。」

  14000當然比7000大一倍,但是甘迺迪也知道自己這邊的兵力分散,而且戰機性能和飛行員素質都不如對手。

  「我們還計劃增加加勒比前線的兵力。」歐內斯特.金向甘迺迪保證說,「而且我們也有數量龐大的航母部隊和艦載機,隨時可以進行增援。」

  上一次的百慕達群島戰役中,美國的戰列艦部隊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但是航空母艦卻沒有太大損失(艦載機倒是丟了不少),而且在10月、11月和12月三個月間,又陸續服役了不少艦隊航母和護航航母,目前美國航空母艦的陣容可謂是空前強大。

  艦載機飛行員的損失也在過去的3個月內得到了彌補,恢復到了4000人(指機長)以上。雖然大量補充到海軍航空隊的新手在技術水平和作戰經驗上都不如人意,但是數量還是足夠的。

  海軍航空隊還根據百慕達群島戰役的經驗調整了艦載機部隊的組成。SBD和TBF系列的艦載機被大量淘汰,只保留了安裝了AN/APS-20型雷達的TBM/TBF-3W型艦載雷達警戒機作為艦隊的耳目。而換裝上艦的,則是F4U和F6F這樣的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同時,F7F的艦載化工作也在全力以赴的推進,如果一切順利,45年下半年就會有艦載型的F7F出現。

  而陸基型的F7F「虎貓」戰鬥機的雙座型(戰轟型)的研發進程更快,12月初就進行了首飛並且取得了成功。45年第一季度應該就能實試生產了,屆時美國航母部隊將會擁有真正強大的攻擊力。

  另外,美國陸軍航空隊也有一款非常奇怪的重型戰鬥機即將服役。這種飛機的研發代號是XP-82。是由北美航空公司在P-51的基礎上開發的,這種飛機的腦洞非常大,北美航空提出將兩具 P-51 的機身通過矩形的中翼段和水平尾翼連接在一起,並保留 P-51 的外翼段,組成了一個雙機身怪物。

  因為是2架P-51「拼裝」成的,所以這種飛機擁有比P-51更大的極限航程、速度和重火力。在美國陸軍航空兵原本的計劃中,P-82將會承擔遠程護航任務,掩護B-29去轟炸日本在東南亞的目標。

  不過現在形勢雖然和預想中的完全不同,但是美國陸軍航空隊還是驚喜的發現,P-82正是他們繼續的「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它的航程、速度、火力和載彈量都超過了原本作為夜間戰鬥機開發的P-61。完全可以在白天承擔打擊德國遠程轟炸機和水面艦隊的任務。所以這種腦洞大開的飛機在1944年的最後2個月中得到了數額巨大的訂單,而且還被列入了最優先生產的名錄當中。

  在介紹了新式戰機的開發計劃後,阿諾德上將向甘迺迪保證:「只要F7F『虎貓』戰鬥機的艦載型號和P-82『雙野馬』戰鬥機大量服役後,美國東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安全就能擁有足夠的保障。我們將可以通過對德國遠程轟炸機和水面艦隊進行攔截,確保飛彈不會大量的落到美國人民的頭上。」

  「但是飛機的開發過程都很漫長是嗎?」甘迺迪皺著眉頭問,「在這兩種新式飛機完成開發並且大量裝備部隊前,我們怎麼辦?」

  「我們應該全力保衛加勒比海,」威廉.萊希接過話題,「同時繼續通過大轟炸和地面進攻促使新阿斯巴尼亞聯邦瓦解……這是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的最佳方案。」

  總統參謀長回答甘迺迪問題的時候稍稍有些無奈,因為通向「屈辱的和平」的大門因為羅斯福之死和11月的大選而暫時關閉了。

  所以作為總統的軍事幕僚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也只能做硬著頭皮打下去的計劃。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情況似乎比想像中好一些。

  德國人也顯出了一些疲軟的跡象,也許長達5年多的戰爭也讓這些「金髮碧眼的超人」們感到吃力了吧?

  「關鍵是保衛加勒比海,對嗎?」甘迺迪對瓦解新阿斯巴尼亞聯邦不抱太大希望——德國人正在向那裡調集俄羅斯空中遠征軍!據說又要增加幾百架Fw190戰鬥機,下一次千機大轟炸的損失率恐怕要破20%了。

  幾個穿軍裝的上將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對!關鍵就是加勒比海!」

  「我們一定會守住那裡的!」

  ……

  甘迺迪回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時候,德意志帝國的總參謀長赫斯曼帝國元帥帶著私人秘書娜塔莉和首席副官海因茨.勃蘭特上校剛剛抵達冰天雪地的彼得格勒。

  他這次「秘密到訪」彼得格勒的,因此奧麗加女皇沒有為他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所以他也得以觀察一番女皇統治下的俄羅斯帝國的真實面目。

  俄羅斯帝國的首都比起1943年的時候好像已經恢復了一些元氣,但還是處處顯出了蕭條。

  城市的供應仍然非常緊張,開門營業的商店很少。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溫中,赫斯曼看到許多戴著皮帽子或是裹著頭巾的上了年紀的男人和女人在涅瓦斯基大街上為數不多的還在營業的店鋪前排著長隊——那應該是出售黑麵包、人造黃油和牛奶的食品供應點。

  除了排隊購買食物的人們,涅瓦斯基大街上還有許多穿著厚棉衣頂著俄羅斯的風雪步行上班的男男女女。

  到機場迎接的尤蘇波夫親王告訴赫斯曼:彼得格勒的公交車很少(整個俄羅斯都少),而且票價相對於工資太貴,大部分的人情願多走點路去上班。

  不過赫斯曼覺得那些俄國人即便願意花錢坐車,彼得格勒也不見得有足夠的汽車可以給他們坐,因為馬路上的車輛真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德國和法國生產的,幾乎沒有一輛俄國車——俄國的汽車工業現在幾乎不存在了,蘇聯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在戰爭中毀於一旦,花費巨資建成的伏爾加汽車城變成了廢墟,工程師和工人也大多去了西伯利亞和中亞。不過就算他們不走,工廠也不被拆毀,現在也生產不出什麼東西。因為為汽車廠配套的工廠,絕大部分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蘇聯的工業體系,沒有被俄羅斯帝國繼承下來,而是因為戰爭崩潰了!

  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依靠國家指令建立起來的工廠,又非常依賴這種大而全的工業體系——工廠管理者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去找市場、找材料、找技術。

  所以除了一部分實際上被德國軍工部門接管的兵工廠、造船廠和油田礦山還有在俄羅斯來說萬萬不能停的伏特加酒廠之外,諾大的蘇聯就幾乎沒有還在正常運營的工業企業了。

  不過對現在的地位十分珍惜的俄羅斯女皇和她的政府卻不敢用什麼「休克療法」把一大堆難以維持的國有企業一下子推向市場。

  俄羅斯帝國現在反而沿用了蘇聯的管理體制,依靠政府的有限的財力,勉強維持那些企業的運營。以便讓大部分成年的俄羅斯城市居民都能有個領一份微薄薪水的去處——不過他們領到的薪水並不是很快就會貶值的盧布,而是比較讓人放心的歐洲馬克。

  而對普通俄羅斯人來說,賺多點錢的機會也不是沒有。現在就有兩個「發財」的路子擺在俄羅斯人的面前。一是去西歐打工——這需要會點技術或者能說一些德語、法語;二是參加俄羅斯遠征軍,去給德國人當炮灰攻打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