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2章
從鹿回頭半島返回勝利堡的馬車上,顏楚傑和陶東來又談起了剛才在陸軍學院的活動。
「剛才古衛告訴我,這次挑選的二十四名學員當中,實到二十二人,有一人是在北方執行重要任務,暫時無法分身,還有一人是因為在駐地突發急病,只能取消了原本的安排。」
「這二十二人裡邊,有兩人目前不是軍人身份,一個是星島派過來的那名軍官,情況你也知道。另一人是樊偉的兒子,屬於是開後門特殊照顧了。」
陶東來聽到這裡打斷了話頭:「樊偉的兒子?怎麼沒繼承他的手藝和家業,要跑來參軍?」
顏楚傑笑道:「樊偉倒是想,但他家那小子一門心思都在部隊。在軍中待了幾年,本來安排他退伍回去繼承家業,誰知沒過多久,就找到我這裡,求我批准他去陸軍學院進修,以後還要回部隊接著服役。」
陶東來嘆道:「看來部隊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是大啊!」
顏楚傑意味深長地說道:「部隊現在不缺人才,缺的是讓他們發揮的舞台。」
樊偉是穿越眾當中唯一一位高級廚師,在海漢草創時期專門負責解決幾百號穿越眾的吃喝問題。他雖然不算是穿越集團內部的實權人物,但因為手上掌握的「特殊資源」,任誰見了都要尊稱一聲「樊大廚」。
後來三亞的生活條件慢慢完善了,樊偉親自下廚操作的時候也逐漸少了,只消動動嘴指揮就行了。
不過因為穿越眾家中的廚子幾乎都是樊偉教出來的徒子徒孫,他在穿越集團內部的影響力反而是有增無減。原因也很簡單,穿越眾愛吃的口味,這個時代的廚子根本就做不出來,只有同為穿越眾的樊偉才能掌握訣竅。
樊偉帶來這個時空的廚藝,無形之中開創了「海漢菜」的菜系流派,實際上在餐飲這個行當里已經成為了一代宗師。
隨著海漢版圖的不斷擴張,海漢菜系也開始走出三亞,樊偉作為流派創始人,時常會受邀去到各個海外大區開辦短訓班,甚至比執委會成員們外出巡視海外大區的頻率還高。
但樊偉自己沒什麼從政的心思,還是選擇了在老本行餐飲業求發展,陸續開辦了好幾個牌子的連鎖酒樓,又開了幾家專門生產各種調味料的廠。
憑藉自己的職業優勢,樊偉的人脈早就遍布天下,所以打通各種商業渠道也是極為容易,這些年早就賺得盆滿缽滿。
樊偉的兒子為什麼不繼承家業,硬要在軍中待著,這或許是個人興趣所致,顏楚傑開個後門給予特殊照顧,倒也沒什麼大不了。陶東來只是隨口一問,也並不在意樊家小子的情況,不過顏楚傑的最後一句話,卻是讓他有所觸動。
陶東來道:「舞台肯定會有的,但我們需要先確認今後的方向。」
顏楚傑道:「如果今後的方向是內收,那舞台的大小可能就沒那麼理想了。」
陶東來道:「是向內,還是向外,等這次換屆塵埃落定,大概就能判斷出來了。」
談及換屆,顏楚傑的面色變得凝重起來:「還有幾天就要出結果了,希望一切都能順利進行吧!」
按照日程安排,新一屆的執委會人選將在國慶之前確定,然後集體北上杭州,參與在新國都舉辦的國慶活動,並在杭州召開會議,確定國家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穿越眾內部投票的最後期限漸近,各路候選者也開始在各種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政見。即便是身在外地的候選者,也會採取別的手段發出聲音,比如在《海漢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又或是派出親信,直接登門拜訪那些潛在的票倉。
農業部長袁秋業首先在時報上刊文,題為《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
袁秋業指出,海漢的農業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糧食作物,二是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為海漢民眾帶來安定的生活,經濟作物則是顧名思義,可以創造出比糧食作物更多的經濟效益。
但近些年的趨勢是經濟作物大行其道,各個海外大區,特別是地處南方的海外大區,紛紛以經濟作物農場和種植園來作為當地農業的主要資源,而糧食作物則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視。
一些地區經營的經濟作物收成不差,但糧食卻要依賴於海運從外部輸入,地方財政看似收入不錯,卻連最基本的糧食自給自足都難以做到。
袁秋業認為,隨著海漢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種植必須要得到足夠的重視。而這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傳統的糧食種植區都在大陸上,距離大陸越遠的地方,糧食作物的種植比例就越低。
這不僅是氣候、水土、耕作方式所造成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只有大陸地區才有足夠的農業人口,而近年來新占領的那些海外疆域,往往缺乏農業基礎。
袁秋業以星島為例,具體說明了這種觀點。星島的漢人比例是海漢各個海外大區中最低的,而與之相關的糧食作物的耕種面積也是最少。
事實上在星島轄區內,整個農業一直都未能發展到應有的規模,一部分農產品需要自國內和周邊國家進口。
這並不是因為當地嚴重缺乏耕種土地所需的勞動力,星島轄區內的鋁土礦、錫礦、油井等礦藏都要依靠大量勞動力來運轉,但經營現狀就比農業好多了。
袁秋業認為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星島的漢人比例過低,導致能夠從事農業人口太少,畢竟當地土著根本不懂得農業耕種,但拉他們去挖礦就不需要太複雜的培訓,產出也要比農業高。
二是當地地處熱帶,種植業天然就是以經濟作物為主,用寶貴的人力來從事糧食作物的種植並不划算。袁秋業甚至承認,如果是他主政當地,同樣也會以經濟作物作為主要經營對象。
袁秋業的文章繞了一大圈之後,最後才道出重點——海外大區的發展不僅難以為國家提供充足的糧食供應,反倒是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如果要規避這樣的風險,海漢就應將發展方向回到傳統的漢人聚居區,即以大陸方向為優先擴張目標,保證有足夠的糧食作物種植區來供養國民。
這樣不管人口和地盤增長多少,擴張速度多快,都無需擔心未來會糧食供應方面出現問題。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